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规模进攻的第三次战役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发动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彻底破产,变成了圣涎节向“三八线”以南的总崩溃、总退却。这种情况的发生,太出乎美国朝野的意料了,因而立刻陷于一片混乱之中。美国舆论界惊呼这次失败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是一场“噩梦”。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失败的责任问题上互相攻讦,矛盾更加尖锐。有的人指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判断错误,指挥笨拙,要求把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撤掉;有的人认为应该归咎于政府的政策,要求撤掉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的职务,“彻底打扫国务院”,甚至建议国会对总统哈里·杜鲁门实行弹劾。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更十分沮丧地断定:“联合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英、法等国对朝鲜战局更加忧虑,深怕把力量陷在朝鲜而削弱其在欧洲的势力。
美国政府在这种极为难堪的情况下,连忙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内阁会议,以及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三巨头”会议,并立即派遣要员同前线统帅磋商,以寻求摆脱危机、挽回败局的出路。他们经过一系列的会议和磋商之后,同意麦克阿瑟关于朝鲜战争现在已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的观点,承认朝鲜形势的发展使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危机”,“我们可能要节节败退,就象我们前次所遭受的失败一样”,但仍然决意坚持其侵朝政策,声称“联合国的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其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在政治上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喘息时间,准备再战;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加紧扩军备战,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人民为侵朝战争做出“任何必要的牺牲”。设立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要把美国军队由25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要在一年之内把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5倍和4倍以上。接着,于1950年12月23日,命令刚刚接任败退中因车祸身亡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职务的马修·李奇微(原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组织“联合国军”和南朝鲜13个师另3个旅,约20余万人的兵力,加筑“三八线”上原有阵地,建立纵深防线和整顿军队,准备抗击志愿军和人民军新的进攻。
李奇微上任后,看到他接管的竟是一支张惶失措的军队,便“放弃了立即转入进攻的打算”,不得不把“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防线从纵深加大到北纬37度线,把南朝鲜军放在第一线,美英军放到第二线以后。同时向部队交代,如果一旦被迫放弃阵地时,就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
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早在“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开始向平壤和向“三八线”溃退的时候,就对战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应当采取的方针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中央军委、毛泽东认为,虽然取得了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但尚未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要赢得这场战争还必须作出很大的努力。当得知“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退守“三八线”,美国当局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缓兵之策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司令员,要求志愿军必须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难,协同人民军打过“三八线”去。他指出,目前美、英等国正要求志愿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我们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他还指示志愿军: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志愿军主力退至开城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条件;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个时期,然后再战。
志愿军由于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部队已相当疲劳,后勤补给也更加困难。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结合着部队当时的情况,对战争形势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朝鲜战争仍然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敌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但还有26万左右的兵力。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说来是很不利的,英、法两国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敌如再吃一、二个败仗,再被消灭二、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所以,志愿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
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认为彭德怀对敌情的估计是正确的,必须作长期打算,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但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不过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恢复疲劳,然后投入战斗。因为主动权掌握在志愿军和人民军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毛主席又于12月24、26两日,就战役的部署问题再次电告彭德怀。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下定决心发起第三次战役,集中志愿军6个军(第9兵团因冻伤减员较大,留在元山、咸兴地区休整),并建议人民军新到前线的3个军团同时实施进攻,粉碎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如发展顺利,即相机占领汉城、洪川、江陵一线,尔后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同时根据“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防御是把南朝鲜军作为第一梯队,把美英军作为第二梯队的梯次部署,以及“三八线”附近东部为山区、西部多为冲积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点,定下了具体作战部署: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并加强6个炮兵团组成右纵队,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于高浪浦里至永川地段正面实施多路突破,并分别从两翼向七峰山、仙岩里迂回,断敌退路,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涟川以南的南朝鲜第6师,再歼汶山地区的南朝鲜第1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胜利;志愿军第42、第66军并加强1个炮兵团组成左纵队,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指挥,在永平至马坪里地段上突破,首先集中主力于永平至龙沼洞地段歼灭南朝鲜第2师1至2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清平里方向扩大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交通,另以1个师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的南朝鲜第5师积极佯攻,策应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建议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于东场里以东地区向汶山方向佯攻,配合志愿军右纵队歼灭南朝鲜第1师;人民军第2、第5军团由杨口、麟蹄间突破,向洪川方向攻进,配合志愿军左纵队围歼南朝鲜第7师。
