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我们怎样来到名叫精致①的“第五元素”王国
我们小心翼翼地随风漂荡,漂了约半天的工夫,直到第三天,天气才转晴和,我们平安地来到了幻术港口②,那里离“第五元素”的皇宫已经不远了。
我们一上码头,便迎面看见许多弓箭手和兵士,他们是守卫兵工厂的。
一开始,我们有些害怕,因为他们要我们把武器全都放下,并且粗暴地询问我们,说道:
“喂,你们是哪里的人?”
巴奴日赶紧回答说:“乡亲们,我们是都林人。所以说,我们是从法兰西来的。我们非常想向‘第五元素’的王后致敬,并且观光一下有名的精致王国。”
“什么?”他们又问道,“你们说精致还是坚持③?”
“乡亲们,”巴奴日答道,“我们是些单纯和无知的人;如果言语拙笨,请不要见怪,我们的心是实在和诚恳的。”
他们说道:“我们问你们精致和坚持的区别,并非没有原因,因为虽然不少人是从都林来的,他们心眼直、说话爽,但是也有不少人,我们说不上来是从什么傲慢自大的国家来的,跟苏格兰人一样自以为不可一世,他们一上岸便坚决和我们作对。这些人虽然相貌凶恶,我们照样教训了他们一顿。
在你们那个世界里,难道说除了谈论、争辩和胡乱书写我们的王后以外,你们就有那么多的剩余时间,不知道用来做什么好么?西赛罗真的就需要丢开他的《共和国》来管我们的王后么①?还有拉艾尔修斯②的戴奥吉尼兹③、伽萨④、阿尔吉洛普罗斯⑤、贝萨里翁⑥、波立提安⑦、布德⑧、拉斯卡里斯⑨等等这么些疯狂的学者,难道数目还不够多,新近又加上了斯卡里格尔⑩、比高(11)、尚勃里埃①、弗朗索瓦?弗乐里②等等,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些年轻① “精致”原文Entelechie,是从希腊文Εντελ■χεια来的,意思是“完善,完美”。
② “幻术”原文Mateotechnie,是从希腊文Μàταιοs(空虚,无用,徒劳)和τ■χoη(技术,科技,法术)来的。
③ “坚持”原文Ξνδελ■χεια和“精致”(Ξντελεχεχεια)只差一个字母δ,读音相同。
① 《共和国》是西赛罗的哲学作品,此处典故见西赛罗的另一哲学作品《都斯古鲁姆集》第一卷第十章。
② 拉艾尔修斯:西西里岛上地名。
③ 戴奥吉尼兹: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生于拉艾尔修斯,著有一系列的哲学家传记,此处典故见《亚理士多德传》第十四章第三十二、三十三节。
④ 伽萨:一五六四年版本上是泰奥多鲁斯?伽萨,为十五世纪拜占庭教士。
⑤ 约翰?阿尔吉洛普罗斯:十五世纪希腊学者,曾在巴都瓦、佛罗伦萨、罗马等地教授希腊文及哲学。
⑥ 贝萨里翁:十五世纪人文主义学者,一四三九年为红衣主教,一四六三年为君士坦丁堡总主教,曾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注释柏拉图的《法律篇》为柏拉图辩护。
⑦ 波立提安: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曾注释荷马的史诗;在他的《论罗马之货币与度量衡》第一章里谈到过“精致问题”。
⑧ 吉奥莫?布德(1468—540):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曾提倡教授拉丁、希腊及希伯莱等文字。
⑨ 约翰?拉斯卡里斯:希腊学者,曾为弗朗索瓦一世管理图书,吉奥莫?布德的朋友。
⑩ 斯卡里格尔(1484—558):意大利语文学家及医学家,著有反对卡尔达奴姆的哲学作品《Exotericarum exercitationum Jiber》,此书出版于一五五七年,本书作者已死去四年,由此可见本章可能经过后人改动。
① 尚勃里埃:西赛罗《图斯古鲁姆集》的注释者,在第一卷第十章里曾谈到精致问题。
② 弗朗索瓦?弗乐里:十六世纪意大利法学家,一五三七年曾在法国发表辩护拉丁语言作品。
恶劣的小鬼。都叫他们长咽喉炎塞住喉管和会厌把他们噎死!让我们这些? .”
“真见鬼!”巴奴日咬着牙说道,“他们这是讨好魔鬼。”
“? .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支持这些人胡说八道的,所以不要为他们申诉,因此,我们也无须再谈他们。亚里士多德勒斯,第一个无比的哲学典范,是我们王后的教父,为她起名精致,是再恰当再合适也没有的了③。这是她真正的名字,谁要是不这样叫她,就是自讨没趣!叫他滚蛋!现在,我们欢迎你们。”
他们向我们行了拥抱礼。我们感到很高兴。巴奴日凑到我耳朵上悄悄地说:
“伙计,这头一手,你害怕不害怕?”
“有点怕,”我回答说。
他说道:“我比古时以法莲的兵丁因为把示播列说成西播列而被基列人杀死和淹死的时候还要害怕呢④。老实对你说,在包斯就没有一个人用一车干草塞过我的肛门。”
这时,那位军官一言不发,庄严隆重地领我们向王后的宫殿走去。庞大固埃想和他说几句话,可是他太矮了,真希望有一个梯子或者一副高跷把自己垫起来。他说道:
“告诉你!只要我们王后愿意,我们便会长得和你一样高,她几时愿意,我们几时就高起来。”
一走进穿廊,我们就看见成群的病人,他们按照不同的疾病,分别站开,患麻风的在一起,中毒的在另一边,患瘟疫的又在一处,患花柳病的在头一排,其他病人也都依次排列。
③ “精致”(Entelechie)这一名词,确是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一章里首创的。
④ 故事见《旧约?士师记》第十二章第五、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