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胡一新、黄立荣、吴隆煮、宋培文、邓世军、邸芝科 049、铁骑兵征战晋绥——记八路军一二零师独六支队政委胡一新
1939年金秋,在辽阔的晋绥大地上,到处摆开了抗日杀敌的战场。一次,在炮火硝烟之中,只见八路军一支英雄的骑兵部队,在一位年轻威武的指挥员的率领下,高举着一把把闪着粼粼寒光的战刀,伴着呐喊,冲进敌群。刹那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马踩刀劈,直杀得日寇人仰马翻,心惊胆战。这一仗打得漂亮、过瘾、解恨,为死难的同胞报了仇,为受辱的国人出了气。
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指挥员,就是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第六支队政治委员胡一新。
1907年,胡一新出生在美丽富饶的草原之乡内蒙古丰镇县大庄科村一户富裕的农民家庭。兄妹5人,他排行老三。
胡一新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15年,他入本村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山西大同省立第三中学。192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他在大学期间,受进步师生的影响,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29年他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后听说冯玉祥在山西汾阳开办军校,即于1931年考入,并积极参加士兵委员会活动。1932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组建抗日同盟军。汾阳军校奉命北上抗日,在张家口编为同盟军第二师,胡一新任二团一个连队的指导员。这年5月,他与共产党员张民权、郑汉前往雁北、绥东一带扩军,招募许多青年参军抗日。6月下旬,第二师在吉鸿昌将军指挥下征战察北。胡一新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县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受到好评。特别是在收复察北重镇多伦的战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堪称表率。
抗日同盟军后遭整编。胡一新几经周折,于1937年10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与张学年、石青山一起组建了清水河县党委员会,并担任县委书记,创建清水河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雁北地区抗日烽火愈烧愈旺,经常活跃在这一带的抗日队伍编为八路军120师独立第六支队,胡一新被任命为支队政治委员。
这一年,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初时期,日寇的侵略气焰十分嚣张,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晋绥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更是异常残酷。兵员少,武器差,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面对这种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胡一新反复对部队进行教育,认真组织官兵们学习毛泽东刚刚发表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使官兵们明确地认识到,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抗日战争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每当战斗的紧要关头,他总是冲杀在前,带领部队,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对干部战士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和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他出色的政治工作和模范的带头作用,使六支队的军政素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特别是他亲自率领的六支队的骑兵营,方圆百里,享有威名。
胡一新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了适应山区游击战争的特点,他带领部队刻苦进行骑射训练,同战士们一起整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他练骑术,每次被摔下来,再爬上去,直到练到不管多么性烈的战马,即使无鞍镫也能驾驭,他心里才踏实;他练射击,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全队有名的神枪手;他练拼杀,一直练到把草人一个个刺倒在地时,他才跳下马来,收刀入鞘。就凭着这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和过去戎马生涯积累的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与支队长刘华香一起,率领六支队转战在西雁北和绥南大地,先后参加了长流水、小破堡、厂汉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南)、杀虎口(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北)等多次战斗,均获全胜。特别是夜袭杀虎口一战,打得更是漂亮,竟使当年参战的老同志至今难以忘怀,津津乐道。
那是1939年的秋天,日寇并不甘心他们的数次失败,又兵分几路向晋绥根据地恶狠狠地扑来,企图消灭六支队于长城脚下。为了彻底挫败敌人这次“铁壁合围”,保卫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六支队决定:由政委胡一新亲自率领骑兵营,避实打虚,袭击临时驻扎在右玉县杀虎口镇的伪军李守信部的骑兵连。杀虎口,是长城要口之一,明代嘉靖年间筑杀虎堡城,一向为山西省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要冲。10月16日夜,战斗准时打响了。胡一新亲自带领一连一排战士,以手榴弹爆炸后的烟幕作掩护,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晋泰店大院,与敌展开了白刃战。店内的20余名伪军多数被歼,其余全被活捉。仅仅用了五六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晋泰店内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阵脚。骑兵营抓住战机,一鼓作气,又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彻底、干净地歼灭了敌骑兵连。战斗中,胡一新扬刀催马,一路当先,奋勇冲杀,在左腿膝关节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忍痛指挥部队打敌援兵,又击毁汽车1辆,毙敌20余名,大获全胜。
杀虎口战斗,在干部战士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胡一新带着胜利者的欢笑,拖着一条伤腿,自豪地走下了战场。他负伤的消息传出后,晋绥边特委立即委派县委书记李登瀛,速将胡一新转移到朔县五区枪风岭隐蔽治疗,由于药物奇缺,环境险恶,半个月过去了,胡一新的伤口仍不见好转,又被转送到陕西省神府县贺家川一二零师卫生部继续治疗。
1940年11月28日,医院为了抢救胡一新的生命,采取了最后措施,当即实施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但由于胡一新体质太差,抵抗力过弱,手术刚刚结束,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时年33岁。
(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稿李学军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