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坚持北上与南下分裂的斗争 40、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
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那恶劣的自然环境,那惨烈的战争,那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以及一场场与国民党军队厮杀的战役。殊不知对长征的领导者们来说,长征路上的艰苦斗争还有党内严肃的政治斗争。统领四方面军的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与他生活战斗在一起的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更是处于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毛泽东称赞坚持北上反对张国焘分裂行径的朱总司令是“意志坚如刚,肚量大如海”,他的伟大功绩,将永远铭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丰碑上。
1935年8月,中革军委为继续贯彻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执行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右路军由党中央、毛泽东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推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推进,然后向右路军靠拢,共同北进甘南。朱德此时告别了一路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的毛泽东、周恩来等战友,开始同张国焘共事,他深知往后的路途并不会平坦。
张国焘怀有个人野心,自恃人多枪多,对抗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从四川阿坝县和若尔盖县等地南下,他在阿坝召开了“川康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是在阿坝一座喇嘛庙(格尔底寺)里举行的。会场的粗圆柱上,贴了两条非常刺目的标语,上面赫然写着:“反对毛周张博向北逃跑!”“南下创造川康根据地!”
张国焘首先发言,攻击毛泽东等率红一、三军北上是“逃跑主义”,鼓吹南下,矛头自然也就引向了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朱德和刘伯承。台上台下有些人开始起哄,要朱德表个态:“同姓毛的向北逃跑的错误划清界限”、“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稳稳地坐在那里,不予理睬,从容应付眼前一切。
张国焘说:“总司令,你可以讲讲嘛,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怎样?是南下,还是北上?”朱德从容地站立起来,语音平稳而缓慢,他说: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我们红军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应当担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会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张国焘、黄超对朱德的这一回答非常恼火。黄超破口大骂,“你是老糊涂!”“老右倾!”“老顽固!”……
有人冲着朱德喊: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离开这里,快走!“我是中央派到这里来工作的,我不能私自回去,要回去必须有中央的命令。我刚才说过了,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听党中央的指示。既然你们坚持南下,中央又没有命令让我回去,那我只好跟你们南下。但应容许我保留意见。”朱德的话语仍然不卑不亢。朱德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他相信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革命的,四方面军是一支十分重要的革命力量,不能把他丢给张国焘不管。
看到一部分人蛮横地攻击朱德,刘伯承再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挺身而出,“你们是在开党的会议,怎么能这样对待朱总司令!?”这一
下,会场上的斗争矛头立刻转向了刘伯承。刘伯承和朱德一样表明了拥护中央北上方针的坚定立场。
张国焘眼看无计可施,在台上连转了两个来回,走到朱德面前,说:“好,好,有你这一句愿意南下的话就行。别提那个党——中——央!散会!”
康克清1938年7月在接受《朱德传》作者访谈时,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朱德很沉着,任你怎么斗,怎么骂,他总是一言不发,像不沉的‘航空母舰’。等对方斗完骂完,他才不慌不忙地同他们讲道理。”
会议结束后,随左路军行动的原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的同志,找到朱德,义愤填膺地说:“总司令,您带我们单独北上,找党中央、毛主席去!”还有的说:“要是张国焘拦我们,我们就跟他干!”朱德十分理解这些同志的心情,但胸怀全局、处变不乱的朱德深知,如果走,张国焘必追,双方很可能火拼,会使红军的裂痕更大,创伤更深。他劝这些同志必须克制和忍耐,顾全大局,要讲革命,讲团结。在朱德语重心长的指示下,原红一方面军的指战员,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使他们在受到张国焘的排斥时,仍能安心埋头工作,避免做出冒险行动和无谓牺牲,保持了红军内部的团结。朱德利用各种机会到部队下层同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接触、谈心,宣传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反复强调红军内部团结的重要性。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循循善诱的谈话,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的尊重。就连一些一时不明真相,当面辱骂过他的人,也逐渐改变态度,对他十分爱戴。
朱德胸怀坦荡,临难不苟,真正做到了“意志坚如刚,肚量大如海”。
当时,张国焘等还进一步挑拨朱德和毛泽东的关系,逼迫朱德表态反对毛泽东。朱德严正地说:“朱毛朱毛,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张国焘为了中伤毛泽东、党中央,竟然公开造谣说:毛泽东“他们走的时候,把仓库里的枪支、弹药、粮食,还有一些伤员,统统都放火烧了!”朱德一听这话,很气愤,他立即驳斥说:“这纯粹是谣言!从井冈山开始,毛泽东同志就主张官兵平等,不准打人骂人,优待俘虏,红军的俘虏政策就是他亲自订的,对俘虏还要优待,怎么会烧死自己的伤员?过草地干粮不够,动员大家吃野菜,怎么会把粮食烧掉?这些无中生有的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
张国焘听后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从此,张国焘对朱德更加忌恨,使用了种种迫害手段,指使人在夜间把司令部的骡马牵走,把朱德的警卫员和司令部的勤杂人员全部调走,连门岗也撤掉,说是要他们参加学习班,“换换脑筋”,使朱德的安全没有保障。但朱德正气凛然,泰然自若地应对一切。
朱德同一向专横跋扈的张国焘在一起,难免受到挟制和压迫,但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后来毛泽东在谈到这段历史时称赞他“临大节而不辱”。
后来,张国焘另立“中央”,宣布朱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朱德拒绝了这个任命并严正表示:你不能另起炉灶,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我按党的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徐向前回忆说:“朱德同志坚决反对另立‘中央’,对张国焘也起了有力的制约作用。”
朱德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以理服人,一方面讲斗争,一方面讲团结,耐心地规劝张国焘,要服从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另起炉灶,闹独立。在艰难而危险的处境下,他以其特有的坚定和智慧,挑起了克服这场危机的重担,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维护红军的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当1949年10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升起时,广场上人民高呼的是两个“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人民的呼声正代表了历史作出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