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硝烟散去并不如烟(冷战结束) 2、 俩巨人对峙
老大站稳脚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一个特点就是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又叫雅尔塔体系。在这个雅尔塔体系之下,形成了美苏冷战的局面。在冷战之下,开始了美苏争霸。
这个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从1945年就开始了,然后冷战是1947年。美苏争霸的局面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截止到1991年,华约解体,或者说苏联解体,这一切就全都结束了。雅尔塔体系的第一点,是战后各国实力的变化。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
政治上西欧听命于美国,或者叫美主欧从,军事上美国垄断核武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美元跟黄金挂钩,虽然今天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就已经解体了,但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贸易总协定,今天都在,就是今天的这个WTO。
所以,你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仍然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子。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成了世界的头号强国,唯一能跟他抗衡的是苏联,但苏联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能跟美国抗衡,经济上不行。所以就注定了以后的抗衡也不会成功。
再来说雅尔塔体系本身,有三个特点。
第一,美苏实力均衡。你看美国军队,1945年的时候,美军1200万,1947年140万,人数一下子少下来,因为当兵的都复员了,不打仗了,国家没有必要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苏联军队就不能复员了,复员后没事儿干啊,国家没有工厂,都炸没了,你复员干吗去?所以,苏联常年维持着一支500多万人的恐怖大军。因此,苏联的军事实力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如果战争一爆发,苏联肯定打欧洲。
这个欧洲,今天实际上是越发达的国家,越怕打仗,也越好打赢。欧洲人说,如果莫斯科决定礼拜天晚上动手的话,礼拜一早上就能占领慕尼黑,礼拜三就能占领巴黎,礼拜六就占领雅典和马德里,这样的话,不等美国盟军从大洋彼岸赶来,整个欧洲就沦陷了。因为苏联都是装甲部队,快速推进。欧洲的公路非常好,适用于装甲部队。换到你到阿富汗,比骑驴,你骑不过塔利班;你说我装甲车要来,对不起,没路;我直升机想空降,没有能停的地方,全是大石头;我摧毁你的战争资源,你那压根儿就没有战争资源;我炸毁你经济中心,你也没经济中心,请随便炸。你说你一颗炸弹把首钢给炸了,你就赚大了,首钢多少钱?一颗炸弹多少钱?你炸塔利班一帐篷,十块钱,你值吗?你炸越南竹楼子,十美分都没有,都是自个儿砍树枝盖起来的东西。所以,落后不可战胜,先进必然挨打。
第二,两分天下。美国和苏联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从易北河到三八线,划分了势力范围。
第三,大国强权。谁老大谁说了算,你比我小,你就是我的小二,我说你听,我指东,你不能指西。
向受难者行礼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还有一个是对德日的处理。我看过两张照片,一张是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给大屠杀纪念碑下跪,蒙蒙细雨之中,也没人给他打伞就跪在那儿了。这个碑上的人不是勃兰特杀的,他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的战士。但是,他说我为德国民族犯下的罪行,而感到忏悔,这些人虽不是我杀的,但他是被我的同胞们杀害的,所以我要忏悔。再一张是当时日本首相拜鬼的照片,什么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小泉,历任首相都去拜。为什么西德的总理给受难者下跪?日本的首相给杀人者行礼?除了两国的基因不同,民族的观念这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受到的处理不一样。
