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魔瓶
作者:严安
上 篇
K星已近在眼前,不必使用望远镜,我也能从屏幕上看到K星那柔和的金黄色 光芒。
它多象我多年以前住在海王星上时,所熟悉的太阳啊!K星的五颗卫星,在 漆黑的天幕上,越来越显眼,拖着“红移”造成的短短尾巴,象五个正在捉迷藏的 小孩。
我驾驶的这艘“搜寻者”号宇宙飞船,以o.95c的速度在茫茫宇宙中飞行了1 8年,离所要完成的任务──搜寻太阳系外的生命──依然遥遥无期。
在此之前,我的“搜寻者”已光临过7颗恒星,可令我万分失望的是,那七颗 恒星总共才有1颗行星,而且还是如木星那样的高温液体表面,比三百年前人类开 发之前的冥王星还要荒凉一万倍。 正在这时,K星如一颗救星般出现在我面前。但愿它能给我带来好运,我默默 祈祷着,启动了核动力反推火箭,两道火舌刺破单调得令人厌倦的黑暗空间,向前 喷去。飞船的速度慢慢降了下来。
我立即开始对这五个行星逐一进行研究。第三颗行星直径四千公里左右,略呈 梨形,附近有一定的磁场和电场,有较厚的大气层。最重要的是,星球上有依稀可 辨的规则蓝色块,似乎不象出自天然。
我满怀信心地把这颗行星命名为“魔瓶星”。还记得那个古老的波斯传说吗? 我正象那个老渔夫,满怀希望地再撒一网,收获到一个魔瓶。至于这只“魔瓶”里 装的是什么货,只有打开看看了。
计算机为我开动了大功率望远镜,对准了魔瓶星……
屏幕上忽变作一片黑暗。与此同时,盖革记数器和碰撞指示仪的红灯也密密麻 麻地闪烁。甚至不用这些仪器我也听到了有物体撞击在船壳上乒乒作响。
正当我惊慌失措时,计算机系统提醒我,“搜寻者”闯进了一个小行星带。不 幸之中万幸,无论是小行星碰撞还是宇宙射线都没有超过飞船的承受范围。
“搜寻者”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久,那些指示灯又恢复正常,但屏幕上仍 是漆黑一片。自检系统告诉我,望远镜头被撞坏了。
我还有一套备用的镜头,可大功率望远镜头再也没有了。换好望远镜时,屏幕 上一个球体占了一大半面积,飞行轨迹图上原先那条直线开始绕着魔瓶星转起了圈 子──在小行星带中受到减速的飞船被它俘获,成了它的一颗卫星,正在它的赤道 上空盘旋。
我并不急于摆脱“魔瓶”或投入它的怀抱,只想先仔细观察一下。地面上果然 有生命──一种绿色的液体覆盖了这个星球的30%,其余70%的面积大都生长 着郁郁葱葱的蓝色植物。看得出,这个星球确实有智慧生物存在,那一片片规划整 齐的蓝色植物带及点缀其间的建筑物便是证据。可惜大功率望远镜头没有了,我根 本看不清楚。显然,这些智慧生物还处于中级文明阶段,因为在大气层外根本看不 到任何人造天体。这种生物还没有掌握高级文明的标志之一──空间技术。
我又把镜头转向两极地区。那里却另有一番景象:所有的物体都模模糊糊的, 边沿还带着红色──很象的以前飞行时司空见惯的“红移”。但“搜寻者”现在只 有5.6公里/秒的环绕速度,相对论效应完全可以不考虑呀!更为奇怪的是,那里笼 罩着一个电磁场,其大小我的仪器怎么也测不准。读数一会儿超过最大量程,但在 把仪表烧坏之前又迅速回到零位,更多的时候示数在中间地带作无规则的变化。
出于好奇,我向“北极”飞去。按计划,先在空中把这个星球弄清楚,再实施 降落,是最稳妥的方案。
“北极”渐渐逼近了。我发现,北极上空附近的星星开始出现位移。这也是相 对论效应──空间弯曲。但仪器明明测得“魔瓶”的重力加速度只有7.7米/秒2,比 地球还小一点。
想到这里,我又向计算机询问了重力加速度。我惊奇地看到,现在它比在赤道 上时大得多了,而且还正在迅速增大,并且简直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加!
