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东南卷及其他 第71篇 面对大洋之水
邓刚
文前感言
据宇宙飞行员讲,从遥远的星际空间望去,地球是蓝色的;据科学家分析,由于海洋的映照,天空才是蓝色的。也就是说,地球表面绝大多数地方是蓝色的海洋。蓝色是水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浪漫又理直气壮地说,蓝色是人类的颜色。
江河湖海浩渺之水滋润着人类,为人类提供鲜美的鱼虾和丰富的营养,为人类运输,为人类发电,为人类调节温度……因为有水,人类才得以健康地生存,才有美好的生活,才有悠久而深远的文化。人们经常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人类更离不开水。人可以数天不吃饭但却不能数天不喝水,据俄罗斯一家报刊报道,有俄罗斯一司机在沙漠做试验,一个人可以20多天不吃饭,依然活着,但三天不喝水就会死亡。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对水的存在没有危机感:觉得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的。其实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你到中东的一些国家就会发现:水比油还要珍贵;而且水资源又很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沿海城市地下水抽取过多,往往会导致海水倒灌和地面下沉。这也是本文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以科学的治水方针为指导,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水利工作者对治水思路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所以沿海的许多城市成功地治理和预防了海水倒灌。
可以这样断言,水利与水害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三国演义》这部书写尽了蜀国的刘备和魏王曹操,最精彩的戏剧场面几乎都被蜀、魏两国的精英所占据,而令人不解的是,从历史的真实上看,坚持到最后灭国的却是东吴。笔者认为,这是东吴人能化水害为水利的成果。东吴的孙权大力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他在建邺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把偌大的玄武湖水引出,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从今天看来,这几乎就是盆景式的“南水北调”工程了。正是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于是农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促使当时建邺城的繁荣,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正是水利工程建设,使当时的东吴工农业和交通运输都得到迅速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所以东吴能坚持到“三国”的最后。今天,我们国家的强大,与我们在水利建设上的成功息息相关。而且我们无论在技术上、规模上,与先进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并驾齐驱。但近年来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和15年内要完成的“南水北调”大水利工程,已经将我们国家的水利建设水平提升到世界的前列。本文要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以科学观的视角,关注这前所未有的大水利工程,并进行科学论证和探讨,使人们对水利工程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深思。
水利与水害,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用当今时髦的词儿讲,就是双刃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资源,但也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俗话说,水火无情。纵观世界各国发生的灾难史,水几乎就是“罪魁祸首”。暴雨成灾,山洪暴发,江河暴涨;尤其是可怕的风暴,从江河湖海中生成,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以千军万马之势,攻击人类的城市和乡村,淹没良田千万顷,摧毁广厦千万间,吞噬生命千百万。然而,正因为如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化水害为水利,使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美妙无比。本文在描写抗击风暴潮灾难的场面,是笔者的亲历,也是本文要表述的一个话题,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勇气更有智慧战胜自然灾难。
盘古开天,人类的生命就与水融在一起,与潺潺流水,与滔滔江水,与叮咚泉水,与辽阔的海洋之水,与从天而降的雨水,与滚滚咆哮的洪水……于是,人类对水有着顶礼膜拜的赞美和崇拜,同时有着惊骇万分的恐惧和哀伤。从有文字记载,我们中国人对水就有着浪漫而严肃的想象,凡是稍大一些水域,都会有龙的传说故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就是水的化身,水的象征,水的威力,水的精灵。我们常常高唱我们是龙的传人,其实就是对生命之水的崇敬。人类世世代代的生命承接,世世代代的悠久文化,就是在江河湖海的滋润中茁壮成长,发扬光大。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长江已经不是水系的名称,而是超越自然形态升腾为一种神灵和神圣的高度。抗日战争时期,在侵略者的炮火下,我们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诗人张光年挥笔高歌,“黄河在咆哮”,就是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者发出怒吼;“保卫黄河”就是万众一心,奋起反抗,保卫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因为水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勃勃生机,所以人们歌颂水为祥龙;因为水也能给人类的生命带来灾难,所以人类诅咒水为恶龙。关于龙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生动有趣的也有严峻恐怖的。这也是本文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远古至今,人类与水的斗争中,不断地胜胜负负,所产生的“神话心理”,这种心理对今天的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水能滋润人们心田和良田,能驮动千帆万船前行,能展现美好风光,就是人们热爱的祥龙和好龙;水暴涌横流,加害生命,淹没村庄和良田,肆虐八方,就是人们憎恨的恶龙和害龙。所以,从这些美丽而奇特的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已经上升到神话文化。其实,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与自然灾难斗争,在胜利的欢乐和失败的悲愤之中,渐渐形成的民间故事,憎恨邪恶的,热爱美好的,人们借神话故事来表达战胜灾难的雄心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从大禹治水到至今所有的水利工程,人们抗击风暴和山洪的肆虐,开运河,建堤坝,疏导水源,拦截洪流,其实就是人类治服恶龙的战绩。用力量用智慧用意志锁住这些凶恶之龙,并让它们乖乖听从人类的指挥,并老老实实地为人类服务。也就是说,神话的内涵在告诉我们,其实能腾空驾云、兴风降雨的祥龙,就是人类自己。