首先看德国,一个是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一个是德国的战犯得到了严惩。欧洲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为什么要跟这个地方审判纳粹战犯?因为纳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都在纽伦堡召开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判纳粹党的死刑,纳粹党党卫军、冲锋队,这些都被宣布为犯罪组织。如果你加入了纳粹党,或者加入党卫军,你属于犯罪组织成员,你说你现在退出了,你曾经是犯罪组织成员,你这跟那个什么青帮、红帮什么的流氓团体,性质是一样的。12名纳粹甲级战犯上了绞刑架,这些个纳粹甲级战犯上绞刑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喊希特勒万岁,就算最狂热的纳粹战犯也顶多说句:我不该死,我不认罪。有一个纳粹战犯汉斯弗朗克在上绞刑架的时候,他说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这些纳粹战犯大多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看日本战犯上绞刑架的时候,喊“大日本帝国万岁一、 “天皇陛下万岁一,全都是这德行,而且是一个人领头,大家齐声三呼万岁,然后上绞刑架了。就是说连德国纳粹战犯,临终的时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力”,也做了忏悔。
大家知道,苏占区后来就是民主德国,英法美的占领区就是后来的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先生,老爷子是盟军从集中营里放出来的,在二三十年代,魏玛共和国时代就是德国的政治家。他反纳粹,所以纳粹党一上台,他就进了集中营了。这老爷子也真耐活,那么多年居然没被折磨死。所以等他被放出来之后,他比苏联人都恨纳粹。德国的非纳粹化到什么程度呢?在德国买卖第三帝国时代的纪念品是违法行为。你从德国老兵手里买了一枚德国的勋章,戴铁十字勋章,你不是崇拜纳粹,就是觉得这勋章特好看,你带出海关了,算你小子幸运,要被人查出来,你承担责任,弄不好判刑的。如果国家公职人员要散布跟纳粹有关的言论也是要判刑的,或者比如说国家公务员、警察,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行纳粹举手礼,都要判刑,你说我打车呢,甭废话,都要判刑。
可见德国人的悔改程度就非常明显,你看勃兰特,他能给大屠杀纪念碑下跪。而且当时世界报刊评论说,勃兰特跪下去,德国人就站起来了。每年的5月8日是纳粹德国宣布投降的日子,在德国是解放日,德国人要隆重地纪念。所以说,德国的反思非常彻底,很了不起。
谁在依旧猖狂
日本为什么就不行呢?为什么日本的反法西斯措施就很不到位呢?
首先,对战胜日本,谁的贡献最大?中国和美国。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但日本的技术兵器,先进的军种——海空军是被美国消灭的。所以,中国跟美国的贡献最大,因此一开始美国设想中苏美英四国占领日本,分别是苏联占北海道,美国占本州,英国占九州,中国占四国岛,是说好了的。这四国把日本给分区占领,结果先是英国表示我不去,我很困难,因为我占德国都力不从心,你再让分兵占日本我占不起。然后什么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你指着这些国家去占领日本,那肯定不可能。新西兰据说派了十几个人去,派了一个排,就是我到那儿指挥指挥交通就完了。所以美国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因为美国最不希望苏联占领日本,所以给了苏联最落后的北海道。
当时中华民国的商震上将带领先遣团成员已经出发了,司令部设在仙台,牌子都挂那儿了,中华民国驻日占领军司令部。美国让蒋介石去一个军,三万多人一个军,蒋介石说去一个旅,几干人,后来讨价还价之后,准备去一个师,就是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因为那个国民党青年军,是国民党部队当中的知识分子组成的,一般士兵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到日本去占领。给他们做了新军装,配发了新武器,上了船之后,船没往东开,往北开,占沈阳去了,抢东北去了。所以,等于中国驻日占领最后就吹了,变成美国独占了。中国不来,英国不来,苏联想来,美国不让,美国大大咧咧地独占了日本。
美国的驻日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他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改造这个日本。所以,很多日本战犯就获得了赦免,赦免的重要原因,就是英美国家的法律跟中国最大不同的地方——无罪推定。中国法律以前是有罪推定,我逮你,我已认定你是犯人。过去新闻里经常有这样的报道,与罪犯搏斗的过程中,某某英勇牺牲。现在咱们突然明白过来了,他是不是罪犯,法官说了算,不能警察说了算,更不能让城管说了算。所以你要证明他有罪,得拿出证据来。而我们中国八年抗战,政府颠沛流离,搜集的证据不够,日本人吸取了德国的教训,德国人做事严谨,今天我在集中营里烧死多少人他都记下来了,一投降这些全成了审判的罪状。所以,德国一投降,小日本在自己投降前的一个多月里,所有的办公机关里面,每一个办公室都火光冲天,干吗?忙着烧毁档案文件。等你审他的时候,你拿不出证据来,那就没办法了。美国人审日本战犯,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出发,跟东条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沾边的,绝对是战犯,跟他不沾边的就好得多。东条英机是偷袭珍珠港时候的日本首相,美国人恨透了东条,所以东条是第一个要去抓捕的战犯。结果东条开枪自杀未遂,打心脏打偏了,武士道精神没出来,你怎么不敢剖腹了呢?最后东条被美国人吊死了。
