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恩重如山 生死见真情
林恩·斯凯勒
1999年12月,年仅21岁的加拿大姑娘艾梅患了肺部囊肿纤维急剧恶化症,病况很危急,几乎每分钟都得为呼吸而奋斗。一医生的诊断很明确:不做移植,就会死亡。
艾梅刚出生时,医生就诊断出她患了囊肿纤维症,只能活到12岁。以养峰为生的父母对这种致命的遗传病也是束手无策。
父母每天都为她拍打胸部、背部和腋卞,把黏液拍散;她每天还要吞下三四十粒胰酵素丸,帮助消化并吸收食物的养分。
17年来,艾梅的病情在逐渐恶化着,每逢冬天就会引发肺炎。她本已纤小的身体变得更加瘦弱。平时,艾梅都是坐着睡觉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她的呼吸顺畅一点。在家人面前,她强忍泪水,但是到了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她常常泪湿枕巾。
1997年,艾梅高中毕业后继续修读大学课程,她希望将来做一名护士并能够独立地生活。
那年的冬天,艾梅不幸再度入院,医生宣布,抗生素对她开始无效了。她不得已把工作辞掉了,只靠救济金和父母的津贴过日子。
艾梅在日记里写道:“我决定动手术,即使只能多活一年,我也愿意。”
2000年4月,艾梅终于排入了等待移植手术者的名单。漫长的8个月熬过去了,却还没找到捐献者。其间艾梅都要依靠输氧维持着生命。
到了秋末,艾梅和父母一同去见戴尔医生,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医生说:“再有一个办法就是活人捐肺手术。”
肺移植手术十分复杂,也不常用,美国做过148次,加拿大只做过两次。
艾梅如果接受手术,活下去的机会有50%。不过,即使手术成功,也无法治愈囊肿纤维恶化症。她只能活得久一点,健康一点。
他们一家人还得自己去拭两位捐肺者。捐肺者的血型必须和艾梅相同,健康良好,并至少比她高5至10厘米,否则肺叶不够大,难以取代旧肺。
此外,捐肺者必须了解其中的风险。毕竟移植手术连着三条人命。艾梅的父母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这一切须艾梅来决定。
艾梅的内心痛苦、矛盾了好几个礼拜。她怎能要他人为自己牺牲呢?爸爸坚信女儿应活下去。如果有一天女儿能够深深吸一口气,这个险就值得冒。
由于艾梅的母亲个子太矮,无法捐出一部分肺;艾梅的妹妹太小;艾梅的父亲经医院测试后确定是理想的人选。
艾梅对父亲说:“你不必这么做。”她的父亲说:“我宁可死掉,也不愿看见你死去。”
青年里克是一年前搬到艾德蒙顿市的。他知道艾梅的病情后,心想自己或许可以帮忙。
里克没有告诉艾梅,经自联络上医院的移植部门,请求接受测试。结果证明他也是一个理想的人选。
里克知道自己要冒什么风险,其一是手术之后,他只能靠80%的肺来生活。然而他并不害怕。他已决定把一部分肺捐出来。
艾梅的父母听到里克的义举后感动不已。
2000年2月27日清晨,天还没亮,亚伯达大学医院的工作人员已在三间手术室里忙碌着。这个手术需要20多人合作。护士为里克做准备时,他的母亲也在一旁陪伴着。
7点左右,艾梅和父亲坐着轮椅来到手术室,做好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艾梅想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爸爸了,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伸手握住了父亲的大手。
赫曼看到女儿脸上的恐惧神情,马上安慰她说:“不会有事的。我爱你。”
手术8点36分开始。
新肺叶接驳完成时,艾梅已经依靠心肺呼吸器官活过了4小时。医护小组发觉,新肺“启用”后,艾梅的情况立即改善。带菌的分泌物不再涌上呼吸管,气管终于清畅了。验血结果显示,艾梅血液的含氧量马上有所改善。
手术于下午4点20分结束,共用了近8小时。艾梅成为亚柏达省第一位接受活人捐肺手术的病人。
里克从麻醉中醒来时,虚弱地问:“艾梅怎样了?”
赫曼躺在他身旁微笑着回答:“她很好。”
几天后,两个男人坐着轮椅去探望艾梅。艾梅插着人工呼吸器,身上满是管子、静脉注射针、监控器和会哗哗响的机器,但一看到两人,她的眼睛就亮起来了。赫曼和里克看见她的双颊、嘴唇都有了血色。她多年没显得那么健康了。
4天之后,艾梅的人工呼吸器拔掉了。她一边想:“我能呼吸吗?”一边慢慢把空气吸入健康的新肺里,看着胸腔胀了起来。
第二天,艾梅双腿颤抖、心怦怦乱跳着,第一次下床走路。她的身体需要几个星期才能适应移植的新肺。多年来,她都要坐着睡觉,现在却可以全身平躺在床上睡觉了。她深深呼吸着,享受着空气在肺里的美妙感觉。
到了5月,艾梅3个月的复原期结束了,艾梅和妹妹去购物中心闲逛。15岁的妹妹跟不上姐姐的步伐,抱怨说:“走慢一点嘛,你精力太旺盛了!”艾梅一面笑一面想:这才叫作正常啊。
马伦医生说,病人肺移植之后第一个月死亡的风险最高,然后是第一年。如果病人第一年情况良好,那么以后就乐观了,艾梅安然度过了第一年。马伦医生说:“我希望她的新肺能维持20年。”
手术后两年半,艾梅就能够经常到健身房踩脚踏车,并做一其他的健身运动。她完成了会计程?拥有了一份全职的工作。赫曼和里克经过几个月的复原期,也各自恢复了健康。
艾梅很感激爸爸与好友一起送的那份生命大礼。她说:“爸爸的肺在右边,里克的肺在左边,我的心则在两者之间。”
意林札记
有关疾病和灾难的故事我们看得太多,似乎已经麻木,但这一篇看下来,让人很紧张。病情的恶化,捐肺者的难求,手术之后的风险,复原,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结尾很经典,道出人间自有真情在。(范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