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领导讲话的力量 第二十二章 新上任领导的讲话技巧
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戴尔·卡耐基
1、就职讲话六要素
很多时候,“新官”上任需要进行就职讲话,不论这个讲话或演讲的规模有多大,即便是向新同事简单地说上一两句,也是让大家了解自己和打开工作局面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用说,这个讲话从一定程度上是奠定领导的威信、树立领导的个人魅力、让大家了解领导的工作方式的最好机会。因此,新上任领导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工作局面,对就职讲话不可小视。
(1)突出优势
新上任领导如果“谦虚”,“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长处,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让新下属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不会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树立威信。所以,这就要求新上任领导无论是讲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讲自己日后的构想,都要尽最大可能地显示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高人一筹的“优势”来,有时甚至还要把本来是“劣势”的东西换一个角度讲成“优势”。
(2)把握重点
就职讲话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主题的集中性,主要是指所表达的意思要单一,不蔓不枝,重点突出。也就是说,在表达意思时,必须突出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不要搞多重点、多中心,不能企图在一次讲话中解决和说明很多问题。
因此,在进行就职演讲时,一定要“立主旨”,“减头绪”,“镜头高度聚焦”,这样才能在听众心中燃起共鸣之火。
(3)注重实效
无论是讲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谈日后的“构想”,都要从“自我”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职讲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竞争”,并非是比赛谁能“吹”,谁能用嘴皮子“甜人”。听众边听领导者的讲话,边“掂量”他们的话能否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和取得效果。比如在讲措施时,那些凭空高喊“我以后给大家涨工资,给大家建楼房”的领导者,听众一般是不会买账的,而那些发自肺腑、符合实际的口号才是听众最欢迎的。
(4)理清思路
就职讲话不像一般演讲那么“自由”,除了题目和称呼外,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步,开门见山地讲出自己所就职的职务和就职的缘由;
第二步,简洁地介绍自己的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和现任职务等一些情况;
第三步,列出自己优于他人的就职条件,如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既要有概括性的论述,又要有“降人”的论据,比如讲自己的业务能力时,可用获得的一些成果和业绩来证明;
第四步,提出假如自己任职后的施政措施,这一步是重点,应该讲得具体详细,切实可行;
第五步,用最简洁的话语表明自己的决心和请求。
(5)表述准确
所谈事实和所有材料、数字都要求真实,准确无误。比如介绍经历时,是大专毕业,就不能说成是大学毕业;在谈业绩时,三次获奖,就不能虚说“曾多次获奖”(最好把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什么奖项说得清楚明白),如涉及数字就要尽量具体。
(6)掌握分寸
就职讲话的角度基本上是以“我”为核心的,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夸大其词,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演讲失败。
2、就职讲话五忌
(1)忌信口开河
就职讲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职者必须事先对要争取的职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位特征和胜任这一职位所应具备的素质,而后在所述的内容上做文章。有些就职演讲者对自己要竞争的职位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翻来覆去地解释,对所就职的工作抓不住重点,东扯葫芦西扯瓢,自己说不明白,听众也搞不清楚。
(2)忌吐词不清
就职讲话一般要求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特点和工作设想向听众娓娓道来。但是有的就职者却不善于把握演讲的轻重缓急,虽连珠炮似的将整个演讲一气呵成,但因吐字不清,或语速过快,使听众不知所云。
(3)忌狂妄自大
有的新上任领导在就职演讲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谈工作优势时好提当年勇,自认为条件优越,某职位“非我莫属”,做好工作不过是“小菜一碟”。在谈工作设想时脱离实际,来一些“海市蜃楼”般的高谈阔论,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
(4)忌过分谦虚
就职讲话要求就职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竞争优势,大胆发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纲领”。但有的领导却唯恐因自己的“标榜”而引起评委和公众的不悦,把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估降到“水平线”以下。这种过分谦虚的表白,不仅不能反映出演讲者的真实能力、水平和气魄,也不利于听众作出正确的评价。
(5)忌服饰华丽
登台讲话,服饰是人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就职演讲是一项正规、严肃的主题活动,评委往往会以所竞争职位的需要和自己的审美观来评价演讲者,因此演讲者的穿着应以庄重、朴素和大方为宜。有的就职者认为穿得与众不同就会以新奇取胜,于是或服饰华丽,或不修边幅,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群众通不过,也不会给评委留下好印象,从而使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
3、找准突破口
新领导上任后,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选择好突破口是关键。选得好,就会旗开得胜,下一仗就好打了;选得不准,连打几发哑炮,以后就会步步被动。那么,怎样才能选得好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解决员工最关心、反响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如能先解决,则顺民心,得民意,震动大,影响深。有些问题看起来是个“老大难”,长期悬而未决,群众反映强烈,其实只要作一番认真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这时,你就可以把它当做“突破口”,认真做好准备,并瞅准时机,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把它攻下来。这样一定会使人心大振,也会使你的威信大增。
