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南极探险这种事情扯上关系,但套句俗气点的话来说:我与龙兵的相识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我们是在我表妹的婚礼上认识的,他是我那从事钻石买卖的妹夫的同学。龙兵能给每一个新认识他的人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他的长相。
鹰钩鼻,细长的眼睛和那种如鹰般冷酷的眼神,这让我忍不住不时偷偷地望向他。终于,我俩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一种打从心底浮出的凉意顿时让我的心为之一颤。
龙兵站了起来,迈步走到了我的身后,在我耳边问道:“你是沈异吧?我听你妹妹说起过你。”
我愣了一下,有些疑惑:“是,你是?”
龙兵脸上没有那种刚结识新朋友常有的客套微笑,只是淡淡地说:“我在地下停车场等你,和你聊聊。”说完,转身大步走出了婚宴大厅。
我犹豫了一下,对一个成天琢磨各种曲折情节的小说作者来说,眼前的这一幕与自己笔下的各种奇遇有着诸多相似点。
就在我瞪大眼睛望着龙兵的背影时,我妹夫的一个好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身边,在我耳边说道:“沈异,那个龙兵就是你妹夫想要介绍给你认识的那位有故事的人。”
我恍然大悟,之前妹夫也跟我提过身边有个哥们儿能给我提供一些小说素材,看来,就是这位龙兵吧。
我和身边的亲友寒暄了几句,然后离开婚宴大厅,坐电梯往地下停车场走去。
“这边!”刚走出电梯我就被龙兵招手叫了过去。他站在一台非常普通的黑色小车旁边,光线很暗,我看不清他的车是什么牌子。
“我带你去见一个人。”龙兵示意我上车。
我再次犹豫起来,但最终好奇心还是让我飞蛾扑火般钻进了他的汽车里。
一个小时后,在一栋建在半山腰的宅子的二楼,我第一次见到了龙兵的爷爷——龙骑,也第一次听到了那段让人几乎癫狂的故事,而我自己的人生,也因此改变。
一个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探险故事终于能够呈现在更多人眼前,我,也有幸成为这个绚丽故事的执笔者……
2
正式叙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希望大家先了解两段人类历史上一直没被解开的悬案:
一、1910年6月,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南极,在麦克默多海峡安营等待南极夏季的到来。探险队的领军人斯科特本身并非探险家或航海家,而是一位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半军事人员,但这一次探险却让外界给他冠以“探险家”称号。
同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险队开始进入冰原,当他们距离极点还有250公里时,遇到了南极夏季中罕见的暴风雪天气,这位倔强的英国军人没有接受随行队员的建议,坚持继续他们的行程。于是,一支只有四个人的队伍终于在1912年1月16日到达极点,两天后,他们决定返程。
在距离最近一个补给点只有17公里的地方,这支探险队不知为何竟被可怕的极地吞噬。一年后,他们的尸首被发现,斯科特临终前的一段日记也被曝光:看在上帝的分儿上,请务必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探险家弥留之际为什么会如此强调自己对家人安危的担忧,也没有人知道这支探险队究竟与英国军队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在只剩17公里就能抵达补给点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让所有人始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是:斯科特与他的队员们的尸体竟然是非常整齐地放置在睡袋里,整齐到只能是他们死后有人刻意摆放才会形成,而且由四个探险队员组成的队伍……却只有三具尸体!
斯科特队伍中的第四个人,再也没有人找到过。
二、1937年12月,南京。松井石根对南京实行大包围。此役,除了少数部队趁日军尚未合围前撤退外,再也没有任何一支成建制的中国守军冲出日军的封锁圈,中国守军此次损失约10万人。攻占南京的日军总指挥部在战事结束后统计时,却发现中国守军有一个整团两千多人未被歼灭或俘虏,但该团又绝对没有突破包围圈撤离。日军认为此事蹊跷,随即展开调查,最终却毫无结果。
中国军队作战大本营于1939年统计作战情况时,也注意到这一咄咄怪事,最终列为“全团失踪”事件。有情报显示,该团团长在战事失利后,为保存实力,带着全团两千余官兵急行军向南撤退,进入距南京东南15公里外的青龙山山区,从此离奇失踪,再无消息。
3
以下为龙骑老先生亲笔,老先生要求这段话必须在本书中呈现,并且不能更改任何一个字。老先生认为:逝者已去,吾等侥幸苟存者,当还原当日一切,以慰英烈在天之灵。
余生于乱世,无法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乱世,少年意气,曾欲从戎抵御外寇侵侮,护我巍巍中华,无奈身微力薄,种种原因滋扰,未能遂志。
余当日遇合之奇,共事豪杰之刚毅英勇、远见卓识,无数次午夜梦回,萦绕不去。机缘巧合,偶识沈异先生,遂托其将此奇遇笔耕面世。唯盼世人皆悉:吾中华儿女,在科学领域之探究付出,并不输于西方列强。华夏雄兵万千踏遍极南之险地,当时一干欧美学者亦心折感服。
余老矣,有生之年得见我中华巍立于宇内,足矣。
而我的奇遇,便始于那晚在龙宅见到龙骑老先生那一刻,老先生被一个黑衣老妇用轮椅推出,寒暄过后,老先生便询问我介不介意关灯。我点头。当他说起那段往事时,龙兵一直双手环抱胸前,倚在门边,那细长的眼睛与弯曲的鼻翼,加上龙骑老先生说的故事,竟让我隐然有不寒而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