最有意思的就是日本有一个东条的参谋,叫佐藤什么玩意儿,少将,在日本的军衔体制下,少将很不值钱,有几千个。就这么个人,因为跟东条的关系过近,给定了个甲级战犯,结果这哥们儿上法庭的时候特骄傲,说我一个小小的少将,居然跟内阁总理大臣一样,弄了个甲级战犯,我感觉跟晋升似的,跟大将们站在一块儿太好了。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三个元凶: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是甲级战犯,后来被绞死,另外一个石原莞尔却什么事儿没有。他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头号人物,企图吞并中国的头号人物,他出智谋,另两个人去实施。可是人家石原莞尔和东条那小子不合,他说东条的脑子只配当个上等兵,根本就不配当大将,而且他反对跟英美开战,他主张以中国为基地,去进攻苏联,把苏联的远东部分全占了。因为日本人太多,得往那儿移民,他主要干这个,反对跟英美打仗。所以,l941年他就退出了现役,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的时候,石原去自首,去了两次都被拒绝,他说你不是抓战犯吗?我来了,怎么也得给我弄个甲级战犯吧?结果法庭不要,你不是战犯回家去吧。第二次他又来了,又被赶回家了。石原都急了,我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战犯呢?太不给我面子了,好歹我在日本军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最后连个战犯都没混上,太丢人了,混不下去了,你还让不让我活了?我以后还在这一带混呢,不让我当个战犯。所以,后来那两人上绞刑架,石原莞尔却在证人席上。为什么那俩上绞刑架呢?那俩在日本投降的时候,一个是驻新加坡的司令官,一个是驻印度的司令官,有虐杀西方战俘的行为。这个石原因为反对跟英美开战,他什么事儿都没有。还有一人,就是战后日本的第一任首相吉田茂,1928年驻奉天总领事,参与皇姑屯事变,炸死张作霖,很多事都有他的份儿。东条英机内阁的时候,他是工商大臣和殖民大臣,因为他反对跟英美开战辞职,按说这个人对中国是罪恶滔天,但是因为他反对和英美开战,所以也什么事儿没有,居然还长期担任首相。
多没天理,德国这边是反纳粹的斗士当总理,日本那边你可想而知。另外就是天皇被保留了,美国人看到了天皇的威力大大的,天皇一声令下,小日本全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所以千万不能把天皇弄死,否则太伤害日本人民感情了。
但是保留天皇就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日本军人认为,我打仗是为了天皇,我们没罪,我们不反思。所以,日本的军国主义的余毒就没有被肃清。
争夺持久战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还有一个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政治上发动冷战,所谓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就是经济、文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扶植、复兴欧洲。人人吃饱了,不就不造反了吗?发生革命的可能性就低了。美国为马歇尔计划,拿出了130亿美元给欧洲,这130亿美元,折合成今天的美元,大概2000个亿,90%是无偿赠与,获得份额最多的是英国,其次是西德,包括土耳其。所以,欧洲国家经济迅速恢复,避免了革命的危险。
军事上组织了北约,那么苏联相对地就组织了华约。两个PK一下,华约在1991年4月解体,北约今天还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然后就是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了。德国分裂,美苏都有责任的,分裂成了两个国家,1990年两德统一。接下来在亚洲就爆发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热战。
甭管对于苏联而言,还是对于美国而言,欧洲都是核心利益所在。所以欧洲不能打烂了。相反像亚洲、非洲,用美国的话讲,就是共产主义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是可以爆发热战、可以打的,反正只要不打烂欧洲就没关系。你看,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的三次大规模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还有2003年美伊战争,全都是在亚洲,大规模出兵都是在亚洲。
再往下就是美苏争霸了,美苏争霸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特别这50年代中期,不是从斯大林时代开始的,因为斯大林时代不具备经济实力,所以斯大林时代他不敢惹美国,你看朝鲜战争,就最明显,中国帮北朝鲜去了。当时最应该帮北朝鲜的是苏联。美国出兵了,你苏联也应该出兵。但是他不敢惹,他让咱中国去,一开始答应给咱们派空军,后来改口了,让咱进去挨炸去。所以他不敢惹美国,谁敢惹美国呢?赫鲁晓夫的时代,因为赫鲁晓夫时代苏联的工业在逐渐地恢复,跟美国的差距在缩小。所以这个时候的美苏领导人,美国是肯尼迪总统,传奇般的人物,到今天为止,他的纪录都无人打破。他到今天都是美国总统里最年轻的,他当上美国总统的时候4l岁,克林顿是46岁,今天奥巴马是48岁。他这个纪录都没人打破,结果一任都没干完就被暗杀了。50年代先是杜鲁门,然后艾森豪威尔,然后才是肯尼迪。苏联领导人一般是干到死算完,这个时候就是著名的“IBM”—赫鲁晓夫。
这个时候有这么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奥地利咱们前边讲过,他在战争结束后,不是作为纳粹的受害者,而是作为纳粹的帮凶。
