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求学海外 二、难忘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1910年,13岁的宋美龄结束了她在皮德蒙特的生活,来到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来到了二姐庆龄的身边。

但是,她还不够做一名正式大学生的资格。甚至连做“特别生”的资格也不够。

好在新任院长安斯沃夫主教改变了前任院长非本院学生不得住在学院的规定,于是,她被允许同庆龄住在了一起。

恰好院长的比美龄小两岁的女儿也要住在学院里,不久,又来了一个小女孩,于是,学院就把这3个小女孩编成一个非正式班。宋美龄算是最后被安顿下来。

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美龄是快乐的。

她没有学业的负担,没有考试的担忧。

她同她的两个小伙伴无拘无束地戏耍,童年时的恶作剧时而被派上用场。

她们三人常常喜欢聚集在窗子边上,透过百叶窗偷看女大学生们在同她们的男朋友谈恋爱,然后发出格格的笑声。只要哪个女大学生订婚了,她们就会比谁都高兴,比谁都激动。

“大女孩都有秘密!”宋美龄对小伙伴们说。“我多么想知道她们谈些什么啊,可她们总是说,‘一边去,小孩!’”

小安斯沃夫说:“她们组成的联谊会几乎把我馋疯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演话剧呢!”这位院长女儿也是个精灵鬼。

另一个小女孩也表示不满。“她们的口令和秘密暗号,我一点儿也不懂,越是不懂我越是想知道。”

美龄陷入沉思。

她的两只大眼睛滴滴溜溜地转。

她兴奋而且十分坚定地说:“我们也要成立组织,要比她们干得更好。”

“那,叫什么组织呢?”小伙伴的眼睛发出问号。

“就叫‘三个小家伙’,怎么样?”

小伙伴们拍手赞成。

“三个小家伙”仿照女大学生们的联谊会制订了口号、秘密暗号和规则。其中有一项规定是这样写的:开会时不准吃口香糖。

因为她们看不惯老师们进会议室时还在咀嚼口香糖。

组织成立后,为了把大音乐室变成她们的活动室,她们便软缠硬磨地把安斯沃夫主教拉进了她们的组织,而且主教的两个儿子也成了她们的忠实会员。

有意思的是,美龄还为这个组织主编了一份报纸,用学校普通纸抄写。美龄是文学编辑,另外两个小妹妹一个担任美术编辑,一个做记者。

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虽然它每天只发行5份,但每份各不相同。每份售价5美分,而且总是销售一空。

其中有一份社会专栏评论说:“校园里所有的姑娘都没有帕蒂·布朗长得美,昨天,有人见她……”

这份报纸卖给了帕蒂·布朗。

另一份报纸的同一专栏评论说:“多萝西·迪尔是全校最聪明的姑娘!”

当然,被评论者成了这份报纸的主顾。

三个小家伙每天经过劳动,净收入25美分。

这份小报居然产生了影响。

一天,她们收到一份来自东部一所大学的学生信,说他们听说了三个小家伙所办的报纸,想得到一份,说是想把这份报纸作为美国最年轻编辑的一项记录。

小女孩们抢着读这封来信,她们像春天的小鸟那么高兴。

小安斯沃夫说:“我们快给他们寄一份去吧!”

“不!”美龄晃着小脑袋说:“他们没有附订报的5分硬币来,如果这样便宜了他们,我们的报纸不是太不值了吗?!”

小伙伴们觉得有理,几个小脑袋凑在了一起,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这一要求。

不久,那几个大学生果然寄来了一枚5分的硬币。当然,小家伙们回信也花去了2美分。尽管如此,她们还是高兴的。这种温馨的快乐,沉浸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