(2)拿妨碍工作的主要问题开刀
某卷烟厂一度管理混乱,风气不正,最突出的是“偷烟天天有,打架三六九”,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别的什么事也办不下去。于是,新到任的厂长决心先刹这两股恶风。他在就职演讲中明确宣布:以后无论谁,再偷5盒烟就开除。许多人议论纷纷:“小题大做!”“口气倒不小”。新厂长当没听见,很快就抓到一个私拿散烟的员工,107支卷烟折合5盒零7支,没说的,开除!谁来求情也没用。这一下,全厂的“偷烟者”都傻了眼。接着,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对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又开除了四五个,屡禁无效的偷烟风终于被刹住了。接着,打架风也被刹住了,厂里面貌大变。
(3)从前任的不足之处下手
把前任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就能很快打开局面。一些受雇于美国企业的日本管理专家就是这样做的。
美国阿肯色州的电视机厂因经营管理无方,已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请日本人来当新领导。
新领导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出乎所有人意料——邀请所有工人聚首喝咖啡,吃炸面饼圈,还赠送每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大家一面吃,新领导一面对大家说:厂里灰尘满地,脏乱不堪,怎么能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呢?于是大家一齐动手,把工厂清理得焕然一新。第二件事也使人意外,新领导一反厂方与工会相互对立的传统,亲自出面会见工会代表,表示“希望得到工会的支持”。这样一来,工人们纷纷向新领导靠拢,精神面貌大变。第三件事更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他们招聘新工人不是挑选年轻力壮的待业青年,而是把原来被这家工厂解雇的老工人接回来。这些工人回来后对新领导感激不尽,拼命干活。这三件事做过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管理效果之好令人瞠目结舌。美国的《纽约时报》曾用很大篇幅报道了这个典型。为什么新领导的这三件事如此奏效呢?原来,这个厂过去的上司只注重财和物的管理,而不注重人的管理;只知道用规章制度卡工人,而不懂得怎样理顺人际关系和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所以工人对抗情绪严重,劳资关系紧张。新领导针对前任之短,扬己之长并对症下药,自然会收到奇特的效果。
(4)从最有把握的地方突破
可以把可供选择的“突破口”排排队,看看哪个问题自己最有把握解决,就先动哪一个。一炮打响,再放第二炮,炮炮不空,逐步扩大战果。有些问题,虽然也应当解决,但自己从来没有接触和研究过,或自己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或客观条件不成熟,没有把握时,就不要盲目行事,而留待下几次解决更好些。这也符合“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原则。
4、把握两个方向
(1)目标一定要明确
“新官”上任,首先应明确目标。对诸如准备把这个部门搞成什么样子?把员工带到什么方向去?从长远看这个部门应向何处发展?从中期和近期看,要做好哪些事情等问题,过去均看做是设想、计划和蓝图,在这里称之为目标。
①目标就是纲领,就是旗帜,它能明确方向,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使广大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②目标明确,才能围绕主题而筹划其他工作。如建立和调整机构,制定和健全制度,调配和选择人才等;目标不明确,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统领和归属。
③目标的确立,能把全体员工担负的任务从模糊变为具体,从抽象变为形象,从而把每个岗位的工作同整个目标联系起来,权利更加分明,既便于领导者约束自己,也便于指导别人,同时又为上级考核提供了依据。
(2)建立一个良好的指挥系统
没有一个团结而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目标再好,也无法实现。领导班子犹如火车头,它是健全有力还是残缺不全或软弱涣散,将关系到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因此,上任后一定要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不符合要求的领导成员进行调整,按照事业的需要和各类干部的条件以及群体结构的原理,将领导班子调配好。
除了调配好领导班子外,还要紧紧围绕整体目标设置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各种必要的制度和工作规范。
5、座谈会
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是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做好全部领导工作的基础,这就少不了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新上任领导可以最广泛地了解现实情况,制订未来计划。开座谈会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1)整体座谈会
座谈会也是调查会,它是熟悉、了解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最简单、易行又切实可靠的方法。初到任的“新官”要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除必须掌握开调查会的一般要领(如拟座谈提纲、采取讨论式、亲自做记录等)外,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好参加座谈会的人员
需要什么样人参加,要根据调查者的目的和座谈会类型而定。为了从不同层次的人中了解情况,可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如在工厂里,就可以分别召开老工人座谈会、青年工人座谈会、科室干部或车间主任座谈会、党员或团员座谈会、技术人员座谈会等。一般来说,应当选择那些比较了解情况,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分析能力,作风正派、敢讲真话的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这些人之间最好是互相没有隔阂,彼此不存戒心,对所谈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否则,他们就不便于讲话,或者无法讲真话。有时,为了搞清一些重大问题,可以分别召集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单独开会,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发表看法,领导者再把不同座谈会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实践证明,选好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是能否了解到有用情况的关键。
