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乾清宫门 二、重要人才

御门听政,既议决重大军政国务,还议决重要人事安排。御门听政是发现、考察、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顺治帝在御门时发现徐元文,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徐元文(1634—1691年),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状元,时25岁。顺治帝御乾清门召见徐元文,告诉他是自己亲自选拔的,并亲赐冠带、蟒服、皮裘、靴子等。回宫,奏启孝庄皇太后说:“今岁得一佳状元。”就是今年得到一名优秀的状元。明日,顺治帝又御乾清门,徐元文率领新科进士谢恩,百官陪列,鸿胪读表,前此未有。徐元文被依例授予翰林院修撰,蒙多次宣召,经常陪顺治帝到南苑打猎,乘着御赐骏马,好一派潇洒。顺治帝命内阁学士折纳库为徐元文牵马,徐元文急忙说:“不敢,折公是我翰林院的老师!”便改为内廷侍卫牵马。后来,顺治帝又经常晚上在便殿召对徐元文,夜深了,赐夜宵。顺治帝问侍从人员饿吗,又给侍卫赐饭。(《张文贞公集》)康熙初,徐元文为国子监祭酒,后改翰林院掌院学士,任《明史》监修总裁官、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徐氏兄弟三人:兄徐乾学,康熙九年(1670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正七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1659年)一甲第一名(状元),为修撰(从六品);弟徐秉义,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为检讨(从七品)。兄弟三人号称“昆山三徐”,史称“一门三鼎甲”,清朝仅有,学林佳话。

元文为官,颇受赞誉。

第一,严肃学规。任国子监祭酒(国家大学校长),条规严肃,纪律严明,满洲子弟不听管理、违反纪律者,“辄加挞责,咸敬惮之”(《清史稿·徐元文传》卷二百五十),这是后人做不到的。

第二,不做颂扬。平定三藩之乱,朝臣多称颂康熙帝的功德,奏请给皇帝上尊号,独元文上书“愿皇上倍切咨儆”,不歌颂皇帝功德,还劝皇帝更加谨慎。

第三,限制特权。当时京城民人被卖到或骗到八旗下做奴仆的,生活凄惨,纷纷逃亡,称作“逃人”。清廷颁布惩治逃人法,规定:捉到逃人,逃人及其邻左邻右和十家长(甲长),连坐处死。有的大臣为此上奏,顺治帝将奏疏掷于地。徐元文还是疏奏。《清史稿·徐元文传》记载:“京师奸人,多掠平民卖旗下,官吏豫印空契给之,屡发觉,元文疏请禁止。又八旗家人投水、自经,报部者岁及千人,疏请严定处分。上俱从之。”

其兄乾学与弟秉义,以招权纳贿,结党营私,贪渎获罪,被参解职。而元文“谨守礼法,门庭肃然”,退休回家,路过临清,关吏检索,“仅图书数千卷,光禄馔金三百而已”。徐元文居家一年,患病而死,才58岁,有《含经堂集》传世。

御门听政,还有故事。御门听政时,康熙帝同大臣讨论数学的开方、圆周率,以及音律等,还表演测水流量,谕道:“算数精密,即河道闸口流水,亦可算昼夜所流分数。”怎样计算河道闸口的河水流量呢?诸大臣既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他说:“先量闸口阔狭,计一秒所流几何,积至一昼夜,则所流多寡,可以数计矣。”然后,命取观测日晷表,用御笔作画展示:“此正午日影所至之处。”就把这张画放置在乾清门正中,让诸大臣等候观看。到正午,果然日影与御笔画处恰合,分毫不差。与政大臣的反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胜欢庆之至。”(《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五十四)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帝开始御乾清门听政。大臣奏事,君臣讨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谢济世为御史,因弹劾雍正帝的宠臣田文镜而下狱。是时,雍正帝御门听政,允许科道御前奏事,谢济世拿出奏章。雍正帝问:“云何?”对曰:“钱法。”雍正帝说:“钱法大难,朕方筹画。”雍正帝问:“又云何?”对曰:“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贪黩不法状。”雍正帝环顾左右后说:“彼号能臣,朕方假任,尔无惑浮言。”就是说像田文镜这样的能臣,朕刚信任,你不要相信传言,并退回其奏疏。谢济世伏地不起,争谏益力,因而见罪。(《篷窗随录》)雍正帝在这点上,缺乏气度和雅量。

御门听政还是清朝兴衰的一个历史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