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云襟胸怀 面对仇人的母亲
阿曼达·米奇森
阿布·鲁米拉家位于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小镇之间。这里长久以来就是引发冲突之地。去年9月的一天,鲁米拉家人迎来了一位非同寻常的客人——49岁的犹太人母亲玛莎·格莱德斯通。
通常情况下,犹太人是不会拜访巴勒斯坦占领区的,但这次的见面原因特殊:两年前玛莎的儿子,19岁的约尼在特拉维夫的一次巴勒斯坦人制造的自杀性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中丧生,而后他的肾脏却捐给了巴勒斯坦人鲁米拉家10岁的女儿亚斯敏。
2002年9月19日,约尼前往特拉维夫的一家旅馆和亲戚见面。在他坐上公共汽车后不到15分钟,一枚炸弹爆炸了,当场炸死5人。约尼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二天便在医院去世。
约尼从英国到以色列的一家犹太神学院学习刚一年多,便成了第一个在自杀性炸弹爆炸事件中丧生的英国人。约尼的同学及老师说:约尼聪明、热心,他有魅力、幽默、处世积极;他是个天才的老师,负责在犹太教会堂组织讲学,自己办辅导班或做家教,还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他甚至自愿参加了犹太教会堂的送葬会,帮助做一些葬礼前的遗体准备工作。在他房间的地板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类文件夹:家庭作业、给小孩上课的教案、论文、课堂笔记和朋友的来信,他是一个不一般的年轻人。
在得知约尼受伤后,玛莎当晚便从伦敦与家人一道飞往以色列。第二天一大早,玛莎来到了医院,看见永远安睡的儿子时,悲痛不已。在整理儿子遗物的时候,玛莎和丈夫发现了约尼用于自勉而创作的66条格言。医院问家人是否愿意将约尼的器官捐献,用于移植手术。开始大家都不同意,但一位外科医生的故事改变了玛莎的想法。那位医生的父亲因为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现在仍然健康地活着。最终,玛莎和家人同意捐献约尼的肝脏、胰脏和肾脏。
两天后,医院通知玛莎,约尼的肾脏移植给了一个巴勒斯坦小姑娘(以色列的医院不区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玛莎用“可怕的惊吓”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我感觉自己似乎会晕过去。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吓似乎穿透了我整个的身体。在那两三秒钟的时间里,我整个脑子里出现的是‘不!不可能!不,这是个错误!不,这不公平!他们没有事先告诉我,竟然将一个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炸死的犹太孩子的肾脏移植给一个巴勒斯坦小姑娘,这太不公平’!”
然而这种愤怒很快便让位于同情:“这将带来一个新的生命,”玛莎想,“这将救活一个小姑娘,这是件好事。”于是,面对接踵而来的舆论与媒体的骚动,玛莎与家人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开宣布他们同意器官移植手术。这以后,玛莎回到了格拉斯哥,生活才又恢复了平静。
表面上看,生活没有什么不同。玛莎说:“出事之前,约尼已经离开我们去以色列学习了一年多,因此我总是假装他只是去以色列学习了,还未回家。这也使得我愈发难以接受现实。”
儿子离开9个月后,导演兼制片人罗斯·威尔逊找到了玛莎,问她是否愿意沿着儿子的足迹去一趟以色列并同意拍摄全过程。玛莎答应了,因为她想亲自体验儿子的生活,想在女儿长大后向她展示一些东西。还因为她相信这对自己的心理将是一次治疗的过程,她将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静静思考一些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趟她将有机会看到阿布·鲁米拉一家。
当玛莎乘坐的车经过长时间的跋涉,通过重重关卡最终来到阿布·鲁米拉家时,家里的男人,亚斯敏的爷爷和父亲友善地迎接了她,当然那种友善多少让人有些别扭。然后,当玛莎开始流泪时,亚斯敏的妈妈迪娜走上前来,拥抱了她。玛莎这个一路坚强的女人,此刻才在迪娜的拥抱中大声哭泣。“我通常不会在人面前哭泣,因为我害怕自己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玛莎这样说道,“但这一次,我不知道,一切都涌上心头了。迪娜拥抱着我,在那一刻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悲痛,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她的无助。她能怎么做呢?她最大的快乐恰恰是我最大的悲伤。”
摄像机拍下了这一幕,某种非同寻常的联系在这两个母亲之间建立起来。今天,她们的孩子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的种族对抗。接着,玛莎见到了亚斯敏。在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前,亚斯敏一直做血液透析,术前的照片上,小姑娘脸色苍白,体重严重不足,大眼睛凸出。迪娜说:“我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地走向死亡。然而,现在接受了手术之后,她的生活完全变了,她再没有整日哭泣,她能走出家门和孩子们一起玩了,个子也长高了。”
当亚斯敏害羞地向玛莎笑时,玛莎发现她和自己的小女儿很像——身体结实,黑头发,很漂亮,性格安静。阿布·鲁米拉一家用茶和一大盘香蕉来招待玛莎,亚斯敏的爷爷甚至亲自将香蕉剥好送到玛莎手中。鲁米拉一家在门厅正中挂上了约尼的巨幅照片,一旦有人问起,他们便会讲述发生的一切,表达感激之情,以及与这个小伙子家人的情谊。这一切玛莎永远也不会忘记。
这一趟以色列之行,让玛莎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新的生活。她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的女儿与亚斯敏能够成为朋友。
意林札记
人生的希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爱的互动,期待人人将自身的光和热散发出来,在阴暗的角落里传递温暖、点亮希望。爱可以消除各种族间的隔阂,帮助我们实现建设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社会的宏愿。爱是净化人类心灵之语,跨越种族与信仰,不分时空。世界上无论哪里有苦难,都能看到善良的人的爱心在付出。天下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好的,期待人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不轻视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人的爱心凝聚,社会才有希望。让我们共同耕耘爱的福田,让世界人民安居乐业,平安祥和。(张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