②气氛要轻松活泼
由于你是新来的领导,大家对你还很不了解,有时对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和你的观点还不摸底,所以难免拘谨、沉默。领导者要通过平易近人的风度、亲切轻松的语调或幽默的语言,来活跃座谈会气氛,消除大家的紧张和顾虑,打开大家的“话匣子”。
③对各种意见要善于分析
领导新到一地,那里各种各样的人都希望领导者能重视自己的意见,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时,领导者就要善于分辨正确与错误、真话与假话、现象与本质,对各种意见和持各种不同观点的人应当一视同仁,不能以人数多少决定取舍。有时在多数人尚有顾虑的情况下,少数人讲的也可能是真话,不能简单从事。
(2)个别交谈
这是领导者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在座谈会上,有些问题领导者来不及细问,有的人不愿在会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加之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害关系,使得一些人无法当众讲心里话,这就需要进行个别交谈。个别交谈比开座谈会更深入,更细致,更直接,对于了解一些关系复杂的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领导者通过与下级个别交谈,有利于增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可以更详尽、准确、真切地了解有关情况。领导者应根据采访者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交谈方式。
在个别交谈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多找几个人谈
由于个别谈话只能一个一个地谈,得来的情况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最好多找几个人谈。
②谈话要轻松随和
领导者要以自己的努力,使谈话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消除其局促不安的情绪,达到思想和情感的顺利沟通。
③要精力集中
在谈话时千万不要走神或做其他事情。如果领导者精力不集中,就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疏远和不快,他就不会热心地向你介绍情况。
④要善于启发
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有所顾忌,言不由衷,领导者要设法帮助他卸下包袱,消除顾虑,使他肯讲真话。
⑤请教问题要虚心
京剧《杨门女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七娘以傲慢的态度向采药的老翁问路,老翁装聋作哑,一句话也不答。后来,穆桂英去见老翁,彬彬有礼,虚心求教,并说明是继承杨元帅遗志,为抗敌保民而来。这时,老翁既不聋又不哑,热情地为他们当向导。两样态度,两种结果,说明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调查不到真实情况的。
6、第一次公开讲话应注意的七个问题
初来乍到,或是新官上任,第一次当众讲话意味深重,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打响这第一炮,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促进增强讲话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下列措施可以使你有备无患。
(1)在讲话前,应避免喝烫或刺激性的饮料,如茶、咖啡,尤其是加牛奶的咖啡。另外一些如含气或冰冻的饮料也不能喝。最好喝些温热的柠檬水或温水,使你的声带得到更多的润滑。
(2)当你在讲话时,如果嗓子干涩,而手边又没有水,你可以通过翻动笔记或讲稿来使自己休息片刻。无论如何,在这几秒钟内咀嚼舌头,舌头分泌的唾液同样可以润滑卢带。但这终不是长久之计。你的演讲对你的成功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不要忘记在演讲前为自己准备一杯水。
(3)经过一些小的实践之后,如果你仍然感到你的声音有损自己的形象,你就需要请教演讲专家或播音员。他们能指出你的问题,提供适合你改进声音的方法。毫无疑问,你得费一番心思,但你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一定要记住:“你的声音在人们的印象中起到38%的作用。”
(4)如果你希望你的讲话内容被听众接受,那么你的手势、身体姿势和你的声音都要像你的讲话内容一样让人信服。千万不要摆出像两手紧握或双手不知如何摆放的防卫式姿势;更糟的是摆出一副严厉的姿态,比如双手交抱胸前。这些动作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众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也就不奇怪了。
(5)为了使你的讲话内容被听众理解,你就要采取开放坦白的姿势。比如你在讲课或向人们解释某个问题时,要让你的一只手自然地放在一边,或采用手心自然向上的动作。你一定迫切希望人们对你的信任,那么你就不要摆出说教式的动作,也就是那些指指点点表示强调,坐在台前交握双手、手指撑出一个高塔形状的动作(这是骄傲自大的表现)。
(6)无论你讲话的主题是多么严肃,偶尔的微笑(不是咧嘴大笑)总能帮你赢得更多的支持。用眼睛不时有意地环视房间里的每个人,就好像你在对那个人讲话,即使这种环视只是飞瞥一两次。不要去避视那些诋毁者的眼光,让他们也抬头看你,可以显示出你的自信,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7)你要使你的声音也具有“说服力”。在整个发言过程中,你都要用一种低沉而有节奏的语调,就好像你所讲的都是对事实的陈述一样。
7、切莫自以为是
有的新上任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和人抬杠,只要和别人一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来显示自己作为领导的高明。这是一种极坏的习惯,事事要占上风,处处自以为是。工作中,如果你不幸成了那样的人,那请认真地听从别人的告诫。
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或许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习惯,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进行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因此,你不可以随时显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因此,在社交中,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唯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并进一步希望别人对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会感到极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兴起来,这是人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当然这也是一种很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现象。因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切莫自以为是,即使在别人不同意你对某事的看法时,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所以,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使丢掉领导的面子,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或不可交流,而同你产生隔离。
