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坤宁大婚 一、大婚皇帝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坐北面南,正面九个开间,算上两侧的小间,现在看到的是11个开间。坤宁宫与交泰殿、乾清宫坐落在同一高台上,平面呈长方形,两层屋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在建筑结构上,后庭大院的门比较多:东西庑墙各有五座门,其中乾清宫各两座门,交泰殿各一座门,坤宁宫各两座门——主要是为帝后、妃嫔、宫女、太监等出入内廷方便。
坤宁宫一直是皇后正宫,图为东暖阁的皇帝洞房
实际上,皇后并不都住坤宁宫。明代皇后住在坤宁宫,清代皇后大多住在东西六宫,但坤宁宫作为皇后正宫的地位始终没变,所以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还是在坤宁宫。正如东西六宫虽为妃嫔所居,但皇太后、皇帝、皇后也有居住的;同样,坤宁宫为皇后寝兴之所,但妃嫔也有在此居住的。黄宗羲《枣林杂俎》记载:汤溪(今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戴氏选侍,曾住坤宁宫,三次被御幸。弘治十年(1497年),太监宁某来县,宫人手书寄问母、弟安否,离别思忆之情凄然满纸。
游客到故宫坤宁宫参观,导游会指给大家看:这里是坤宁宫东暖阁,就是皇帝皇后大婚的喜房。于是,一般游客都认为,明清北京皇宫二十四位皇帝结婚的洞房都是在这里,其实不然,为什么呢?
先说“大婚”。现代许多青年结婚叫“大婚”,结婚典礼时,主持人常说:“今天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举行大婚!”在古代,“大婚”一词不能随便使用。《中文大辞典》解释:“天子、诸侯之婚礼,谓之大婚。”明清只有天子结婚才可以称“大婚”,亲王、郡王结婚都不可以称“大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在坤宁宫举行大婚的天子,简直没有几位。明朝十六位皇帝,在南京登极的洪武帝和建文帝,他们登极之前已经结婚,没有举行“大婚”之典。明朝在北京的十四位皇帝,算来算去,只有两位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一位是明英宗正统皇帝,九岁继承皇位,他结婚时已经是“天子”,可以称作“大婚”;另一位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十岁继承皇位,他结婚时也已经是“天子”,也可以称作“大婚”。
清朝呢?清朝十二位皇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君主,是当皇帝后才结婚的,他们结婚可以称作“大婚”。至于溥仪,结婚时已经退位,所以他和婉容的结婚,只能算平民的婚礼,从礼制上说,不能称作“大婚”。然而,清朝四位“大婚”皇帝,顺治帝大婚在位育宫(保和殿),不在坤宁宫。因此,在坤宁宫举行“大婚”的皇帝,明朝两位、清朝三位,共有五位,约占明清二十八位皇帝的18%。
皇帝大婚同民间结婚有相似之处,沿袭《仪礼·士昏礼》中的“六礼”,就是成婚的六道手续,或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迎娶,但没有亲迎礼。“六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1)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
(2)问名,男家请媒人到女家,问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生辰八字)。
(3)纳吉,男家将女方情况进行占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同意缔结婚姻。后来民间请人看皇历、算八字。现代已经不怎么用这一套了,但年龄、生日还是要看的,好比现在有些人看“星座”。
(4)纳征,也称“纳币”,就是男家以聘礼(彩礼)送给女家。女家接受聘礼,就是订婚。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定下婚期。
(6)迎娶,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也就是结婚。
皇帝大婚同民间虽有相似之处,同样要经过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迎娶,但有不同之处,如皇帝不亲自到皇后家迎娶新娘,而是派正使、副使代表皇帝前去迎娶。
明清时期在北京坤宁宫举行“大婚”典礼的五位皇帝中,以同治帝和光绪帝大婚的文献和档案记载比较详细,特别是光绪皇帝,《大婚典礼红档》有完整系统记载,《光绪帝大婚图》有细腻精彩描绘,还有德国皇帝恭贺大婚典礼国书,所以我讲坤宁大婚,以光绪帝大婚为例。
若想了解光绪帝大婚实录,就得翻阅这本《大婚典礼红档》
光绪帝(1871—1908年),名载湉,四岁进宫,做了皇帝。光绪帝结婚的年龄,按照清廷的家法和惯例,应当在虚岁十四岁,因为顺治帝是十四岁大婚的,康熙帝也是十四岁大婚的,所以光绪帝理应是十四岁大婚。但慈禧太后不同意,一年一年地拖,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懿旨准许载湉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这一年,光绪帝十九岁,皇后二十二岁。先看光绪帝大婚是如何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