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燕王定鼎 四、血腥镇压
朱棣最想杀的,当然是齐泰和黄子澄。
这件事很容易地就办成了。毕竟,他们是朱棣起兵以后始终口口声声要杀的所谓奸臣。因此通缉令一下,很快就被捉拿归案,也不会有人胆敢营救。结果齐泰被杀,还牵连到族人。只有六岁的儿子幸免于难,发配为奴。
黄子澄则被带到御前审问。这位削藩的“首恶”丝毫都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毫不客气地对朱棣说:殿下向来悖谬,不可为训,只怕子孙后代有跟着殿下学坏的。
朱棣恼羞成怒,下令将黄子澄的家人和亲戚全部带过来让他们号哭,然后要黄子澄写下自己的罪状。
黄子澄写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凶残。
朱棣怒不可遏,下令砍去黄子澄双手。
接着,又砍去双脚。
最后,他被肢解。
黄子澄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兵部尚书铁铉(读如绚)也一样。
铁铉是朱棣的劲敌。建文二年燕王攻济南,守将便正是此人,结果围攻三月不下。朱棣无奈,下令引水灌城。铁铉却让守城士兵昼夜哭泣:我们就要像鱼一样死了。又让百姓出城说:谁不是高皇帝儿子?谁不是高皇帝臣民?如果大王退兵十里单骑入城,臣等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燕王信以为真,果然单刀赴会。
结果呢?刚刚走上吊桥,铁板就从天而降。
死里逃生的燕王下令炮轰济南城,铁铉却在城楼上竖起太祖高皇帝的牌位,害得朱棣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最后还是姚广孝把他劝回北平,铁铉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这一箭之仇,岂能不报?
何况此人还死不改悔。
实际上铁铉被带到朝堂后,就自始至终背对朱棣,口中更是骂声不绝。朱棣下令割掉他的耳朵,铁铉不回头。割掉鼻子,依然故我。气急败坏之下,朱棣丧心病狂地命令将那些割下的肉烧烤以后塞进铁铉嘴里,问他好不好吃。
铁铉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
朱棣暴跳如雷,大喝一声:剐!
结果,刽子手剐一刀,铁铉骂十句。
这时朱棣简直就要气疯了,下令将铁铉扔进油锅。然而进了油锅,尸体也不面对御座。朱棣盛怒,又让宦官将尸体捞出朝北跪下,冷笑一声说:看你朝不朝朕!
谁知话音刚落,铁铉身上的沸油突然四溅,宦官们纷纷夺路而逃。回头再看,那尸体依然背对朱棣。
朱棣目瞪口呆,只好下令安葬。
杀铁铉,就像打了一场恶仗。
另一个人,则更让朱棣为难。
这个人叫方孝孺。
方孝孺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人和建文帝的顾问,出的主意其实比齐泰和黄子澄还多。建文三年,他替皇帝写了一封信给朱棣的世子朱高炽,许以燕地王爵策动他背叛父王,同时派间谍驰报燕王称世子谋反。朱棣将信将疑之际,来信却被朱高炽原封不动送到行营。燕王马上明白这是离间计,火冒三丈地说:混账王八蛋!差点误杀我儿!
这样的人当然会在黑名单上,而且名列前茅。
朱棣却不想杀他,也不能杀。
不杀有很多原因。当年朱棣兵出燕山,姚广孝送行到北平郊外,突然跪下来说:臣有一事相求。
燕王说:请讲!
姚广孝说:南方有个人名叫方孝孺,博学多才,在士人当中威望极高。主公事成之后,他一定不肯投降,请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臣担心从此就没有“读书种子”了。
燕王满口答应。
不过,朱棣不想杀方孝孺,还因为要他做事。当时群臣异口同声:起草即位诏书非此人不可。朱棣只好将他从狱中放出,客客气气地请到朝堂,摆出礼贤下士的样子。
没想到,方孝孺却披麻戴孝,进来就放声大哭。
朱棣当然知道这是为了建文帝。
于是他说:先生节哀,我也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
方孝孺问:成王在哪里?
朱棣回答:他自己烧死了。
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他儿子?
朱棣回答:国赖长君。
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他弟弟?
朱棣回答:这是朕的家务。
然后,永乐皇帝走下御榻,放下身段柔声说:昭告天下的文书非先生起草不可,请先生不要把自己弄得太苦。
左右也及时地递来纸笔。
方孝孺却把笔扔了,还边哭边骂。
方孝孺对朱熹《蓬户手卷》的题跋。
朱棣问他:你不怕死?
方孝孺答:死就死,诏不可草。
朱棣又问:难道不怕株连九族?
方孝孺答:即便十族又如何!
朱棣忍无可忍,方孝孺果然被诛十族。
十族,就是九族再加上学生。
这是不折不扣的大屠杀,死者共计八百七十三人。更为残忍的是,每个人死前都被带到方孝孺面前,然后当着众人也当着他的面处死,最后才轮到他本人。
永乐皇帝简直就是蛇蝎心肠,禽兽不如。
可惜,方孝孺恐怕也是混蛋。
没错,此人确实有气节,堪称铁骨铮铮,这也是他备受推崇的原因。问题在于,坚持气节只能是个人的事情,不能要求家人和学生去送命。铁铉就没有这样做,他的两个女儿后来还被嫁到良善人家,尽管曾经一度发配娼门。
朱棣其实并未天良丧尽。
方孝孺却铁石心肠。八百七十多人死在他面前,居然能无动于衷,直到弟弟被杀时才流下眼泪。即便如此,也丝毫都不反省这是“便十族奈我何”那句话引起的。真不知道他有什么权利那样说,难道这些人命都是你方孝孺的?如此将他人生命不当回事,跟朱棣之流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那么请问,当时他该怎样回答?
自称周公的,也不会诛人九族。
想当年,陈宫就是这样回答曹操的,结果自己全节家人全身。方孝孺却只有学问并无智慧,南京政府昏招迭出便多半要拜这位气节先生所赐。这不奇怪。程朱理学之后,中国的读书人要么虚伪,要么迂阔,甚至脑子里面全是糨糊。
正直而智慧者,凤毛麟角。
不过在崇尚“以德治国”的社会里,有气节总归是受人敬重的。因此不但方孝孺的故事广为流传,另一些忠臣孝子的事迹也被传得神乎其神。比如监察官员景清,因试图刺杀朱棣而被活剥人皮,然后皮中塞草挂在长安门。结果有一天永乐皇帝路过门下,那草人居然挣断绳索扑了过来。
这当然靠不住,就连铁铉的故事也多半是虚构。
但不管怎么说,诸如此类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便至少说明人心不服,朱棣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据说他甚至梦见景清提剑绕床而行,醒来后竟是一身冷汗。
于是他认为,南京这地方是住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