8、尊重是一种征服
林肯有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林肯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么工作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只能让对方反感,反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毋庸置疑。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说话时不尊重对方,因而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之,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俗话说,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
9、有风度才会有气度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鞠躬行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这里提到了绅士风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在讲,这个人有绅士风度,那个人没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绅士风度呢?一般来讲,绅士风度的起码内容是要彬彬有礼,待人谦恭,衣着得体,举止不俗,富有教养。绅士风度,从传统意义上说,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但有钱却未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绅士风度,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有钱人的粗俗野蛮举止,倒是每每引人注目,有些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其实一肚子米糠,真可惜了他那一身好行头。
对于新上任领导来说,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和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相同的道理。风度的美不单是外在美,它有深刻的内涵。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远大的理想、真诚的关心,颇有感召力,备受人们的推崇。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修养获得的。而且,优美的风度实际上离不开优美的言谈举止,言谈的智慧和举止的优雅是风度的美容术。而洒脱的外表、周到的礼节同样必不可少。再有诚恳坦率的态度、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这些也都是良好风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一个人的行为好似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文化蕴涵、知识水准和道德修养。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有些人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举止行为当做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视。
其实,文明举止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开展。由此看来,个人行为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新上任领导的初期工作中,应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要做到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为举止是小节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还要注意两点:首先,讲究礼貌礼节,举止有礼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其次,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个人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
10、倾听会对你帮助良多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显示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特别是当你面对一个你想向他表达激励之情的人时。这种欲望就会更强烈。你往往会忽视了他对你的态度,只顾自己的高谈阔论,大抒豪情,哪知人家早把耳朵给关了起来,你的一大堆激励之辞都不知道飞到哪去了。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妨把口闭上,把耳朵竖起来,看着对方的眼睛,用心地去倾听他的话语,说不定还能听到他对你的激励呢。
在领导艺术中70%是口才艺术,在口才艺术中70%是倾听的艺术。特别作为一名新上任领导,倾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手段。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就越理想。因为你的倾听,对方可以把它理解为对自己的尊重和褒奖,这种尊重和褒奖其实就是一种领导。它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对我很重要,我在认真地听呢!这就在无形中使对方获得了一种荣誉感,满足了表现自我的欲望,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倾听别人的谈话是领导了解和掌握下属以及工作的最有效方式,但倾听并不是静听,而是积极地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在听的同时去激发说话者的热情。比如点点头,眨眨眼睛的动作,对于说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听者不会及时地给予说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做知音。说话的人宁愿去对牛弹琴,也不愿面对着这样一个“莫测高深”的人。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听者”,必须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光用耳朵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满足了说者自我表现的欲望,那你就达到了无声领导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是被深深地掩藏在心灵的帷幕之后。只要你用心静静去听,便会慢慢掌控这一切。
