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领导说话的学问 第八章 领导日常说话礼仪规范
合乎身份的礼节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1、称呼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交往应酬中,彼此所采用的称谓语,它是言语交际的“先锋官”。作为领导,在日常生活中,称呼亲切、准确、合乎常规,会为自己的领导形象增色不少。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对对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更能促使交际的成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称呼得体就像行个见面礼,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反之,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断。由此可见,称呼得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成败和管理效果的优劣。因此,不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一般人,还是身负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业发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际称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称呼艺术。
称呼在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得体的称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自信,有助于形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得体的称呼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人心情舒畅。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其实称呼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语言传统,称呼的习惯可能差异很大;不同的职业、职务、性别、年龄的人,对称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尽一样。这就造成了人际称呼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称呼得体的难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反过来对方也会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开端。
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戴维先生”、“秘书小姐”、“杰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对女子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主席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阁下”。对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法官”、“律师”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马丁博士”等。
但仅知以上知识还不够,在具体称呼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记住对方姓名
姓名不仅是将自己与他人的存在予以区别的标志,而且不少人的名字还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于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会重视和珍爱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希望别人能记住和尊重它。因此,当自己的名字被别人叫到时,就认为自己受到尊重,心里感到愉悦,对称呼自己的人怀有亲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领导人、政治家和企业家对人的这种心情很了解,与人寒暄时不只说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后面冠以对方名字,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应。我们对久别之后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总是感动万分、钦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2)符合年龄身份
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具体情况。对年长者称呼要热情、谦恭、尊重;对同辈则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好,体现出你的坦诚;对年轻人要注意慈爱谦和,表达出你的喜爱和关心;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总之,要讲究礼貌,既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来称呼人,同时,也应力戒点头哈腰,满嘴恭维话。
(3)有礼有节有序
在与多人打招呼时,如果群体中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或异性在场,就要注意称呼的顺序。一般来讲,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生疏后熟识为宜。称呼最能表达说话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体现着他的交往技巧。称呼兼顾长幼的差异,会使年长者觉得受了尊重,年轻人也心中坦然;如顺序颠倒,不但会使年长者不满,而且被称呼到的人也会感到窘迫。再者应注意尊重女性,在与一个同样年龄、身份的群体打招呼时,先称呼女性,会使对方感到你有较高的素养,从而乐于与你交往。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各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约、密切相关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共同决定着称呼的得体与否以及称呼得体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依据称呼对象和交往场合等的具体情况,从多方面分析称呼对象的称呼需要,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称呼效果。
2、致意
领导在会晤、见面、商谈时,致意是一种常用的礼节,主要是以动作问候朋友,通常用于相识的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打招呼。
致意的基本规范是:男士应当首先向女士致意;年轻者应当首先向年长者致意;学生应当首先向教师致意;下级应当首先向上级致意;当年轻的女士遇到比自己年岁大得多的男士的时候,应首先向男士致意。
致意包括起立致意、举手致意、点头致意、微笑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