我的飞船无法抗拒这巨大的加速度,光也似地(注意,用“箭也似地”形容就 太慢了)飞向北极。而我则被一股巨大的超重紧压在座椅上,不久便失去了知觉。
欲知后文,按下链接: DIY自己的音乐专辑,我也要做音乐人!
……
当我苏醒时,第一件事就是读重力加速度。现在它又恢复到了7.7米/秒2.一 个球体依然占据了大半个屏幕;余下的那一角上,星星仍在闪烁。
但计算机马上提醒我,现在的星空与原来的星图牛头不对马嘴,而且周围突然 冒出了几个显然是人造的飞行器。我刚从陌生的星空中回过神来,又发现位移读数 竟出现一个虚数:(7.349+o.785i)光年!再看看飞行轨迹:屏幕上出现的不是一条 曲线,而是一团密密麻麻的点──就象我们想像中的“电子云”那样!
我还来不及多想,忽然发现活动又变困难了:重力加速度在增大。在失去知觉 之前,我看了一眼飞行轨迹:一条虚线从其中一个点出发,向“魔瓶”的“南极” 断断续续地划去……
当我再次苏醒时,一切重归正常:重力加速度、飞船速度、星图。唯一不太正 常的是飞行轨迹图上有一段空白。离“搜寻者”飞向北极只有八小时,这8个小时 我简直象是做了一场噩梦。
但现实告诉我,这不是一场梦。一只小型飞行器倏地从我的飞船边迎面擦身而 过,不久后又调头跟上来;另一艘飞船则从远处慢慢接近。我看了看显示屏:“魔 瓶”上空,人造天体密如繁星,飞行器穿梭忙碌;“魔瓶”地面上,蓝色植被大大 减少,建筑物星罗棋布,而且更加集中。一切都表明,这个星球已初步掌握了航天 技术。我萌发了跟他们接触的念头。
突然,我使劲拍了一下脑袋:这一切,难道仅是在8小时之内发生的吗?!一 个中级文明的社会在8小时之内就能掌握航天技术,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被这一系列怪事弄得头昏脑涨,不及细想,连忙把航向转向太阳,启动了热 核发动机,以飞船的极限速度──o.96c向故乡狂奔。
中篇
依瓦星,凯特纪元2090年(1凯特年约合0.7地球年)旱季的一个晚上 ,天文学家泰利博士与他的同伴斯科帕正在天文台里聚精会神地观察那神秘的天空。
依瓦星是凯特星五颗行星中的第三颗。因为离恒星近,依瓦星气温较高且年温 差不大。因此星球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蓝色植物,如同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它一年 明显地分为旱季和雨季,也正好与热带雨林相似。
旱季正是进行天文观察的好时光。这不,刚进入旱季,泰利和斯科帕就与另外 两个天文学家轮班彻夜值守望远镜。
突然,自动记录仪发出了警报:发现异常飞行物。
“看,那艘神秘飞船‘魔鬼’又出现了!”年轻的斯科帕兴奋地叫道,“这回 是在英仙座附近。”
年老一些的泰利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几分钟。“这次与往常大不一样,”他冷静 地指出,“飞船的飞行轨迹是连续的、有规律的。”
“难道它以前飞行总是没规律的吗?”斯科帕问道。
“只有一次是可连续观察的,就是八十年前它第一次出现时。”泰利简短地回 答,同时打开通讯设备,向依瓦星宇航中心报告:“依瓦星第二天文台向宇航中心 报告:神秘飞船‘魔鬼’号再次出现。本次不同于往常,航迹是连续的,方位XX -XX,航向XX,航速XX。建议马上就近调动飞行器进行跟踪观察。”
“宇航中心明白。”宇航中心立即作出反应,“在上述方位附近,已命令KH 7号太空望远镜追踪观察,通知刚迎面而过的小型太空船FS56号调头跟踪‘魔 鬼’,同时出动航天飞机U3号协助跟踪。”
听完回答,博士才放下心来,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魔鬼’号在八十年前第一次出现时,确实是有规律的。那时它在赤道上空 环绕依瓦星飞了几周,就调转航向飞往北极,不久后消失在那里。”
“这些我知道,”斯科帕抢着说,“可惜那时依瓦星还没掌握航天技术,无法 接近它。”
“对。在此后八十年中,这艘飞船神出鬼没,毫无规律地出现在太空各处,而 且总是一‘显形’就马上消失。太空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就更常遇到它,但从 来没有成功地跟踪过。因此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外号‘魔鬼’。”
