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二战后最著名的一位作家。他一生辛勤耕耘,写了二十多部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意大利和世界文学中影响颇大。一九八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于同年九月因脑溢血突然逝世而未果(诺贝尔文学奖仅授予活着的作家)。

卡尔维诺从二十四岁起开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几个不同的阶段,但他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时期的,都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现实。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字:无限追求,追求无限。

一九四七年卡尔维诺发表的第一篇中篇小说《蛛巢小径》,是一部以个人经历为基础、反映意大利人民抵抗德国纳粹占领的现实主义小说。很快他就发现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开始向寓言和童话世界寻求新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他五十年代发表的寓言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六十年代起卡尔维诺又从寓言小说转向科幻小说,运用后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创作了《宇宙奇趣》、《你和零》。卡尔维诺就是这样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手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综合于一身。在创作形式上卡尔维诺既保留传统的叙事手法,又采用现代小说的结构,使自己的作品既高度综合,又节奏快捷,既生动有趣,又明白易懂;在作品内容上,他则巧妙地将梦幻与现实结合在一起,使自己作品的故事情节既出于自己的想象,又切合现实生活。这就是他六十年代以后发表的作品,如《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和《帕洛马尔》等。

这里向读者推荐的《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可以说是卡尔维诺孜孜不倦探索小说创作的最终总结。小说以《寒冬夜行人》一书的出版发行为开头:读者满怀欣喜地购来该书,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看起来。但看到32页以后,发现该书装订有误,无法看下去了。于是找到书店,要求更换。书店老板解释说,他已接到出版社通知,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在装订时与波兰作家巴扎克巴尔的《在马尔堡市郊外》弄混了,答应更换。同时,男读者在书店里还遇到了一位女读者,柳德米拉,她也是来要求更换装订错了的《寒冬夜行人》的。于是男读者在阅读为寻找《寒冬夜行人》而得到的十篇毫无联系的小说开头的故事上,又叠加上了男读者与女读者交往和恋爱的故事,小说便以这两个故事为线索平行地展开:

1.十篇小说的开头,包括《寒冬夜行人》、波兰小说《在马尔堡市郊外》、辛梅里亚小说《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钦布里小说《不怕寒风,不顾眩晕》等。

2.男女读者之间的爱情故事:

男女读者继续阅读更换来的小说《在马尔堡市郊外》,由于印刷错误,没等他们读完第一章又读不下去了;他们发现,他们读的不是卡尔维诺的新小说,也不是波兰小说,而是一本辛梅里亚语的小说。于是他们决定到大学里去找人请教。大学老师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又找到出版社寻求答案。男读者在和出版社编辑的谈话中发现,这一次次挫折都是由一个叫马拉纳的译者造成的:马拉纳曾与柳德米拉相好;因为柳德米拉爱看小说,他就觉得小说的作者是他的情敌,使他与柳德米拉之间的关系发生危机。怎么才能击败这个情故呢?由于他认为文学作品就是虚假、伪造、模仿和拼凑,就开始模仿、拼凑和伪造各国的小说,期望通过这些手段使小说作者的形象模糊不清。这样柳德米拉读书时,他便不会感到柳德米拉遗忘了他。那么这个阴险的译者马拉纳现在待在什么地方呢?男读者从各方面了解到,他可能隐藏在南美洲什么地方,于是决定去那里寻找他。男读者经过各种周折,仍未找到自己期望找的小说,只好返回家乡。最后,男读者来到自己家乡的图书馆里,在与其他读者的闲谈中他理解了,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受尽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于是男读者决定和女读者结婚。他们的故事也以他们的结合而告终。

《寒冬夜行人》的结构,就是由男女读者的爱情故事,穿插着这毫无联系的十篇故事开头而构成的。表面上这十篇故事互不相关,情节上也互不相连,但作者把他们镶嵌在男女读者为寻求《寒冬夜行入》的和他们恋爱的故事中,使每一篇故事的开局与上一篇故事的结尾连接起来,让读者始终保持着要知道下文那种悬念,真有点不读完全书不甘罢休的味道。

《寒冬夜行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结构独特而新颖,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在于它体现了卡尔维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创作手法的努力。在这篇关于小说的小说中,卡尔维诺不仅涉及到了小说的形式、内容、语言和作用,而且涉及到了作者的创作态度和读者对小说的要求,甚至分析了小说的印刷和装订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真可以说,这是本关于小说的百科全书。例如小说的形式,什么样的形式最能吸引读者呢?卡尔维诺在这本书中写道:“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维持住读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望。这样一本小说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写完第一段后就中止吗?把开场白无休止地拉长吗?或者像《一千零一夜》那样,把一篇故事的开头插到另一篇故事中去呢?”很明显这就是他探索小说形式得出的结论,在《寒冬夜行人》中他运用的正是这种结构。

因此我相信,本书的翻译出版,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意大利当代文学大师,而且可以使我国作家也有可能借鉴现代外国文学中的一些宝贵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

最后希望我的译文,对我国读者和作家满足自己的上述愿望,多少会有所帮助。译文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萧天佑

二○○○年五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