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昆仑纵队(电影小说) 山丹丹花啊红艳艳
毛主席一觉醒来,太阳已经挂在山梁上。他拿着一个破旧的白瓷缸子,往毛巾上倒了一点水,用半湿的毛巾揩脸。高山缺水,干部、战士到很远的地方帮老乡挑水回来。周副主席、任弼时也和大家一起,笑呵呵地提水上山。毛主席迎上前去:“来,让我试试有多重!”他从周副主席和任弼时手里接过水罐,一手提一个,边走边说:“这黄土高原,满目荒凉,老百姓生活太苦了。”
任弼时抬头望着山顶,对未来充满着信心:“总有一天,能引水上山……”
“牛羊成群,果木成林!”周副主席的声音极其洪亮。
毛主席把两罐水放在老乡家锅台上:“仗打赢了,才能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开会吧。”
三个人连早饭也顾不上吃,便走进一间放草的破窑,围着地图,席地而坐。
毛主席首先发言:“刘邓提出,6月继续休整。我们已经回电,表示同意。”
“刘邓6月底过河,看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周副主席接着说。
毛主席兴奋地:“是呀,刘邓这把刀,已经磨得雪亮。一旦杀出去,那就要蒋介石的命啰!”
任弼时提出:“一个月以前,我们做出决定,要陈谢兵团到陕北来作战。现在,能不能改变这个决定?”
毛主席说:“决定不妥当,当然可以改变。事实上,我们经常都在改变自己做出的决定。例如,3月16日关于保卫延安的命令,我们很快就取消了。形势不断地变化,我们的认识也必须跟着变化。因势利导嘛!”
周副主席忽然提议:“主席,我倒有个想法。等稍为安定以后,是不是召开一个会,把陈赓、贺龙、彭德怀他们都请来,共同商量一下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方针和部署。”
任弼时连连点头。毛主席也非常赞成,并深有体会地说:“这样大的战争,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打赢啊!”
门外一阵吵吵嚷嚷。一位揽羊老汉拿根棍子,背着三支枪,押着三个俘虏走来。这件事立刻传为佳话。“昆仑纵队”虽然和敌人像捉迷藏似的,在陕北的深川大沟之间周游,可胡宗南的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至今还没见过呢。
会议中断了。毛主席走出窑洞,好奇地问道:“老大爷,你是怎么抓住他们的?”
“我把棍子这么一举,他们就乖乖地……”揽羊老汉说着,做举手投降状,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丹子和游击队员们,也押着一群俘虏来了。
“丹子,你怎么来啦?”周副主席说着迎上前去。
丹子握着他的手:“我们一直悄悄地在你们周围。”
“那可得好好谢谢你们哪!”任弼时笑道。
毛主席又很感兴趣地问:“丹子,这些个俘虏……”
丹子讲开了:“哎呀,这一路上,敌人可狼狈哪!开小差的,病倒的,负伤的,到处都是。就像刚下过雨,到林子里采蘑菇,一捡就是一筐呢!”
又是一阵笑声。毛主席却在深思。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揽羊老汉和丹子叙述,使他得到了启迪。他把周副主席和任弼时拉到一边:“这个情况很重要呢。是不是马上发个电报,要地方武装和民兵,在敌的侧翼和后尾,经常保持战斗接触,既可大抓逃兵,又可率领民兵学习战斗。”
周副主席说:“好!”
毛主席两手叉腰,遥望南天,又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我们已经脱离了危险,是不是派一个警卫连,紧紧咬住敌人,一直追到延安去!”
任弼时说:“太好了!”
清晨,警卫连集合在村外,准备出征。
毛主席站在队列前,打着手势说:“你们到了延安,要搅得胡宗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战士们笑了起来。
毛主席接着说:“请你们去,不光是打敌人,还要代表我们看望延安的乡亲。他们有什么困难,你们要认真地帮助解决。这个任务你们能不能完成呀?”
“能!”战士们齐声回答。
毛主席把手一挥:“那好。出发吧!”队伍走了,他又叮嘱万团长:“见到老木匠,代表我们问候他好!”
一旁,周副主席关切地问:“丹子,娃子有消息吗?”
丹子摇摇头,不禁一阵心酸,落下了泪……
周副主席又急忙走到万团长身边:“老万,你到了延安,要打听一下娃子的下落,想办法把他救出来!”
“一定。”万团长说罢,大步赶上队伍,朝山下走去。
几天之后,“昆仑纵队”离开地灵湾,返回龙泉一带住下了。全村男女老少,欢迎亲人归来,腾窑洞,烧开水,搬东西,扫院子,人欢马叫,喜气洋洋。
毛主席派李参谋、王大夫等人,到30里外的吴家湾慰问乡亲。吴老汉、吴大娘拉着亲人的手,愤怒控诉敌人的暴行。人们站在警卫战士小龙的坟前低头默哀。坟上放着一束束鲜红的山丹丹花。
6月,在陕北,绿草如茵的山洼洼里,到处盛开着一丛丛美丽的山丹丹花。
丹子姑娘和少女们,一边采花,一边唱道: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花儿朵朵似火焰,
那是姑娘燃烧的心呀,
熊熊的烈火染红了天。
山丹丹长在背洼洼,
根儿扎在深山下。
哪怕风霜雨雪打呀,
年年6月要开花。
啊,山丹丹,开满山,
好像那红旗在招展。
英雄洒热血啊,
山花永烂漫!永烂漫!