“这么说,今天是人类第一次追踪‘魔鬼’喽。难怪刚才您那么激动。”
说话间,“魔鬼”仍然不紧不慢地绕依瓦星飞行。天文台内的计算机紧张地运 算,自动把数据存入已几乎装满有关“魔鬼”信息的一张光盘中。
博士仿佛又想起什么,说道:“而且,这对我儿子来说,总是个好消息。”
“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斯科帕追问。
“他就要飞往北极巨洞了。”博士又回忆起今早(不,现在早已过了零点,应 该说是昨早)与儿子的谈话。
“爸爸,我又要参加飞行了。”儿子平静地向泰利说,却又掩饰不住心中的喜 悦。
“好小伙子,这回又要飞哪里去?”泰利问道。
小泰利虽然年轻,却已是依瓦星上著名的宇航员了。他曾参加过12次大小飞 行,这在宇航技术只有六十余年历史的依瓦星上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平时他总把一 次飞行视如一次郊游,可今天却如此激动。“一定是次特殊的航行。”博士暗暗猜 道。
“嘿,这次可不比往常,我们明天早上要飞往北极巨洞!”儿子兴奋地答道。
虽有心理准备,博士听了还是不由得吃了一惊。要知道,自古以来,依瓦星南 、北两极就是有去无回、常人不敢问津的禁区。无数探险家中,凡是能回来的,都 是连看都没看过一眼南极(或北极)就却步的;而凡是超越这条界线的,就没见谁 回来过。六十多年前卫星上天后,才发现北极有个无底巨洞,而南极则是形状飘忽 不定的魔幻山峰。这个可恶的发现又驱使许多闻声而去的飞行器永远消失在北极巨 洞里或面极山峰上。这回,亲爱的儿子又要去重蹈先人的覆辙,泰利怎能不担 心呢?
儿子仿佛看出了父亲的担心,解释说:“爸爸您放心,我们这次飞行,采用了 史无前例的超高标准安全措施。针对北极巨洞的异常电磁场,飞船装备了迄今最严 密的屏蔽层;针对巨大的重力,座椅进行了特殊设计,可以使人抵抗高达50G的 超重。此外,我们的这艘‘北极’号飞船还装有当今最先进的核裂变发动机……”
“嘟嘟……”自动记录仪的警报打断了博士的回忆。两位学者连忙凑近望远镜 .只见“魔鬼”飞船突然喷出两道长长的火舌,瞬时加至很高的速度,向远处飞去 ,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满天星斗之间。两艘跟踪的飞船无法达到这么快的速度,只能 “望空兴叹”。
扩音器里传来了宇航中心主任奥博的话:“X时X分X秒,‘魔鬼’飞船突然 加速偏离航向,以很高速度正对着234号星座一颗中等亮度的恒星S星飞去。据 粗测速度超过十分之九倍光速。飞船外形已记录下来,图象随后就将传到。”
“超过十分之九倍光速!”斯科帕失声叫道,“这么快啊!”
“是的。”泰利冷静地说,“这正好与八十年前它飞近依瓦星的速度差不多。”
这时,“魔鬼”的外形图象已经出现在天文台的大型显示屏上。这是一艘很扁 平的中型飞船,没有机翼,机身上伸出几个圆筒,似乎是望远镜或摄影镜头,另外 还有少量象是陨石砸出的小坑。机身两侧的两个巨大的发动机特别显眼。
“这种飞船不适于在大气层内飞行,而适于星际远航,而且可能是用作探测的。 ”泰利分析。
晨曦微露,换班时间到了,小泰利乘坐的“北极号”也快要升空了。博士顾不 上回家,向自动汽车下达了直接开往依瓦星宇航中心八号发射场的指令。
汽车速度虽快,发射时间却更不等人。泰利赶到时,正好看到“北极号”那两 只最先进的核动力推进器喷射出淡黄色的火舌。顿时,大地微微震动起来,飞船在 一阵烟雾中象利箭般直射向太空,不一会儿就缩成一个小亮点,折向北方疾驰而去。
“这新型发动机果然功率惊人。”博士暗叹,同时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祝愿儿 子一路顺风。
这时,车内的无线电话响了,宇航中心报告泰利:“‘魔鬼’飞船重返依瓦星! ”
“啊!”泰利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这消息对儿子来说焉知是凶是吉。
下篇
