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抱塔过海的晚上

这则秘密故事,从侧面说到晚唐时著名的“武宗灭佛”事件。熟悉中国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史上有著名的“三武灭佛”事件,即三个谥号或庙号为“武”的皇帝,对佛教进行了大规模禁止:一是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二是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三即本故事涉及的唐武宗李炎灭佛事件。

扬州栖灵塔,中国之尤峻峙者。唐武宗末,拆寺之前一年,有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明州,梦中如泛海,见塔东渡海,时见门僧怀信居塔三层,凭阑与隐之言,曰:“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还。”数日,隐之归扬州,即访怀信。信曰:“记海上相见时否?”隐之了然省记。数夕后,天火焚塔俱尽,白雨如泻。旁有草堂,一无所损。 (《独异志》)

唐武宗李炎是在公元840年正月即皇帝位的。他的前一任皇帝是“甘露之变”的失败者、为宦官仇士良所控制的唐文宗李昂。公元840年,文宗终于幸福地死去。说是幸福,因为对这位皇帝来说,终于解脱了。文宗死前,太子本为李成美(文宗的哥哥敬宗皇帝之子)。但专权多年的宦官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为树立自己新的权威,废黜了成美,而迎接文宗的弟弟颍王李炎为皇太弟。文宗死后,拥立李炎为新帝,改年号会昌,是为武宗。

唐武宗李炎于人生中最关键的一年即27岁即位,是继中唐时期的宪宗皇帝后又一个有手腕的强力皇帝。此人有主见,富于谋略,风格雄俊,卓然脱颖于晚唐诸帝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皇帝跟唐朝中期以后的大多数皇帝一样,也喜欢游乐与夜宴,但他在这件事上能把握好;换句话说,游乐时他是一个洒脱的玩家,办公时他又是一个严肃的皇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难得。在会昌时代的六年中(公元841年—846年),他以“牛李党争”中的大臣李德裕为宰相,牛僧孺“牛党”分子尽被排除出朝廷。李德裕作为自魏晋至隋唐以来世族政治的最后一名代表,虽然个人生活非常奢侈,但在政治上很清明,在他的协助下,会昌六年被认为是晚唐鲜见的政治清明与果敢的时代。作为皇帝,武宗虽然是被权宦仇士良拥立的,但即位后却并未受制于仇。后者也意识到,武宗比文宗难对付多了,所以在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仇士良这名整个唐朝最大的宦官,被迫退休。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事件。这名制造“甘露之变”的魔鬼,以平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颐养天年去了。而整个武宗时代,最大的事件莫过于爆发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灭佛行动了,该事件又被称为“会昌法难”。在三次灭佛事件中,“会昌法难”的规模最为巨大,按当时朝廷的法令,首都长安保留四座寺院即慈恩寺、荐福寺、西明寺、庄严寺;东都洛阳保留几座寺院,而全国其他州郡,在原则上只象征性地保留两座寺院,其他寺院全部限期拆除!僧尼还俗,否则严惩。在唐一代,因皇帝姓李,又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裔,故立道教为国教,同时,也尊崇佛教。从整体上看,在当时佛教的势头是压过道教的。而如今武宗皇帝一道指令,使佛教在会昌五年遭受到重大打击:当时共拆除寺院44600多座,迫使僧尼26万人还俗,没收寺院田地千万顷……

本故事说的是,扬州大明寺有栖灵塔,为整个唐朝最高的佛塔。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即该寺被拆除的前一年,发生了这样一件隐秘的往事:当时有扬州词人刘隐之,游于明州即今之浙江宁波,一日晚上,身于旅舍,梦见自己泛海而渡,看到著名的栖灵塔漂现于海面上。恍惚中,又见老朋友扬州僧人怀信站在该塔第三层,凭栏对刘隐之说:“我正送此宝塔渡过东海,过些天再返回扬州。”

刘隐之懵懂问:“送塔过海?为什么?”

怀信说:“天下佛门,将有大难,护塔过海,逃此一劫。”

多天后,刘隐之回到扬州,一日闲暇,游于怀信所在的大明寺。该寺中的栖灵塔是当地的名胜,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高九层,其势巍峨,挑破云层,最主要的,据说里面供有佛骨,所以每每吸引香客们前来参观。李白游扬州时,曾登此塔,并留下一首《秋日登扬州栖灵塔》:“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除了李白外,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也曾登此唐朝第一塔,赋诗以赞。

我们只说刘隐之。正当他在塔下转悠,肩膀被拍了一下,一回头,正是怀信,后者说:“还记得我们曾在海上相见吗?”

刘隐之猛地想起他在明州旅舍做的那个奇怪的梦。正在他疑惑间,怀信把他拉入禅房,随后进行了一番密谈。

又过了几天,栖灵塔失火。僧众大惊,只有怀信躲在人群中,露出诡异的微笑。很快,“会昌法难”开始,大明寺也被拆除。显然,在这个故事中,怀信已预测到朝廷将要大规模灭佛毁寺,于是施法术,护送镇寺之宝栖灵塔越海而渡,将其隐藏起来;而在外人看来,该塔像是失火而毁。当然,这件事除了怀信外,在整个唐朝,只有刘隐之知道。武宗死后,宣宗皇帝即位,恢复佛教,栖灵塔再一次屹立于人们面前:它是被人重新修建,还是被神奇的怀信渡海抱回的呢?

无论如何,在武宗皇帝的最后几年,唐朝第一高塔栖灵塔曾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在这里,人们感兴趣的是:这位皇帝在当年为什么要禁止佛教?原因不是一方面的。首先当然与他的个人爱好有关。他是一个虔诚的道教爱好者,宠信道士赵归真,而后者一直以大力抨击佛教为己任;其次,为的是解决唐朝的财政问题。因寺院僧人众多,又纳奴婢,田产更巨,却不纳税,致使政府的经济出现大缺口。第三是一则传闻:武宗之所以灭佛毁寺,是为了搜捕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后来即位的宣宗皇帝)。当时,武宗对这位在史上以大智若愚著称的叔叔心有顾虑,几欲谋害,在其逼迫下,传说李忱剃度为僧,隐藏于寺院中。武宗故有此举。

关于扬州大明寺栖灵塔的故事,或许就是这些了。慢着,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一则关于该塔的异象:“陈少游在扬州时,东市塔影忽倒……”这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事,难道预示了多年后怀信将该塔渡海转移的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