起立致意常用于较正式场合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应起立表示致意。如正在坐着的下级、晚辈看到刚进屋的上级、长辈也应起立表示自己的敬意。举手致意适于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声,只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一下手即可,不要反复摇动。点头致意适于不宜交谈的场合,如会议、会谈的进行中,与相识者在同一地点多次见面或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场合相识亦可点头为礼。点头的正确做法是头向下微微一动,不可幅度过大,也不必点头不止。欠身致意适用范围较广,表示对他人恭敬,行礼时全身或身体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即可。脱帽致意,朋友、熟人见面若戴着有檐的帽子,则以脱帽致意最为适宜。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对方稍远的一只手脱下帽子,将其置于大约与肩平行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若与朋友相遇并迎面而过,可以回身问一声好,并以一只手轻轻地掀一下帽子,不必将帽子脱下来。如果戴的是无檐帽,不必脱帽,只需欠身致意。注意不可以手插兜。
女士无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年龄大小,是否戴帽,只需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级、长辈、老师、特别钦佩的人的时候,以及见到一群朋友的时候,女士才需要率先向他们致意。
致意的各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用一种以上,如点头与微笑、欠身与脱帽均可同时使用。遇到对方向自己致意,应以同样的方式向对方致意,否则是失礼的。致意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时,向对方高声叫喊以免妨碍他人。
在餐厅等场合,若男女双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愿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时男士应起身协助女士就座。
在社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宜立即起身去向对方致意,而应在对方的应酬告一段落之后,再上前致意。
3、握手
握手是指在交往场合二人通过互相握住手,以施见面礼的礼节行为,是交际场合运用最多的一种交际礼节形式。它起源于原始狩猎和战争时期,人们手拿棍棒以防不测,陌生人相遇倘无恶意,双手摸摸掌心以示手中无武器表示友好,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
握手讲究做法,握手时距受礼者约一步远,两脚立正,腿并拢或脚尖展开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前倾,肘关节微屈抬至腰部,目视对方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或微动一次即可,礼毕后松开。距离受礼者太远或太近都是不雅观的,尤其不能将对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体区域。握手时只可上下摆动,而不能左右摇动。在某种情况下,如久别重逢,会见嘉宾时,为达到传递某种情感的效果,可以与对方握手的时间稍微长一些,还可以同时伸出左手去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两手呈紧握之状。不过这种握手方式不能对女士或初识者采用,对他们稍握即可,不宜用力。握手时要求动作大方、态度自然、面带微笑。
在涉外场合遇到身份较高的外国人,有礼貌地点头微笑或鼓掌表示欢迎就行了,如果对方没有主动伸手的话,不宜自行上前要求握手。与数位外宾初次见面,握手问候的时间应大体上相等,不要给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觉,与其中一位认识而不认识其他人时,同前者握手也要留神这一点,不要跟他握起手来没个完,而同其他人握手只是意思一下。
握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年长的先伸手,年轻的随之;职位高的先伸手,职位低的随之;女士先伸手,男士随之;主人先伸手,客人随之。其规律是尊者要先伸手。
握手要坚定、有力,紧握对方的手。过紧地握手当然不礼貌,但应避免只用手指部分接触对方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握手。坚定、有力的握手代表这个人能够作决定,承担风险,负责任。诚挚、热情的握手,显示出你愿意结识对方,并给人以信任和鼓励感。而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觉是:犹豫、不爽快,让人觉得软弱、没有生气,对别人不信任或不欢迎、无诚意,等等。
握手的时间通常以三五秒钟为好,一般是握一下即可。若是熟人,时间稍长些。男女之间生熟与否,都不宜用力过大,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女方如不伸手,男士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女子可以戴着手套握手,尤其是戴晚礼服手套时,但男子必须摘下,不能戴手套握手。手上有水,或不洁净时,应谢绝握手。可以说“对不起,我手上有水”等。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应先举手行军礼然后再握手。
人多时不能交叉握手,而应待别人握完再伸手;除女士、老者或宴会、会谈桌上例外,握手时一般都应站着。最后应注意,不可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行为,这是最失礼的表现。
4、寒暄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与人建立语言交流的方法之一,是交谈的润滑剂,它能使朋友在某种场合心领意会,让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为双方进一步攀谈架设友谊的桥梁。
1984年9月,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第22轮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了。中方代表周南和英方代表伊文思相遇并寒暄起来。
周南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来的,那么就经历了三个季节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这是发生在中英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谈判,时间是1984年秋季——达成协议的关键时刻。内容是我国对香港主权的收复问题。
周南在这次轻松的寒暄中,运用暗示、双关的手法,巧妙利用交际的时令特征,即秋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成熟与收获,将我方诚恳的态度和希望以及坚定的决心,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这种寒暄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无穷之意尽在言外。
在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对经常见面的熟人,握握手,说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不用下车,擦肩而过。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再过,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会晤前的寒暄。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殊情况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给人以很大的激励。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这幽默的寒暄中间建立起来的。