人类总要不停顿地寻求更美好的生活,保持与水的和谐,坚持与水的抗争,将是永远的壮丽事业。为此,我们必须坚信人类抗击和治理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力量,但也必须正视水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天荒地老,岁月峥嵘,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恐惧决不可小视,在旧中国以前,江河泛滥,洪水遍野,人们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往往产生靠天吃饭、靠神救助的悲观消极思想。上个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大兴科学普及教育,大兴水利建设,横扫封建迷信思想,人们精神振奋,认识到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到了21世纪文明的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已经创造出千千万万个大禹治水的神话,更为超神话的是,我们不仅是对内陆江河湖泊之水,而且对地球上最大的水系——大洋之水,逐渐展示我们更智慧更勇敢的壮举,更宏大更壮美的理想。
一、充满抗击勇气正视自然灾难
敢于正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而复杂的世界,首先是不能忘却人类遭受自然灾难的悲壮历程。我们在这里讲的自然灾难是指水灾,而水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泛滥,洪水暴发,淹没城市和良田,吞噬人类的生命;二是陆地与海洋接壤的沿海地区,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和地震造成的海啸,使大洋之水涌起滔天巨浪,摧毁城镇,危及人类的生存。更为隐蔽的灾难,是海水倒灌,使陆地沙漠化和盐碱化。这个隐蔽的灾难与陆地上的水利工程和海洋大水利工程有着生死相关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对江河的治理出现失误,就会引起海水倒灌;海洋大水利工程的失误,更是直接引起海水倒灌的重大原因。漫长的人类生存史中发生的灾难,也许已经无法计算。仅近些年来那些惊天动地的灾难悲剧,就令我们惊心动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引发洪水泛滥,淹没城市和乡村,造成将近14万人死亡。
1991年11月,热带风暴袭击菲律宾,6000多人被夺去生命。
1998年10月至11月,飓风“米奇”登陆中美洲,导致9000多人死亡,其中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受灾最为严重。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面对灾难的袭击似乎更为严峻,由于科学传播手段的高新,新闻媒体的视角更为广阔,我们对灾难的感觉和视觉更为频繁而清晰,数十亿人在屏幕前一次又一次地目睹自然灾难在全球各个地区肆虐。
继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登陆,造成1300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和巨大物质财产损失。仅仅两年前的11月,热带风暴“锡德”在孟加拉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登陆,导致800多万人受灾,4000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逾23亿美元。2008年5月6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狂暴肆虐,共造成2万多人死亡,4万多人失踪,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当然,受灾地区人口集中,水网遍布,交通不便,使得灾情评估和救灾都困难重重,实际上这些可怕的数字还在上升。
如果回忆旧中国以前,那更是惨不忍睹。就拿天津这个紧靠海河的城市来说,历史洪水近400年来就频繁发生,有1801年、1939年等10余次洪水水淹天津市区,造成很大损失。1801年【清嘉庆六年】海河流域普降大雨,兼受海潮顶托,泄洪不畅,水淹天津城砖26级【近4米高】,积水至次年4月未退,灾情惨重,是有记载的最大一次洪水。1939年7月连续3次暴雨,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及蓟运河洪水较大,泛滥于河北省东部,8月19日至20日洪水浸入天津市区,24日市内水面高程4.4米【黄海基面,下同】,全市70%至80%的街道水深1至2米,最深处2.4米,人们在城市大街上行船的时间竟长达一个多月,受灾人口70多万人。洪水过后,人们在主要街道镶有上白下蓝的瓷砖,标示洪水痕迹,至今尚部分保存。其实,在旧中国的落后年代,何止天津水灾,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也都频繁泛滥成灾,迫使千千万万的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难……
面对整个世界,人与水害的较量始终在持续,在地球开始变暖的今天,事情似乎显得更加严峻。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狂风暴雨带来的洪水正淹没印度多个城市,电视画面中受难人群在洪水中挣扎,妇女和孩子们惊慌失措的表情,令我们触目惊心。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死亡数字来衡量灾难的严重程度,但是这些数字本身依然呈现出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一些专家论述:如果单就其造成的伤亡数字和损失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困境,首先体现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大范围的防灾减灾网络,没有一个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导致在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公众无法知情,而只能依靠个人力量自救。在此次缅甸风暴灾害中,就出现了灾区人群对热带风暴认识不够,转移不及时的问题。而一旦发生灾难,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缺少必需的药品、水和食物。房屋等硬件更不具备强有力的防灾条件,也导致了防灾减灾的能力较低。
一些专家对灾难统计后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中,仍然处于国际弱势地位。在各国的国际防灾减灾合作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首先重视建设自身的防灾减灾网络,并且关注自身所在地区的天空、海洋和异常天气,对于国际合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自印度洋海啸之后,迄今已有4年之久,但是同类型的灾难再度发生,让人们对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效果忧心忡忡。这也就是说,对自然灾害的防治,不能有依赖他人、他国的心理,要自我奋起。
