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凡在有绝涧 、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忽而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行军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敌近而静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鸟集者,虚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夜呼者,恐也;这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马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双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之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么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孙子说:凡是处置军队。判断敌情应当是:行军时通过山地,要靠近山谷;宿营时要选择进退方便的高地;作战时敌居高处不人仰攻;这是山地战处置军队的方法。横渡江河之后要在离河稍远的地方设防;敌渡河来攻,不要迎击于水边,等敌渡过一半再攻,这样对我有利;如果要与敌交战,不要在敌人一接近江河主迎击,设营布阵应选择向阳的高地。不要迎着水流驻在敌军的下游。此为河川战处置军队的方法。通过盐碱沼泽地带,必须急去不留;如果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交战,必须近水草而背依林木;这是沼泽战处置军队的方法,平原地带要地平地设营,而且主要翼侧要背依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平原战处置军队的方法。凡是这四种处置军队的好处,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四方氏族首领的原因。
凡是驻军总是好高而恶低,贵于向阳而贱于背阴,便于供给而利于攻守。军队百病不生,这叫作必胜,在后陵堤防地带,必须占据高阳这地,而主要翼侧有所依托,这对作战有利,是得到地形的辅助。
上游大雨,水面冲来草木碎沫,要想徙涉的,应等待水势稳定下来再过。
凡地形有溪涧深峻、难以通过的绝涧,群山环抱,大谷深邃的天井,三面绝璧,易进难出的天牢,林深草茂、出入两难的天罗,沼泽连绵、车骑易陷的天陷,峭崖陡壁,天成一线的天隙,最到它必须尽快离开,不要靠近它,我军远离它,迫使敌人靠近它;我军面向它,迫使敌人背靠它。
行军中遇到险山阻绝、内涝积水、荒芜众生、深山老林、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仔细地反复搜索,这里埋伏敌人和隐藏奸细的地方。
敌人离我较近却安静不动,是敌人向我进军;敌人在草丛中设下障碍物的,是迷惑我。雀鸟突然飞起,是敌人在那里设下了埋伏;野兽惊骇猛跑,是敌人从那里向我偷袭,飞尘尖而直上的,是敌人战车来攻;飞尘胝而宽阔的,是敌人步兵开来;飞尘散乱而细长的,是敌人割草打柴;飞尘稀疏而起落的,是敌人 准备设营。
敌人使者辞言廉卑而暗地里加紧战备,是准备发动进攻;敌人使者言词硬行动上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摆在侧翼的,是布列阵势,敌人未经约会而与我求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人往来奔走而摆出兵车的,是期耱与我交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诱我出击。
敌兵失着兵器而站立的,是已经饥饿无力,敌兵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已经干渴至极;敌人发现有利战机而不前进的,是已经疲劳不堪;敌人营寨之上鸦雀群集的,是已经空虚;敌兵在夜间惊呼的,是恐惧的表现;敌人内部不稳的,是其将领不够持重的缘故;敌军旌乱动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官吏易怒的,是士兵疲倦不听指挥的表现;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畜吃肉,部队都收起了炊具,不返营舍的,是穷困之极的表现,敌将言之谆谆而敌兵听之藐藐,上级对对下级讲话低声下气的,是失去军心的表现,敌将一再犒劳士卒的,是没有办法的表现;先是对士兵粗暴,以后又怕众叛亲离的,是治军不精明的极点;敌人派来的人质谢罪的,是想休兵息战。
