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要查出苏浚航和叶雁鸣的下落,必须了解当时‘巨鲸’号的情况。因此,你要找叶雁痕弄到关于‘巨鲸’号的全部资料以及幸存者的名单。”萧邦在离开大港之前,孟中华在电话里非常清楚地指示。
这并不难。“巨鲸”号本就属于蓝鲸航运集团下属的云台轮渡公司,对5名幸存者已经按规定赔付了损失。而且,媒体也对5名幸存者作了详细的采访,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网上就能查到。
现在萧邦已将所有能搜集到的资料存入了电脑。
他正在反复地研究散乱的资料,企图理出一丝头绪来。
花了一个晚上,他终于按几个关键词疏理成了几个文件夹,并作了概要,便于调阅。
1.蓝鲸航运。前身为新加坡万国航运下属的远东万国航运公司,1986年正式成立环亚蓝鲸航运公司,创办人苏振海。公司从事近海及远洋运输,下属分公司9家,其中上市公司两家,在国外有4家办事机构,总资产182亿元人民币……
2.苏振海。蓝鲸集团董事局主席,山东青岛人,著名航海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参与印尼接侨活动,后任远洋船长,是7条国际航线的开辟者,全国政协委员,世界航海协会理事,知名社会活动家……
3.“巨鲸”号。二手客滚船,1980年由日本近海造船株式会社建造,船长128米,宽21米,11000载重吨,由蓝鲸集团下属的云台轮渡公司花800万美元购进并投入使用,系大港市至云台市的往返班轮,乘客定额553人,核定载车90辆。该轮共分5层,其中甲板以上2层为客舱,甲板以下分别为A、B、C三个货舱。两年前在大港海域倾覆,死亡或失踪260人,仅5人生还,即震惊中外的“12·21”特大海难……
4.保赔。“巨鲸”号共投货物运输保险500万元,已由太平洋保险公司全额赔付;共投船舶保险9500万元,已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期赔付。此外,凡是个人投保的,均按投保金额赔付;没有投保的,大港市政府按每人6万元的金额赔偿。
5.幸存者。共5名,分布在辽宁、山东和江苏三地。简要情况如下:
施海龙,男,53岁,工人,辽宁沈阳人,冬泳爱好者,去云台探亲时乘坐“巨鲸”号。据说海难发生后游到岸边,在公路上打了一辆出租车独自走了。
洪文光,男,35岁,辽宁旅顺人,建材老板,遇难后被水冲到岸边,为渔民所救。
王玉梅,女,32岁,山东枣庄人,在云台做服装生意。乘船是因为到大港进货,遇难后被海水冲到岸边,为当地村民所救。
刘小芸,女,38岁,江苏连云港人,下岗职工,在大港打工,回家时乘船,遇难后被前来搜救的海军官兵救起。
李子仪,男,22岁,江苏盐城人,汽车司机,当日同老板带车从大港去云台,遇难时和老板在一起,落水后上了一个救生艇,后被海军官兵所救。
萧邦兴奋起来,他决定先去东北,再去云台和江苏。
在沈阳市和平区十三纬路一个灯光昏暗的地下台球厅,萧邦找到了第一个幸存者施海龙。
施海龙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小十来岁,体格健壮,满脸红光,目光如炬。他上下打量着萧邦,将球杆横在胸前,很警惕地问:“找我采访?你是哪家报社的?”
“北京的《华夏新闻周刊》,我叫萧邦。”萧邦将记者证亮了一下。
施海龙倒没有仔细查看记者证。他放下球杆,淡淡地说:“我早就说过,不再接受记者采访了。都两年了,你们也该让我过几天安生日子吧?”
萧邦微笑着说:“施先生,请帮帮忙吧。我是和平区公安分局梁东局长的朋友。他说过,你一定会给他面子的。记者这碗饭不好吃,我大老远赶来,你就给个面子吧?”