夸赞式寒暄。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体越来越好啦”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到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点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要具体一些,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对象。寒暄要因人而异,不要对谁都是一个调。
要注意环境。在不同的环境,要进行不同的寒暄。
要注意适度。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溢美之词会给人以虚伪客套之感。
总之,恰当的寒暄,能给不快的人以安慰,给久别重逢的人以关怀,给邻里亲友以欢乐。并由此沟通感情,联络友谊,促使人际交往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5、如何使用敬语
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条件,是人际交往达到和谐融洽境界的推动因素。一般而言,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这样几种:
问候型敬语。即人们彼此相见相互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既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请求型敬语。即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道谢型敬语。即当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及时而有效的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等。
致歉型敬语。即在人们的行为有碍于别人时使用的敬语。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而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即是:“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等。
当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种类型外,在这样一些场合下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但是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总之,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从事人际交往的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6、如何使用名片
名片是商务交往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名片一般用来表示名片持有人的身份,记载联系方式,方便初次见面时的相互认识与将来再次联络。
随身携带自己的名片,应置于专用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有人常把自己的名片放在衣袋里或钱包里,这是不足取的。存放他人的名片也应当放入专用的名片簿中,既表示尊重,又方便查找。
名片主要用于自我介绍和建立联系之用。在交际中,经介绍与他人认识之后,如带有名片,应立即取出,双手捧交给对方;收取名片的一方若备有名片,亦应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若没有,则应道歉。
接受他人的名片,应当恭恭敬敬,双手捧接,并道感谢,这样能使对方感受到对他的尊重。接过别人当面递上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看一遍,不明白之处当即请教。有时可以有意识地重复一下名片上所列的对方的姓名与职务,以示仰慕。绝不要一只手去接别人递上的名片,也不要看一眼就把它漫不经心地塞入衣袋。如需将他人递上来的名片暂时放在桌子上,要记住不要在它上面乱放其他东西。
倘若一次同许多人交换名片,而且都是初交,那么最好依照座次来交换,并做记号核对对方的姓名,以防搞错。
7、介绍语
介绍可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另一种是为他人做介绍。
自我介绍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陌生的交际对象。如姓名、身份、职业、特长等,意在使对方了解自己,尽可能为自己提供方便,并与对方建立联系。人们初次见面,都会产生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及时简明的自我介绍,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渴望,对方也会以礼相待,做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而又无人引见,可以向对方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可以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如果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做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则应简短又细致地介绍自己。
介绍他人,即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领导者经常会碰到为他人介绍的机会,那么如何能使双方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很难做到位。
介绍他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礼节。一般情况下,是将年纪轻、身份低的介绍给年纪大、身份高的,以示对后者的尊重。介绍多人的一般顺序是:
①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②不同辈分、职务的两个人,应将年轻、职务低、知名度低的介绍给年长、职务高、知名度高的。
③把一对夫妇介绍给他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
④同龄人聚会应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自己熟悉的介绍给不太熟悉的。
⑤客人到家中拜访,应先把客人向家庭成员介绍,然后把家庭成员向客人做简单逐一的介绍。介绍时,应把被介绍人的关系、姓名讲清楚,同时若能简明地点出他们的爱好和特点更好,这样会给客人以愉快亲切的感觉,也显示出家庭的和睦与乐趣。
(2)介绍时体态语要自然、协调。介绍时一般应起立,面带微笑,注意礼节手掌朝上示意,切不可用食指指指点点。
(3)介绍语信息量要适中,不要过于冗长,能为双方攀谈引出话题即可。
(4)介绍语要热情、文雅,切不可伤害被介绍者的自尊心。介绍是为了联络感情,融洽气氛,建立交流关系,因此,介绍的话语应热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更不可有损被介绍人的尊严。
约翰·梅森·布朗是一位作家兼演讲家,一次他应邀在某地演讲,被会议主持人做了这样的介绍:
“先生们,请注意了。今天晚上我给你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我们本想邀请伊塞卡·F?马科森来给我们讲话,但他来不了,病了。(下面听众发出嘘声)后来我们邀请参议员布莱德里奇前来,可他太忙了。(嘘声)最后,我们试图请堪萨斯城的罗伊·格里根博士来,也没有成功。(嘘声)所以,结果我们请到了——约翰·梅森·布朗。(肃静)”
