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一浮 伤恋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在绍兴县试中马一浮以名列榜首的成绩名声大噪,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榜。少年英才,自然为众人瞩目。浙江名士汤寿潜,民国时期浙江省第一任都督、交通总长,读过马一浮的文章后,大为赞赏之下,便把长女汤仪(字润生,私谥孝愍)许配给他。
这时,马一浮的父亲正患病卧床,需要冲喜,经双方家长同意,就提前办了喜事。于是,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16岁的马一浮娶汤孝愍为妻,开始度过他生命中明朗却短暂的美好时光。
婚后,夫妻感情甚笃。这位汤小姐,比马一浮大一岁,虽不识字,但深懂闺训,她服侍有病的公公至孝,对丈夫体贴入微。但素有爱国抱负的青年马一浮,在当时“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渴望追求新知。他他耐心教妻子识字读诗,对妻子说:“不能识字,比于盲瞽,不能读书,比于冥行。”
不久,马一浮就辞别瘫痪在床的老父和新婚燕尔的妻子到上海学习英文、法文,直到1900年底,因父病日益沉重,才匆匆回家探望。翌年三月,老父与世长辞。
1901年11月,料理完后事,马一浮再次告别妻子,到上海游学。在此期间,他广交朋友,结识了广西的马君武,也结识了上海南洋公学特班的学生。如李叔同、邵力子、黄炎培、洪允祥、林同庄等人,尤其和外语基础特别好的马君武、谢无量志同道合,在上海创办了一个《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社,译介了斯宾塞等西方名人名著,内容涵盖文学、哲学、政治、社会学、教育史等等,试图借西学新知,唤起民众。
就在此时,马一浮突然接到家乡电报,得悉妻子病危,于是夤夜动身赶回家乡。由于交通不便,经过两天两夜才回到家乡长塘。谁知幽明永隔,亡妻已经停棺在堂。
马一浮的当时肝肠俱碎,他真的不敢相信妻子就这样飘然的离诀了人间。他在妻子灵柩合棺前的整整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内,不吃也不喝,不哭也不闹。他只是轻轻握住了妻子的手。家人都恐怕马一浮是因为悲愤过度而变得痴呆了。后来,在妻子下葬入土的数日之后,马一浮坐在自己物是人非的清冷的屋子里,方灵魂回窍般地嚎啕大哭起来。
妻子汤氏的病逝,马一浮哀痛之余,还有更多愧疚。他曾作《哀亡妻汤孝愍辞》来寄托自己的深切哀思:“孝愍归我三十一月,中间迭更丧乱,无一日不在悲痛中,浮未有与卿语尽三小时者。然浮所言他人所弗能解者,卿独知其意。……卿既死,马浮之志、之学、之性情、之意识,尚有何人能窥其微者!”
此后数十年,马一浮一直未娶,孑然一身地漂泊在乱世之中。对于这一点,马一浮说:“吾见室人临终后之惨象,惊心触目,不忍人睹,自此遂无再婚之意。”
马一浮此后与岳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岳父汤蛰先先生逝世之后,妻子的哥哥汤孝佶先生诚恳地向马一浮先生表示了父亲的遗愿:亡女缘悭福浅,希望马先生能再继画眉之乐,不要再孤灯独对的苦待自己了。
当时,一些世伐大户人家的女子,对于声名如日中天的马一浮存了一份幽微的爱慕之情,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给马一浮。可是,马一浮坚决表示不再续娶。他毅然在报刊上登出了婉拒友人为他作伐续弦的一封信。云:“浮德非虞鳏,生无立锥之地;才谢孔父,已邻衰白之年。分当枯木寒岩,自同方外;此而犹议婚姻,私亦讶其不伦。”马先生此信一经刊登,喧嚣而上的议论立即就雨晏风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