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日本《朝日新闻》社的总编辑助理伊能泉文刚刚处理完这一天的新闻。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告诉他,这段时间是新闻量较少的时刻,按平时的工作惯例,他冲泡了一杯浓浓的红茶,轻松地坐在椅子里,边喝茶边揉着额头。

有点累了。他不由得暗自承认自己老了。新闻这个行业真是熬人,伊能泉文经常羡慕地看着新闻社的年轻记者精力充沛地外出采访,偶尔听到一点点线索便兴奋得像上了发条。这个行业需要经验,但同样需要激情和精力,可往往是当一个记者积累了足够经验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的精力已经跟不上了。

想起自己年轻那会儿,伊能泉文暗暗地苦笑。那时他是文化部门的记者,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广博知识使他在新闻社里赢得了“知识型记者”的赞誉,出色的工作成绩也使他一步步坐上现在的位置。这又给他套上了一个光环,似乎学识的出众造就了一个新闻奇才。可他心中明白,文化领域较少的新闻量可以使他有时间充分地钻研,并从中提取出最大的新闻价值。如果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新闻和捕风捉影的娱乐新闻,每天再遇上几件突发事件,想成为一个“知识型”的记者简直是不可能,因为你根本没时间去研究它们。

伊能泉文轻轻晃动着杯子,透过玻璃门他可以看到工作大厅紧张忙碌的记者和编辑们,他们或许有一天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可是,谁又知道,现在的伊能真想回到文化部门,做一个普通的记者,再也不用面对五花八门的其他新闻呢。

桌子上的传真机响了几声,提示他有份传真文件需要接收。他愉快地按下了接收按键,仍然靠在椅子里,回忆着刚刚经他的手编辑的一组国内新闻稿件,现在,技术部门正紧张地制作,一会儿就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杰作了。

传真机咔咔地响着,不一会儿就吐出一张纸来。

他撕下这份传真,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

有个人提供新闻线索。伊能笑了笑。这样的新闻线索,通常都不会让新闻社采纳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能保证它的真实性。同时,越来越多好事的市民乐意把身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当作新闻线索来报料,可真正的新闻价值却没有多少。况且,伊能先生确信,那些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不会等报料线索传来,他的记者们肯定已经在现场了——这就是大新闻社的优势。

伊能先生悠闲地坐在椅子里,拿着这张传真看着。天大的玩笑!他暗自笑了,决定将这个荒唐的“新闻”当作休息时的作料。这个人一定是个痴迷的业余历史学家,就像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声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业余数学家一样。这个历史爱好者在传真里说,即将在香港拍卖的一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头,指示了佛教的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是埋在一个山洞中的佛教典籍,这些典籍记录了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继承衣钵的真相,它的出现完全可以改写中国禅宗的历史。

伊能哂笑着,对于他这个对佛教有多年研究、并对东亚的考古新发现时刻保持着兴趣的人来说,这则“新闻”无异于天方夜谭。事实上,他对自己的佛学造诣还是很满意的,在近几年的中日佛教交流中,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作为一个记者出身的人,能和两国佛学界的专家坐在一起交流,至少也说明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伊能的手动了动,刚要把这张传真扔到废纸篓里去,突然,他的眼睛瞪大了,这段文字之后的署名,竟然是这个人?伊能知道,他的显赫地位意味着他是不可能随便开玩笑的——他可是日本著名的佛学学者。

这时,电话响了,一个声音冷冷地指示他,“伊能先生吗,想办法把这则新闻发出去。”

“不!这未经证实。”

“用些技术手段嘛,我知道你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