兵力不是越我越好,只在于恃勇轻进,能集中兵力,判断敌情,取胜于敌就行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视敌人的人,必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
士卒还未亲近依附就处罚他们,他们就不服,不服就无法使用,士卒已经亲近依附而不执行军法,这种军队也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要用政治教育士卒,用军法整治部队,这就是战必胜攻必取的军队,平时能用认真执行命令来教育士兵,战时士兵就能服从指挥;平时不能用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兵,战时士兵就不会服从指挥。平时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的,是将与士兵关系融洽的缘故。
按语
行军是用兵的重要方面,一部千百年的战争史告诉我们,许多胜利是走出来,古代战争讲求是进退自如,而开代战争则有了运动战。所以说,行军、处置和判断敌情乃是用兵的三项重要法则。
公元前615年,秦军进攻晋国,久战不胜,决定撤兵,在此之前,秦国派出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来到晋营,秦国使者言辞十分激烈,并约晋军经二日在营前决一死战。晋军军师识破了秦军的计谋,建议连夜出兵,截击秦军。可是晋军统帅不以为然,当夜派人去探,才发现秦军已全军安全撤走了。这种由于统帅不察而失去战机的例子,比比皆是。
经商也是如此,只有明察才会明断,明断才会有正确的行动。1986年,美国肯德基公司到中国北京进行商业调查,发现北京的潜力很大,可是公司内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认为中国饮食文化很特别,很难接受美国的家乡鸡,另一种意见是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好新鲜,一块鸡只有3块钱,一定可以接受,为了拿到最可靠的数据,美国肯德基公司在天坛公园搞了了试吃活动,结果大受欢迎。1987年前门肯德基快餐店正式开业,马上就打开了市场,到1992年北京已经有了十几家国外快餐店,生意越做越好。
“兵非益多”,“兵贵神速”,说得都是用兵之道,行军作战取胜之道靠军队的士气,士气高昂的军队就可以克服困难转败为胜。这方面最著名的战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天急知军320里,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另一个惊人的战例是苏联红军一举越过中国的大兴安岭,全歼日本关东军的壮举,这些都是战争史上长途行军翻山越岭克敌制胜的名篇,这时既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同时也表现出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
红军奇兵飞夺泸定桥
大渡河,历史上曾经是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率领4万部下葬身的地方,蒋介石得知红军大队向大渡河开进,高兴得不得了,他认定红军要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了。
此时,蒋介石靠在飞机舒适的软椅上,从机窗里看着脚下的这条深谷里的激流,不由地又一阵喜上心头,消灭红军的希望就在这条河上了。
坐在旁边的阵诚不时在地图上指划着,给他的上司介绍情况。
“安顺场到底在哪里?”蒋介石两眼仍然望着窗外问。
“委座,你看,就在那个河弯弯里稍微突出的地方。”陈诚把身子欠起来说。
“是那个小圆山旁边的村子吗?”
“是的。”
“那个村子不大嘛!”
“不过百十户人家,当年石达开的部队就困守在那个小圆山上,几乎有一多半人死在那里。”
“噢,那以后呢?”蒋介石盯着那个小山包,仿佛要从上面看到太平军覆灭的情景。
“以后,石达开就率领残部向下游突围,喏,就是这个叫老鸦漩的地方。”陈诚指了指大渡河较宽的地方。接着说:
“在那里,石达开的其余人马大部分被赶下了河,淹死了。他的三个妻子就是在那里跳水自尽的。”
蒋介石听得入神了,好像陈诚说的不是70多年前的石达开,而是他正在日夜追赶的红军,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连光头上似乎冒出胜利的光环。
接着,蒋介石的脸又耷了下来,:“这一次毛泽东又重新掌权了,不可小看啊,朱、毛又搞到一块去了。毛泽东打仗没有一定之规,这就很难办了!这一次他又把哪一个放到了前面?”
“委座,根据情报,是林彪的1军团的两个师。”
蒋介石皱起了眉头,:“这个林彪是黄埔的学生,后来当过叶挺独立团的排长,当初周恩来要组织这个独立团,我就看出他们的想法,就地要抓军队嘛!当时太大意了,只以为让他们搞一个团没有关系,就那么千把子从,可是这就留下了祸根,养虎为患啊!南昌暴乱有它,井冈山为匪有它,这一回的大流窜,又是这个部队打头阵,悔不该当初啊!”
蒋介石如梦初醒:“薛岳他们到了哪里?”
