《曙光》:道德思想是偏见

我用这本书来开始我的反道德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没有一点火药味,相反的,如果你的鼻子很敏感的话,倒可以在里面嗅到一些令人愉快的气息,这里没有枪声,也没有炮声,如果这本书的结果是消极的话,它所使用的方法却不是这样的。读者也许会对这本书留下一个印象,觉得它在那些道德名义之下,一向被尊重甚至被崇拜的一切东西,是胆小而谨慎的,但这点并不与下述的事实冲突,在这本书中,没有一个消极的字眼,没有攻击,也没有怨恨,相反地,它是躺在阳光之下,安详而愉快,像海上动物躺在两片岩石之间晒日取暖一样。

事实上,我就是这个海上动物,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差不多都是在接近热那亚的岩石群中想出来的,都是在那里捕捉到的,我自己住在那里,与海洋互通消息,甚至到现在,每当我偶然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几乎每一句话都像一条钩索,可以从它的深处钩出一些无与伦比的东西出来。

这本书能够巧妙地把握那些往往静悄悄,匆匆即逝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的黎明,等着去散播它们的光明。”在这本书开头写上了这句印度格言。可是这句格言的作者到什么地方去寻找那新的早晨,寻找另一天,呀!那整串日子,那许多新日子!开始时未知的鲜红在哪里呢?要在对一切价值的重新估价中去寻找,要在对一切道德价值的解放中去寻找,要在一种肯定中去寻找,要在对一切以往被禁止、被轻视和咒骂的信心中去寻找。

这本肯定性的书,对一切恶的东西,散发它的光明、它的爱、它的亲切,它将它们的心灵,它们平静的良心,它们存在的主要理由和特权,归还给它们。我们并不是攻击道德,我们只是不再考虑它。这本书用“或者”这个字做结论,这是唯一以这种方式做结论的书。

我的毕生工作是为人类准备一个伟大自觉的时机,为人类带来一个“伟大巅峰”,那时,人类将会瞻前顾后,那时,人类不再受偶然事件和教士的支配,会第一次提出整个人类的原因和理由问题。这个毕生工作是下述观点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是说,人类并没有走上他们所愿意走的正确道路,它根本没有受到良好的治理,完全处在那种趋于否定、堕落和颓废等神圣价值之下。

因此,对我而言,关于道德价值的起源问题,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人类的未来。以往我们被要求去相信,所谓在根本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最好的情况中,而圣经则确保我们得到神圣的指导以及俯视人类命运的智慧。可是,当我们回到事实的真相时,我们便发现,我们所拥有的,只是阻止可怕事实的意志,而这种可怕事实则保持相反的情形,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直到现在,人类一直处在最坏的情况中,人是被那些不适当的东西所支配,被那心理上弄巧成拙的人所支配,被那狡猾和充满仇恨心理的人所支配,也就是被那“圣者”所支配,被那些谋害世界和讥讽诋毁人类的人所支配。

利他主义,被视为绝对价值,而“自利”主义则到处遭到敌视,我们要在这个事实中为下述事实找出一个决定性的证明,即教士,包括那些伪装教士、哲学家,不但在某种固定宗教范围内已变为主人,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变成了主人,同时,颓废道德、虚无意志已被视为道德本身了。

凡是在这方面不同意我意见的人,我就认为他受到感染了。但是,所有世人都同意我。对生理学家而言,这种对价值的反对,没有怀疑的余地。如果我们身体中最小的器官,不能发挥它的自保力量,恢复体力所需要的东西以及它的“自利主义”。那么,整个机体就会衰败。生理学家坚持,这些失去机能的部分应该割掉,他不顾对这些部分的同体之谊,他根本不怜惜它们。

但是,教士所希望的,却正是整个人类的堕落。因此,他保留衰败的那部分,这是他支配人类的代价。如果这些谎话,这些所谓“灵魂”“精神”“自由意志”“上帝”等附加的道德概念,其目的不是在生理上腐化人类的话,它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一个人不再重视自我保存和体能的增加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再重视生命时,当贫血被当作理想而对肉体的轻视而被认作“灵魂的拯救”时,这不是颓废的秘诀,还能是什么呢?失去内心的平衡力量,抗拒自然的本能,一言以蔽之,“无我”,这就是一向被视为道德的东西。我以《曙光》这本书,开始我反自我牺牲道德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