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诡计类别集成 冰制凶器

侦探小说的谜团越复杂越有趣,因此很多时候,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施行的诡计,也被描写得煞有介事。所以侦探小说中出现的各式诡计中,可以实际应用的例子极少。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现实比小说更离奇”,而且人类想得出来的事,总会有人实践。如果仔细研究国内外的犯罪记录,也可以找到与小说家自以为独创的犯罪手法一模一样的实例,令人惊讶。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能说侦探小说家的空想,与现实犯罪全然脱节。

战前我不太读外国的侦探小说,战后却又只读外国侦探小说,还读了相当多。每读一篇,我就记下作品中罪犯使用的诡计,加以分类,统计过往读到的诡计。将这些诡计列表,总数约有八百多例,大致的比例如同下述:

(1)与一人两角、替身及其他与人有关的诡计……二百二十五例

(2)与犯罪手法有关的诡计(意外的凶器、意外的毒杀手法、各种心理诡计)……一百八十九例

(3)与时间有关的诡计(交通工具、时钟、声响等诡计)………三十九例

(4)与犯罪痕迹有关的诡计(除了脚印诡计、指纹诡计以外,还包括侦探小说中最常使用的密室诡计)………一百六十例

(5)与人(包括尸体)及物品意外的隐藏地点有关的诡计………一百四十一例

(6)暗号诡计………三十七例

再进一步细分,可以再分成数十项,而细分项目当中最多的是诡计“一人两角”,约有一百三十例,第二多的是“密室”诡计,约有八十三例,二者占了绝大多数。

无论是“一人两角”还是“密室”,乍看之下只要用过一次,再出现都只是模仿,没什么意思,其实并非如此。“一人两角”和“密室”的用法可谓五花八门,不论哪一种都会让读者感觉有创新,体会到新的趣味。因此侦探作家从各种角度挖掘“一人两角”、“密室”诡计,尝试前人未曾用过的新手法,长久下来,便积累了前面所列的超过百例面貌不同的诡计。

我想就这些资料,写一本类似“侦探小说诡计论”的研究性作品,但资料还不够齐全,而且我更想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所以暂时无法整理成书了。(后来我写了一篇《诡计类别集成》,收录于拙作《续·幻影城》中。)这里我姑且先挑出一小部分,也就是与犯罪手法有关的诡计中的“意外的凶器”中的一小部分,“利用冰的诡计”。

我搜集到的“意外的凶器”种类共有六十三例,其中使用冰的诡计应用范围最广,多达十例。冰作为诡计实现的凶器,能有这么多用途,离不开其结冻时的膨胀力特性,以及可融化性。

冰结冻时的膨胀力足以撑破玻璃容器。如果利用它设计出杠杆及曲线的机关,就可以在深夜温度最低的时候实现从天花板掉下短剑,或让固定在某处的手枪发射等机关,但我在战后搜集到的实例中,没有任何一项利用冰块膨胀力的。如果命案发生在暖和的时节,隔天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冰想必已经融化了,没有人想得到凶器是“冰”,这是该诡计的妙处。难点是机关设计,而且不好掩饰,再加上使用复杂机关容易降低侦探小说的趣味,所以很少有知名作家使用这种诡计。我只在某些引用文中读过有西方侦探小说利用水结冰时的膨胀力开枪的描述。

比起膨胀力,溶解性的应用广泛多了。通常是在预定下手的室内放一个冰块,冰块上头搁一块木板,随着冰块融化,木板不断下降,如果在木板上加重量,就会成为相当大的动力。也可以反过来利用,冰块越是融化,重量就越轻。以这些力量为基础,设置恰当的机关,就可以用来发射手枪、使短剑落下、或不断勒紧因安眠药而失去意识的目标的脖子。如果再想其他办法延迟尸体被发现的时间,那么命案被发现的时候,连冰块融化后的水分都会蒸发,找不到任何痕迹,这是它的妙处。关键还得借助复杂机关的帮助,目前还找不到杰出的作品实例。