但有些专家开始大声呼吁,风暴之后是水患,水患之后又有大规模传染病的威胁。每一次自然灾害所产生的致命威胁都不是孤立的。因此要靠单一发展中国家之力,化解防灾减灾的难题在当下仍然有困难。因为这种难题是发展不均衡造成的,也是短期内难以通过个体国家力量突破的。同时,这种难题又常常会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国家发生。然而这种求助的呼吁往往只能得到杯水车薪式的帮助。例如缅甸发生的灾难,即使在国际上大量报道了这令人惊心动魄的灾难画面之后,缅甸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国际社会和外国人个人捐赠,都难以弥补这种灾难造成的天价损失。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自力更生”这句老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专家对发展中国家抗击自然灾难的能力担忧,面对若干发生过的灾难,这种担忧有着相当充分的理论根据,甚至这种悲观也让我们认同。我之所以稍微详尽地讲述世界各地的灾难情况和有关专家的结论,其实就是对我们中国抗击自然灾难的一种对比式的评估。但我相信,人们会在这种对比式评估中惊喜地看到,我们中国人民抗击灾难的纪录,有着惊人的智慧和力量。例如四川大地震,已经让世界“当惊中国殊”了。笔者曾有过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在特大风暴面前亲眼目睹大洋之水的凶猛和狂暴,然而这个难以忘却的灾难给我的却是最大的感动,并为此充满激情地写下这篇文章。
我们中国大陆有着漫长而曲曲弯弯的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此外,岛屿海岸线长1.4万多公里。从理论上讲,中国大陆有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对太平洋风暴有规律和没有规律的轮番攻击,这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完全可以说是阵地前沿。
以上说的是第一个问题,风暴潮造成的自然灾难。
下面我要说第二个问题,海水倒灌。海水倒灌给当今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兴水利建设,陆地上的一些水患渐渐被扼制。但我们并不轻松,新的建设新的发展使我们看到新的隐患。尤其沿海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大量的淡水。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我国和美国是淡水抽取量最高的国家,尤其是我国北方黄、淮、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海河流域已近90%,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扩大水资源开发规模的潜力很小。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达300亿至400亿立方米。2003年是我国的用水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已增长了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扣除必需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000亿立方米,预计的用水量已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地下水被大量使用,就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陆地下面的“真空”,这样,紧贴着城市边缘的海水便乘虚而入,也就是人们近些年谈虎色变的“海水倒灌”。
地下水的缺少并非海水倒灌的唯一原因。过去我们经常讲“条条江河通大海”,如今,由于地球变暖等种种原因,江河有时暴涨,有时断流,也就是说通向大海的脉络出现了问题,江河断流时的枯竭和江河的水平面下降,海水高于河水,也会产生海水倒灌现象。坦率地说,我们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海水倒灌现象。我们北方环渤海地区,海水倒灌现象很令人担忧,例如辽宁近海的城市兴城,近年来降水量一直偏低,加之地表水资源贫乏,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71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乡镇农民群众饮用水及牲畜用水紧张。由于近海和工业生产等原因,部分地区出现的海水倒灌和个别地区出现的水质性缺水,使一些群众正常生活用水都成了难题。海滨乡李金村史树林屯由于海水倒灌现象严重,致使这个屯的村民铁管井中的水呈现棕红色,且有悬浮物,口感苦涩,老百姓只好到外地买水喝。笔者所在的大连市的海水倒灌程度,就可以看出海水倒灌对城市生存带来严重危害。21世纪初,大连四大海水倒灌区【营城子、泉水河、周水子河和夏家河】已危及到城市上亿立方米的地下库存水,治理海水倒灌迫在眉睫。营城子倒灌面积41平方公里;夏家河倒灌面积为4平方公里;泉水河流域倒灌面积25平方公里;周水子河流域倒灌面积8平方公里。专家警告说,周水子河流域海水倒灌已入侵到辛寨子镇政府和前革村,也就是说,海水已经在地表之下持续渗透,入侵到百姓家里了!一旦苦咸的海水贯通地下水库,将污染上亿立方米库存水,“灾难性地逆转水资源生态平衡,使受灾面积加速扩展”。盐碱化的土地使良田变成赤地,庄稼根枯叶黄,粮食颗粒不收。一些地方,老百姓已经不能直接喝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而必须泡上茶或有甜味的添加剂,才能减轻那种苦涩的味道。
也许我们的祖辈永远想不到,黄河近20年来竟会频繁断流。情况最严重的是上个世纪末的1997年,全年断流时间高达7个多月,断流河段从沿海河口一度回延至河南开封,山东境内黄河全线干涸。被称作“中华民族摇篮”的大河,5000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大河,就这样叹息一声蜷缩进了内陆。老百姓甚至把绿豆种到了河道里,“风动飞沙扬,十种九不收”的局面,在黄河河道里再次上演!然而,黄河断流更大的问题是导致海水倒灌,含盐的海水乘虚而入,使地下淡水全都融进了盐分而变得苦涩。一些沿河村庄几十口井只能有一口井打出淡水。河口断流后,黄河刀鱼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洄游鱼类、浮游生物。不仅如此,断流还使两岸土地迅速盐碱化,优质的“黄河大米”产量锐减。一些记者在采访中甚至产生恐慌,因为很多农民叹息着说:“黄河水没了,我们怎么能活下去呀!”一篇报道上写:垦利镇南十字井村农民说,黄河断流后,全村只有一个地方能挖出甜水,每天只出10多担水。村民胡明秀感叹:“喝不上水比生活困难更厉害。”
黄河三角洲有许多植物耐盐碱,但上世纪90年代,黄河三角洲数万亩耐盐碱的柽柳林因淡水断流、海水倒灌浸泡而死,三角洲里还有8万亩刺槐林干梢,接近枯死。
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在这里“填海造陆”。上世纪80年代前,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10多亿吨泥沙,三角洲面积持续扩展。但近20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萎缩,1997年断流最严重的一年,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其实,风暴潮也能造成海水倒灌,1997年11号台风伴着百年一遇的天文大潮席卷山东龙口市,造成2万余亩农田、果园被海水淹没,有8000多亩晚稻绝收。
海水倒灌被人们称之为咸潮。通俗简单地说,咸潮就是含氯度高的海水上溯。咸潮的存在和活动规律呈现:枯水期比汛期活跃,干旱年份比丰水年份活跃,天文大潮期比平时活跃。但持续干旱,降水减少,入海口海水就大量倒灌。这就说明陆地水利工程保证江河流通,水源丰富,就是预防海水倒灌的最有力的保证。另外,咸潮一旦来临,城市很多地方无淡水可取,更造成雪上加霜的水灾害。在我们国家,咸潮多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