“已经到了德昌。”
“告诉他们,再快点,这次一定不能让共匪跑了。”
“是。”
大渡河宽100米,深约30米,流速每秒4米左右,它发源于青海省,环绕于群山之中,然后一泻入成都南边的岷江。
红1师第1团在杨得志团长的率领下,不负众望,17名勇士飞渡对岸,消灭了守敌,为红军打开了通道。
大渡河水急浪高,河面又宽,1团找遍了沿江上下游,只找到4条小船,其中只有1条是好,仅能坐40余人,其余待修理。
全军数万人马靠这几条小船,在几天内全部渡过河去是不可能的,而且敌军步步紧逼,刘汀、刘文辉、杨森的部队已离大渡河不远,薛岳、周浑元的中央军也在日夜兼程式追击,情况十分紧急。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不忘不了石达开全军覆灭的故事,所有红军战士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因为他们已面临石达开一样的险恶处境。
毛泽东坚信红军不会做第二个石达开,但是如果在敌人追兵到来以前过不了河,局势将会怎样。
当年石达开本来可以过江的,但是因为夫人生了孩子,他命令部队休息三天,结果清兵追上,全军覆没。
红军会重蹈覆辙吗?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设想。
但是,现实危险是存在的。
毛泽东急得嘴上起了好几个燎泡。
他看着地图,眼下只有从安顺场北南的泸定桥过河了。
可是泸定桥距此还有320里的路,派哪个部队去呢?
这时,刘伯承走了进来,“主席,1军团的人都来了。”
“快叫他们进来,我有话说。”
毛泽东话音未落,林彪、聂荣臻、陈光、刘亚楼走了进来。
“大家都来了,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泸定桥,一定要夺过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关系到红军的命运,叫哪个部队去?”
林彪看了一眼毛泽东:“叫2师去先派一个团把桥夺过,陈师长,你们哪个团去?”
陈光这时已经考虑好了,:“我们派红4团去,5团、6团在后面。”
沉思片刻,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泸定桥说:
“就这样定下了,中红4团去,告诉王开湘、杨成武,一定要把桥夺过来。”
于是,红军决定改变原计划,以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子继续渡河,过河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红军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上北上,以红2师第4兵团为先锋团,火速抢占距离顺场320里的泸定桥。
5月27日清晨,漫天大雾,大渡河两岸白茫茫一片,只有大渡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一支部队悄悄地出发了,王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率领工4团从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北岸北上向泸定桥奔袭,同时,红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第5团、第6团和师部随红1军团紧跟其后。
中央军委命令红2师第4团3天之内赶到泸定桥,全程320公里,通往泸定桥的路,是绝壁上硬凿出来的栈道,有时碰上一段路,也是七弯八拐,起伏不定。山腰上堆满了耀眼的积雪,走在上面寒气袭人,且十分滑,稍不留心就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危险,战士们穿许在蜿蜒曲折,险峻陡峭的山道上,艰难而紧张地向前赶。
部队刚走30多里路。就被敌人发现,从对岸向我射击,为了争取时间,王团长、杨政委决定爬山插近路,大约又走了30里,先头连与阻敌一个营遭遇,第3营营长曾庆林带领一个连从左侧迂回到敌人背后,与正面部队前后夹击,迅速消灭了这股敌人,俘敌营长以下200多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20挺,尔后,继续赶路。
28日凌晨5点,红4团提前1小时开了饭,整队出发,刚走了几里路,便接到军团首长的一份命令,上面写到:
“中央军委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和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5团夺取鸭溪一天跑160里的纪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明天夺取泸定桥!?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240里,也就是说两天的路必须在一个昼夜走完。
红4团领导没有料到情况变化这么快,任务这么急,240里一步不能少,而且还要突破敌人重重堵击。泸定桥本来就有1个团防守,蒋介石已探听到我军欲夺取泸定桥的意图,已任命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敌人增调了24军和第20军各一旅,正沿着大渡河对岸和红军齐头并进,谁先到达泸定桥,胜利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谁手中。
红4团领导和司政机关边行军边研究如何完成任务。“红4团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保持光荣传统!”