因此他也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像德国被分区占领,后来就形成了东西德国,等于苏联在德国抢了一块地,但苏联主动放弃了对奥地利的占领,当然他也有条件,奥地利不能加入北约。奥地利作为一个中立国,要不然他完全可以从奥地利切一块儿走,成一个东奥、西奥,弄个社会主义奥地利。奥地利独立了之后,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了。
第二件大事,苏联承认了西德政府。西德是美英法扶植的。苏联承认西德,这也表示想跟西方搞好关系。
第三件大事,赫鲁晓夫访美。赫鲁晓夫作为苏联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出访美国,跟美国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两个人参观美国的厨房用品,引发话题,辩论谁的生活方式好。
挖出的自由
这三件事比较缓和,还有两件紧张的事儿。一个是柏林墙,一个是古巴导弹危机。这个柏林墙是这么回事,德国被美苏英法给分区占了,德国的首都柏林也被分区占了,形成了东柏林和西柏林,但是这个两个柏林完全都位于苏占区,或者说位于民主德国境内。东柏林是民主德国的首都,西柏林是英法美占领下的一个自由市,也就是东柏林是社会主义,西柏林是资本主义,一城两制。苏联在1948年就制造了一场柏林危机,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给困死、饿死,让盟国屈服。结果美国的强大在柏林危机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在一年的时间内,靠空运维持了西柏林200万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飞机,降落在西柏林,那我们知道,一天是1440分钟,3000架次飞机降落,那就合半分钟l架,而且据说这一年的时间内,几十万架飞机的起降,只有22架失事,那这失事率低到了惊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国飞机有三层,9000米的在盘旋,6000米的准备进场,3000米的准备降落。降落之后赶紧起来,腾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来。
这一年的时间,200万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所以你想西柏林人多骄傲,瞧我们强大的盟国。
东柏林人也看到了这些,瞧人家那强大的盟国。所以160万东德人从东柏林逃到了西柏林,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l0,而且主要是知识分子。所以东德当局,在苏联的授意下,就修筑了这条柏林墙,把东西柏林的交通完全给阻隔了,这130公里长的钢筋水泥墙,还有30多公里长的电网。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里没人管,想游过去,你就飘起来了。然后越是没有人巡逻的地段越危险,不是埋着地雷,就是有自动射击装置。那探头,一看见你,地底下就升起机关枪来,你就成筛子了。你只翻过柏林墙未必能投奔自由,因为柏林墙是修筑在东柏林一侧150米,就是你翻过这墙,还得跑150米才能进入西柏林。所以,这个墙硬生生地阻断了无数个家庭的联系。在柏林墙建起来的28年间,有5000多人,因为翻越柏林墙而丧命。
后来主持修建柏林墙的这些人,两德统一之后,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是,也有5000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墙。
有一个东德共产党政府的公务员,他挖地道,挖了19年,演绎了鼹鼠的故事,挖到那边去了。他家住的地方,离柏林墙很近,天天晚上他掏地道,拿那个吃饭的勺挖,每天挖出来的土,只要能堆满他的汽车后备厢,他就不敢挖了。他不能搞个钻头去弄,说第二天家门口堆一大堆土,你想那警察一来就知道在干吗了。每天一大早开车出去,把土倒河里,然后回来接着挖,愚公移山,可见自由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挖了19年,这墙一共存在28年,他再多挖9年,墙自个儿倒了。
还有一哥们儿也特神,东西柏林有的交界处是一条马路,马路中间垒起这个柏林墙,东德当局把靠街的窗户,全拿砖砌死,这个楼不许住人,有警察巡逻,就变成废楼。就这哥们儿夜里不知道怎么爬到楼顶上,绑了两大风筝,往西柏林跳,一下,两腿都摔断了,但是马上给你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有一张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就是柏林墙修筑,墙体即将合拢的一刹那,站岗的东德警察,扔了枪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经张开双臂准备迎接他了,因为还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刘翔都快。眼瞅着就跟西柏林人拥抱上了,这个时候他被东柏林罪恶的子弹击中,这个人身体往后仰,虽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的那种惋惜,那种惊讶,那种愤怒的表情,看得特别明显。所以,这张照片获奖了。
香肠当导弹