11、处理尴尬的艺术
在新上任领导工作初期,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让气氛骤然紧张、难堪,学会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仅缓和了对方的紧张心理,让事情得以顺利发展,而且还会让彼此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增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学习使用以下的三种技巧。
(1)变换谈话的气氛
在一个严肃的场合,在场者常常会被一两件突发事件搞得哄堂大笑,这严重破坏了严肃场合的庄重气氛,不利于活动的继续推进。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我们应当表现出较强的自制能力,尽量不受其影响,然后拿出一如正常状态下的严肃态度来应付此事,使之成为正常环节中的普通一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一次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热烈隆重。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席上的规矩,捧着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讥笑声。那位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气氛一下变了过来。少顷,人人均仰脖而干。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
(2)变换话题的角度
在许多情况下,面对尴尬下不来台是因为思维框定在正常的状态之中,这对事态的发展毫无作用。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对其尴尬的举动作出巧妙、新颖的解释,便可使原本的消极举动具有另外的内涵和价值,成为符合常理的行动。
有一次全校语文老师来听新来学校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校长也光临“指导”,这下可使小王犯难了。他既怕课讲得不好,又担心有的学生回答时成绩不佳,有失面子。
课上,他重点讲解了词的感情色彩问题。在提问了两位同学取得良好效果后,接着提问校长公子:“请你说出一个形容×××的美丽的词或句子。”
或许是课堂气氛紧张,或许是严父在场,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位公子一时为难,只是站着。
空气凝固,王老师和校长都现出了尴尬的脸色。很快,这位老师便恢复正常,随机应变地讲道:“好,请你坐下。同学们,××同学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这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的。”听课者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3)变换对方的处境
突然间发现别人的失误或错误行为,但当这些失误或错误行为不会导致重大的损失出现时,我们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如常的表情和态度装作不解对方举动的实际意图和现实后果,并且给对方找到一个善意的动机,变换对方的处境,让事态的发展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推进,以免把对方逼到窘迫的境地。
一天中午,物理教研室汪主任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几位同学正拿着一枚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他想:他们哪来的透镜?难道是在搬运时趁人不备拿了一枚?实验室正丢了一枚。是上去问个究竟,还是视而不见绕道而去?这时,一位同学发现了他,其余的慌忙站了起来,手拿透镜的同学显得很不自在。汪主任从同学们慌张的神情中可以进一步判断这透镜的来历。当时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汪主任快速地构思,终于想出一个处理办法,他笑着说:“哟,这枚透镜原来被你们找到了?”凝固的空气开始流通起来。接着他用略带感激的语调补充道:“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发现少了一枚透镜,以为是搬运过程中丢失了,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枚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同学们轻松地点了点头,空气依旧是那么温暖,那么清新。
12、不开过头的玩笑
为了尽快地让大家相处融洽,表示自己的随和,新上任领导通过开玩笑的方式与同事沟通也未尝不可,大家开开玩笑,相互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同事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因此,有的人竟认为谈话时开玩笑应该避免。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好朋友见面连开玩笑的话也不许说,那么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生活中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开玩笑的方法,即不开过头的玩笑。
那么,开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面对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来讲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狡黠聪明。第二种人,敦厚诚实。第三种,则介乎两者之间。对第一种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使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第二种,敦厚诚实者,则无还击之计,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喜欢和大家一起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怒。对第一、二种人,你可以看看对方的情形,就知道能否开玩笑了。唯有介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最应认真对待。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笑在一起,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机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则变为恼羞成怒、反目不悦;如果是女的就独自痛哭一顿,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之前,要先认识对方,最为安全。其次,要适可而止。开玩笑,一两句说过便完了,不要老是开一个人的玩笑,也不要连续开好几个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来非议。
作为领导,“新官”上任,同大家开开玩笑可以表示你的随和可亲,但过头的玩笑也绝对会损耗你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