“任务是光荣的,又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经得起考验!”
“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这些动员口号,成了鼓舞人心的号角。
无论如何,也要在29日晨6时赶到泸定桥!
这就是4团官兵铁定的意志,
这一天的奔袭中,战士们饿了就吃一把生米,渴了就喝一口凉水,除了听到大口大口的喘息声,便是踏动山石的脚步声。
忽然,河对岸出现了几点光亮,接着连成了长长的火龙,这是增援泸定桥的敌人在和我们同步行进,他们在黑夜里高举火把,速度很快。
绝不能让敌人抢先到达泸定桥,他们急中生智,毅然点燃火把,冒充敌人的番号用烟号与敌人对话联络,对岸敌人相信子是自己人,也用号声回了话,这下,红4团可以放心大胆地举着火把前进了,敌人糊里糊涂地和红4团战士一起走了二三十里。
敌人终于经不住天冷雨淋,行动越来越慢了,最终停了下来,红4团战士抓紧时机拼命向前。
动作神速勇猛的红2师第4团,一昼夜行军240里,于5月29日清晨6点到达泸定桥西岸。在中央军委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泸定桥。
此刻,对于4团战士来说,到达泸定桥任务只完成了一半,他们昼夜兼程赶来,不是为了看看泸定桥,而是要拿下它,占领泸定城,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
现在泸定桥和泸定城都在敌人的牢牢控制之中。
泸定桥建于1706年,横跨在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上,桥长101米,用其所长3根碗口粗的铁索,由东岸的东陵山桥台拉到西岸的海子山桥台,红4团直奔西桥头,击溃守桥敌人,占领了桥头阵地。
这时的泸定桥,枯上的木板已全部被敌人撤走,只剩下孤零零的铁索,显得极不协调,对岸沿河及山坡上筑满期了防御工事。枪口、炮口早已对准桥头阵地,由敌第28团把守,王开湘团长、杨成武政委侦察完地形后,立即在桥头不远处的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团干部会议。
突然,对岸一发迫击炮弹落在屋顶上,炸开了一个大窟窿。险些将天主教堂震塌,接着,又有第二发,第三发迫击炮弹飞来炸响。
王开湘团长向全体干部交代了了夺桥任务后,便指定第2连担任突击队。
杨政委站起来说:
“团长主意好,要打仗有的是,咱们轮着干,上次渡乌江是1连打装潢,这次轮到2连,那么就在于请谬大珠同志任突击队长。挑选22个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一个精干的突击队。”
散会后,杨政委民住王友才说:
“3连的任务也不轻,团里决定你们连担任一梯队,紧跟着突击队冲,不要负责铺桥板,好让后续部队能迅速冲进城去,你看怎么样?”
王连长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敬了个礼便跑回连里准备去了。
下午4点多钟,一场子激烈的夺桥战斗开始了,由两个主力营组成严密的火力掩护,防止两侧增援之敌,其余部队组成3个梯队,正面突击,红2连连长谬大珠、指导员王海云与20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的突击队,整装待发,第3连连长王友才率领的一梯队也做好了出击准备。
团长、政委立在桥头,他俩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看了看时间,点了点头,全团司号员一起吹响了冲锋号。
身背冲锋枪、手枪,背后插马刀,腰缠手榴弹的22名勇士一起向桥上冲去,光溜溜的铁索在勇士们的攀越下荡秋千似的晃悠着。敌人拼命向22勇士射击,我掩护部队给以狠狠还击,一时,泸定桥上硝烟滚滚,火光闪闪。
站过去!一定要冲过去,敌人的子弹在头顶,脚下呼呼乱窜,勇士们既要避开子弹,又要使出浑身力气,攀着铁索向前悬空移动,敌人疯狂地射击着,企图阻止勇士们的前进,有一个勇士倒下了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渡河,又一个勇士倒下了……
挺住,别松劲,坚持就是胜利!