再一个,就是古巴导弹危机。咱讲尼克松跟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谁的政治制度更优越,然后赫鲁晓夫呢,在尼克松回访的时候,带他参观苏联的香肠生产车间。你不是说我们苏联的经济落后吗?你看我们这儿吃得也不错。结果在参观香肠生产车间的时候,他的“IBM”本性发作了,他就指着这个香肠生产车间,跟尼克松就说,我们正在以这种速度生产洲际导弹,一下把尼克松吓坏了,尼克松没跟这路人打过交道,不知道这路人是张嘴就来,回到美国国会他就说,赫鲁晓夫跟我讲,他们在以生产香肠的速度生产洲际导弹。然后,美国一听也吓坏了,咱也得以这种速度生产啊。问题是美国当真了,他们不知道苏联是开玩笑啊,这一下美苏战略核武器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能够扔到苏联本土的核导弹,就是这个洲际导弹是200枚,苏联只有3枚。阅兵的时候,车拉着这3枚导弹,一圈一圈转。后来美国外交官看出破绽来了,这辆车的号码,怎么刚才见过,怎么又来一遍?你换个车牌子,再一遍一遍转也不迟呀。
后来,苏联就把他的导弹运进了古巴,古巴离着美国90海里,你这一千多公里射程的导弹进去,当时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的25万名陆军士兵,9万名海军陆战队,做好了在古巴登陆的准备,以6艘航母为核心,200艘军舰组成一个庞大舰队,把古巴岛围得铁桶一般。然后美国的轰炸机带着氢弹,24小时不着陆,就在上空飞,他不着陆,一旦接到命令,马上就可以飞到苏联。用美国的话讲,两个小时之内,让苏联变成一堆冒着烟的废墟,把苏联从地图上彻底抹掉。它那个飞机带四颗氢弹,一颗氢弹的当量是500万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50倍。莫斯科来一下,列宁格勒来一下,苏联就没了,你剩下森林有什么用?就没了。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苏联退让了,证明战略优势在美国那边。这个时候美苏两国的对华关系是中美敌对,中苏破裂。
朋友轮流转
到了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总统是尼克松,苏联是勃列日涅夫,这个时期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时期,就是苏联占优势。苏联占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咱们前面讲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他主要搁在重工业,而且他不顾国力不如美国的现实,加大军事投入。老百姓没吃的都不要紧,我得造原子弹,我得放卫星,军事摆在第一位,坦克比面包多,火箭比香肠多,是这样一种策略。
美国在这个时候经济先危机,后滞胀,然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陷于侵略战争的泥潭,所以美国这个时候处于守势。这个时候最能体现苏攻的就是1979年苏联侵占阿富汗。
美守的表现,就是美国从越南撤军。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打赢了每一场战斗,越南人民军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过一次胜利。战争打了14年,阵亡了5.8万人,越南军队的损失是160万,老百姓的损失是1000万以上。但是最后美国不得不撤出越南,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输掉了整个战争,再打下去没劲了。落后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再打下去就没劲了,他没有什么值得你消灭的目标,你想给他造成1美元的损失,你可能扔几十美元的炸弹。美国要想撤出越南,谁是越南的老大?谁给越南罩着呢?中国嘛,我们是越南大金主,越南打仗的钱是我们给的。
所以,这就联系到咱们中国史的内容了,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这里边有三个时间,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
骗局终必收场
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争霸,这个时候的美国领导人就是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而且是美国当选总统里边,年龄最大的,他当上总统的时候都69岁了。苏联这边就是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他成了当时苏联的领导人。这个时候,美国重新占有了优势,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复苏了,而苏联呢,在勃列日涅夫的极盛之后穷兵黩武,极盛转衰。
这个时候主要有这么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小规模局部战争。美国人要在地球外边放卫星,卫星上带着激光粒子束武器,苏联导弹一飞入外层空间,就被激光粒子束摧毁,这样苏联导弹就打不到美国,美国导弹仍可以打到苏联,你觉得这可能吗?这是一个神话传说,今天都不可能,更甭说当时了。布什总统搞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那拦截弹也是从地面发射,从军舰上发射,也不是从外层空间发射的,那个时候更不可能了。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拖垮经济落后的苏联,美国说我拿一万亿美元干这个事儿,苏联就上当了,我也拿一万亿美元干这事儿。美国拿了一万亿还有一万亿,你拿的那个一万亿里有四千亿是跟别人借的,所以你跟美国搞军备竞赛,最后肯定就被他拖垮。另外,就是打小规模战争。苏联军队多,坦克多,可美国打击拉丁美洲、非洲的亲苏政权,苏联坦克没法游过大西洋来增援。所以,这样在国际上的面子直往下掉。你看亲苏的下场,让美国给揍,苏联管不着你,你军队再多,没用,你的战略投送能力太差。再看美国打仗,就那10个师,美国打伊拉克是10个师,打阿富汗还是10个师,哪儿都是这10个师就够了。美国战略投送能力强,飞机和军舰,能把部队运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于是苏联就被迫放弃了东欧。
