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 慈禧西逃 三、图新憾晚
慈禧自西安返程,大肆铺张,士民跪地,夹道恭送,千官万马,旌旗招展,忘乎所以。史书说:“然千年以来,当无有今日之热闹者。”(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四)慈禧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结束西狩,回到宁寿宫乐寿堂。历十六个多月,凡510天。
慈禧自到达西安后,就“好了疮疤忘了痛”。据说每日选菜谱有百余种,招人到行宫演戏,还以金球和银元宝赌博,她弟弟桂祥都能抽上大烟。(陈捷先《慈禧写真》)回程时沿途大修行宫,车驾三千多辆。在开封,摆寿宴,演大戏,极尽挥霍之能事。其间,京城百姓,蒙受灾难。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曾说:“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的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他又说:“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故意放火等事,为数极其不少。”还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先农坛,特别是皇宫的宝物,损失流散,无法统计。
义和拳(团)事件,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逃,《辛丑条约》签订,对于中华历史与文化,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为迎接两宫返回北京,被毁的正阳门城楼上临时扎起了彩牌楼(此图为西方人绘制)
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西逃,又因签订《辛丑条约》后战争结束而回京。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与英、德、俄、美、法、奥、日、意等八国,还有西、比、荷三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十二款,其中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惩办祸首,对德、日谢罪等。赔款一项,加上利息,共为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其他赔款,总数超过十亿,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个财政年度总收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国赔款最多的一次。这扼杀了中国财政命脉,影响了民众生活,延缓了工业化进程。
开杀替罪羔羊。慈禧逃难的过程,是自我反省、自我磨炼的过程。闯了这么大的乱子,万民那么大的不满,总得找替罪羊吧!洋人也要求“惩办祸首”。“祸首”自然是慈禧,慈禧又怎能惩办自己呢!于是,慈禧大开杀戒:下令处斩大学士徐桐(已死),大学士、尚书刚毅(已死),处斩军机大臣、尚书启秀,军机大臣、尚书赵舒翘自尽,左都御史、左翼总兵官英年自尽,军机大臣、尚书裕禄自尽,庄亲王、步军统领载勋自尽,山东巡抚毓贤正法,军机大臣载漪、御前大臣载澜定为斩监候,加恩发往新疆锢禁。从这些人的社会成分看,他们是满洲贵族和社会高层的顽固派、保守派、投机派,是一批昏昏庸庸、逢迎拍马的政治侏儒。忠耿谏言的军机大臣徐用仪、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许景澄、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和太常寺卿袁昶骈斩于市,史称“五忠”。后昭雪旌表,其英魂永辉。
总之,慈禧实际执政四十八年,我看她有三着高棋、四起败笔。三着高棋,一是辛酉政变,如陈捷先教授所说,“慈禧在初试啼声的‘辛酉政变’中,设计缜密、处理精当、呼应巧妙、行动准狠,在在显现出她手段的高明”;二是委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危难中稳住清政权;三是所谓的“同治中兴”。四起败笔是,慈禧在戊、己、庚、辛四年,连续犯了四大错误——
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
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立大阿哥;
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攻打使馆;
辛丑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
慈禧的自私、保守、孤傲和贪婪,导致诸如上述等错误。慈禧回銮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派员出洋考察,宣示筹备立宪等。但是,改革良机,已经错过。清朝政府威信,已经丧失殆尽。我们看一下时间表:慈禧回銮四年后同盟会成立,又过三年“两宫宾天”,再过二年武昌起义——清朝覆亡,民国建立,帝制结束,中华新生。
慈禧面临改革与守旧的难题:不改革有人不满,改革也有人不满,两相比较,各有利弊:改革虽得罪一些人,却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改革虽迎合一些人,却悖逆社会发展趋势——拒绝改革的人,终被历史唾弃。因此,两者相互比较,还是改革为好。智者动善时,时机很重要。慈禧太后错过改革时机,身负顽固保守骂名。早也改革,晚也改革,主动为尚,顺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