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二节 展现时代与人生风貌的《稼轩词》
辛弃疾梦寐不忘的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他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寄,自然也是他情感体验的重心,他为此而兴奋、激动、呼号,他也是为此而痛苦、忧伤、愤懑,他全部的身心都集中在民族的救亡图存,《稼轩词》正是在这一点上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走向。
由于遭受过侵略者的蹂躏,对于践踏中原的统治者有着强烈的憎恨,因此他重整乾坤和报仇雪耻的愿望也格外强烈,对自己固然是处处以抗金复国自勉,对朋友也同样以抗金复国相期。他鼓励做建康留守的史正志说:“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激励做宰相的叶衡说:“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洞仙歌》)现在我们来看看他给老友的祝寿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韩元吉是他的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祝贺韩六十七岁寿辰时一扫寿词中常见的那种应酬恭维,而是希望他像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那样,完成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整顿乾坤”是在勉励朋友,但又何尝不是在鞭策他自己?寿词中也不忘匡复大业,大有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气概。
他的词充满了对故都、故土、故人的眷恋,他守滁州时一次登楼远眺时触景生情地说:“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他每到一处总要眺望“西北神州”“长安父老”,而“神州沉陆”“西北是长安”“西北有神州”“起望衣冠神州路”这样的词句在《稼轩词》中随处可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他以“补天裂”为己任,所结交的都是以身许国的志士,如陈亮、韩元吉和老年的陆游;所赞美的都是一些驰骋沙场的虎将,如李广、廉颇、马援;所羡慕的都是一些抗击敌人维护统一的豪杰,如谢安、裴度;所鄙视的则是苟安江左的王导之辈。南宋上层统治者只要自己能醉生梦死,不惜把大片河山拱手送给敌人,他在词中对投降派给予了尖锐的贬斥和辛辣的嘲讽,有时直接愤慨地唾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念奴娇·和赵晋臣》)有时则指桑骂槐:“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鹧鸪天》),“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漫兴》)。他甚至挖苦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贺新郎》)。
辛弃疾这位有雄才壮志的豪杰,竟然在国难当头之际被废弃近二十年,他看到“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的景象不禁“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因此,请缨无路之叹和英雄失志之悲是他词中最常见的主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抚着日渐添多的白发,望着依旧残破的河山,想着早年的壮志成空,他的感情由激越而趋于悲愤:“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满江红》)眼前的现实让他心都凉了,对南宋小朝廷也不抱什么希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除了抒写爱国主义情怀的词外,他还写了不少描写隐居生活的作品。像他这样用世之心很切而处事之才又高的人被迫“投老空山”、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其心情的无奈与压抑是可想见的,《丑奴儿》正是这种心境的绝妙写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了排遣自己的怅惘苦闷,他从庄子和陶渊明那儿寻求慰藉,他中老年的词中提及陶渊明的地方达七十多处,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当世的陶渊明,“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水龙吟》)。老来逐渐交游星散零落,国事又一无可为,充斥朝中的多是些名利之徒,于是就只好与青山、白云、清风为伴,把自己置身于陶渊明的诗境和大自然的美景中: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知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看来他并没有达到陶渊明俯仰自得的境界,投闲置散的生涯对他简直是一种折磨,《青玉案·元夕》一词写出了他精神上的孤独: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梁启超称此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引自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词虽用重笔写了热闹喧哗的场面,但词人却又与这种场面无缘。他需要的是人生的知己与事业上的同道,也就是前词引到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当然,辛弃疾赋闲后也并不是成天愁眉苦脸,乡下淳朴的民俗和恬静的田园使他获得一时解脱,因而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风物的优美词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代人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春天则是桑芽、幼蚕、细草、荠菜、黄犊,处处洋溢着盎然的春意;夏天则是稻香、明月、蛙声、蝉鸣,处处弥漫了丰收的喜气,从醉说吴话的翁媪,到“锄豆溪东”的“大儿”,从“正织鸡笼”的少年到“卧剥莲蓬”的小子,人人都是那样纯真快乐,以上三词以轻快的笔触传出了词人愉快的心境。十几首田园题材的词都写得淳真、朴实而又明净,在大量剪红刻翠的宋词中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