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宣宗南迁 第二节 中都独孤

现在金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金宣宗的迁都意味着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中都,此时的中都城既没有多少兵又没有多少将领镇守,真的是岌岌可危了。那么成吉思汗看到这个好机会,他会遵守和议的约定,放着中都这个唾手可得的肥肉不理吗?

金朝东北老家丧失之后,成吉思汗在公元1215年再次率领大军翻过阴山,越过长城,向金中都发动猛攻。这一次成吉思汗是想一举攻克金中都,所以蒙古兵对于金中都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先蚕食中都周围的州县,连中都的门户通州都失守了。通州失守,意味着从南方往中都运粮食的可能性不存在了。中都变成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随时有陷落的可能。

在中都城被蒙古兵包围之前,宣宗皇帝知道中都可能守不住,急召太子南下。本来他让太子防守中都,也就是做出一个姿态,我虽然跑了,太子还在这儿,我还有可能回来。现在他知道中都守不住了,太子是我儿子,我儿子不能死在这儿,别人死没关系,所以召太子南下。什么爹养什么儿子,太子也没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一听父皇宣诏,谢天谢地,抬腿就跑。“太子既行,中都益惧。”(《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五)太子一跑,中都军民兵无斗志,老百姓的心也就散了。本来有大臣跟宣宗讲,太子不能跟您在一块儿,这就跟当年北宋靖康之变一样。当年宋徽宗想到外地招兵,宋钦宗老怕他老爹复辟,不让宋徽宗去。如果真的让宋徽宗出去了的话,也不至于爷儿俩被一锅端。所以大臣跟金宣宗说,如果您把太子召到汴京,万一有变,你们爷儿俩可一锅端了,那么大金就要重演北宋靖康之变的故事,应该让太子留守外地。当年安史之乱,明皇幸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继皇帝位,他就是唐肃宗,然后指挥平叛,八年安史之乱平定,再造唐室江山。现在应该效仿唐肃宗在灵武故事,让太子留守中都,不要把他召来。这位大臣说完之后,术虎高琪拍案大怒,皇上,赶紧把他杀了,这个人想逼宫,让太子继位。术虎高琪害怕太子当了皇上,他想宣宗成太上皇了,我在太上皇身边做红人管什么用啊?而且中都离我那么老远,我就是想遥控太子,也控制不了,一定要把这爷儿俩都攥我手心里,我才能够把持朝政。可见这个权臣到此时想的都不是江山社稷的安危,还是怎么弄权、怎么对我合适。这样,太子南下了。

当时中都城由两个人负责防守,一个是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一个是平章政事抹撚尽忠。完颜承晖是金国宗室,从小饱读诗书,文才出众,如果在太平年间,说不定能成为一位文坛领袖,不幸生于乱世。完颜承晖虽然是当年马背民族的后代,但是已经不知兵事了。平时家里挂着北宋的名臣司马光和苏东坡的画像,完颜承晖最佩服这两个人,以司马先生为师,苏公为友。因为他不懂兵事,中都的防卫基本上就全交给大将抹撚尽忠。当时蒙古军四处抄掠,中都孤城一座,西京朝不保夕,东京已经被攻占了。蒙古兵就去进攻金的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当时金国二十万大军防守北京,刚一开战,部下想投降,把主将给杀了,继任的主将连像样的仗都没打一场,就开城投降了。这与当年金军南下,宋军的表现一模一样。

因为北京曾经抵抗过,按照蒙古人的游戏规则,进城之后应该是屠城,鸡犬不留。当时蒙古军的统帅是成吉思汗帐下第一大将木华黎,一位契丹族蒙军将领就劝他,说北京是辽西重镇,如果他们投降了你还把他们全部杀掉,以后谁还敢投降啊?留着北京,这是一个榜样,起一个示范作用。赶上那天木华黎心情不错,下令放北京城一马,蒙古人就没在北京城实行屠城。不屠城真有示范作用,以后蒙古军再南下,金国的很多城市一看,蒙古人也不是见人就杀,也有木华黎大帅高兴不屠城的时候,就纷纷开城投降。因此西京、东京相继沦陷,中都成了孤城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