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珊·桑塔格
分类:外国小说
日期:2020年06月21日
状态:完本
本书以真实故事为题材,写波兰最著名的女演员赫莲娜.摩德洁耶夫斯卡在一八七六年移民美国的故事。一八七六年,波兰最伟大的女演员玛丽娜·札兰斯卡退出舞台,率领一群同胞,飘洋过海到加州建立他们的乌托邦公社。玛丽娜的儿子与丈夫随同在侧,护花使者中还有一个深爱她、刚窜起文坛的年轻作家。《在美国》描写拓荒时代时依然空旷的西部,在那里,他们的公社失败,多数成员返回波兰,但是玛丽娜留下来,在美国舞台大放光芒。《在美国》是一本生动、令人惊喜的巨作,是桑塔格最迷人、最杰出的成就。
苏珊·桑塔格
《我,及其他》是苏珊·桑塔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还特意增加了两篇作者本人建议纳入的近年新作。总共十个短篇,宛如多棱镜般展现了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那代美国知识精英的心路历程、知识女性的精神肖像,以及当地美国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短篇小说这种表现形式无限的可能。在先锋实验的创作表层之下,骨子里体现出来的是桑塔格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桑塔格日记首次公开出版;一部宛如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记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日记中的内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跃性的,有大量的摘抄、无穷无尽的书单、关于写作的想法、与不同时期友人的关系,以及详尽的自我分析。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桑塔格的第二部小说,一部难以言传的心理小说。表面上过着正常生活的青年男子迪迪曾经自杀未遂,一次出差途中,他在隧道里杀死一名铁路工,却无法确认此事的虚实,在摇摆的车厢里,他爱上一位盲女以求慰藉。从此他与心魔搏击,试图逃离真相。然而在死亡的诱惑和负罪感下,虚弱的迪迪再次进入那个黑暗的隧道,可怖的谋杀再现,他也终于步入了死亡之匣……这是一个关于人在自杀以及自杀后产生的幻觉的故事。是桑塔格以令人不安的卡夫卡式的寓言风格创作的一部黑色小说,不过,表面的语调虽然冰冷钢硬和间离,骨子里却自有一种忧伤和柔情。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