国外的海水倒灌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灾情处处可见,外电报道:意大利沙漠化现象正逼近地中海沿岸地区。报道中说,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规模,并穿过地中海沿岸地区。意大利环境保护组织Legambiente警示:地中海沿岸地区650万人口的生计很可能受到威胁。“沙漠化不再仅存在于非洲了。”Legambiente副主席萨巴斯帝阿诺·维内里说:“如果没有严格的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政策改变的话,威胁将很可能会被实现且不能挽回。”由Legambiente组织发表的最新一则报告中称,由于过度开采土地和水资源的滥用,导致地中海沿岸的740万英亩肥沃的土地正在沙漠化。Legambiente组织称,意大利南部已遭严重破坏,另外,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地区也有约11%的可耕土地已出现干燥化的迹象。“像意大利南部的半干旱的沿海地区,其主要沙漠化影响来自于农业用水,其采水方式不是依靠降水,而是依赖地下水,这样一来,将蓄水层的水消耗殆尽,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也就增快了。”Legambiente发言人吉奥尔吉奥·赞贝提说。依赞贝提所言,抽取了太多的淡水,其用量已大大超过地下水层的再生量,势必会出现漏洞导致海水的倒灌,使地下水层被毒化。
根据一个长时间的例子来看,Legambiente以埃及为例,那里的地下水散发着浓浓的盐味,这样的地下水已威胁到了全国一半的农业耗地。
“意大利南部不是全国唯一有危险的地方,意大利北部的波河三角洲也已经出现了盐水污染的迹象。”专家们称,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水路,由于工业用途的大量消耗,已近乎干涸,是意大利沙化气候变化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在欧洲,不只意大利一个国家有肥沃的土壤流失的情况存在。
Legambiente组织估计,沙漠化的影响已超过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一,早期的一些迹象也表明法国的里维埃拉也受到影响。
Legambiente称,围绕着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利比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在内,每年都会有10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壤沙漠化。
Legambiente的专家们预测,1997年到2020年间,沙漠化将使超过6000万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们离开他们的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濒临死亡。驻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委员会,将沙漠化定为全世界范围内饥荒的主因。
整个世界都在为海水倒灌敲响警钟,我们更不能等闲视之。因为我国临海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有些地区已经相当严重。例如北京这样重要的城市,早已出现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的自产水量减少。有资料统计:北京地下水累计超采量已超过40亿立方米,其中规划市区超过18亿立方米,形成了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各项垂直补给量急剧减少,形成越采地下水其资源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并易于引发多种地质灾害。万幸的是北京离海滨还有一段距离,前方有天津市抵挡,否则,海水倒灌的程度不可想象。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大城市上海在“文革”时期就发出“城市下沉”的警报,当然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的。上海面临海水倒灌的危险程度决不可小视。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都是对水利工程的挑战。陆地的江河之水与海里的大洋之水,正在进行着殊死的决斗和较量。也就是说,我们陆地的水利工程,与治理大洋之水的海洋工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因为没有水库的建设,就不会保证淡水的储量,没有江河的治理,就不会有江河的畅通。更大的水利系统工程还要包括保护森林,才能保证雨水的丰沛,才能减少陆地的干旱,才能更少地去抽取地下水。这样,正常存有地下水的陆地也就保有正常的压力,才能抗击海水倒灌的侵袭。
总之,海水倒灌迫使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不断出现告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拉响水利工程的警报。
二、奋勇斗风浪悲壮不悲伤
依顺大自然的原始地理结构,人类又赋予科学智慧的设计,在这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建有近百个规模较大的港口和上千个小港口,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成千上万的货轮、渔轮和客轮进出港口,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我们的经济发展而忙碌。从旧中国以前或更遥远的历史记录中,我们往往痛心地看到,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港口,在不断生成的太平洋风暴肆虐下,往往不堪一击,造成诸多船毁人亡的可悲事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大兴工业建设,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着迅速的提升,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般地变化。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综合因素,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无减。而我们有着漫长海岸线中国家,在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处于正在发展阶段,所以,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大于世界各国。
正因为如此,回顾共和国走过来的60年历程,在抗击自然灾害,特别是抗击海洋造成的灾难方面,我们的奋斗精神和搏击力量,是前所未有的,是可歌可泣却更多是可歌的。尽管专家们论述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中,仍然处于国际弱势地位。但作为我与共和国同龄的人,尤其我亲历并亲眼目睹过一场自然灾难,更有一种自豪感。那个令我不能忘却的日子,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国家当时真正是“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灾难面前确实力量薄弱,但却表现出卓越的抗击勇气。而这种勇气最终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以科学智慧和汗水铸就钢筋铁骨般的堤坝长龙,降服狂暴肆虐的恶龙,将往日频发灾难的地方,变成美妙无比的人间乐园。
