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一言难尽的千古风流 女子有才便是灾

古代中国,一直是个男权社会。男权的维系,不仅凭男人的力量和能力,还要靠制度和意识对女性的压制。到北宋之后,还要加上肉体上的钳制——把女人弄残成小脚。男人越是不中用,这钳制就越厉害。所以,女子不能有才,无才便是德。女子四德:德言工貌,其实,男子真正在乎的,就是一个貌字。女子的自我感觉,也是以色事人。古代,碰上个把有才的女子,才就成了灾了。

东晋王谢两家是士族之首,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个才女。一次,谢安与一班小儿女赏雪饮酒,问道:漫天大雪何所似?侄子谢朗答道:空中撒盐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江南这个地方,下的都是烟雪,柔柔的,漫天雪花缓缓飘下。以空中撒盐比拟,浑身要起鸡皮疙瘩的。若柳絮因风而起,美,而且周身舒泰,心旷神怡。当然,如果情景移在关外的北国,叫我看还是空中撒盐比较合适,因为自天而降的不是雪花,而是雪粒,打在脸上生疼,的确像盐。但是,谢家当时就身在江南,平白地往空中撒把盐,人人心里都咸得不行。加上后世南国多才子,北国那点事儿,没人理会。所以,咏絮才一直为人称道,断然没有人敢将盐入咏雪诗了。

但是,不管谢道韫多么有才,也只有嫁人,为人生育儿女一条路可走,别的,什么也做不了。门阀制度下,世族之间通婚,谢家女嫁给王家人,是最佳的选择。于是,谢道韫就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羲之是后世闻名的第一号大书法家,也是东床佳婿典故的制造者,但是他这个儿子,却不怎么样。其实,要论才学,别说王凝之,连他的弟弟,跟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都比不上谢道韫。一次,有客来访,跟王献之谈玄,献之几番交锋,就败下阵来。谢道韫闻之,差婢女说她可以相助。于是,谢道韫隔着帘子与客大斗机锋,战而胜之,替小叔子争了一口清气。

不中用的王凝之,却不耽误做官。身为会稽内史(太守)的他,跟东晋许多高官一样,不知怎么搞的,迷上了五斗米道(早期道教的一种)。王凝之练气功练得五迷三道,内事不理,外事也不理。五斗米道的道首孙恩借教起事,逼近城池,王凝之也不做防备,镇定自若,还是练他的气功。谢道韫苦劝,如对木头人,毫无效果。孙恩党徒,杀将进来,把王凝之和几个儿子都杀了。谢道韫被俘,还好,孙恩久仰她的大名,没有杀她。后来,孙恩事败,谢道韫得脱,就一个人住在会稽,郁郁终老。

说起来,王凝之在江东世族子弟中,还不算差的,毕竟可以写几笔字,做几首诗,政务能力虽说不高,但也不比别的高门子弟差到哪儿去。当年孙恩纵横江南,多少州县望风而降,死在他的手上,也不算特别无能。但是,谢道韫才气太高,心气太盛,王凝之跟她一比,就比下去了。被比下去的王凝之,又不能听老婆的话,跟老婆走,按老婆的指点处理政务。而才高八斗的谢道韫,却也迈不过礼教的门槛,出来办事问政,结果只能落得个夫丧子亡,枯守空房的下场。在一个女子只能凭借丈夫和儿子的荣耀所折射出的一点光被照亮的时代,这样的下场,实在是太惨了,跟死了没有太多的区别。

谢道韫是少数被历史记录下来的奇女子。中国古代的女子,虽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过问政事的机会,但总还是有个别人可以从夹缝里脱颖而出。一类是大家闺秀,一类是皇家帝后。女人熬成了皇帝的娘,如果足够强势,就可以借孝道的后门,溜出来问政。这一类冒头的女子,史家评价固然不高,但毕竟人家施展过,牛逼过,即使被人骂,也值了。但识文断字,能文有见识的大家闺秀,如果没有办法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儿子,纵有天大的才学,也只能徒呼负负。谢道韫的见识,不让她的叔父谢安,谢安也很赏识这个有才的侄女,但谢安扬名立万,谢道韫却郁郁而终。

还好,谢道韫的故事,还有人给她记录下来。男人堆里,总有几个有好奇心的,所以,今天的我们,还能对着谢道韫的故事,发点感慨。真不知,古来被湮灭的才女,还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