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只有自己才能解除危机

    回家之后,我想了几天,思考这个“玄妙”的问题。找人为亲密关系“关说”,女人较男人多。男人对她不好,要闺中密友为她出头;夫妻小事龃龉,妻子奏请婆婆,丈夫奏请岳母,期待她“根”治;老公有外遇,不肯把自己的原则或后路想清楚,先哭请亲朋好友主持公道。为什么我们不肯自己说?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自信,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办法解除危机。只有期待拯救,人格根本未成熟。

    第二个原因是,沟通技巧拙劣,从来没有成功过。

    第三,习于当一个“讨好型”的人,害怕扮黑脸,认为只要自己的嘴里一出现否定句,或板起脸来,就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第四,害怕沟通失败,更加损及亲密关系,以为找个有“权力”的人施压就会成功。唉,这又不是公共工程招标,是你自家的事呢。

    第五,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就急着想控制全局。

    “请别人说,要是说得不好,你就恨那人好了,我一概不认账。”随便邀请说客的人,多半有这种想法——是的,“请别人说”多了层保护膜,但效果绝对不会好。试想,如果我是那个在外有红颜知己的老公,发现老婆莫名其妙地请来陌生人,对他说:“我知道你的事……你不应该这样……”谁不会恼羞成怒?他一定会怀疑,你这个“关系人”在背后把他描绘得多么不堪。

    想成为一个自主的人,意味着你全权负责自己的生命成败,凡事请你自己说吧。

    削足适履的故事

    爱情的选择所产生的副作用,比选鞋子来得大。

    你该削足造履吗?

    还是得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为了面子上的问题过度屈就,不然一定会得不偿失。

    有一位女子写信给我。

    她说:“我今年三十六岁了,亲友们从几年前就努力帮我相亲,最近总算遇到一个他看我也顺眼、我看他也觉得不错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说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压力很大,和我一样。刚开始时我觉得,白马王子出现了。但他带我到他家去见他父母,我发现事情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的爸爸得了老年痴呆症,母亲中风在床,而他又是独子,非常需要一个女人在家里照顾两老,顺便把乱七八糟的家庭整理整理。如果我要嫁给他,势必放弃已经成为中层主管的工作,所以我只好放弃他。我的父母很不谅解,他们认为像我这样的年纪,有人要我已经很不错,委屈一点又怎么样呢?我实在很困扰。”

    想必她是一个孝女,父母虽然对她的决定很失望,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女大不中留,她已经留得太久了。但是我觉得,就长久而言,她的决定是很理性的。够成熟的人,才有这样的自觉:形式上的婚姻是不是值得牺牲自己的一切?

    选择中不得不面对的事

    可是我们身边的婚姻故事,确实有很多牺牲自己、成全家庭的故事。女明星急着嫁人豪门,刚开始可以得到很多羡慕的眼光,她的父母也觉得脸上有光,可是后来的诸多限制和对失去人生主控权的苦处,却只有她能够独自体会。她可能必须不断地生儿子,才能为丈夫争得多一点财产。眼睛里看得到许多钱,但可以自由支配的,恐怕没有当初自食其力的时候那么多。

    为了这一个,牺牲那一个,本来就是选择中不得不面对的事。但如果牺牲实在太大了,大到失去了平衡,失去了人生意义,你原先所追求的不过是梦幻泡影,不过是负担,你又何苦呢?

    一个法定的婚姻契约值得让你牺牲所有的人生规划吗?

    一个你并不爱的人值得让你放弃所有吗?

    为了一点面子问题,你要花一辈子去还债吗?

    如果不能无怨无尤,为什么你要做一个完全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这一位三十六岁女子的父母,也没有想清楚,女儿拖了这么久还没有出阁,只是“难以向亲戚们交代”而已。但是面子问题不该大过女儿的终身幸福。他们打从内心里面所期望的,应该不只是把女儿嫁了,最希望的还是女儿有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吧。

    不要为了面子过度屈就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

    不久前,我到百货公司买了一双鞋,从外表看来,设计得相当不错。而且这双鞋的牌子,还是广受朋友称道的意大利品牌。不过,穿了一天下来,我的脚上起了七八个水泡,让我觉得自己很蠢,好像在削足适履,只好舍了它。

    买鞋子,没有人不希望穿得舒适,不是穿来让自己受苦。丢了虽然可惜,再忍耐下去无非是因小失大。什么好牌子都一样,不合你脚的鞋,就不是一双好鞋。

    爱情的选择所产生的副作用,比选鞋子来得大。你该削足适履吗?还是得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为了面子上的问题过度屈就,不然一定会得不偿失。

    先明白你不要什么,你才会知道,什么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爱情的停车位

    所谓尊重,不能一味地要对方事无巨细地参照自己的想法。

    在该他做主时保持缄默,接受对方的决定权,

    是爱情中必须遵守的交通秩序。

    任何人都很容易因小失大。

    男女在感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纷争,其实都轻细如鸿毛。停车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我在“台北之音”的广播节目开了《有话大家说》的单元,请大家举例谈日常生活争端,赫然发现都会男女的纷争与停车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位女子说明了她最常与男友发生的争吵:

    “每一次开车找停车位的时候,我的火气就来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停车位,我好心要下去帮他占位子,等他回过头来停,他就说不要。好啦,他绕到原地之后,车位早就给人家占走了,我们只好再绕好几圈,停得远远的……为了停车位,我们吵了好多年,就是迟迟没办法沟通。”

    我想这个男人还算蛮体贴女友的,而且很有风度,并不想硬占停车位,其实是个好男友。我没有给她任何建议,继续接下一通callin电话。是个很激动的男士打来的,他说,他实在没办法向已经认识很久的女友求婚,也和交通有关:

    “女人什么都要管,烦死了,她们难道不知道,车子是男人的小老婆吗?为什么在车上还要指挥男人?为了找停车位,我们也常在车上吵架,现在我们两个人终于保持距离,以求安全啦!”

