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三十六计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按语

诗人杜甫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军对垒,指挥员要全局在胸,通观始终,善于乘胜扩大战果,决不能以为击溃敌人就是完全胜利,而不去消灭敌人的主力,捉拿它的首领,那就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擒贼擒王,道理看似简单,其实运用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擒贼擒王,不仅是指捉拿对方首领,而且是指消灭对方的主力,这两者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情况不同,也要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擒其首领必然动其军心,瓦解整体;而灭其主力,首领自然也就成了光杆司令,无所作为。先擒其首,后灭主力则如打蛇打七寸,事半功倍;而先灭主力,后擒其首则如手到拈来。不作为此计的本意。本世纪30年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兵谏,生擒了蒋介石,导致全国出现抗日局面,功昭日月,可以说是运用这一计谋的成功范例,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军穿插敌后,奇袭白虎团部,也在现代战争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现代战争条件下,冷兵器时代那种观战旗可知主帅的战争方式已经不存在了。远离作战第一线的指挥机关可以用现代先进的指挥手段,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天千里之外,擒贼擒王,需要借助敌后空降、登陆等手段,但不管战争方式如何变化,这一计谋仍将在未来的战争中闪耀光辉。

张巡用计 七千打败十三万

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做出了“大燕皇帝”,不久被杀,他的儿子安庆绪掌握了大权。为了扩大地盘,安庆绪派了大将尹子奇率领一支13万人的大军向淮阳进犯。企图夺取江淮。淮阳守将许远一看形势险急。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向当时担任河节度副使的著名大将张巡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军情报告,请求火速支援,张巡得到报告二话没说,带领3000兵马从宁陵赶淮阳救援,与许远的人马汇合后,总共不足7000人,与李子奇的13万相比,显然处于劣势。

但是,张巡大智大勇。毫无惧色,他指挥镇定,士兵抵抗顽强,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巡率部擒获叛军将领60多名,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损兵折将,只得暂时退兵。

不久,尹子奇调整部署再次向淮阳发动大规模进攻,张巡进行了周密的战斗动员,宰牛犒赏三军将士,并亲自执掌令旗,率部冲锋陷阵,一鼓作气,再次大败叛军。

虽然连续取得了两次胜利,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叛将尹子奇所部13万人还近有10万,而张巡的7000兵马经过两次作战也消耗不少,叛军卷土重来怎么办?这次作战后,张巡开始考虑下一步退敌之计。

张巡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对将领们说:“如今,叛军已是两次进攻被我打退,虽然损兵折将,但元气未受大挫,我方守城将士虽然士气高昂,但毕竟多寡悬殊,短期内援军恐怕难以到达,就这么消耗下去总不是办法,各位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听主帅这么一说大话,大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将领流露出畏惧情绪说:“眼下敌军粮草已经不多,若尹子奇与我背水一战,做困兽之斗,发动强攻,我们恐怕难以抵挡,我看赶快再请援兵为好。”有的将领则说:“敌军粮草不济,正是我们攻击的好时候,我看不如派兵主动出城迎敌,火烧敌粮草补给地,这样或许可以解除危机。”

“不行,敌军粮草早有重兵把守,况且,当面之敌已有数万,我们根本杀不出去,”出城迎敌之计很快遭到反对,这时,淮阳守将许远说:“这些时,跟着节度大人奋力厮杀,连连克敌,将士们群情激昂,我们听大人的。你就怎办就怎办吧?”

张巡见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没有什么好计,于是说:“叛军固然粮草将尽,但据报又有新的补给,援军刚刚出发,一时难以到达,叛军眼下如果发动进攻,虽然未必能攻下淮阳,但守城兵马必然又要遭受损失,以我之见,要想个根本的解决办法才好。”

“大人有何妙计尽管吩咐,我们誓死跟大人战到底。”众将领不约而同地说。

“大家不必冲动,我有个退敌计策,或许可解当前之围,深言说,捉奸要捉双,擒贼要擒王,打蛇要打七寸,敌众我寡,硬拼不行,如果能把敌主帅尹子奇除掉,乱其指挥,动其军心,岂不事半功倍?”

众人连称好计。许远说:“大人不愧智勇双兼备,只是我们都不认识尹子奇,如何擒他?”

