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二章
有一种违反所谓兵法的最明显和最有利的行动,那就是用分散的人群攻打挤成一团的人群。这类行动往往在人民战争中表现出来。这类行动不是一群人打一群人,而是一群人分散开来,单独出击,遇到对方大部队进攻就跑,一有机会再出击。西班牙游击队是这样做的,高加索山民是这样做的,一八一二年俄国人也是这样做的。
这种战争叫游击战,顾名思义就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这种战争不仅不符合任何兵法,而且违反公认的绝对正确的战术规则。兵法规定,攻击一方应集中兵力,使自己在战斗中比敌人强大。
游击战(历史证明,游击战总能取胜)就直接违反这条兵法。
它违反兵法,因为兵法规定,军队的力量是和军队的人数一致的。兵法说,兵越多,力量越大。权力总是在人数多的一方。
兵法有点像力学,力学研究物体运动,根据的是物体的质量,说两种运动物体的力是否相等,要看两者的质量是否相等。
力(运动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在军事上,军队的力也是质量和某种因素的乘积,也就是质量和未知数X的乘积。
军事科学发现历史上有无数军队的质与力不符的例子,也就是小部队打败大部队,于是不得不躲躲闪闪地承认有一种未知的因子存在,并竭力在几何图形、装备、统帅的天才(最常用的)中找寻这种因子。但用这些数值来代替因子,并不能得到符合历史事实的结果。
其实只要摒弃为讨好英雄而对最高当局战时指示作虚伪的吹捧,这个未知的X就可以找到。
这个X就是士气,也就是全体军队所具备的一定的斗志和冒险精神。这种斗志和冒险精神同指挥作战的将领有没有天才无关,同排成三路还是两路无关,同使用大棒还是使用每分钟三十发的步枪无关。斗志最强的人总是具有最有利的战斗条件。
士气是因子,乘上质量就得出力的积数。确定和表明这个未知因子——士气的数值,这是科学的任务。
要解决这个任务,我们就不能用统帅命令、军事装备等显示力的条件当作因子的价值,任意用它来代替未知的X,而应该毫无保留地承认这个未知数不是别的,而是一定的斗志和冒险精神。只有用方程式来表明已知的历史事实,通过比较这个未知数的相对价值,才能确定这个未知数。
十个人,十个营或者师,同十五个人,十五个营或者师战斗,他们把十五个人战败,也就是把对方全部打死或俘虏,自己只损失了四个人。结果一方损失了四个,另一方损失了十五个。因此,四等于十五,也就4X=15Y。它的方程式就是:X:Y=15:4。这个方程式并没有表明未知数的值,但它表明了两个未知数的比例。我们可以把各种历史事件(战斗、战役、战争阶段)列成这样的方程式,从中求出各种数据,并从那种数据中发现一些规律。
军队进攻时要集体行动,退却时要分散行动,这个战术规则无形中证明一个真理:军队的力量在于士气。率领军队冒着炮火前进,比打退敌人的进攻需要更严格的纪律,而这样的纪律只有在集体行动中才能取得,但这项战术规则忽视士气,因此往往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在全民战争中,士气有时高涨,有时低落,这种规则同事实矛盾,就格外明显。
一八一二年,法军退却,按照战术,应该分散防御,但他们却挤成一团,因为士气低落,军队只有抱成一团,才能勉强维持。俄军正好相反,按照战术应该大兵团作战,但他们却把兵力分散,因为士气高涨,士兵不待命令就自发去打法国人,他们无需强迫,就不辞辛劳,甘冒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