“密室”与冰块

虽然不是在犯罪中直接使用的凶器,但冰块碎片曾被用作设置“密室”的工具。“密室杀人”是指尸体出现在一个房间的窗户与门都从内侧上锁的密闭房间里。众人破门而入,眼前是一具尸体,却不见凶手踪影。凶手就像幽灵,消失无踪,这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为了制造这样的“密室”,如同前面所述,古今东西的作家想出了多达八十种的“脱身”诡计,其中有凶手达成目的后走出房间,在门外利用某些机关锁上房门内侧的锁或门闩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七八种不同的运用,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冰块碎片,可以用于金属门闩。凶手达到目的后,擦去室内所有的痕迹,在门闩的承具上夹进冰块,使门闩卡不进去,再静静地掩上门离开。随着冰块融化,门闩不断往下降,待完全融化时,门就锁上了。若门上没有承具,就在门闩支点附近的门板与门闩的隙缝底下塞进楔型的冰块,也可以达到目的。这种情况,也有作家用雪块代替冰块。将压实的雪块塞进门闩支点附近的门板,使门闩落不下来,走出房间关上门。随着雪块融化,门闩就会自动卡上,效果就和冰块一样。

冰子弹

有个方法是把冰削成子弹的形状,填进枪膛后立即发射。锐利的冰块会射进被害者体内,虽然会留下弹痕,但找不到子弹。因为子弹在体内融化了,这是神秘的幽灵子弹。为了让这个诡计毫无破绽,有作家想出用人类的血液冻结成冰制子弹的方法。血液子弹融化后跟被害者的血混合在一起,更加难以辨别(当然,相同血型的血比较安全)。此外,有部分作家担心冰子弹不迅速发射会融化,便用削成球状的岩盐替代。虽然盐会在体内溶解,留下盐分,但人体中原本就含有盐分,应该无法区别出来。

冰子弹的诡计并非近代侦探作家的发明。依据约翰·狄克森·卡尔的文章,据说古代意大利的梅第奇家族(Medici)曾用弓箭射出冰块杀人。再往前回溯,公元一世纪的罗马诗人马尔提阿利斯(Marcus Valerius Martialis)的讽刺短诗里,就出现过类似的信息。近代的侦探作家也有用弓箭射出冰箭的诡计。这些诡计都基于冰块融化后不留痕迹的特质。

过去我曾经读过一连串的偶然致人于死的真人真事。我记得是卡罗琳·韦尔斯的《侦探小说的技巧》(The Technique of the Mystery Story),应该是引用自某些犯罪记录。炎炎夏日中,闹区的人行道上突然有人倒地毙命了,死者的胸口有弹痕。调查之后,发现附近并无人持有枪械。解剖之后发现,伤口明明不是贯穿身体的枪伤,体内却找不到子弹。这桩神秘不可思议的案件让当局大伤脑筋,最后发现这原来是一辆满载冰块的卡车的恶作剧。

一辆满载冰块的卡车路过时,一块冰块掉落到地上。后面紧接着来了一辆载了沉重货物的卡车,轮胎压过冰块的时候,冰块被碾得粉碎,一块锐利的冰片像子弹般凶猛地射向人行道,刺进了路人的体内,这就是真相。

冰剑

冰剑构想的趣味性应该仅次于冰弹。最简单的使用方法是用尖锐的前端刺杀别人,只要在冰块融化前不让尸体被发现,即使案发后凶手就在现场,因为没有凶器,还是可以主张自己是清白的。因为最合理的推测是凶手带着凶器逃走了。

利用冰剑诡计的作品中还有更有趣的,那是一篇科学家与小说家合作完成的英国短篇。大意是有个人得了绝症,被宣告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想伪装成他杀进行自杀,以嫁祸给他怀恨的某个朋友身上。主角平日就喜欢蒸汽浴,是一家大土耳其浴场的常客。有一天他进了一间充满蒸汽的密闭房间里,一直不出来,人们进去查看时才发现他胸口流血,已经毙命了,整个现场看起来就像是被人用刀捅死的。

正好这个时候,死者想嫁祸的朋友也来到土耳其浴场泡澡,就在死者的蒸汽浴房间附近,如死者所愿,蒙上了嫌疑,然而凶器的短剑却怎么都寻不着。众人认为一定是凶手把凶器巧妙地藏起来了,便报了警。此时名侦探登场,靠着蛛丝马迹,识破了命案的真相。

名侦探表示,死者将制成冰柱状的锐利冰块放进保温瓶里,带进蒸汽浴场,用它刺进自己的心脏。他一直都有将保温瓶带进浴场的习惯,并让很多人知道他做蒸汽浴时容易口渴,所以他带了冰茶,以便随时补充水分。因此除了名侦探以外,没有人怀疑保温瓶。

如果是一般的房间,大冰块融化需要一段时间。但在蒸汽浴场的热气中,冰块融化得非常快,而且融化成的水会与蒸汽凝结的水滴混合在一起,不留半点儿痕迹。就像这样,将备齐了各种有利条件的蒸汽浴场与冰剑诡计结合在一起,是这篇小说的妙处。也有作家利用类似的发想,写出在寒冷地带利用大冰柱杀人的故事。

