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

随着一声“天鹏元帅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19个金币。

诗云: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诗又云:酒壶早是容情了。容情了。肯来清坐,吃茶须好。裙腰草。年年青翠,几曾枯槁。渔歌一曲随颠倒。

美人、江山、荣华与富贵,这些我统统都不爱。我爱的只有茶!

我曾被皇上请入宫中,与他讲了三日三夜的茶经,也曾为茶放弃了高官厚禄,故此名声大振,所以世人为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茶圣”。

为茶,我从没有后悔过。

诗僧皎然曾经打趣的问我:“如果有一天,当你过身后走上奈何桥,孟婆问你今生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你会怎么回答?”

我久久不能言语。

或许,那时我也只能用双手撑住身体,望向脚下云烟雾绕的三涂川吧。

但是我又真的可以放下吗?放下她?

我叫陆羽,是个弃儿,自幼当然无父母养育了。于是六岁的我,便习惯了在竟陵郡这个无聊的小地方,过著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直到那日,我照例在街上小偷小摸外加乞讨时,积公大师发现了我。

在我的记忆里,那天的竟陵郡难得的热闹。

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面相很慈善的老和尚身上。

玄宗皇帝好佛是众所周知的,有哪家庙里的和尚,不是敲了个肥头大耳,佛主不是常说众生皆平等吗?像这么穷的我,捞一些油水,佛主也应该体谅才对吧。

我想当然的一边思忖着,一边快步跟着他,终于找到了个下手的绝好机会。

我不失时机的施展自己的妙手空空,将手伸进了和尚的怀里,但是刹那间,我的脸却变得雪白。

我没有摸到想像中的涨鼓鼓的钱包,却碰到了一只粗壮的大手。

根据我的经验,看来免不了又要受一顿毒打了,于是很老练的说:“要动手就快点,我很忙的。对了,记住不要打脸,等一下还要去跟我的兄弟吃宵夜!”

老和尚愣了一愣,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三个馒头递给我:“银子我没有。不过这三个馒头倒是老僧刚化来的。吃吧,别饿着了。”

我接过馒头,却感到嗓子里有些东西堵着,堵得我喉咙痒痒的。于是我委屈的扑入了老和尚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他便是积公大师了。

第二天,我跟着他去了龙盖寺。以后我才知道积公大师是当代的名僧,唐代宗时曾召他入宫,给予过特殊的礼遇。

积公是个饱学之士,他深明佛理,但最好的却是茶。

现在想来,或许我便是受了他的薰陶,才会有以后数十载如一日的编写出《茶经》吧……

积公常常对我讲,茶有三德。

一是坐禅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清神气;三是“不发”,能抑制性欲。

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是僧侣们最理想的平和饮料。所以我才会在《茶经》的上篇写道:“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这些字语为后世人津津而乐道,但又有谁知它大多是出自积公之口?

不过对一个孩子来说,晨钟暮鼓的日子,实在太过于枯燥了。

积公大师虽然常感叹我大有佛性,可以对佛经论集过目不忘,但也看得出我志不在佛,便从小就传授我艺茶之术和孔孟之道,望我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转眼间,在龙盖寺我不知渡过了几多寒暑。直到又一个人的到来,我的一生彻底改变了。

那日我在龙盖寺门前捉蚱蜢,一个面色红润、身材高大的老僧,走到我面前问道:“阿弥陀佛。积公大师可在?”

“阁下是谁?”我一直都受儒家教育,所以张口就说出了和身上的僧衣很不协调的话。

果然那个老僧皱了皱眉头道:“你不是小僧吗?为什么口吐世言俗语!”

我见他吓走了我的蚱蜢,没有好气的反问道:“难道我告诉过你,我是小僧吗?”

老僧突然全身一震,呆呆的看着我,一动也不动了。

我有些害怕的望着他,心想这个人恐怕是得了失心疯,是不是应该先通知寺里的人把他抬进去?

不料,这老僧却又突然大笑起来,向我鞠礼道:“哈哈,贫僧总算明白了……施主,请告诉积公大师,我从谂输了。”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

以后我才知道,他是那时与我师父同名的唐代高僧从谂禅师。

就在从谂禅师转身准备离去时,突然从我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又严肃又苍老的声音:“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禅师转过身,毫不犹豫的答道:“饭后三碗茶。”

我师父积公点点头,鞠了个礼道:“那就请大师进小寺喝茶。”

从谂禅师愣了一愣,面露喜色道:“那贫僧就叨扰了。”

我不懂龙盖寺的粗茶有什么值得从谂禅师那么高兴的,听我身旁的小沙弥说,禅师曾来龙盖寺五次,而每次都要求积公喝茶,但积公却总是不许。

我觉得那个小沙弥一定是在说谎。

师父是个很大方的人,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全身的家当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又怎么会吝惜那一些不值钱的茶叶呢?

师父把从谂禅师请进大厅里,寺院中所有人几乎都到齐呢,连平日总是待在厨房里很难见到的那些小头陀,也毫不例外的匆匆赶了过来。

所有人都静静的坐在大厅外的空地上,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任何响动,而打扰到了什么。

而师父和从谂禅师对坐着,身前只有一张旧桌,两盏冒着热气的绿茶。

“新近曾到此间么?”师父先问道。

“曾到。”从谂禅师答曰。

“好。喝茶。”师父笑了笑。过了一会儿,师父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

从谂禅师思忖了半晌,摇摇头说:“不曾到。”

“好。喝茶。”师父笑意更浓了。

站在他们之间的我,忍不住好奇,插嘴道:“好奇怪啊,师父!为甚么曾到也说喝茶,不曾到也说喝茶?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喝茶啊?”

此话一出,师父和从谂禅师猛然转头望着我,全身不断的因激动而颤抖。

“对啊,什么是喝茶,为什么要喝茶呢?”从谂禅师喃喃的说道。

而师父那双浑浊的眼睛,少有的精光大盛,他用颤抖的双手,紧紧的握住从谂禅师的手道:“我明白了,哈哈,我明白了!吃茶去!吃茶去!”

“吃茶去。”从谂禅师脸上仅有的一丝疑惑,顿时烟消云散,他大笑道:“对,吃茶去!哈哈,明白了!我也明白了!”

两双颤抖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积公与从谂,这两个唐朝有名的高僧,就此在彼此的大笑声中得道仙去……

那时我还小,并不理解有道的高僧,往往通过这些平常的语言,就能达到“悟道”的目的,从而飞仙而去,但当时的那一幕,却永永远远铭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对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自此以后,“吃茶去”三字,便成了禅林的著名法语。

积公仙去的那一晚,我离开了龙盖寺这个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那年,我正好十二岁。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张克惊醒过来。

看来又作古怪的梦了,为什么最近老是这样?

摸了摸发痛的脑袋看向闹钟,不好!已经八点一刻了,天哪,如果今天再迟到,自己一定会被那个老不死给宰掉!

飞快的翻身起床,一边刷牙漱口一边穿上衣裤,然后他以即使是奥林匹克的短跑冠军也难以比拟的速度,窜上了汽车,冲研究所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