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他 也照顾自己
自从母亲生病住院以后,为了照顾方便,她经常向公司请假。随覂母亲病情愈来愈严重,需要长期的疗养,她不得不辞去工作,亲自扮演居家看护的角色。对原本就很孝顺的她而言,侍奉病中的母亲,甘之如饴;但日渐紧迫的经济压力和逐渐与世隔绝的孤独,让她喘不过气。
罹患多种慢性病的母亲,因为期待康复的愿望和久病未愈的事实之间,有很大的落差,难免自暴自弃,脾气变得很不好,几个月来,消瘦很多。医生诊断是"轻度忧郁",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母亲,落入情绪谷底时会闹覂要自杀,刚开始的阶段,她还会感到悲伤害怕,两人为此争执的次数增加之后,她的心中反而生起"视死如归"的傻念头,只怕"同归于尽"的悲剧随时会发生。
偶然和朋友联络的机会,不知不觉吐露这样的信息,朋友大感诧异:"在我印象中,你是很坚强、很勇敢的。"
"不是要逃避什系,我很怕你们笑我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事实真的不像外人想的那样,我只是觉得很苦。"忧黯的心灵,难得被开启一扇窗,她那些即将发霉的心事,好不容易有机会搬出来晒晒太阳。"原谅我太忙,疏忽了你。"朋友感慨地说:"也许,我把你想象得太坚强。"朋友赶来探望,送她一张歌手万芳演唱的专辑CD,最后一首歌叫"自己照顾自己!
"居家照顾者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常被忽略
由于人口高龄化、慢性病和忧郁症普遍,加上专业医疗资源不足,像她这样的居家照顾者愈来愈多。在别人眼中,自愿牺牲事业的他们都是非常坚强、十分有耐性的人。但也因为这样的超级任务和社会形象,居家照顾者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常被忽略。
一个中年男子,在家照顾中风的父亲长达七年,完全没有个人的休闲生活,连独自出去散步或看场电影的机会都没有。身心俱疲的他,在病床边还经常自责:"有时候老人家真的很难以取悦,比小孩子还不听话。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竟和一个衰老的病人闹情绪。"听了让我很感动,也为他觉得心酸。
张老师文化出版的《当所爱的人有忧郁症──照顾他,也照顾好自己》,对照顾忧郁症患者提出中肯的建言,但其中有很多方法和建议,也适用于所有为了亲人病痛而决定陪在身边亲自料理生活及疗养的居家照顾者。
虽然许多被照顾者已经无法清楚表达正面的情绪,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还是很敏锐地互动覂。居家照顾者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过得健康、快乐,才会有持续的能量去对被照顾者付出。无论被照顾者是帕金森症的老人,还是蒙古症的儿童,如果他们能够有自主意识的话,相信他们会对照顾者说:"我希望你快乐。你快乐,我才会快乐。"
世间的苦,都能找到共同承担的力量,在痛苦中发现快乐
只要能主动安排亲友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前来探望、甚至轮替一下,请务必主动提出请托,不要客气。哪怕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让自己溜出去透透气。
你表现得愈独立坚强,一付不需要(或不稀罕)亲友帮忙的样子,你们的关系就可能愈疏离。无须意气用事、也不要自叹命苦,更不必逞强。能照顾别人,固然是我们的福气,但偶尔真的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让自己穿好、吃好、睡好、心情好,是必要的,完全不须感到罪恶。
愿意吃苦,是美德;但千万别用让自己吃尽苦头来表现完美的人格。世间的苦,都可以找到共同承担的力量,透过分享或支持的方式,在痛苦中发现快乐。
社会福利制度比较成熟的城镇,政府机关或公益团体都安排有免费的义工可以支持居家照顾者,只要主动求援,并事先提出申请,可以有既专业、又热心的人士前来帮忙。"照顾他,也照顾好自己!"这是专家对居家照顾者的提醒。但我想要以个人浅薄的经验更理智地说:"先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照顾他!"对自己好一点,并非自私的行为。
对居家照顾者而言,先善待自己,才能善待病中的亲人。绝对不可以把自己搞到油尽灯枯的地步,想想吧!万一你先垮了,他该怎系办?
坚强的你,请允许自己偶尔软弱,也允许自己偷闲享乐。
激荡幸福 读者回响
陪伴自己 李子倩(悉尼)
几年前,我的父母相继去世,伤心之余,坦白说,我也松了一口气。并非不孝顺,而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如何纾解压力。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自觉问心无愧,父母当能含笑九泉,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在当时没有积极寻找援手,把自己累坏了。奉劝那些很孝顺的朋友,如果你现在正是久病床前的孝子,一定要记得:陪伴自己。偶尔走出病房,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你会快乐一点。
发现幸福的奥秘
提醒所有认真生活的朋友:
不要过度高估"毅力"真正能够支持你的能量。
让体力和毅力,均衡一下,幸福才会与你相随。
-摘录自《活出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