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童话是给一切人读的
新华报业网 2004-02-27
采访者:龚宇
受访者:柯云路
晨报讯以前柯云路被冠上了“最有争议的作家”、“最会变脸的作家”的头衔,而当他携新书《童话人格》重出江湖后,又被定位为“边缘性”作家。昨天,柯云路给晨报记者发来邮件,讲起了《童话人格》的创作初衷,回忆了他的童年。
记者:《童话人格》中解析了很多外国的童话故事,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触这些童话的,它们最初带给您的是怎样的感受?是什么促使您写作了这本书?
柯云路:我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读书是我在童年和少年可以回忆起来的幸福时光。童话故事是我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一个孩子不可能有今天《童话人格》作者的眼光,但那些故事和人物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一个少年的灵魂,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人格的成长。我至今感谢这些故事带给我的可以称之为“真、善、美”的影响。
我在《童话人格》中解析的大都选自那些广泛流传民间的故事。如《狼来了》、《西游记》、《丑小鸭》、《灰姑娘》、《海的女儿》、《小红帽》、《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作为一个作家,我常常在想,那些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现在的儿童在读,我的童年和少年在读,就连我们的父辈也在这些故事的笼罩之下。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些情节如此简单的故事能够长久地流传,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可以说是《童话人格》的缘起之一。
记者:很冒昧地问一句,您家中有小朋友吗?您给他们读什么样的作品呢?会像《童话人格》那样给他们讲解童话吗?
柯云路:我的孩子已经成年,他很小时候非常调皮,用他奶奶的话说,“只要睁开眼,一分钟都不停的。”但惟有书本可以使他安静下来。我非常注意孩子的阅读,常常给他买书。除了童话,还会让他读一些科幻作品,以拓宽他的眼界。在他还需要大人哄着才能入睡的那个年龄,孩子常常是在故事和童谣中进入梦乡的。我想,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十分有益。这使他善良,宽厚,富有想象力。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但我仍然非常喜欢和孩子游戏。讲故事是我能够吸引孩子的“手段”之一。我会讲《小红帽》,讲《狼来了》,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当然,不是《童话人格》的方式。《童话人格》是写给有一定理解力的读者的,更是写给年轻人的。希望对这些故事的解析有助于年轻的朋友认清自己,摆脱某些困扰过自己的情结。
记者:您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边缘性”作家,能不能透露下一次关注的“边缘”将是在哪里?
柯云路:首先,“边缘性作家”不是我对自己的定位,但我认同这个说法。在此之前,对我还有“最有争议的作家”,“最会变脸的作家”,这些说法都反映出我的部分作品给人的印象。
说“边缘”也好,说“有争议”也好,说“变脸”也好,都说明我在创作中的探索和变化,我喜欢探索和变化。我曾在一本书中写道:“上帝把创造、发明、发现的权力平等地交给了每一个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珍惜这个权力。当你不渴望发明、不渴望发现、不渴望创造的时候,你用一大堆成见束缚了自己,你就放弃了发明、发现、创造的权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明、发现、创造的历史。然而,我们看到,人类的历史,又是一个经常错过发明、发现、创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