“这个好说,我们先叫士兵用蒿草削成箭向敌阵射,中箭的叛军一定以为我们已经没有箭可射了,如此重要的军情必然要向尹子奇报告,我们派人紧盯中箭之人,他只向谁报告,谁就是尹子奇,”

不久,尹子奇又发兵攻打,张巡依计行事,他叫士兵向冲在前头的一敌校尉射出用蒿草做的箭,校尉自然没未射死,拔出箭一看竟是蒿草杆所制,大喜过望,急忙向尹子奇报告:“恭喜主帅,张巡已经弱尽箭绝,你看,他们现在用蒿草杆做箭了。”尹子奇一看,非常高兴,即刻命令攻击,正得意忘形时,忽然一支利箭直射而来,尹子奇躲闪不及,箭头射入左眼,鲜血下流满面,同时张巡指挥几知精兵杀将过来,尹子奇一看不好,急忙逃走,险些被生擒,叛军一看主帅受伤,落荒而逃,顿时乱作一团,鸟散而去。张巡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采用擒贼擒王之计,伤其主帅,乱其阵脚,使其前功尽弃,再次打退了叛军。

东乡偷袭俄国世界名将之花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海上、陆地同时开战,争夺对大清帝国和朝鲜的控制权,在海战中,日军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和俄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罗夫相互斗智,最终以马卡罗夫葬身鱼腹而告结束。

马卡罗夫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战术空,他的《海战论》被译成多国文字。当时世界上有一种说法:谁想当海军司令就必须读这部“经典”著作。俄国舰队也因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指挥员而非常自豪,对和日军作战充满必且信心,日军舰队总司令东乡深知马卡罗夫指挥作战的厉害,他认为,要想战胜俄军,必先消灭马卡罗夫。如果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海战家打败,那么它的意义远不是消灭一个普通的海军将领土完整所能媲美。所以,马卡罗夫的《海战论》一出版,东乡就设法搞到手仔细研读,直到能够背诵。他在研读中发现,《海战论》也有缺陷,他还深入调查研究了马卡罗夫的性格和气质,就加马卡罗夫什么情况下能够发挥特长,什么时候容易急躁等弱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反,马卡罗夫则自持天下无敌,根本没把东乡放在眼里,他不仅不去研究对手,更不知对手在处心积虑研究了。

海战开始后,日军舰艇比俄军少,处于劣势,由于东乡已经详细了解马卡罗夫的特点,所以胸有成竹,原来,马卡罗夫是一员猛将,每次作战他都爱在舰队前头出击,一受挑逗就暴跳如雷,失去冷静,东乡正是准备利用这一点,引马卡罗夫上钩。先击毙马卡罗夫,动摇俄军心,然后再一举全歼俄舰。

按照东乡的安排,日军利用晚上在马卡罗夫盘踞的中国旅顺港外围布满了水雷,次日拂晓,东乡命一艘战斗力较弱的舰艇接近旅顺港,该舰不时用炮向港口射击。马卡罗夫因为前几天刚吃了日军的亏,十分恼怒,几天坐立不安。一心要找机会报仇,这次一见日军 主动进攻,老毛病果然又犯了,他认为这是报仇的好机会来了,立即下令:“全舰出击!追上日舰,务必击沉!”

参谋们提醒说:“日军在港外布满了水雷,需派扫雷舰扫清水雷,才可追击,以免无无谓损失。”

“时间紧迫,敌舰已开始退缩,现在不马上追击,贻误码战机,军法不容!”马卡罗夫急于找日舰作战,哪能听得进!他毫不理会参谋们的建议,亲自登上第一艘战舰,命令:“加大马力,全速前进!”

日舰一看马卡罗夫亲自带舰队追击,且战且退,把马卡罗夫引入雷区。这时,早已在前方水域等候的东乡,率领日军舰队出现在马卡罗夫正面,马卡罗夫这才知道事情不妙,原来正中了东乡的诡计,东乡命令各舰:“集中火力,攻击敌人首舰,务必击沉。”

马卡罗夫急忙命令各舰:“迅速调头,返回港口。”但为时已晚。东乡早料到这一点,所以事先把水雷布置在马卡罗夫返航的水区。只听一声巨响,海面上升起一道冲天的水柱,马卡罗夫所乘俄军首舰触雷爆炸,一代名将马卡罗夫带着终生遗憾葬身海底。首舰沉没,主帅毙命,一直把马卡罗夫引为骄傲的俄军军舰队士气大落,群龙无首,队伍大乱,纷纷各自逃命,有的水兵只怕给军舰陪葬,匆忙弃舰跳水,又遭到日舰射击,无一生未完。