在辽东半岛的尖尖上,有一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城市大连。从地图上看,大连市以圆锥式的状态切入蓝色板块中间,为此,在城市的任何一条路上朝任何一个方向走,你最终都会走向大海。大连人往往幽默地说,乘出租车只要超过50元钱,就会开进大海里。因为有着海的滋润,城市湿润而空气新鲜。我曾经用优美的笔调写道:我住的城市像一条硕大的鲸鱼,游进渤黄两海之中,家乡北边的渤海是女人般温柔的海,轻风卷动的浪花犹如少女的百褶裙,摩挲着平坦绵软的海滩,谷粒般金色的细沙在清澈的水波里晶莹闪光,连鱼虾也长得细柔苗条,游起来舞姿翩翩。家乡南面则是终日咆哮不止的男子汉般的黄海,滩涂坚实而隆起,岩礁林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勇士挽臂抱肩,抗击太平洋涌来的万钧之力;这里的鱼虾生长得威武雄壮,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的在浪尖上飞蹿,武士蟹挥动长钳,在礁丛里咔嚓作响……
感受着大海温润的城市,必然也会感受到大海的威严;收获着鲜美海味的大连人,当然也要承受着惊涛骇浪的轰击。每年太平洋生成的风暴放射着强大的震波,扫荡着辽阔的洋面,从中国大陆最南面的南海开始一直向北至东海、黄海和渤海,所有面临太平洋前沿的地域,广东、福建、江浙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时刻倾听着大海的呼吸,欣赏着浪花飞腾的美景同时严阵以待暴风的袭击。
大连有许多美丽的景致,在这些美丽景致中最出名的也最使国内外游人青睐的,是更美丽的老虎滩。也许有人会问,如此美丽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老虎二字呢?是它的形状像老虎吗?是曾经有过老虎吗?当然不是,因为大连是面对太平洋的城市,每年从太平洋深处升腾的风暴,都是从东南方向直扑辽东半岛。而老虎滩是正对东南方向的港口,用打鱼人的话说,这个口子“犯东南风”,只要东南风稍微大一些,老虎滩就会涌起狂风巨浪。要是超过8级以上的风暴,那绝对就是地动山摇,犹如100万只饿虎齐声咆哮。老渔人谈起老虎滩的历史,往往谈虎色变。遥远的历史年代,老虎滩是出了名的风口浪尖之险地,有多少渔船和打鱼人命绝老虎滩,那是个吃人的老虎口呀!于是,这个经常被风暴肆虐的港口就成了老虎滩。解放后,国家出资,在老虎滩外面水流最急湍,风浪最汹涌的海域修筑了一条防波大堤。尽管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所限,但大连是东北的门户,而从水产事业上看,当时的老虎滩渔港就是门户上的大门,对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渔业事业举足轻重。为了保护渔业生产,更为了保护渔民的安全,这座防波堤还是以能抗击50年的“波高力”设计的。在很长的一个时期,这座坚固的防波堤还是发挥了威力,挡住每年太平洋季风的侵袭,使老虎滩这个令人恐惧的港口变得温柔而太平,山东地区、江浙地区,全国各沿海城镇的渔船纷纷进出老虎滩渔港。大量才被捕捞出海的鱼虾通过老虎滩渔港运向东北乃至全国。总之,老虎滩渔港一片繁荣景象,人们似乎忘却了这里是风暴经常光顾的险滩危港。
然而,公元1972年的第三号台风,其风浪的速度和力量却是超百年“波高力”,它从广阔的太平洋深处升腾而起,以100多公里的时速,掠过外长山列岛的大小长山岛、海洋岛、獐子岛,直扑辽东半岛,气势汹汹而势不可挡,最后竟然越过大自然造就的堤坝——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进入中国内海,横扫渤海湾里的内长山列岛,连河北的秦皇岛港也遭受巨大的损失。由于当时的气象预报水平也相当落后,所以突袭而来的风暴使数不清的渔船在滔天的巨浪中被扭断桅杆,撕裂甲板,沉没海底。台风过后,从辽东半岛各个海湾漂上来的破碎船体,还有在绝望中将自己捆绑在船体上的渔民尸体,我们可以看到这场风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惨烈。
从后来我查阅到的气象水文资料中看这次台风的记载:1972年3号台风登陆前,中心向西北方向猛然加速跳跃……移速竟达到每小时74公里左右,在黄海北部、渤海、辽、鲁沿海平均风力10至11级,局部地区12级,为一般台风移速的数倍。大风的海岸辐合效应显著地表现在旅大【大连】地区的大连港和老虎滩两处。时值月半大潮,加上风浪与海岸辐合,在旅大【大连】地区造成海水倒灌和海啸,海水漫进了陆地。这种海岸辐合影响对山东半岛的烟台附近和河北的秦皇岛沿海同样也有反应。
而对这次台风带来的暴雨情况,也有相当惊人的记录:这次台风暴雨的特点表现于台风倒槽和地形辐合,出现了北大南小的不对称分布。台风在山东半岛东南方沿海时,辽西和昭乌达盟等内陆地区都普遍降雨,台风在渤海湾时北京市也出现了台风外围降雨……燕山南麓的怀柔、延庆等地局部地区的雨量竟达400至500毫米……
前面说过“犯东南风”的大连老虎滩渔港,几乎就被风浪彻底摧毁。在那可怕的灾难之时,笔者身临其境,度过一个惊心动魄的风暴之夜,至今这令人震惊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风暴就要来临的傍晚,老虎滩渔港里一片平静,灯光闪烁,渔歌阵阵。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货船友好地挤在一起,枕着舒适的海湾睡着了。它们没有想到,在这平静的港湾外面,在人们认为相当坚固的挡浪堤坝前,那些凶狠的浪涛正在聚集着一股可怕的力量,要与防波堤决一死战。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要比以往的风暴强大得多,从黑暗的深处滚滚而来,坦荡的洋面任它们呼号狂奔,寻找发泄怒气的目标。终于,撞在人类修筑的坚硬的防波堤上,奔涌几千里的怒气和力量在这里被困住了,只能是张牙舞爪地吼叫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轰击却一次又一次被撞得粉碎。然而,狂暴的风浪并不甘罢休,像前赴后继的千军万马,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像一排排猛烈射击的炮弹,在防波堤上爆炸开花。
过了午夜,风暴的中心移到防波堤的上空,于是,一场几乎是空前绝后的猛烈打击开始了,被狠命撞回去的浪头与后面继续冲上来的浪头会合,猛然激起一座座高高的浪山,然后以铺天盖地的力量再次砸下来,轰!轰!轰!……大坝在不停顿的猛烈轰击下,开始发出咯咯的呻吟声,长长的身躯开始惊恐地颤动。开始得势的浪涛当然得寸进尺,轰击的力度更加暴烈。防波堤终于承受不住了,当一个更高更沉重的浪头砸下来时,它痛苦地震颤了一下,轰然坍塌。完全像城门被敌军攻陷,狂暴的风浪犹如千万只虎狼冲进羊圈,直扑毫无抗击能力的羊群,真正变成民间传说中的恶龙。
灾难降临了——
风、浪、雷、电和暴雨劈面而下,平静的港湾兜底晃动了。惊慌失措的渔船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相互猛烈地撞击起来。前面说过,老虎滩是朝东南方向敞开的口子,绝对是正对着敌军的枪口,强劲的东南风卷涛挟浪,推波助澜,长驱直入,横扫千军如卷席。一股股巨大的浪头不但轰击着乱成一团的渔船,还能腾空飞掠,直捣陆岸。最先登陆的巨浪绝对是一把硕大的钢齿利锯,只抽拉了几个回合,就将港边的柏油马路豁开一个大口子,浑浊的海水竟然涌进路对面公安局派出所的小楼里。又一股可怕的巨浪冲向陆岸旁边的水产公司仓库,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仓库立即碎裂,数十万个木制渔箱立即被狂舞的浪头拍成碎片,并撒向沸腾得一锅滚水似的海湾,与早已被打碎的船板及杂物混在一起,胡乱地碰撞和摩擦,发出更加混乱的恐怖声响。
惊慌失措的渔民从睡梦中惊醒,纷纷冲向甲板,但灾难降临得太快了,小马力的木制渔船已经撞击得体无完肤,几乎全军覆没。一百马力以上的钢壳渔轮似乎还能经得一番摔打,马达发了疯般地吼叫着,要与风浪势比高。一艘艘钢壳渔轮开足马力,拼命地向大海里冲刺,只要冲进广阔的大海里,至少能免去与别的渔船相撞的危险。但为时已晚,此刻风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挡浪堤坝坍塌,千军万马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进来,大开杀戒。在这巨浪的轰鸣中,渔轮简直就是秋风中飘摇的树叶,一通排浪砸过来,全都被打得东倒西歪,不得不退下阵来。
退下阵的渔轮就更乱了营,开始相互碰撞,撕裂的金属船壳之间的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在刮着人身上裸露的骨头。与此同时,整个城市也行动起来,军队战士、消防队员、警察、学生还有大量的城市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一面抢救岸边的水泥等建筑材料,一面惊恐地看着海湾里发生的灾难。