悠扬的歌声在空中荡漾。山丹丹花儿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在战争年代,在穷乡僻壤,她在人们心中激起多么崇高的情感,唤出多少美好的希望!
早晨,周副主席把一束山丹丹花插在行军壶里,然后又在花上洒上清水。
任弼时拿着一叠电报走进院子:“你们看,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电报。要赶快发个通报啰。电台联络中断了好几天,大家都以为我们出了事呢。少奇同志、朱总司令昨天打了电报来,今天各个解放区的领导同志都打了电报来,问中央社的消息是不是确实。”
毛主席看着电报说:“中央社讲,胡军到我们驻地来了一趟,这倒是真的。”
周副主席笑道:“讲我们负伤啦,失踪啦,当然全是造谣。”
陕北是解放战争的枢纽。党中央的安危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当天晚上——
在晋西北,贺龙司令站在译电员身后,急不可待地说:“小鬼,别写了,先给我说说。快!”译电员拿着密码电报,口头翻译着:“敌军到我驻地游行一次,除民众略有损失外,无他损失……”
在河北,刘少奇、朱总司令正看着电报:“中央仍在卧牛城附近不远地方工作……”少奇同志看罢电报,搂着毛岸英的肩膀说:“这下放心了!”朱总司令望着西北方的天空,两眼像星星一般闪耀着光辉……
在晋南,陈赓将军也在看着电报:“西北我军主力现在陇东作战。中央准备于下月初调陈赓纵队过河,与边区部队协同歼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看到这里,他猛一巴掌,拍着女译电员的肩膀:“嗨,我们要过河去啰!”姑娘摸着肩膀皱眉头:“陈司令!”陈赓忙说:“啊,对不起……”
大反攻前夕,在我军最高统帅部里,工作紧张而有秩序,情绪热烈而又镇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重大的战略决策,正在窑洞里、小河旁、山坡上酝酿着。
时间过的很快,眼看6月就要过去了。
小河流水淙淙,欢腾跳跃着穿过绿色的山谷,弯弯曲曲地奔向东南方。
晚饭后,毛主席和任弼时来到河边散步。
任弼时吸着烟斗,慢腾腾地说:“我看,陈赓兵团不到陕北来为好。两个月以前你就说过,羊马河战役的胜利证明,单单用边区现有的六个旅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就可以逐步解决胡军。”
“是的,我是说过。”毛主席停下脚步,“可我总想早一点消灭胡宗南主力,夺取大西北……”
任弼时问道:“你提出的‘蘑菇战术’,还没有过时吧?‘蘑菇、蘑菇’,就是要磨来磨去,转着圈慢慢磨。一大筐玉米放在磨盘上,转两圈就能把它磨成粉么?不行嘛!再说,陕北地广人稀,粮食非常紧张。陈赓和彭德怀两支大军有十万人马,加上支前民工,就是十几万张嘴,天天要吃饭。这些实际问题,不可不虑啊!”
毛主席望着潺潺的流水,沉思着说:“你讲得有道理,再找恩来好好商量一下……”
党的生日快到了,周副主席正在准备纪念大会的发言稿呢。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禁心潮澎湃。今天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呀!1946年6月底,蒋介石疯狂地发动了内战,他的气焰是何等嚣张,我党面临着多大的困难啊!党中央、毛主席在极端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排除万难,胜利地渡过了解放战争的第一年。
1947年6月30日夜,我刘邓大军七个纵队12万人,开始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全国大反攻的序幕!透过乌云看见了曙光的中国人民,在激烈的炮火声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6周年。
周副主席在“昆仑纵队”纪念“七一”的大会上,首先宣布了刘邓大军开始南下的消息。人们听了心花怒放,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人手都拍红了。会场设在小河边,一个巨大的石峁下边,抬头只能看见一线蓝天。柳树上下,山坡上下,是一张张笑脸。
周副主席情绪昂扬地说:“今天,我们纪念党的生日,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在凶恶的敌人面前,26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藐视敌人,确信自己的奋斗一定会胜利,而且这个胜利必定在不久就要到来!”
全场高呼:“努力奋斗,迎接胜利!”
周副主席用缓慢的声音,把人们带回过去的岁月,他说:“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受过三次大考验。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我们经历了。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第二次,十年内战,爬雪山,过草地,长征二万五千里,我们走过来了。第三次,八年抗战,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我们胜利了!我们能够经得起这次考验吗?”
人们响亮地回答:“能!”
“对,能,一定能!”周副主席接着说,“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们消灭了蒋介石正规军一百个旅,这是时局变化的最重要的指标。在一亿四千万人口的地区,正在进行伟大的土地改革。蒋管区的人民运动不断高涨。蒋介石的卖国政策、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造成了他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与经济危机,使他自己坐在一个火山口上。而对我们来说,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了!”
山谷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周副主席怀着深沉的感情说:“同志们,我们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能有今天?胜利的秘密在哪里?”他稍为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只要我们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时时刻刻和人民心连心,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勤务员,那么,我们就一定胜利!”他的话在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周副主席说:“我们党在年青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后来,党渐渐成熟了,成熟的标志就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有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我们才有今天的胜利!”
人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会散了。王大夫、小叶、小冯饭也不吃,跑到山洼里采花去了。她们也像农村姑娘似的,扎着蓝头巾,用陕北话唱着:“山丹丹花啊红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