发布了返航指令后,我还沉浸在一阵莫可名状的恐惧当中。可计算机却冷静地 当然,它总是冷静的)报告了对这一系列怪现象的分析结论:“由于飞船曾有过 一段时间的异常加速,所以产生了相对论效应。根据这个效应,魔瓶星表面实际上 度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而科学技术能有较大发展。至于异常加速的产生原因, 正在综合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
原来如此!我不禁埋怨自己一时糊涂,害得刚才虚惊一场。我马上下达指令, 再次调转航向,重新飞往魔瓶星。
同时,我也不得不赞叹“搜寻者”号的这台取名为“克莱瓦”的super986型计 算机不愧为地球上最新类型的计算机。想当初,为了是否给飞船装备这种计算机还 曾爆发过一场争论。反对者说这会使飞船质量加大,机动性能减弱;但我和另一些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变幻莫测,不用它无异于原始人想登上月球。事实上,刚飞出太 阳系没多远,克莱瓦就救了我的命。那时飞船鬼使神差般地飞近了一个黑洞,幸亏 计算机在我昏迷之后自动“接管”
了飞船,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让我摆脱了那个“ 宇宙杀手”的拥抱。
飞船突然自动减速,又进入了魔瓶星赤道上空的环绕轨道。
这时,计算已经完成,克莱瓦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魔瓶星是一个敆克莱茵瓶形的四维星球敋!
接着,屏幕上显示了推测的魔瓶星形状,还根据自动记录下的数据画了“搜寻 者”号的实际航行轨迹,并指出,魔瓶星地面上在这段时间内度过了56个地球年, 折合80凯特星年。
至此,一切谜团均已解开。我放心地向魔瓶星发出了预先准备好的、用数学方 法数字化的一封短信: “未知星球上的智慧生物:
你们好!
我是来自太阳系第三颗行星地球的‘搜寻者’号宇宙飞船。经过长时间的飞行, 我终于很高兴地在贵星球上找到了人类的知音。
我谨代表地球上全体人类,表达我们希望与你们建立联系、发展友谊的热切期 望。
万望回复为盼。
(附太阳系星图及人类图像)
‘搜寻者’号”
这段信息反复地播送三小时后,我收到了用同样方法发出的一段信息。计算机 几乎是立刻就翻译出来了: “‘搜寻者’号:
你好!
贵飞船不远万里飞赴我们依瓦星球,我们对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地球人建 立联系、发展友谊的期望,我们谨表谢意。欢迎光临依瓦星,来自地球的朋友!
收到本电文后,请按下列方式着陆:
……
依瓦星宇航中心”
我走出呆了十八年的船舱,坐进了依瓦星宇航中心大厅。借助于临时编好的程 序,依瓦星的记者们连珠炮般地通过计算机向我提问。
我先简要介绍了“搜寻者”号18年来的旅程,这段充满冒险的故事引起了记 者们的极大兴趣;接着说到关于我在魔瓶星(不,应该说是依瓦星)内部的经历和 “搜寻者”上的计算机对依瓦星形状的分析时,没想到在人群中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这时,只见一个主任模样的人急忙站起来,向记者们说了几句什么话,记者们 纷纷离去。然后,那个人转向我,在键盘上神情紧张地敲着。屏幕上显示了这么几 句话:
“我是依瓦星宇航中心主任奥博。今天早上,我们刚刚向北极发射了一艘飞船。 请您马上替我们计算一下,这艘飞船是否会有危险。”
把“北极号”的参数输入这台986之后,过了几分钟,克莱瓦指出:“按照‘ 北极号’的程序,它将飞入这个巨大的克莱茵瓶的‘瓶颈’处。在那里它将‘停顿 ’约10分钟,而实际上这段时间内它是受着非常小的加速。然后,它就会自己迅 速加速,顺原路返回。飞船上共度过40分钟,地面上约1天。”
“北极号”全体成员从超重引起的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飞船正处于“静止” 状态。附近,一只很小的飞行器正在缓慢游弋。
船员们的注意力全被这只小飞行器吸引住了。它比“北极号”上的小探测飞船 还小一,外壳光溜溜的,全无一点灯火,似乎作了很久的无动力飞行。
小泰利主动请缨驾驶小探测飞船去探测这只飞行器。船长同意了,但又加上一 句“快去快回”