为胜利完成这次战役任务和迎接尔后更加艰巨的斗争,志愿军和人民军加紧进行了准备工作。从国内增加赴朝作战兵力和铁道兵、工兵;经与朝鲜政府商定,志愿军就地筹借到3万吨粮食以应急需;在中国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市发动群众为志愿军制作炒面。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到北京的一些机关视察制作炒面的情况,并同群众一起制作炒面。12月下旬,一批炒面运到前线,志愿军战士们得知炒面是祖国人民日夜赶制的,都非常感动。中朝人民军队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展开临战训练、侦察和准备强渡江河的器材,等等。
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还决定把发起战役的时间定在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时,志愿军和人民军按照预定计划,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之后,在全线发起进攻。当时,“三八线”附近突然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跨过临津江、汉滩川、永平川和攀越海拔600至1000米的道城岘、峨洋岩、国望峰、华岳山、高秀岭等障碍时遇到了很大困难。
志愿军右纵队第40、第39、第38军各担任突破任务的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顶着凛冽的寒风,奋勇徒涉冰冷刺骨的临津江、汉滩川。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先后突破了南朝鲜军的前沿阵地,尔后迅速向萁防御纵深发展进攻。第39军从商朝鲜第6师与第1师的接合部突破后,军主力于1951年1月1日拂晓前占领了汶山东北的大村、武建里,前进了10公里,并策应了第50军渡过临津江。该军第117师向敌纵深猛插,于1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东豆川里以南的仙岩里,前进了15公里,并截歼南朝鲜第6师600余人。从南朝鲜军右翼突击的第39军越过汉潍川后,军主力向抱川方向攻进,1日晨占领抱川及其西侧的新邑里。该军担任穿插迂回任务的第114师于1日中午进到指定位置七峰山后,发现七峰山西侧风阳里有南朝鲜第6师1000余人正在南逃,立即展开阻击,歼其400余人。从南朝鲜第6师正面突击的第40军突过临津江和汉滩川后,其前峰第119师占领了东豆川里东山。当晚,志愿军右纵队继续发展进攻,人民军第1军团也渡过了临津江向坡川里前进。到2日晚,志愿军右纵队和人民军第1军团进到坡川里、议政府东北至抱川以南一线,已突入南朝鲜军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
志愿军左纵队第42军涉过永平川,一举突破南朝鲜军第2师道城岘、峨洋岩阵地。该军第124师不顾山高雪深,不怕敌机威胁,继续猛攻,沿途打破敌人10次阻击,于1月1日12时前出到济宁里以南的石长里,切断了南朝鲜第2师的退路,2日协同第66军主力将上南淙、下南淙地区之敌歼灭,圆满完成了断敌退路、围歼敌人的任务;该军主力在突击中于加平以北花岘里、中板里、赤木基地区歼灭南朝鲜第2师1个多营,然后向加平方向发展进攻,2日10时占领加平。第66军主力踩着两尺多深的积雪,克服敌人设置约雷区和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突破了国望峰、华岳山、高秀岭等阵地。随后向敌防御纵深猛突,在第42军第124师协同下于上红碛里、下红碛里、上南淙、下南淙等地歼灭南朝鲜第2师第31、第32团和南朝鲜第5师第36团大部以及南朝鲜军炮兵1个营,共毙伤俘32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60余门、各种枪1500余支(挺),胜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为此,志愿军领导机关致电祝贺第66军取得的重大胜利,并给予通报表扬。该军第196师第587团班长张续计,独自连续夺取5个地堡,为部队开辟了通路,荣立特等功。第586团第4连担任突破华岳山的尖刀连,经5小时激战,攻占华岳山主峰,获“首破三八线英雄连”锦旗一面。人民军第2、第5军团各师突破南朝鲜军阵地后,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前进,迫使南朝鲜第3师仓惶南逃。
至此,敌并不象李奇微所想象的有秩序地南撤,而是南朝鲜军在“三八线”附近组织防御的部队争相南逃,以致整个防线迅速土崩瓦解,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中对这次溃败作了这样的追述:“元旦上午,我驱车从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南朝鲜士兵乘坐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着各种征用的车辆逃到这里来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1月3日,李奇微看到大势已去,担心志愿军会实施深远包围,使其聚集在汉城附近的10多万部队和全部重装备处于绝境,即令除以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高阳、道峰山、水落山一线进行掩护外,其余部队向北纬37度线迅速南撤。他还亲自赶到汉江大桥桥头指挥了这场撤退。
彭德怀鉴于“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已无意组织抵抗,逃跑甚快,有可能放弃汉城,退守汉江南岸滩头阵地,随即决定乘胜展开追击,扩大战果,命令志愿军右纵队协同人民军第1军团相机占领汉城、仁川、水原、杨平;志愿军左纵队协同人民军第2、第5团乘势占领洪川、横城、襄阳、江陵。同时命令各部队在占领上述各点之后,即停止前进,准备休整补充。
1月3日晚,志愿军和人民军转入追击作战。志愿军第50军一部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第25师约1个营的抵抗之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第29旅的退路。经1夜激战,全歼这个旅的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和汽车24辆。第39军先头部队于回龙寺与美第24师第21团遭遇,歼其一部,之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灭英第29旅两个连。第38、第40军追击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第24师1个团。志愿军左纵队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川方向发展。人民军第2、第5军团继续向洪川、横城方向攻进,截歼南逃之敌。
4日中午至22时,志愿军第39、第50军各1个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先后进入汉城。
5日,为了不使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据守汉江南岸,控制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口,对汉城构成威胁和妨碍下一步作战,志愿军右纵队第38、第39、第40军在汉城东北和议政府东西地区待命,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留1个师守卫汉城)继续向南追击。志愿军第50军在果川、军浦场歼敌一部,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1军团5日占领金浦,8日占领仁川港。志愿军左纵队也继续向南追击,6日占领龙头里、砥平里;到8日,又先后占领杨平、梨浦里、骊州、利川。人民军第2、第5军团于6日占领横城,8日占领原州。
至此,志愿军和人民军已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驱逐到北纬37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第三次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经过连续7昼夜的艰苦奋战,以每小时前进1公里的进攻速度前进了80至110公里,毙伤俘敌1.9万余人占领了汉城,粉碎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据守“三八线”,整顿军队,准备再犯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