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

凡是见过清末上海所流行的石印书的人,大约总记得除了著名的同文石印局以外,还有一家名叫脉望山房的。脉望两字很生疏,不仅今日的“束发小生”不会知道这是名词还是动词,就是有些曾在格物致知方面下过功夫的“通儒”也未必一定能知道这两个字的出典。其实,说穿了毫不偏僻,脉望就是蠹鱼,就是我们在旧书或衣橱中常见的那种银白色有长尾的小虫。

但是,为什么称为脉望呢?出典是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他说:

“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云,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哭伏。”

能化为脉望的蠹鱼,我们惯称之谓书鱼或衣鱼,学名是heplomasaccharina。《尔雅》释虫称之为蟫,白鱼。注释说,衣书中虫也,始则黄色,既老则身有粉,视之如银,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故得鱼名。这种蠹鱼在南方虽也常见,但为害似乎并不如另一种小黑壳虫的幼蛹为大。因为将线装书或洋装书蛀成“玲珑板”的,并不是这种能化为脉望的家伙也。

因了能使人白日飞升的脉望是蠹鱼吃了书中的神仙字化成的,遂有急于想得道成仙的蠢材特地写了神仙字来喂蠹鱼,希望它早日变成脉望。结果化不成神仙,自己却先得了神经病,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事见宋人著的《北梦琐言》。唐尚书张裼之子,少年闻说壁鱼入道经函中,因蠹食神仙字,身有五色,人能取壁鱼吞之,以致神仙而上升。张子惑之,乃书神仙字碎剪,实于瓶中,捉壁鱼以投之,冀其蠹食,亦欲吞之,遂成心疾。

本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经够书呆子一生做梦了,现在再加上有机会能够白日飞升,自然除了变成神经病之外,没有其他途径可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