这以后,俄军元气大务,一蹶不振,战争最后结果,东乡率领的日军舰队不仅全歼太平洋舰队,连后来的增援的俄波罗的海舰队也全军覆没。

东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利用马卡罗夫的弱点,采取先擒主帅,动其根基的战术,在世界海战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泰王智斩缅王储

在16世纪下半叶,泰国和缅甸两国曾为互相吞并进行过多次战争,当时,亚热带地区盛行用大象作战,1569年泰国被缅甸灭亡。时隔15年后,已经长大成的泰国王子,在泰国的肯城自立为王。他牢记亡国之恨,每日组织操练象战,随时准备抵抗缅甸军队进攻,缅甸国王听到消息后,十分不安,他感到泰王的存在,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由于泰国王深得民心,又重视操练军队,研究象战,暂时未敢妄动。在备战8年后,缅王派王储率领大军对泰王进行讨伐。泰王料到缅王不会坐视自己称王,对这次讨伐早有准备。于是立即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具体作战方案。

“缅王与我灭国之恨,今日又派兵前来讨伐,位有什么退敌之计。可尽管说来。”泰王抛砖引玉开头。

“为次缅军来势凶猛,他们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率领象军上万,必然想一举灭掉我国。我军战斗力虽强,但兵力上不占优势,以我看,只能智斗,不可硬拼。”说话的是泰王的同胞弟弟,他分析得有理有据。

“以你看如何智斗?”泰王问。

“缅王储是缅甸国的王位继承人,所谓国之根基,缅王派他亲自出兵,是要让他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信,以便日后接替王位。我们就来个擒贼先擒王,高潮生擒缅王储,把他作为人质,逼缅军退兵,这是动摇缅王基业的大事,他一定会乖乖就范。”大家一听要活捉缅王储都来了精神。

泰王说:“这个主意不错,怎样才能生擒缅王储,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只是有这个想法,如何生擒,还须王兄定夺,我再想想看。”

“大家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缅王储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缅王储对我地形不熟,必然中计,我们可借机捉住他。”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

于是,泰王命令:“我和王弟出面迎敌,其余将领率兵在密林处埋伏,等我和王弟将其引入伏击圈,一起上手,生擒缅王储。”

缅王储率领象队浩浩荡荡前来进攻泰王,因地形不熟,果然在丛林中迷了路,绕了个圈子才回到既定的进军路线,一看泰王只带不多随从前来应战,急忙命令兵士上前冲杀,泰王兄弟边战边退,等缅王进了泰王设下的埋伏圈时,泰王一个手势,伏兵四起,几千只大象载着手拿兵器的十分满意军杀了出来,缅军阵脚下大乱,眼看就要生擒缅王储,不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泰王兄弟所乘的大象正值发情期,看见缅军大象四处逃散,立即追赶,两军大象你追我赶,霎时间尘土飞扬,敌我难分,两军成犬牙交错之势,过了好一阵,尘土落定,泰王一看左右,大吃一惊,原来刚才尘土遮天蔽日时,自己已经孤入敌阵,周围只有少数随从跟来,只见缅王储骑象率军立于树下,四周都是缅军。反而冷静了许多,他决定刺激缅王储与他决斗,纵然不能生擒缅储,至少也拼个鱼死网破,他高声向缅王储喊道:“皇兄!为何呆在树下乘凉,莫不怕我不成!敢与我一对一个决个雌雄吗?”缅王储本来可以命手下蜂拥而上,杀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受王者风范熏陶多年,十分顾及王储的身分,心想,如不应战,有失王威,于是催动坐象向泰王的坐象冲去泰王坐象受到突然冲撞,象头一偏,象身正好横对缅王储,缅王储一看正是象战中杀敌的最好时机,举刀向泰王砍去泰王急忙闪过,头盔被砍落在地,此时,泰王坐象回身过来一撞,正好使缅王储的坐象横向对他,泰举也猛砍,正中缅王储右肩,王储妈血流如注,倒在象脖子上,缅军一看主帅被杀,无心恋战,急忙退兵而回。

王储被泰王斩杀,缅王自感无颜,此后150年内再未敢染指泰国,泰王的擒贼擒王之计,使其国家安享了一个多世纪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