夜更深了,凶暴的风浪毫不减弱,似乎还注入了恶魔的灵性,它们把大大小小的木船、钢壳船或什么漂浮的物体往一起推,加快渔船之间相撞的力度和速度。很快,一艘渔轮的马达嘎地断了声响,船灯立即刷地熄灭了。又一艘渔轮被大浪拍打了一下,像挨了一记闷棍的大鱼,顷刻瘫在那里。岸边的人们为此不断地发出惊叫,并试探着进行救助。有些人在身上绑着绳子,不顾死活地跳进浪涛里去搭救落难者;有些人用长竿伸进水里,去拖拽落水的渔人。但如此可怕涌动的港湾里,人只要掉进水里,完全像掉进魔窟里,很快就被破碎的船板等杂物击昏。但即使是这样,一些绝望的渔人也开始跳船,这就更让岸边的人眼睁睁地看着生命的毁灭,更加痛苦万分地焦急呼喊。
突然,一声洪亮而凄怆的船笛开始鸣响,而且持久不断。岸上的人们全都惊呆了,一艘180马力的钢壳渔轮拉响警报似的高鸣船笛,并打开船上所有的灯光,开始掉转船头,冲向陆岸。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舵楼里船长坚定的身影,他正全力操纵着舵轮,目光坚定地朝前。岸边所有的人都在惊叫,他们认定这艘开足马力的渔轮是在自杀。
但人们很快就镇定下来,因有懂行的渔民告诉大家,这是“抢滩”。
抢滩!这是打鱼人最勇敢也是最危险的壮举。我们古老的祖先早就使用过的救生方式,当渔轮在狂风暴雨中遭遇没顶之灾时,最后的一搏就是驾船从浪涛里直接冲向陆地。有一个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渔人说,这是绝望之中的希望。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艘180马力的渔轮上三个大字“辽金满”,意思是辽宁金县满家滩公社的渔轮。我还记得渔轮舵楼灯光下船长瘦弱的身影,尽管四周风浪肆虐,涛声喧嚣,大雨横飞,但我却觉得他瘦弱而坚定的身影栩栩如生,光芒四射。一些伤痕累累的渔轮看到“辽金满”视死如归要抢滩,也开始抖擞精神,一个个转动舵轮,将船头对准陆岸。然而,狂怒的风暴似乎也看出“辽金满”抢滩的意图,滚滚的黑浪拍打着遍体鳞伤的船身,妄想把“辽金满”重新推回风浪的漩涡里。突然,180马力的钢壳船被浪涛高高地架起来,尖削的船头直竖在高高的浪峰上,像一匹狂奔的烈马突然撞见了断崖绝壁,惊惧得扬起前蹄。岸边的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叫,但人们看到,尖尖的船头却没改变一丝一毫方向,还是对准坚硬的陆岸,一面飞速向前,一面鸣响着洪亮而凄怆的船笛,轰然一声巨响,坚实的大地接纳了决不绝望的英雄……
那天晚上我在暴雨中一直肃立,目睹着这令我永远难忘的场景。凑巧的是在前几天,我刚读过法国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小说写于1950年,中心人物是母亲,母亲为在印度支那购买的耕地免受潮水之害修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而一切辛苦全部枉费,堤坝被冲毁……坦率地说,我在著名的杜拉斯著作中只看到悲伤,但在老虎滩更令人悲伤的现实场景中,我感到的却是震撼心灵的悲壮。我甚至明白了一个不像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地球上至今还有人类存在。
三、善与恶较量,人类真龙王
严格地说,自然灾害有时是无法预测的,其灾难的摧毁力量有时也无法估量,这不能不令我们惊惧。例如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其惨烈的程度令全世界震惊。然而,如此令全世界震惊的大灾难却没有击倒中国人民,反而激起亿万中国人民抗击灾难的力度和决心。全国上下空前团结,凝成巨大的温暖,巨大的力量,巨大的物资援助和巨大的精神鼓励。这不仅又令全世界感到第二次震惊,他们看到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充满信心和活力的民族。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年月里,在还缺乏科学认识的人类中,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时胜时负,悲剧喜剧交叉上演,不能不使人类产生一些矛盾心理,也就是崇拜神灵和恐惧恶魔。前些年厦门遭遇的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烈的风暴,百年巨榕连根拔起,粗壮的大树拦腰折断,电杆被狂风猛力扭曲,屋顶一片断椽碎瓦。海浪如狼似虎地扑向城市街道,飞沙走石自天而降地砸向花园草地……犹如一个美丽的少女被歹徒强暴,仅仅几个小时,风光如画的城市立即就伤痕累累。当我们一行作家在飓风肆虐半个月之后来到厦门,眼里还不时地掠过一阵惊骇,人们分明感到这是面对一个经过战争洗礼的城市。
记者指着一座三层楼的楼顶告诉我们,有一个人就从那里像一根稻草一样被风刮飞;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林丹雅说,飓风刮过之后,是一个停水停电、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那真是恐怖。著名诗人舒婷住在鼓浪屿一座美丽的楼院,台风过后却使这美丽的院落面目全非,隔院两棵高大的树干像被魔鬼的利爪撕裂,露出白森森的树心,残枝败叶七扭八歪。贴近舒婷寝室的一棵高若数十米的松树好似横空挨了一板斧,齐刷刷地没了上半身子。舒婷余惊未散地对我们说:好可怕呀!当时我就躲在屋子里,心惊胆战地盯着这棵剧烈摇摆的大树……当时的情况可以想见,这棵大树只要倒下,就会砸到舒婷家的房子上,那后果将不可想象!也许老天爷有文化档次,知道大树下面的房子里有一个能写美妙诗句的女诗人,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只是砍去了半截树干,呼啸而去,只是给诗人留下有惊无险的激动。厦门整个城市的建筑都难逃一劫,然而,宏伟的郑成功雕像竟然顶天立地,完好无损。于是人们就开始了浪漫或唯心地想象:郑成功的神威能震住所有的灾难,但为什么这次会让飓风得逞呢?因为风暴之时台湾正发生了大地震,郑成功为了求助台湾不再受二次灾难打击,只得将飓风引向自己……我想,这种人类感情化的崇拜,就是产生神话的因素之一。
笔者儿时记忆最深的一个民间传说,就是“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说是很古很古的时候,山东农村一个贫寒妇女怀胎24个月,竟然生出一条小黑龙,父亲吓得不行,抓起镰刀要砍死这个怪物,却只砍断了小黑龙的尾巴。后来小黑龙飞到东北白龙江,打败了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的白龙,从此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治理江水,按季节兴风布雨,帮助人们的农事耕作。人们都亲切地称这条黑龙为秃尾巴老李,也将白龙江改称黑龙江了。直到今天,山东一些地方还信奉“二月二龙抬头”是秃尾巴老李出生的日子,还说每年的6月18必定有雨,就是小黑龙回家探亲,给乡亲带来的甘露……其实类似的有关龙的传说,不但很多,而且还相当丰富多彩,仅我刚刚讲的故事,就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我们有关吉祥之龙和凶恶之龙的神话传说,甚至像基因一样一代一代在人们的心里传承。于是,人们也就在大灾大难面前暴露出困惑,例如对水的恐惧就变成对恶魔的恐惧,进而失去了自信。山洪暴发时,人们烧香敬神,乞求神灵护佑;天旱无雨时,人们又烧香敬神,乞求神灵降雨。旧中国以前,这种唯心式的崇拜和恐惧几乎达到了极致。其实纵观全世界,还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这种恐惧和迷信。但是,我们不能不惊喜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大力搞科学宣传教育,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在破除迷信方面堪称全世界最优秀的典范。绝大多数的人们相信,所谓传说的恶魔和什么危害人类的蛟龙,其实就是自然灾害现象,而能镇邪压魔救助人类的,其实就是人类自己。汶川大地震激发全国人民抗击灾难的雄心壮志,就说明当今中国人民的心理是多么的阳光和健康。
