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美的享受

创世的第一日,上帝首先创造的是光。“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你看,在上帝眼里,光是好的而不是有用的,他创造世界根据的是趣味而不是功利。这对于审美的世界观是何等有力的一个譬喻。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成了一个雷同的模式。一个人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就会看见那些不能用模式概括的东西,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人活在世上,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看。看使人区别于动物。动物只是吃喝,它们不看与维持生存无关的事物。动物只是交配,它们不看爱侣眼中的火花和脸上的涟漪。人不但看世间万物和人间百象,而且看这一切背后的意蕴,于是有了艺术、哲学和宗教。

在孩子眼里,世界充满着谜语。可是,成人常常用千篇一律的谜底杀死了许多美丽的谜语。这个世界被孩子好奇的眼光照耀得色彩绚丽,却在成人洞察一切的眼睛注视下苍白失色了。

“诗意地理解生活”,这是我们从童年和少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可惜的是多数人丢失了这件礼物。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匆忙的现实生活迫使我们把事物简单化、图式化,无暇感受种种细微差别。概念取代了感觉,我们很少看、听和体验。唯有少数人没有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觉和少年的微妙心态,这少数人就成了艺术家。

看并且惊喜,这就是艺术,一切艺术都存在于感觉和心情的这种直接性中。不过,艺术并不因此而易逝,相反,当艺术家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看、新的感觉时,同时也就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却又永存的 世界。

也许新鲜感大多凭借遗忘。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感觉都琢磨透并且牢记在心,不久之后他就会发现世上没有新鲜东西了。

艺术家是最健忘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永远新鲜。

艺术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正因为不结果实更显出它的美来,它是以美为目的本身的自为的美。

当心中强烈的情感无法排遣时,艺术就诞生了。

诗是找回那看世界的第一瞥。诗解除了因熟视无睹而产生的惰性,使平凡的事物回复到它新奇的初生状态。

每当我在灯下清点我的诗的积蓄时,我的心是多么平静,平静得不像诗人。

我是我的感觉的守财奴。

世上本无奇迹,但世界并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看见了美的人不会去争论这种愚蠢的问题。在精神的国度里,一切发现同时都是创造,一切收获同时都是奉献。那些从百花中采蜜的蜂儿,它们同时也向世界贡献了蜜。

花的蓓蕾,树的新芽,壁上摇曳的光影,手的轻柔的触摸……它们会使人的感官达于敏锐的极致,似乎包含着无穷的意味。

相反,繁花锦簇,光天化日,热烈拥抱,真所谓信息爆炸,但感官麻痹了,意味丧失了。

“奈此良夜何!”——不但良夜,一切太美的事物都会使人感到无奈:这么美,叫人如何是好!

我们可以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知识,可是,无论谁都无法向我们传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