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那天晚上,城川刚一了结了判决事宜,回到家里后,一直怏怏不乐。他闷头吃完晚饭,便立即回到自己的书房。
法庭上被告的态度,变成一块越来越沉重的石头向他心头压来。
当然,他毫不怀疑自己的判决。凭着法律的威信和名誉,把一个杀人犯送上断头台,这不正是为了伸张正义所采取的天经地义的行为吗?他杀了人,他就必须明正典刑。我以我的全部智慧,担任了这次审判。侦查证据尤其花费了不少时日,也让律师尽一切可能作了辩护,同时也倾听了律师对证据提出的驳议。
采用哪一种证据,全凭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得到的心证(注:心证:法律名词。指审判者在审案中得到的一种确信。)。我在全面考虑后,断定他有罪,又判以合乎法律的刑罚。
判决肯定没有错。判决是正确的。尽管如此,那象一阵风似的、陡然掠过心头的寂寞和不安又是什么呢?
——“喂——,站出来吧!……”
——“喂——,我等着呢,……”
青年悲恸欲绝的凄叫萦绕耳畔。笨蛋!这种鬼把戏,我难道会上当受骗吗?
——“死者是再也无法诉说自己的冤情和痛苦。可是,法官先生.唯有你却能听得到我的控诉,你终生无法逃避死者那无休无止的呼叫声!……”
那对眼睛,那坚定自信,象箭一样射向自己的明澈的双眸,使人感到恐怖可畏。
城川刚一回头看看身后的书架。书架上排满了大部头曲烫金法律书籍,肃穆寂静,显得至高无上。那里面有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社会正义的卫士,也有在无声中不断高谈阔论唯一可以信赖的司法的尊严和威望的良师益友。城川刚一经常久久凝望着这些书籍。
“父亲,您有事吗?”
独生子道夫走了进来。他和父亲不一样,不喜欢当一个法律家,结果毕业于大学商科,今年进了一家商业公司工作。
“嗯,……有点事,……”
含糊地答应了一句后,城川刚一看着儿子的脸庞。看上去他好象有点无精打采,脸色异常苍白。
“听说今天判决的是死刑?”
城川刚一脸上掠过一丝不快的神色:
“听谁说的?”
“晚报登出来啦。据说那人在判决后,好象还向着旁听席喊叫了些什么,是吗?”
“犯人形形色色。这也算是一种英雄主义吧。”
“是这样吗?一个甚至愿意放弃上诉权,就要走上断头台的人还会有这种兴致?”
城川刚一想起了法庭上青年严肃认真的目光,吏添了一层不快。
“这些家伙的心理不是凭常识所能理解的。”
“可是,万一如他所讲,真正的罪犯被抓到了,他将是无罪的,那么会怎么样呢?”
“判决是严正的,不会有那种错判。”
“可是实际上,错判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有名的德瑞夫尤斯(Dreyfus)案件(注: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政治案件。犹太人德瑞夫尤期大尉因间谍嫌疑被捕,被判终身徒刑。认为他无罪的共和派和王党派,军部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因作家左拉等人的积极活动,证明他无罪,于1906年释放。)……”
“道夫!你是说父亲错判了这个案子吗?”
“不,我只是想说不应当使用死刑这种刑罚。”
顿时,父子二人的眼睛紧紧对视。道夫的脸色比刚才更为苍白,城川刚一不禁产生了怜悯之情。
“靠单纯、肤浅的人道主义,是无法理解社会上的事变的。对杀人凶手动用死刑,从长远来看,是全人类的希望,是全民族的法律信念。”
“可是,这仅仅是一种复仇的思想!宣读了判决书,然后杀掉这个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这太残忍了。即使这个案件中,被杀的藤崎,他直到临死前的一瞬,对生还充满着希望,还有得救的希望。可是,那个青年千真万确已被宣判死刑。无法躲闪逃避的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为痛苦的事吗?真可怕啊!这简直是凭借法律所进行的最最残忍的凶杀!”
“道夫!”
“我,……我并不是在责难您父亲。我只是想,万一那个青年蒙受了不白之冤,……
连我都深深地感到了他心中的痛楚,……”
“够啦!你父亲以日本国法官的名义,坚信今天的判决是正确的!”
道夫咬紧嘴唇,站起身来,望了父亲一眼,欲言又止,默默地退出房门。
城川刚一悻悻地看着他的背影,不禁思忖:道夫为什么今天显得如此激动呢?对于他那幼稚无知的“死刑废除论”,城川刚一压根儿不屑一顾。可是,他话里某些东西,触动了自己心灵。这又是什么呢?城川刚一似乎觉得,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在法庭上所看到的青年那对眼睛,也可能是由于青年嘴角泛现的奇异微笑,那对眼睛太清澈了,那笑容也过于明净。
城川刚一闭上眼瞎,竭力想杷青年的面容从心头抹去。可是,他的耳畔仍清清楚楚地萦回着青年的声音:
“法官先生,唯有你却能听得到我的控诉。无论你掩住耳朵也好,蒙住眼睛也好,你终生也无法逃避死者那无休无止的呼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