然而,历史是无法人为地割断,一切人类活动都以文化的形式【优秀的文化,糟粕的文化】流传下来。在宇宙飞船上天,人类登上月球的20世纪和21世纪,我们有时在心理上还很难摆脱“妖魔鬼怪”的阴影。笔者在采访中,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鬼神文化”阴魂不散,特别是临近江河湖海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龙王庙。最接近海边和岛屿的渔村里,不但有龙王庙,更多的还有海神娘娘庙。从一些资料和传说故事上看,甚至有既生动又翔实的记录,美丽的和恐怖的民间传说在沿海一带城乡广为流传。老一代的打鱼人,很是信奉这些神灵。与一些老一些的打鱼人接触,他们往往就能讲出一些龙王和海神娘娘显灵救助人命的故事:大旱数日,村里人实在活不下去了,便全体到龙王庙前烧香磕头,磕头磕得头破血流,终于感动了龙王,瞬间,阴云密布,接着就大雨瓢泼,天降甘霖……或是,山洪滚滚而下,眼看就要将村庄淹没。人们恐慌万分,束手待毙。这时却发现洪水竟然在半路上戛然而止,尽管水声轰响,却不能向前流动一寸。大家抬眼一看,原来一条龙挡在前面。后来人们便为这条龙修庙,香火大盛,从此风调雨顺……
一些老渔人几乎就像讲他自己的经历那样,讲述他爷爷或是他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渔船突然遭遇到飓风,滔天的巨浪之中,篷飞桅断甲板撕裂。船员们奋勇抗击,一直奋斗到深夜,但终于被狂风和巨浪砸得东倒西歪,精疲力竭。但就在生命要结束的最后一瞬间,船上一个最老的老渔人燃起一炷香,乞求海神娘娘保佑。顷刻间,海面上亮起一盏红灯,原来是海神娘娘点灯照路,渔船便跟着这盏红灯前进,最后顺利逃出风暴的中心。天亮一看,海面风平浪静,前面是金灿灿阳光照耀,斑斓的城镇,袅袅炊烟。再认真一看,原来是回到自己的家了……
史料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收复辽东,派遣10万大军,驾战船数千艘,乘风破浪,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登陆,一路鸣鼓舞旗,刀光剑影,向北进军。然而大军所需军备品,粮食数十万石,陆路运输,坎坷不便。于是又扯千帆呼风,从海上寻路。一路从内海【渤海】北行,向营口一带进发;一路从外海【黄海】沿曲折岸线朝鸭绿江口前进。然而,辽东半岛东部,也就是外海沿岸,面临太平洋风暴和急流数万年轰击,形成“抗击”地势,大都是陆岸陡峭,山峦险峻,很难寻找到登陆之处。运输战船在风浪中一路苦苦寻觅。一日航行到辽东半岛中部海域,突然风浪息止,世界太平,领航将领亲自上桅瞻望,发现一风平浪静的自然港口,不禁大喜,立即下令,转动船舵,扯起帆篷,乘大潮而上,竟平稳抢滩而上。于是,成千上万吨军粮军备品迅速登陆,使大军更加乘胜前进。
又有传说补充:明军领航将官在海上漂泊数日,因寻不到登陆点而忧心忡忡,日不能食,夜不能寝。一天深夜,他正在辗转反侧,突觉船身不再颠簸,犹如池中滑行。遂登上甲板,不禁大惊,看到漆黑天下,闪出二龙戏珠的奇景,只见两条金龙狂舞,正在戏一灿烂明珠。明将大惊后大喜,命船队向二龙戏珠的奇景处火速航行。天亮之时发现前方有一自然良港,良港东和西各有一龙状小山,两龙山中间嵌一碧玉般小岛……
以上史料和传说中的天然良港,乃是当今辽宁省普蓝店市皮口港。两条龙即港口两侧的东龙头山和西龙头山,中间的明珠是牛心岛。这种大自然的奇观,也会使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相当一个时期,一些渔民斩钉截铁地认定,他们在海上看到龙卷风旋起海水的情景,绝对就是龙王取水。有些渔船还准备了香火,见到这种情况就赶紧烧香磕头。见到大的鱼群游动,也敬若神灵,说是“过龙兵”,有的渔民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我,过龙兵时,他还能听到大海里响着锣鼓声呢……最令我震撼的“唯心式的壮举”,是每年渔船出海的日子,鞭炮轰响,锣鼓喧天,燃香敬天,洒酒祭海;无论是大马力的钢壳渔轮,还是小马力的木制渔船,全都披红挂彩,向龙王爷爷和海神娘娘表示崇高的敬意。其场面之壮观之热闹,俨然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也就是人类对水利和水害的喜与惧,对祥龙和恶蛟的爱与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种心理影响削弱着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力量和决心。解放后,我们国家成功地消除这种迷信,其实是一种思想解放,是极大地焕发了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战斗力。当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更为有力的是先进的科学手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例如解放初期,绝大多数的渔船是落后的木帆船,再加上当时气象科学和通讯设备的落后,所以海难频繁发生。每当有狂风暴雨时,海边地区和海岛上的高处,往往站满了妇女和孩子,他们瞪着惊恐的双眼,甚至流着泪水,心里祈祷着正在海上打鱼的父亲、丈夫或兄弟能安全归来。这些场景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还是沿海城镇和渔村里常见的“风景”。
从古到今,渔村里的坟墓都是埋着空棺,里面只是死者的衣物而已。因为一般在海上遇难的渔民都是葬身海底,伤心欲绝的村民们只能是用这种无可奈何的方式,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前面讲过上个世纪辽东半岛的第三号台风,很多遇难的渔民,都是在最后时刻将自己绑在船体上,意在能让亲人看到自己的尸体。世世代代打鱼人频繁发生的悲惨经历,终于被机制钢壳渔轮终结。
解放后,我们国家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渔业,木帆船的时代很快就消失了,只是在文学作品里,间或还能见到木帆船的帆影。木船换成机器制动的钢壳船后,气象预报和通讯设备也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准确,我们的渔民在地球上任何一个海域里,都会像在自己的家里,广播电视气象预报一清二楚。风暴刚刚露头,甚至还在深海里“酝酿”,所有的渔轮货轮和客轮都了如指掌了。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使海难的次数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还多。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渔民在长久平安的海上作业实践中,就是在心理上也没有一丝海难的恐惧。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多么大的风暴,再也没有妇女和孩子站在高处望海祈祷和流泪了。
不过,令人惊讶和深思的是,在我们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生产工具更加科学更加先进,100马力、200马力、600马力、800马力乃至上千上万马力的渔轮,犹如成千上万艘战舰,发出震耳欲聋的马达声驶往大海的疆场;各种科学探鱼的仪器,声呐探测,雷达扫描,水平半径竟能达数万米之远,垂直放射直抵深海底处,俨然是精确的激光制导炸弹,把渔网准确地“轰炸”到鱼群中间;数千米长的超大型渔网一字摆开,像一道道城墙在海中竖起,张着比鲸鱼嘴还要大100倍的巨大嘴巴,贴着海底横扫一切……人类完全可以称王称霸,所向无敌了。但不可思议的是,传统迷信的东西竟然重新抬头。一些龙王庙和海神娘娘庙也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或扩建或翻新,而且香火更加兴盛。我到过黄海一个著名的小岛渔村里采风,这个小岛之所以著名是它的经济发达到令全国注目,有着最科学最先进的海上捕捞和养殖设备,有着相当规模甚至豪华的渔品加工工业园区,小岛渔村百分之百都是百万富翁,最富的达到上千万乃至上亿万。为此,渔村出资数十万【也许数百万】,用数吨重的完整玉石雕塑一尊海神娘娘塑像,高高竖立在面临大海的显著位置。在采访中不难看出,全渔村从领导到村民,对海神娘娘肃然起敬,甚至可以说是顶礼膜拜。在采访中,渔民们激动地讲述海神娘娘显灵的真实故事。因为海神娘娘塑像在海岛上坐落第三天,便遭到了狂风暴雨的轰击,震耳欲聋的雷声、耀眼的闪电和哗哗倾泻的暴雨,整整折腾了一宿,可小岛渔村却毫发无损。然而天晴之后,渔村里人却惊讶万分地发现,高高竖立的海神娘娘的脖颈处被雷电击裂。于是,渔民们便感动地说,为什么我们没受到损失呢?原来是海神娘娘替我们受难呀!