这段介绍语的本意并不想贬低布朗先生,却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了其自尊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和恶果,原因有二:一是介绍者将组织这次活动的过程报了一遍流水账,不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且还会在客观上产生了不好的效应;二是主观上考虑不周,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尊重演讲者?如何促使来之不易的演讲活动取得成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介绍语是介绍者认识水平、组织才能和表达才能的外现。
一次,某高校邀请话剧《光绪政变记》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郑毓芝来演讲。主持人是这样介绍她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老佛爷慈禧太后’请来了。(掌声,笑声,听众的情绪热烈起来)‘老佛爷’郑毓芝同志在戏台上盛气凌人,皇帝、太监、大臣见了都诺诺连声,磕头下跪,在台下却和蔼可亲,热情诚恳。她方才和我谈起,还曾扮演过《秦王李世民》中的贵妃娘娘,话剧《孙中山》中的宋庆龄。她是怎样把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的呢?下面就请听她的演讲。”(听众凝视主席台,热烈鼓掌)
这番介绍语既幽默风趣,突出特点,又条理清楚,主旨鲜明,热情洋溢地把郑毓芝本人和她演的角色作对比介绍,并水到渠成地点明其演讲的主题,可谓十分得体,收放自如。
8、电话礼仪
(1)选择适当的时间
一般的公务电话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时打电话,对方往往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公务电话应尽量打到对方单位,若确有必要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2)重要的第一声
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我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3)要有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4)清晰明朗的声音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或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做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5)迅速准确地接听
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电话铃一响,应尽快去接,最好不要让铃声响过五遍。电话铃响一声大约3秒钟,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话铃声后,附近没有其他人,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6)认真清楚地记录
对对方的谈话可做必要的重复,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如时间、地点、联系事宜、需解决的问题等。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
(7)了解来电话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的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8)挂电话前的礼貌
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9、送礼的技巧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接触面越来越广,一些迎来送往及喜庆宴贺的活动越来越多,彼此送礼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但如何挑选适宜的礼品,对每一个人都是费解的问题。懂得送礼技巧,不仅能达到大方得体的效果,还可增进彼此感情。
选择的礼物,你自己要喜欢,你自己都不喜欢,别人怎么会喜欢呢?
为避免几年选同样的礼物给同一个人的尴尬情况发生,最好每年送礼时做一下记录为好。
千万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礼物转送出去,或丢掉它,不要以为人家不知道,送礼物给你的人会留意你有没有用他所送的物品。
切勿直接去问对方喜欢什么礼物,一方面可能他要求的会导致你超出预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着他的意思去买,也可能会出现有所偏差而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切忌送一些会刺激别人感受的东西。
不要打算以你的礼物来改变别人的品位和习惯。
必须考虑接受礼物人的职位、年龄、性别等。
即使你比较富裕,送礼物给一般朋友也不宜太过,而送一些有纪念的礼物较好。如你送给朋友儿子的礼物贵过他父母送他的礼物,这自然会引起他父母的不快。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难以负担的精美礼品,内心会很过意不去,因此,送礼的人最好送自己能力负担范围内的物品会较为人所乐于接受。
谨记除去价钱、挂牌及商店的袋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人的心意。
考虑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你送的礼物。
10、宴会礼仪
作为领导,应邀参加宴会,要适当地打扮自己,表示对主人以及参加宴会者的尊重。要遵守时间,最好提前到达一会儿,可以和主人以及其他客人应酬。如果有其他事情耽搁,不能参加宴会,应事先向主人说明。如果参加宴会时不小心迟到了,应向主人致歉。
(1)开宴
按照主人安排的座次入席,不能乱坐座位。入座时,要和其他客人礼让,并从椅子左边入座。开宴之前,可与邻座交谈,不要摆弄碗筷、左顾右盼。等主人、同席年长者招呼以后,才能动筷。
(2)饮酒
主人向客人敬酒时,客人应起立回敬。
当主人给客人斟酒时,有酒量的也要谦让一下,不要饮酒过量,导致酒后失态;不善饮酒的可向主人说明,或喝一小口,表示对主人的敬意。无论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强劝别人喝酒。
饮酒以及喝其他饮料时,要把嘴抹干净,以免食物残渣留在杯沿,十分不雅。饮酒时,倒“八分”满,要慢斟细酌,不要“咕嘟咕嘟”直往下灌。
(3)进餐
总的来说,进餐时吃相要文雅,举止要得体,一般礼仪如下:
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不要两眼盯着菜只顾吃,要照顾到别的客人,谦让一下,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与邻座交谈时,切忌一边嚼食物,一边与人含含糊糊地说话。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吧嗒吧嗒”的咀嚼声。
汤、菜太热时,不要用嘴去吹,等稍凉后再吃;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是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在餐桌上,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更不能用餐具指点别人。
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若要咳嗽、打喷嚏,将头转向一边,用手帕捂住口鼻。
不要伸懒腰、打哈欠,毫无控制地打饱嗝。
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