“怪不得你能在这里找到我。”施海龙拍了拍手,“请里面坐。我这个人认朋友,梁局长帮过我不少忙。小孙——”他朝厅里喊了一声,“给客人上茶。”
屋子很小,彼此能听到对方的呼吸。
施海龙喝口茶,看了一眼萧邦,说:“你问吧。凡是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萧邦做好了采访的准备。
“请你回忆一下两年前12月21日沉船那天,你经历的过程吧。”
施海龙翻了翻眼皮,开始讲述。萧邦意外地发现,这个据说下了岗的台球厅老板,表达能力相当好。
“那天,天很阴。我要到云台姨妈家去为她老人家拜寿,下午一点半上的船,可是在船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开船。船上的广播说,当天海上有大风,就有乘客下船走了。但大多数的乘客常年往返在这条线上,从未出过问题,都没在意。后来船开了,我在三等舱,开船后吃了一袋方便面,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船一开始很平稳,几乎感觉不到晃动。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好像船上有一声巨响,船身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把我惊醒了。我睁开眼睛一看,外面能见度很低,整个海面黑沉沉一片。这时播音员在广播里说,因为海况问题船会暂时遇到颠簸,请乘客不要慌张,一会儿就会过去的。可是,情况越来越遭,船身的颠簸越来越剧烈,我身旁有一个老太太不住地呕吐。
“风浪越来越大,我可以看见巨大的浪头山一样扑打过来,船上根本无法站立或坐下,每个人都找一个什么东西紧紧抓住。舱外能见度极低,几乎看不清东西,舱里的灯忽明忽暗,时不时传来几声惊叫。我很紧张,但我仍然相信这条大船不会沉。
“也不知过了多久,更不知道船是在前进还是随着风浪漂移,但天肯定是黑透了。广播里突然传来播音员的声音,她的嗓子很破,声音断断续续,大意是风浪太大,但船上的领导正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请旅客密切配合;如果实在无法前进,船长会掉头返航,把大家安全送回大港。凭感觉,我认为当时的船已经开了整个航程的一半了,但风浪实在太大了,向前逆风推进,几乎寸步难行。终于,船开始调头,可怕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船在掉头时,我明显感觉船身猛地一颠,巨大的海浪扑过来,打在舱门上,船上进了水。我本来是抓紧了一根柱子,可这下被甩出去老远,头磕在舱壁上,差点昏了过去。接下来舱里一片混乱,好几个旅客都被撞晕了。接着,我听到了一阵爆炸声,似乎是下面的舱起火了,一会儿就闻到了呛人的浓烟。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大风再加上船舱起火,问题就严重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船长决定调头是个致命的错误。如果逆风而行,虽然难以前进,但船不会翻沉,舱里的汽车也不会脱离捆扎,再因剧烈的碰撞而起火。船虽然死活掉转了头,却因为顺风变得更加危险。
“船掉过头后,我们都惊魂未定。起火的船舱火势越来越大,广播也停了。我们不敢乱动,也不知下面发生了什么。这时风浪越来越大,海水不断地溅进舱里来,窗户也破了,寒冷的狂风直吹进来,多数乘客牙关打战,不少人用手机向家里人哇哇乱喊,哭声震天。那时我惟一的念头就是逃命。我心里默默地念着,如果上天让我活下去,我一定做三件好事,今后再也不坐船了。
“船继续在黑暗的海面上挣扎,但一切都显得徒劳。或许是底舱爆炸起火后破坏了船上的设备,船很快丧失了动力,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在狂风恶浪中漂荡。这时,我们所在的舱门被打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带着几个人,打着手电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大声安慰旅客们要镇定。但我看得出,他的身上也流着血,眼镜都是破的……”
“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说得仔细些。”萧邦突然打断了他。
“他大约四十来岁吧,我好像记得他说他姓苏,‘巨鲸’号是他们公司的船。”施海龙翻了翻眼皮,做出努力回忆的样子。
“是不是这个人?”萧邦拿出一张照片,放在施海龙的面前。
施海龙睁圆眼睛看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就是他!虽然当时场面很乱,但我肯定就是他!他的颧骨很高,眼神很亮,而且是张国字脸。对,就是他。怎么?你认识他?”
