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这样长大了
(一)
我喜欢读儿歌、童谣,老觉得那是唤回童年温馨记忆的彩虹桥樑,过了桥就踏进故园的旧时岁月。我也相信儿歌童谣的句法词汇和意境,都是语文的营养剂,跟诗、跟词、跟歌一样宝贵。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得到语文基金的资助,最近出版了一本《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师教学资料汇编》,厚厚的一本大书,我先翻读的是黄锦华和卢瑞妫整理的《普通话绕口令、儿歌、笑话、诗歌、歌曲选》。那里面有一首《一年里的蔬菜》我很喜欢:
一月菠菜才发青,二月栽的羊角葱。
三月芹菜出了土,四月韭菜嫩青青。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向下,八月辣椒满树红。
九月大瓜麵又甜,十月萝蔔脆松松。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十二月蒜苗水灵灵。
全首按月份点出菜蔬时序,既有农耕知识,也见形容生动,确是好玩。这样浅浅白白的文字,给初学者捉摸造句的韵味,最是有用。日子久了,从这些儿歌走向诗词文章的创作之路,自然可观。再说,我始终相信民间乡土风味的薰陶是亲近语文、驾御语文必经的过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是这样来的。“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也是这样来的。“九月大瓜麵又甜”一句,“麵”字是方言,指食物纤维少而柔软,比如“红薯很麵”。“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麵的”。
(二)
我小时候读过一首咏一年花卉的儿歌,一边背诵一边跟我家后园的花花草草相对照,有趣得很。黄、卢二位也选了这样一首《十二月花》:
正月百花云里开,二月杏花送春来。
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芦花就地开。
五月栀子心里黄,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菱花铺水面,八月桂花满村香。
九月菊花黄似锦,十月芙蓉赛牡丹。
十一月无花无人採,十二月梅花斗雪开。
儿歌越是写得像一幅画越好,像缘缘堂丰子恺的那些作品。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洋溢的是亲情;丰子恺的画点染的是世情。北京刚拍卖一些丰子恺的作品,《小品六幅》中的《户外绿杨春系马》和《赏雪》最好。还有一幅立轴是画给卜少夫先生,取稼轩词意画醉汉斜靠在大石上推开一株松树:“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平白如话,正合子恺先生笔调。
二月杏花,六月荷花,乍看立时想起王西彦的一篇《莲藕季节》。他说,他们去访问洞庭东山一个花果生产大队,看到河渠旁边小空坪里,银杏树下遍地铺晒着新收的莲叶,清香扑鼻。问人,才知道莲叶晒乾加工能制成高级烟丝。作家生长在浙东山区,却到处有池塘,也到处有莲藕:“夏天的傍晚,我们把牛放在溪岸或是山坡上,就到莲塘旁边去採莲叶,把它做成斗笠或阳伞。到了秋天,水中的莲蓬是我们最喜欢的果物,胜过山上的山楂……”他们就这样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