另外就是对华关系,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所以这个时候的对华关系是,中苏正常化,中美曲折。中美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走到了一起。结果在里根总统上台这几年,基本上就把苏联给搞垮了,苏联一垮,中美共同的敌人就没了,所以中美关系注定不会好到七八十年代那样,但也不会恶化到朝鲜战争那样。而且本身来讲,里根总统实际上是美国共和党右翼的代表,他当州长的时候,四次访问台湾,跟蒋介石的私人关系很好的。所以他上来之后,从意识形态上,应该说是反共的,所以他跟当时的中国有共同的敌人,这个后来他一上台,苏联被整垮,中美关系就发展得比较曲折。
从中国史讲到世界史,一转眼,就要到说告别的时候了。真是非常多谢一直支持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读者朋友们,在与诸君话别之际。我特别想说两点:第一点,我在这套书的序言里面就提到的“论从史出”,这一点,是我认为做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黄仁宇先生就提到过,搞历史就要重视“数目字”。这也是西方史学界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数目字”,就是历史研究不能简单说“八十万曹军怎么怎么地”,历史研究不是评书,而是这八十万到底是什么情况,得研究军队中伙夫有多少,牵马的人有多少,弓箭手有多少,只有搞清这些个数字,我们才能据此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也是讲“论从史出”。只有依托于“数目字”的历史研究,才能离历史的原貌更近一点。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好看,我想这个“数目字”起到了一些作用,有“数目字”的历史,自然就是生动的和鲜活的。当然,我知道此前读者和专家们帮我挑了很多我讲错的地方,我都一一接受,也在此表示感谢,我也从中获益良多。但是,我也再重申一下之前说过很多遍的话,那就是我只是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我想我对大家最大功用就是让大家觉得历史是可以读的,是可以看的,激起大家对历史的兴趣,起码以后出去玩,看到什么历史遗迹能说出点什么,这样自己有面子,周围朋友也受益,请导游的钱都省了,多好呢。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刀”。
而且,让现在青少年少几个得网瘾的,让学生少几个沉迷网游的,那我也很开心了。我确实不是搞历史研究的,更不是搞考据的,就是个唯一业余爱好是读点历史书的人,当然我非常尊重做考据的人,而且我也期望,在中国,研究历史的人中特别需要多一些考据,多一些研究“数目字”,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研究才能真正的进步。好了,说得有点多了,这些也算是一个自我辩护吧。当然,即便是给普罗大众讲历史,我也期望自己以后能做到更加准确,更少错误,这是应该的,学无止境。
第二点,再解释一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个书名,这个书名是策划编辑取的,他的本意是想用一种更加亲切的方式来表达,他觉得“玩意儿”这个词是来自北京话,很有地气,和老百姓有亲切感,而且所谓“玩意儿”,在北京话里头,一开始也不是贬义词,反而是对真正好东西的爱称,比如收藏古董的人都称自己收藏的好东西为“玩意儿”,所以我才用这个词语表达对历史的一片赤子心,绝没有不尊重历史的意思。
浩荡千年,终成灰土!
但就是这些灰土中,我想我们的未来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从中到底能刨出来点什么东西,刨出点什么玩意儿来。正如我在序言中所引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一段话: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这里面的知有两种,一种是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知,看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一种是还原本真,以史为鉴的知。这一点,我想读者朋友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好了,不多说了,再说我就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了。
共君一席,终有一别,各位保重,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偏爱。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完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