毒冰

卡特·狄克森(即约翰·狄克森·卡尔)的长篇侦探小说中有这么一部使用毒冰的作品。凶手在电冰箱冷冻库的制冰盒里注入毒药制成小冰块用于调酒,当着被害者的面放进调酒杯里,自己先喝了一口,由于此时毒冰还没有完全融化,因此饮用了也不会中毒。与对方闲聊一会儿,调酒杯里的毒药融化得差不多后,再倒进杯中给对方喝。只要让第三者目击到凶手也喝了一口,便可以免去嫌疑。众人会推测是有人事先在空杯里下了毒药。我记得大概是去年的《宝石》别册的新人作品集里,也有使用相同诡计的短篇。

干冰

利用干冰会气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盛夏密闭的小房间里大量放置干冰,随着干冰不断气化,熟睡的目标会死于二氧化碳中毒。曾经有日本作家用这样的诡计写过小说。还有更极端的运用,用液态气体冻结人体,再用铁锤把尸体敲得粉碎。

花冰杀人及其他

还有一个想介绍的诡计,是利用冰冻的花朵或是用来消暑的冰柱杀人的点子。院子的角落里躺着一具尸体,头部似乎遭到钝器重创,导致头盖骨骨折死亡。可是经过缜密的调查后发现,疑似命案发生时间的前后,没有任何人靠近过院子这一角落。此外,附近也找不到和伤口吻合的石块或其他钝器,是一起极为不可思议的命案。此时名侦探现身,发现尸体附近掉着一支夏季花朵。花朵看起来是从茎的最尾端部剪下的,是用来插花的花,在夏季艳阳曝晒下,已经完全枯萎了。侦探从这朵花联想到消暑用的花冰。而尸体正是倒在隔壁家三层楼洋房的后面。

如果有人从三楼窗户朝着被害者头顶砸下巨大的花冰,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花冰在尸体被发现之前在艳阳下融化,水分也蒸发了,只有花冰里的花朵残留在地面。侦探根据这个推理调查洋房里的居民,发现果真有人从三楼的窗户扔下过花冰。

还有很多利用冰块杀人的点子。例如在冻结的湖面凿开一个足以让人掉落的洞穴,等上面结上一层薄冰,再邀请目标前往滑冰,巧妙地将之引导到薄冰上,伪装成意外死亡。也有同样发生在雪国的案子,先铺陈目标会在深夜蹲在坡道底下不动的特殊背景。而凶手刚好知道了目标的行动,事先堆出一个大雪人,正面插一把短剑。然后准备好机关,让雪人刚好在目标蹲下的同一时刻滑下坡道。而凶手与两三名朋友在远处喝酒。预定时间一到,雪人就会因为机关自动滑下坡道,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刀子刺进蹲下来的凶手后背。虽然凶器会遗留在现场,但找不到有人靠近的痕迹。凶手因为有喝酒的朋友作证,拥有完全成立的不在场证明。雪人会崩解散乱,与附近堆得高高的雪堆混在一起。不过要达到目的,雪人的滑行路线必须与目标在同一条线上,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实现。不过这毕竟是小说,可以巧妙地描写出顺理成章的状况,不会让读者感到不自然。

我所搜集到的使用冰块作为凶器的诡计,大概就是以上几种。像这样专挑诡计深入说明,看起来颇为幼稚,但放到小说里,大部分都颇具说服力。侦探作家必须以这些诡计为骨架,利用小说技巧为其添加血肉,赋予真实性。这就是侦探小说的困难之处。单看作者的技巧,高明的的确能使这些诡计看起来煞有介事,使读者拍案叫绝。

在真实的犯罪事件中,极少使用如同本篇列举的拐弯抹角的诡计。即使用了,也不可能像小说描述的那样顺利,越是绞尽脑汁,就越容易留下某些线索,只会加快犯罪曝光的速度。在真实的案件中,越是没有计划性、越是随意性的犯罪,越是难以破案。可是也不能断定完全没有这类精心策划的犯罪手段。就像前面说的,从冰箭的点子留存在古老的梅第奇家的记录中,还有碎冰块击中路人胸口的意外被误判为枪杀的例子来看,这也并非全无可能的事。事实远比小说更离奇,对真实犯罪调查感兴趣的人,将侦探作家奇特的构思记在心中,也未必是白费工夫。

(收录于《续·幻影城》、《侦探小说之谜》、《乱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