3连的战士们紧跟在后,把一块块木板重新铺上,突然,对面桥头燃起了熊熊大火,敌人用煤油点燃稻草,浓烟伴着烈火在东桥头阻止红军。守不住桥的敌人使出最后的花招。
冲!冲过去夺取东桥头阵地。
敌人在桥的东端还留下了仅有几块桥板,有一个战士终于爬了过来,敌人想抽掉剩下的那几块桥板已来及了,突击队终于冒着枪林弹雨,闯过了滚滚硝烟与熊熊大火,拿下了泸定桥。
突击队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这紧急关头,王友才带领第3连冲了过来,王团长和杨政委也率大部队迅速过了桥冲进了泸定城,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终于歼灭守敌1个团的大半。
黄昏,红4团全部占领泸定城,并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打开了中央工军北上的道路,使蒋介石处心积虑地要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计划成为泡影。
当天晚上,刘伯承总参谋长和军团政委聂荣臻来到了泸定桥。刘伯承同志到泸定桥上,感慨地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了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苏联百万大军闪击远东
1945年8月8日晚上8时许,苏联远东军总部的电话铃声响成一片,来自各集团军的报告,及时到达了远东军总部。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站在一副巨大的沙盘前面,正在全神贯注地思索着,伊凡诺夫走了过来:“司令员同志,我们已经收到了各个方面军的报告,到今天晚上8点钟,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太平洋舰队、红旗阿穆尔舰队全部进入进攻出发位置。”
“很好,从目前的情况看,敌人没并没有发现我们的行动,我们仍按一号方案隐蔽地发起进攻。”
华西列夫斯基起到窗户跟前,朝外边望了一眼,只见天空中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场子暴风雨就要来了。
“根据气象报告,今天和明天,整个远东地区都有大暴雨,这对我们的行动非常不利,”伊凡诺夫上将脸上挂着焦虑。
华西列夫斯基没有说话,他走到电话机旁,拿起了话筒:“请接总参谋部,安东诺夫大将。”
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响了。
“远东的天气发生发变化,现在大雨已经来临,道路泥泞河水上涨,只有沈阳方向上没有下雨。给我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斯大林同志刚才来电话,也问了天气情况,我想先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我们的意见是按的计划发动进攻。”
“很好,斯大林同志让我转告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按时发起进攻,这一点非常重要。”
“是,我明白了。”
华西列夫斯基放下电话,对伊凡诺夫说:“通知各方面军,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进攻时间不变,可以告诉他们,这是斯大林同志的命令。”
8月8日午夜,雨越下越大,雷声隆隆,苏军士兵趴在没膝的泥水中,等待进攻的信号,坦克和装甲车潜伏的坑道里已经灌满了雨水,干涸的河川变成了奔腾的洪流,进攻前已经确定的登陆场子也被水淹没了。
8日9日零时,在一片暴雨和雷电的轰鸣声中,无数支侦察部队越过边境,他们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大漠和原始森林之中……
在辽阔无垠的夜空中,顿时充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线电呼叫……
零时10分,总攻击时间到了,万炮轰鸣震撼大地,5000辆坦克同时向日军阵地冲了过来……
在雨水泊泊的机场子跑道上,导航灯划破夜空,上千架装满炸弹的轰炸机,在歼击机的护卫下,冒着暴雨强行起飞,强大的机群飞过苏满边境,朝着吉林、哈尔滨、沈阳、长春等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飞去……
当还在睡梦中的日本边境守备队的士兵被激烈的枪炮声惊醒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做了苏军的俘虏。
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从望远镜里看到了由普利耶夫上将指挥的苏蒙骑兵机械化集团,如一股狂风向内蒙草原席卷而去。在方圆500公里的大沙漠上,苏蒙骑兵高举着战刀,一路冲杀,所向无敌,对面的10个满军骑兵师和步兵师刚一交手,便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苏蒙骑兵在第一天就前进了55公里。
在赤峰方向上进攻的第17集团军,一昼夜开进了70公里,到达了额古诺尔湖边。
克拉夫钦克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是一支战功显赫的部队,在总攻发起之前,就摆出了大举进攻的阵势。
克拉夫钦克上将将他的第9军和第7军并列排在攻击的正面,后面紧跟着是第5军,整个进攻正面有150公里宽。
在近卫坦克第6集团之的前面,是一支强大的先遣部队,一路上边打边走,势不可挡,克拉夫钦克紧跟在先遣队的后面,他手拿无线电报话机,不时和空中的波—2侦察机飞行员直接通话。
“我是克拉夫钦克,进攻方向如何?”