“认识,他是我的朋友。你接着说吧,这个人到你们舱里后做了些什么?”萧邦似乎有点着急了,紧盯着施海龙。
“他正在安慰我们,突然另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在他耳边喊了两句什么话。然后他就跟着那人下舱去了。”
“那个来叫他的人有什么特征?”萧邦不想放过这个细节。
“没看清,好像是个年轻人。”
“接下来呢?”
“接下来,船就开始下沉。我们都纷纷逃出船舱,跑到甲板上。其实,一开始船沉得很慢,我没有感觉到船在沉,也许是在风浪中震荡太久的原因吧。这会儿风浪小了一点,但明显感到甲板是歪斜的,不断有人滑倒。船上一片混乱,妇女和儿童都在哭喊,甚至有人主动往海里跳。我努力使自己镇定,但船还是下沉了。海水疯狂地灌进舱里,没有灯火,没有救助,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船往下沉……”萧邦发现,施海龙的眼里,直到这时才有了恐惧之色。
“后来呢?”萧邦似乎也进入了那个可怕的场景,只能机械地发问。
“后来,当又一个巨浪打过来时,船体急速下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跟着船往下沉。我不怕冷,因为我冬泳20多年了。当我踩到一个什么东西后,我开始上浮,冲出了海面,然后拼命地向前游。记者同志,后来有的记者采访我后瞎写,说我只顾自己逃命,对别人漠不关心。您想想,在那种情况下,人能够逃命就非常不容易了,谁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因此我只向着一个方向拼命地游,直到我筋疲力尽时,我双腿猛地一蹬,便踩着了沙子。事后我才知道,其实沉船的地方离岸只有不到五公里远,船返航后被风刮得离岸边已经很近了。可是在那种慌乱的情况下,又没有光亮,谁又知道呢?我不过是够幸运,捡回了一条命而已。”
“我看过关于你的报道,说你上岸后跑到公路边,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城里睡觉了,是真的吗?”萧邦问。
“瞎他妈的扯淡!”施海龙粗暴地骂道,“我是爬着上岸的,离公路远着呢,哪有那么神?说来您别笑话,当时我连裤子都没了,光着脚,拼命地往前爬,最后找到了岸上的一户人家,连水都没喝一口,就打电话报了警……”
过程讲完了。萧邦觉得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便起身告辞。
施海龙客气地送他出门。等萧邦刚离开地下室,他便掏出手机,急不可耐地打了个电话。
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
萧邦边开车,边用耳机又听了一遍采访施海龙的录音。
这次采访没有给他什么惊喜。实际上,在他想像的海难中,应该更惨烈些。但他清楚,施海龙的讲述也只能是这样了。
看来,这起海难的概况是这样的:由于天气恶劣,船行至半途突然调头,导致货舱内汽车脱离捆扎,互相碰撞起火,轮船丧失动力,又遭顺风袭击,导致倾覆……
最重要的一点是,苏浚航真实地在船舶沉没前出现过!
但疑问仍然存在:
1.明知海况恶劣,为何在拖延了一个多小时后仍然开航?
2.船长为何决定中途返航?是集体的决定?还是个人的决定?或是有人指令所为?
3.船上起火导致船舶动力丧失,但起火是不是由于汽车互相碰撞造成?一般情况下,汽车的捆扎是相当牢固的。
4.船上的安全救助措施为何如此之差?居然只有5人生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5.从起火到船沉长达七个小时,为何没有组织救助?船长是怎么死的?
6.苏浚航如果死了,是怎么死的?如果没死,身在何处……
现在还剩下4个亲历者,或许会有更多的解释。
萧邦加大油门,向旅顺口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