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十疑略释(1)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即有如此奇异之现象,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

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

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

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

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原第58页图放于73页李叔同书赠夏尊以为祝嘏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 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

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此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

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 一曰财施,二曰法施。

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

佛法十疑略释(2)

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做种种慈善事业。

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疑。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若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

“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做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做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做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

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

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于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乘之间。

原第162页图放79页弘一大师书赠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之横披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原第9页图放82页前1916年李叔同的墨迹

五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

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

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

唐中叶后衰。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

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

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

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

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