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军待发 威洛比计算中国人的数量
威洛比将军所领导的远东司令部情报机构提供的报告也同样无济于事。正如威洛比没有预见到6月份的战争爆发一样,他的情报人员在夏季和初秋得以看到很多单独的树木,但从未看见整个森林——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很多表明中国人可能进行干预的迹象,但从未达到使麦克阿瑟和威洛比确信这种干预即将发生的程度。
远东司令部在夏末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是中国部队逐步从南部和中部省份向北部的“满洲”移动。7月6日传阅的一份远东司令部《每日情报综述》把中国在“满洲”的军事力量确定为18.9万人(11.5万人为正规军,其余的为民兵),华北的正规军为17.6万人。到8月份,在“满洲”的正规军增至24.6万人,9月21日增至45万人。但是,据信这一行动主要是第四野战军在成功进行了针对国民党人的战役之后返回原驻地,这一战役主要在华中地区进行。威洛比在这一时期进行的任何分析都没有提到这些军队的北调可能是为了参战。
但是,威洛比的《每日情报综述》的确包括极多稀奇古怪的情报。比如,他在10月1日传阅的一份报告说,截止到9月10日,在北朝鲜发现了20个师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其中6个师在西北边境地区,其他师的位置不得而知。第二天,另一份报告又推诿说:远东司令部无法确定这些“中国共产党军队”中的士兵实际上是中国人,还是在中国军队服役的朝鲜人。
10月18日,沿鸭绿江飞行的美国侦察机在与北朝鲜隔江相望的“满洲”安东附近的机场上发现了75至100架飞机,这一情况显然使威洛比和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大吃一惊。第二天又向安东地区派出了侦察机。如此强大的空军的存在,显然与麦克阿瑟仅三天前在威克岛告诉杜鲁门总统的情况——中国人肯定不会参战——不相一致。使威洛比感到宽慰的是,那些飞机已不在安东。第二次侦察没有发现“飞机的迹象”,只在一条跑道上发现了一辆机动车。此外,铁路和公路运输也比前四天有所减少。
威洛比松了一口气。他的确认为10月18日发现中国飞机的事是“真实的”,但他对此的解释是:“进行大机群的远距离飞行在经过选择的机场上做短暂停留,并以此作为他们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空军来说,是明智和合情合理的战术。……”另一种可能是,中国飞机突然的大规模部署是中国总理周恩来正在推行的“以武力相威胁”政策的一部分。
斯特拉特迈耶对发现这些俄国造战斗机的事也不以为然。他在给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将军的一份电报中说,这些飞机被调至安东,大概是为了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咄咄逼人的言论和威胁增添生动性和真实性。他们大概认为,鉴于我们明显希望避免边境事件,他们炫耀一下武力不会有什么风险”。斯特拉特迈耶说,如果中国人想用这些飞机作战的话,他们就会攻击那架不堪一击的侦察机。而且如果他们打算以后使用那些飞机的话,“他们完全不可能以引起边境南边注意的方式部署飞机”。
威洛比的一个主要情报来源是美国在台湾地区的军事和外交机构,它们从中国国民党情报系统得到了大量情报。(威洛比的《每日情报综述》有时也承认,台湾的有些报告是“大可怀疑的”。)远东司令部在同一页纸上就会援引这样的报告:(a)据美国第7舰队情报机构报告,中国军队将在朝鲜参加战斗;(b)周恩来在8月中旬“私下说”,中国人不会在朝鲜或中国以外的任何地区打仗,“除非遭到攻击”,以避免对他们希望加入联合国的事宜造成损害。两天以后,远东司令部报告说,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苏联人、“2名捷克斯洛伐克人、1名德国人、1名波兰人、1名法国人和1名北朝鲜人”,他们讨论了对北朝鲜提供广泛和大量援助的事宜,包括派遣25万中国军队参战的问题。(威洛比对这一报告半信半疑。)
然而,威洛比的另一份报告说:“9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中共参加朝鲜战争的问题是激烈辩论的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派反对积极的干预,周恩来及其他人“坚决主张进行干预。据说最后的决定要求中共进行干预,如果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的话”。远东司令部对此的评论是:“定为C-3级的一个独立情报来源确信,尽管有前述的决定,但中国共产党人不会采取行动,因为正在进行争取联合国席位的谈判”。
两天以后:
随着北朝鲜军队的瓦解,联合国军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苏联人的态度。两者都已经间接地卷入了提供物资的行动,他们会不会公开或秘密地进行干预,以拯救他们的邻国呢?人们目前都认为,俄国发现,如果它置身于冲突之外,而让中共闲置的百万大军去完成这一任务,以此作为使美国的资源在东方这个地理的老鼠洞中损耗殆尽的宏图大略的一部分,那么对它来说既十分便利又经济实惠。因此,所有情报机构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鸭绿江和难以捉摸的林彪(中国内战的一位军事英雄,被大家认为是在“满洲”调动的部队的司令官)部队的行动上了。……中共军队领导人最近威胁说,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就进军北朝鲜,这种说法大概属于外交讹诈的范畴。这一决定如果存在的话,也是所有的情报机构无法探知的。这是在最高层做出的参战决定,即克里姆林宫和北平做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