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四、六把钥匙

俗话说:学到用时方恨少。准备讲课,深感困难。困难之所在,在于八个字:亦事亦理,入耳入心。如何让学术研究成果走出书斋,面向大众,普惠社会,为观众和读者所喜闻乐见?这就必须做到:亦事亦理,入耳入心。故事和道理,入耳和入心,事理圆融,很难做到。有故事,没有道理,不够深刻;讲道理,没有故事,未必好听。能入耳,未必能入心;既能入耳,又能入心,确实不容易。这是我在本讲座中的一个心结。

这次讲《大故宫》,应注意并把握些什么要点?力求把握六个要点:

第一,空间为序。以往讲《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都是主要沿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以时间为顺序,逐渐演绎推进。这次讲《大故宫》不同,是以空间为顺序,就是以故宫的建筑空间,作为讲述的线索。每一讲,都先设定一个空间的概念,再讲在这个空间里的时间、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就像拼图一样,先有一张总图,分拆开来,微观展示,再一块一块拼接,整合成一幅全图。

第二,影像为长。《大故宫》一个最大的优势是,不仅有人物,有事件,而且有建筑,有文物——人物可描叙、事件可叙述,建筑、文物则更适合于以影视形象展现。影像比文字,比讲述更形象、更直观、更韵美、更生动。所以,《大故宫》这个题材其文字与影像可以形成最佳拍档。

第三,文化为魂。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都要有一根主线贯穿,这条主线就是文化,就是性灵。人们对人物、事件、建筑、文物、历史的了解,不仅是丰富知识、欣赏艺术、拓展视野、提高素养,而且要得到启示、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简单地说,贯穿人物、故事、建筑、文物、历史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应是“大故宫”的精髓与灵魂。

第四,合纵连横。有些历史题材,虽然具有地域性,但不具有国际性。大故宫却不同,明清故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具有国际性。这就需要将中国明清故宫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现存的宫殿相比较,在比较中认识中国明清故宫建筑的伟丽、文化的辉煌。物以人存,睹物见人,从而了解中国之伟大,中华之伟大。

第五,史艺联通。历史是一门科学,电视是一种艺术。历史的、学术的内容,通过影像、声音、语言、文字等手段表现出来,又使抽象的、逻辑的思维蕴涵其中,这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相互联通转化的过程——既将史实、理念转化为可视、可听的艺术,又将可视、可听的艺术转化为科学的道理;既值得探索,也值得期待。

第六,中正安和。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子午线即中轴线,这就要突出“中”;中轴线上北京大城的正阳门,突出“正”;皇城正门的天安门,突出“安”;故宫的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出“和”。总之,“中正安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譬如,“和”字为重,和者为尚,具体说来,如大智大慧者所说的“六和”——自己和悦,人我和敬,家庭和睦,自然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总上,以故宫建筑空间为顺序,以传统文化为脊梁,以同大故宫相关的典型历史、人物、事件、文物、古建、艺术、园林、哲理等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现大故宫,进而体现大故宫既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