“先遣部队已经穿过沙漠,方向正确。”
“队形散开,高速前进。”
波—2飞机低空飞了过来,克拉夫克脸上挂着微笑,从坦克里探出头来朝飞机招了招手,喊道:“小伙子干得不错!前面的情况怎么样。”
“报告将军同志,敌人正向大兴安岭后撤。”
“不,年轻人,敌人不是后撤,是在逃跑,像兔子一样逃跑。快追上去别让他跑了。”
就在克拉夫钦克上将下命令的时候,有同十辆坦克,轰鸣着从他身边隆隆驶了过去,烟尘滚滚,铺天盖地,呛得克拉夫钦克将军喘不过气来……
“对这些年轻人,简直就像参加一场坦克拉力大赛。”看上去克拉夫钦克上将对进攻非常满意。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耳机传来了先遣部队指挥员的声音:“报告将军,前边已经是大兴安岭山口了,我看到了大片的松树,一眼望不到边。”
克拉夫钦克拿出地图,用手量了一下,对参谋长什特罗姆另尔格中将说,“向远东总部报告,第6坦克集团军,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向长春方向前进了150公里。”
第36集团军进攻的正面是额尔古纳河,司令员卢钦斯基中将在8月9日零点20分,顶着瓢泼大雨赶到了河边,只见汹涌的河水比平时上涨了一倍,战前划出的徒涉场已完全被水淹没,坦克和装甲车停在河边不能前进。
对面响起了一阵机枪声,子弹从头顶上嗖嗖地飞了过去……这是日军步兵80旅团在河对面的工事里,凭借河谷进行顽抗。
卢钦斯基中将立刻叫来繁文缛节2军军长彼德罗夫少将,对他说道:“彼德罗夫同志,情况很糟,河水很深。”
“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先遣队也没有过去”
“我们不能等,一分钟也不能等,那样就会给敌人喘气的机会。”
“这我明白,我已经决定马上抽30辆水陆两用装甲车来,把两个眯兵团运过河,先把对面些碍手碍脚的家伙清除掉。”
“很好,马上行动吧,要快,快一点。”
25分钟之后,苏军两个步兵团冲上对岸,一阵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之后,日军国境守备部队仓皇逃走了。
大约1个小时之后,方面军工程兵部队赶到河边,吊车将巨大的水泥石块吊起来投向河心……
卢钦斯基中将在河边焦急地走来走去,当他听说要架好5座能通过坦克的浮桥需要几个小时,就再也沉不住气了,他马上对参谋长罗加切夫斯基说:“我们要把时间枪回来,叫布尔马索夫少将来一下。”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河水借着风势涌上岸来,卢钦斯基中将的双脚全都浸到水里,军裤上也全是泥水,这些他全都顾不上了。
先遣队司令员布尔马索夫少将跑过来,他也是一身的泥水。他已经沿着河边跑了几趟,想寻找一处水浅的地方,但是没有找到。
“布尔马索夫同志,请你马上把先遣队集中到这边的空地上来,做好渡河的一切准备,把坦克排在前面,等第一座桥架好马上过河。不惜任何代价向海拉尔方向突击。”
“是,司令员同志,我马上就去!”布尔马索夫少将擦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身跑去指挥了。
10分钟之后,苏军坦克向海拉尔冲去一场新的大血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