    我忍不住笑道:“老实说,当男人在找停车位时,我是一句话也不说的。”即使停远了点,也没关系,总比承担到拖吊场找车、被罚钱的风险好多了。那是对优良的驾驶人的一种尊重,何况,每一次在停车时,我对于预先下车在空停车位上伫立,等着男人把车开过来停的“路霸型”女人,总有一种同情。

    “如果女人都这么明理就好了,”这位可能正在和女友吵架的男子很幽默,“大事还是应该由男人决定的嘛!”

    我附和:“没错,像停车这样的‘大事’,确实该让开车的男人自己决定……”

    爱情中必须遵守的交通秩序

    所谓尊重,不是一味地要对方参照自己的想法。在该他做主时保持缄默,接受对方的决定权,是爱情中必须遵守的交通秩序。

    否则,贪小失大,有些人本来可以幸福而悠闲,偏偏就是有好日子过不肯过。

    “我很有感触……”又有一通电话打了进来,是个语气有点“衰”的男子,“我有时只是遵守规则,把车位停远了几百米,而我的前任女友竟然可以在三更半夜打电话说我不体贴她,吵到不让我睡觉……”

    我只知道,有个法则是不变的,贪小,必然失大。什么都计较的话,生活中保证有吵不完的材料。

    还没演完的电子情书

    “魔镜,魔镜,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电脑或许能提供我们如是的生活情趣。

    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渴望有人当知己,不管是否能发展出美丽的爱情故事。

    电影《电子情书》(You’regotmail)的末尾,两个老早就认识彼此的电子情人紧紧相拥,外加一只蹦蹦跳跳的狗,使看电影的人感染了幸福的美好,走出戏院的孤男寡女心中充满无限憧憬,总觉得在网络的某一头,有一个人会跟自己组合成一个庞大完美的圆。

    不再相信“王子公主结婚之后就会快乐生活在一起”的现代人,渴望完美结局,但对“圆满结局”的看法,已不再那么短视近利。你或许也会像我一样多疑,想探讨“电子情人在理想与现实间该面对多大的距离”。

    那个距离的大小与个人对传统婚姻的期盼程度成正比。使用越科技化的媒体找寻情人的人,内心也必定要与科技一起进化,否则很容易面对比尼亚加拉瀑布还深的断层落差。

    任何人只要在电脑上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电子情人,不可讳言的,都希望他除了和自己气味相投外,外貌上也还要合乎自己的梦想。试想,如果汤姆·汉克斯的电子情人不是甜美的梅格莱恩,而是已经当祖母的琥碧戈柏,这样的爱情,岂会有令人向往的“善终”?

    “醺醺然”的网络恋情,真实吗?

    一开始就靠电子情书交往,往好处想,是能够聊得来,就可以先了解对方的内在,不会光凭外在条件就判断他是否及格;但与网络情人谈恋爱时“醺醺然”的感觉,是真实的恋爱感觉吗?言语也可以徒有“外在美”,男人因女人的崇拜而心醉,女人因男人的赞美而陶醉,在一来一往的谈话中品尝到的爱情感觉,只是爱上了自己想象中可能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不过是在和幻想谈恋爱。也有人爱上的只是“被爱的感觉”而已,真正爱上的不是别人,而是被幻想美化的自己。

    “我们是在网络上认识的!”随着成双成对的电子情人越来越多,“电子夫妻”也将蔚然成风。传统同居一个屋檐下和“结婚是两家族的事”的婚姻模式,未必适合每一个新人类的需要。

    有个朋友就有一位电子丈夫,两个人相隔太平洋,每天靠电子邮件往返,若有假期则相互用飞机票把自己快递过去,享受短暂的甜蜜时光。朋友说她是个成熟的人,热爱自由,很适合“聚少离多”,不要相濡以沫的爱情关系,所以新潮地当起电子夫妻,她觉得到目前为止还很不错。至于万一有一天要在同一屋檐下白头偕老,会不会不习惯,她可不愿想太多。

    “魔镜,魔镜,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电脑或者能提供我们如是的生活情趣。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渴望有人当知己,不管是否能发展出美丽的爱情故事。没错,我是在看了《电子情书》后,开始努力发e-mail给朋友的……

    世纪末恋乳症

    外在美固然是重要的,但对胸部尺寸如此倚重,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内在茫茫然,一起陷入了婴儿恋乳症?像电影《月亮与Rx房》里的男孩一样,因为找不到温暖的爱,所以急着寻找一个饱满的Rx房……

    20世纪末,处处可以看见有关Rx房的消息。

    真可以说是一个得了“恋乳症”的年代,而女人似乎比男人更因堂而皇之地得了“恋乳症”而洋洋自得。

    写真集女星们掀起了D与F的种种讨论。

    先是一群平常女性拍了一个“美胸中心”的广告,在氤氲的温泉热气中,“变大了”的Rx房若隐若现,骄傲地表示,这样的时刻再也不尴尬了。

    然后是潘蜜拉安德森和黛咪摩儿决定“减乳”的“国际新闻”。“啊,原来她们都是假的……”恍然大悟的你可能感觉自己上了好久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