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得要死的交谈

游记作家兼小说家保罗·泰鲁先后换乘汽车、火车和轮船,从开罗直到开普敦,用半年时间纵贯非洲大陆的游记《暗星旅行记》,是一本有趣得令人目瞪口呆的书。我边读边叹边愕然:“啊呀呀,居然还有这种……”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我也有过不少危险的旅行,但如此危险的事儿可干不来。

保罗六十五六岁,个子高挑,体格健壮。我不时和他见面聊天。“这么艰苦的旅行,你的身体还真吃得消呢。”我说。“小菜一碟,没啥大不了。”他若无其事地答道。这是个坚忍不拔的男子汉,曾在世界各地患过种种疾病,自称“差不多是一本病原体样本集啦,哈哈哈”,但似乎没有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这本《暗星旅行记》里有一段好玩的插曲。保罗在东非某国旅行。那是一片极其荒凉的土地,没有娱乐,也没有可以游玩的地方,满街找不到一个说英语的人。正当百无聊赖之时,保罗偶然遇到一个日本人。他是独自一人被日资企业派遣来的工程师,英语说得很好。保罗十分高兴,开始和他聊天,却立刻发现他是个无趣的人,说的话都是老生常谈,毫无深度。于是他觉得,还不如独自一人面壁枯坐呢。

这番场景简直就在眼前。无聊的交谈有时近于拷问。


我头一回远赴海外,差不多三十都已过半,外语自然说得不够好。假如是十来岁,只须身临其境,便能像吸入空气一般自然地掌握语言。可到了一定的年龄,局限便在所难免。至今仍然无法像讲母语那样流利地说话。说上一个小时左右,因为用了没用惯的肌肉,下颚就渐渐发痛。

但要说是否感受到了某种不便,倒也没有。如今,英语已不单单是英美人的语言,它作为lingua franca(世界通用语)的功能更多。说得极端些,就是“只要能沟通,就算万事大吉了”。如此一来,重要的便不是“说得流利”,而是“自己能准确掌握多少要传递给对方的内容”。也就是说,无论英语说得何等流利,假如内容莫名其妙、枯燥无味,谁也不愿意同你交谈。我的英语尽管不流利,但一家之见反正有的是,(名副其实)多得恨不得要标价出售,因此对方似乎也愿意屈尊聆听。

有些日本企业好像打算将英语规定为“公司通用语”。呃,这么做大概也很重要,不过我这种人却以为,培育出拥有“一家之言”的人只怕更重要。这种地方没做好的话,那么在世界的某处,势必又将出现像泰鲁那样可怜的牺牲者了。

本周的村上 上次在某酒店的泳池边看了一眼身旁的人,竟看见了装扮成海盗模样的约翰尼·德普。还会有续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