不一会儿,探测飞船就停靠在飞行器旁。小泰利顺着飞行器表面搜索,很快就 发现了开门按钮,钻了进去。
“北极号”收到了小泰利发回的报告:“飞行器内无人,也未发现动力装置。 但有一套无能源的发报装置,拟接上探测飞船备用能源发报,请指示。”
批准请示后,“北极号”很快收到了一长串莫名其妙但又很有规律的信号,还 有一幅星图。小泰利接着报告:“信息已发完,马上返回。”
话音未落,“北极号”开始缓慢移动。待小泰利发动探测飞船时,“北极号” 突然迅速加速,把小泰利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魔鬼”飞船着陆和“北极号”安全返航这两大新闻如同旋风般卷席全球。依 瓦两大千古奇谜在两天内先后揭晓,令人们无不欢欣鼓舞。而我也成了依瓦星上的 新闻人物。
“北极号”带回来的那只飞行器上的信息,原来正是来自我的老家──地球。 这只命名为“太空使者”的飞行器上装有用世界语和汉英法俄日等语言写的一封给 外星智慧生命的信,以及太阳系星图。但令我大惑不解的是,这艘从日期上看刚发 射不到一个月的飞行器怎么这么快就飞越了我用十八年才飞完的路程,钻到了依瓦 星的肚子里。“也许克莱瓦对时间的计算有误差?”我猜测。
小泰利的遭遇是这出喜剧里的唯一不幸。在依瓦星人的请求下,两天以后,我 着手准备再闯“魔瓶”禁区寻找他。计算机为我设计了一条航线,模拟“北极号” 的前半段航线,然后尽量循着小泰利离去的方向飞行。“由于在这个克莱茵瓶的那 一边搜集的数据不足,”屏幕上显示,“无法预测这次航行的结局。”
经历了一次较长时间的加速之后,“搜寻者”号又出现在一个陌生的星空中。
“我船正处在太阳系边缘。”克莱瓦宣称,“可以看到小泰利乘坐的飞船在前 方一亿七千万公里处。”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阔别十八年,这么快就接近了故乡?回头一望, 我才恍然大悟:刚才出来的地方正是出发时遇上的那个黑洞!
“搜寻者”号高速飞行,没多久就接近了早已丧失动力的小泰利的飞船。打开 舱门一看,小泰利已奄奄一息了。我又查看了航行日记,才知道小泰利飞了足足二十 天!探测飞船上一无食物二无饮水,我不禁赞叹依瓦星人生命力的顽强。
待到“搜寻者”号为小泰利完成急救工作之后,太阳系的前哨──第十颗行星 田恩星和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已近在眼前。向冥王星上的基地发出了返航的喜报以后, 我打算继续飞往人类的故乡──地球。谁知宇航中心竟通知我在火星着陆:“地球 早已废弃,现在人类散居在整个太阳系当中。”
太阳系中,整整一百八十年过去了!
感慨良久,我不禁吟出一首小诗:
少壮离家老大归,
容貌未改人事非。
新朋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外星来?”
尾声
太阳系与依瓦星通航十周年之际,我乘坐“后羿”号星际客车通过十年前发现 的那个黑洞飞往依瓦星,仅用了五天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这次来,一是为了会会老友小泰利,二是打算在依瓦星新开辟的南极疗养院 休息几年。
刚下飞船,小泰利就迎了上来。几乎是同时,我用依瓦语说了声“您好”,他 也用世界语说了声“您好”。我们不禁相视而笑。
我和小泰利正要上汽车,忽然一群记者打埋伏似地冲上来包围了我俩。两位名 人相聚,记者岂能错过这大好机会?顿时,依瓦语夹杂着世界语子弹般“扫射”过 来,有的记者还在卖弄自己的汉语和英语。
小泰利向我说了一串奇怪的音节,记者们面面相觑,而我却会心地笑了──这 正是用十年前我与依瓦星通信所用的编码方法说的一句话:
“您瞧,名人的‘待遇’就是这样的!”
注:克莱茵瓶是德国数学家克莱茵推测的一种理想曲面。这种曲面只有一个侧 面,换言之,从瓶的外侧的点开始移动可以进入瓶的内侧。可以证明克莱茵瓶不可 能存在于通常的三维空间中,而只能存在于四维空间中。
——
未来仍然是漆黑、空洞的——是一个巨大的无知。当心灵和力量都已消逝的时侯,感激和相互的温存还留在人类的心里。
——H.G.W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