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留得枯荷听雨声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序

老友于道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颇有些年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不时在我耳边、眼前飘动。可见他留给我的印象之深刻了。

古今中外的学术史、艺术史等里面都提供了一些例证,证明大凡有天才的人,其言论行动,在平常人眼中都难免有点怪。怪者,和平常人不同也。中国的米颠拜石不是传为千古佳话了吗?

于道泉先生是一个有天才的人,他的行动也常常被人认为是“怪”。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有所感知。记得有一次他亲口对我说:“我的脑筋大概是有点问题。”关于这方面的传闻,那就更多了。据说,他为了学习西藏文和蒙古文,干脆搬进了雍和宫,同蒙古喇嘛住在一起,因此得了一个绰号“于喇嘛”。他在巴黎时,听说西红柿极有营养,于是天天只吃西红柿,一天吃五六斤之多,结果泻了肚。在伦敦时,适逢陈寅恪先生在那里治疗眼疾。为了给寅恪先生解闷,他天天到医院里去给陈先生读书,读报。读的书中就有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同时他在研究“鬼学”,他相信有鬼。离开北大到民族学院以后,他曾研究过无土种植,后来又研究号码代音字问题。总之,这些行动都被认为是“怪”的。

为什么这样的“怪”会同天才联系在一起呢?一个有天才的人,认准了一个问题,于是心无旁骛,精神专注,此时此刻,世界万有不存在了,芸芸众生不存在了,是非得失不存在了,飞黄腾达不存在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他眼前的这一个问题,这一件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焉能不发古人未发之覆,焉能不向绝对真理走近一步呢?

但是,在平凡的人类眼中,这就叫作“怪”,于道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怪人。

对于于道泉先生,还必须进一步更深入更彻底地挖掘一下。我们平常赞美一个人,说他“淡泊名利”,这已经是很高的赞誉了。然而,放在于道泉先生身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早已超越了“淡泊名利”的境界,依我看,他是根本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名利二字。他的这种超越,同尘世间庸俗之辈的蝇营狗苟的争名夺利的行径比较起来,有如天渊。于道泉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因为于道泉先生留下的学术著作不多,他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养,今天很多青年学人都不知道了。这是极可惋惜的事。现在王尧教授编集成了这样一本书,发潜德之幽光,垂厚爱于未来,使于道泉先生这样一颗在中国学术界的天空里的流星又发出了璀璨明亮的光辉。我们都要感谢王尧教授。

200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