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的战场谁做主 刺字黥面的兵

刺字黥面,是古之刑罚的一种,但是,宋代的大兵,不是罪犯,却也刺字黥面。起因是有的地方以罪犯为厢兵(地方部队),罪犯都是要刺字黥面的,人称配军,或者贼配军。后来,管兵的人发现,刺字之后,这些兵不大好逃了。于是刺字扩大化,不是罪犯的厢兵也刺字。再后来,皇帝的禁军,逃亡的也多,也普及刺字。最初的时候还好,脸上只刺两个字:指挥。不是说这些兵都是指挥官,而是标明他们隶属指挥使,官家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兵,但平时出门头发披下来点,将就可以遮住,爱美的年轻人,还能忍。到了后来,逃亡愈见其多,字刺得也多了起来。刺上部队番号,接着再加上籍贯,如果逃亡了,抓回来,再加刺若干字。直是把人家的脸当作业本,胡写乱画了。有的部队长官文明一点,把字刺在手臂上,就跟拳王泰森似的,不刻意伸胳膊卷袖子看不见。但更多的当官的,却乐于把字刺在脸上,而且趋于多多益善。很简单,只有这样,抓逃兵的时候才方便。

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行伍,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身居高位,爬到枢密使了,但脸上的刺青犹在。皇帝让他用一种药除去字迹,他说算了,留着它以后带兵有好处。岳飞脸上没刺字,但投军之前,老娘先在背上给他刺了字,也算是跟士兵们打成一片了。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当时由于靖康之难,战乱之际,朝廷军制乱了,没人顾上讲究,岳飞的脸上才免于被人当作业本。

我们小的时候,刺青是流氓才干的事。抓出来的流氓团伙,里面的人好多都有刺青。大街上如果见到哪个小伙子胳膊上刺着一条龙,不用问,多半是哪个团伙的。但是现在刺青已经大流行了,时髦男女,在身上到处刺字,刺画。胳膊、大腿、小腿、屁股,甚至私处,不管能不能露出来,刺上点什么东西,都是一种范儿,个性。其实,宋朝那会儿,也是这样。身上皮肤光洁的男子,刺上一身好花绣,脱下上衣一露,也是仕女争看。《水浒传》上小乙哥浪子燕青,在泰山庙会上跟擎天柱任原摔跤,露出一身好花绣,一把将大个子任原摔到台下,其实是有社会史依据的。尽管如此,无论古今,还是很少有人乐意在脸上刺字。黥面,在古代就是一种羞辱的标志,不然的话,也不会被作为刑罚采用。一朝被黥面,一辈子都是坏人,等于把坏人两字刻在脸上了。虽然传说有药可以医,但古人没有今天的整容本领,就算药敷上可以除去字迹,但印迹肯定还在。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还不如不费这事。

在北宋,当兵是个苦差事。薪饷不高,长官还克扣。服役期超长,一直得干到六七十岁。京剧《空城计》里,两个颤颤巍巍的老兵,很是扎眼,以前我每次看到,都会想,怎么可能有这样老的老兵呢?但后来才知道,这样的老兵,在北宋是一种常见的形象。地方的厢兵,几乎多半都是这样的货色。以至于很多州县,碰上不多的盗匪团伙,都抵御不了,干脆拿钱买太平,给钱送客。然而,即使是中央的禁军,老兵没有这么多,平日也不训练。兵无论老少,平时都得干活,锻造兵器,修筑城墙,架桥铺路,都是士兵们的业务。更常见的活计,是为官员服役。送往迎来,抬轿打旗,挑担运输。只要官员动一动,士兵们就得成群结队地跟着动。不仅公务要劳动,官员的私活也要动用士兵。如果有哪个达官贵人需要建个大宅院,那么建筑工地上的民工,大半都是这些可怜的士兵。士兵不比工人,工人工钱所需很多,而且不能强制,否则人家就散了。但士兵们没辙儿,只要顶头上司肯卖命,他们就得跟着卖命,不干,就军法处置。

这还是和平时期,一旦有战事,士兵的命就更糟。北宋军制,兵将不见面,平时互相完全不通气。打起仗来,将领下阵图,不管战场形势如何变化,就只能按阵图打,几乎打一仗败一仗。战败了,做将领的,多少身边总有几个护卫,逃生的机会比较大。而前面的小兵,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成片地死掉。逃得快的,捡了一条命,下次还能想当兵吗?

正因为如此,朝廷才出此下策,靠刺字黥面来遏制逃亡。即使逃回家了,当年有保甲制,地方官一查,也能查得出来,再把你抓回去就是。但是,把士兵当罪犯看待,连起码的面子都不肯给,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抓来抓去,黥来黥去,士兵是越来越不肯卖命。北宋的军队,也就越来越弱,无论碰到西夏人、契丹人还是金人,都是豆腐渣。只有在对付内部的农民起义时,才有点用,还主要靠的是西北的蕃兵。辽国末年,国力已衰,被金人打得一塌糊涂,但打宋军,还是跟喝粥似的。北宋灭亡之后,朝廷改了点章程,军队制度灵活了一点,大部分部队,士兵也不刺字黥面了,才算有点改善,好歹没让金人把整个中国都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