听完渔民的讲述,我也有点神话式的感动,但是当我走遍小岛,看到渔村当年的茅草房,已经变成崭新的楼厦;看到海里乱石堆成的土坝,已经变成钢筋铁骨般坚固的防波堤。我就恍然大悟,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已经使昔日不堪风雨一击的穷渔村,建设得像能经得起炮火轰击的坚强堡垒。也就是说,小岛渔民是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自己。但他们却将功劳记在海神娘娘的账上,这也就是说,传统的“神话文化”还在左右着渔民们的情感和思想。面对大洋之水,千百年来的苦难遭遇,已经使这些饱经风霜的打鱼人一代一代不能轻松,内心深处总有着一丝恐惧的褶皱,即使自己已经有了现代科学的“全副武装”,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一种“精神保护”。
其实,我们压根就用不着担忧什么,当我到渔船上,到鱼品加工厂,到海洋养殖基地,到所有渔业单位,就发现人们正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工作着。无论捕捞和养殖,对水温、水流、水质的研究和观察决不掉以轻心。在建筑防波堤的工地上,对水泥、钢材的标号要求绝对严谨;也就是说,工作着生活着的人们,全神贯注的是科学,而不存在半点唯心式的侥幸。那些龙王爷爷和海神娘娘,那些香火缭绕的寺庙,只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传统文化乐趣的补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渔民们便兴高采烈地对我说,烧烧香呀,放放鞭炮呀,逛逛寺庙呀,多热闹,过节一样!我突然对这些表面的“迷信复古”现象大为释然,生活中的内容复杂而多样,才能达到五光十色和五彩缤纷。
即使在远古缺乏科学意识的落后时代,我们中国人也有反封建迷信的杰出人物。司马迁写的文章《西门豹治邺》,讲述距今2000多年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字叫西门豹的官员,管理邺这个经常闹水灾的地方,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此地重又繁荣起来。这足以令我们以惊喜和惊叹的心情重温这智慧的故事: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巫祝一同分那剩余的钱。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做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两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70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得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召老百姓开挖了12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至今读这篇文章,我还为之感动和感慨。2000多年前的一个县级干部,能这样坚决地反对封建迷信,而且用如此智慧的方式惩治那些坑害百姓的污吏,足以使我们今天的人们为鉴。
总之,面对滔滔江河,面对大洋之水,面对所谓兴风作浪的恶龙,我们中国人已经有着相当抗击的能力和相当健康的阳光心理。
四、自然呈奇观人类有悟性
运用大洋之水,利用大洋之水,治理大洋之水,从古至今,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堤坝。现在,我们必须认真探讨堤坝工程。我个人认为,人类最初的堤坝建筑,是从陆地江河湖泊开始的。堤坝是人类的智慧,但也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经验。人类修建堤坝的记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然而大自然却在亿万年前就天工巧造,构筑了大自然的堤坝。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绝妙各异的风光,就是大自然在其间修筑了无数“堤坝”,浏览世界地理,无数形状各异的山脉,阻挡着风流和气流,阻挡着海潮和季风,形成悬殊的温差和奇特的地貌,这才使人类感到地球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个人认为,最大最高的自然堤坝就是喜马拉雅山,它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至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俨然一座超级大堤坝。而且形状也与人类的堤坝相似,一面是坡度平缓,一面是坡度陡峻。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形成了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的南亚风光,造就了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的良好牧场。最为生动明显的是我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绝对两座巨型海上防波堤坝,将波涛汹涌的黄海和东海挡在外面,于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渤海湾就在这两座自然堤坝中诞生。
刚刚说过的皮口天然良港虽然地处太平洋前沿,但周围有长山列岛等大大小小数百个岛屿,像一排排卫士站岗,形成天然屏障。为此,每年太平洋升腾的风暴,在这天然屏障的外面就被阻挡和化解。这就是大自然的丰功伟绩,因为它在辽东半岛海域外围布下的外长山列岛,就是天然的防波堤。大自然奇妙的地理现象,虽然给人类带来神话般的恐惧,但也昭示人类的悟性,顺应和改造自然的水利工程,使人类从频繁发生的自然灾难之中日渐摆脱,日新月异地建设地球家园。
因为自然形成的堤坝和港口毕竟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当航船的吨位越来越重,当轻盈的木船变成坚固的钢轮,当船舱里装着的不仅是传统的农业产品,更多的是现代工业产品时,再美好和再美丽的天然港就显得古老而落伍,就像吃草的老牛拉火车,有些气喘吁吁的滑稽了。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暴雨和干旱变幻莫测,大自然的灾难往往出其不意地降临,人类的生存变得严峻起来。我们不得不越来越重视水的存在,更要重视水的“行为”。我们必须全力地拥抱和抗击这个既是天使又是妖魔的水,建筑更坚固的堤坝,是水利工程的最大内容。有了堤坝,就有了安全而美好的港口;有了更坚固的防波堤,才能有更大吨位的港口;以港兴市,也就有了繁华的城市,有了车水马龙的富裕景象,有了五彩缤纷的市井画面,有了千千万万人欢乐的生活。
仅我们国家内陆就有成千上万的河流、湖泊和山川沟壑。整个地球那就更是水网密布,江河交汇,只要暴雨袭来,山洪暴发,水淹城郭,城市和生命就会面临灾难。所以,为了制服这些“恶龙”,人类的堤坝就是钢铁巨龙,就是吉祥之龙。大自然与人类磨合了漫长的历史年代,使人类渐渐明白对大自然顺应、利用和巧用【因势利导式地改造】的利害。人类最初建造堤坝其实是预防山洪和海潮,利用堤坝限制洪水出槽是历代主要的工程措施,确切地说是在发明水库以前。内陆地区的堤坝,收获了水库,并利用水库让人类安居乐业。
人类在修筑堤坝的记录上,有着相当优秀的成就。例如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它是埃及人民和国家的骄傲。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些专家建议,埃及可以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高坝,从而调节河水流量,并扩大灌溉面积。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埃及【阿联】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由于埃及人口增长很快,年增长率达到3%,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却非常有限,于是,埃及政府就希望通过修建尼罗河高坝,开发新的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当时的埃及政府和水利专家们认为,修建尼罗河高坝是—箭数雕的高明之举。首先,高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他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人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埃及在1959年完成了阿斯旺大坝工程设计,1960年破土动工,5年后大坝合龙,1967年阿斯旺大坝工程正式完工。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它高100多米、长5公里,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上游形成了一个长650公里、宽25公里的巨大水库——纳赛尔湖。到1970年,坝内安装的12台水电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转。
我们中国更有震惊世界的建坝壮举,例如长江三峡大坝,2006年5月建成,大坝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度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的作用有:防洪、发电、航运三功能。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
是世界最大的电厂。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至0.21元/【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至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当然,如此壮观的堤坝,还会有一个观光功能。当你站在著称于全世界的三峡大坝上,放眼人类与自然合作创造出的绝美风光,真可谓“当惊世界殊”了。可以自豪地说,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可仅仅在半个世纪前,也就是在旧中国时期,江河长年失修,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之内战时期对堤坝的大肆破坏,造成江江河河成恶龙,暴雨季节疯狂地肆虐,仅举淮河一例,在新中国成立初年时的大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从水利部部长陈雷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是更上多层楼的高度了。他说:治水方略之变,60年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到“给水以出路,人才有出路”,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到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折射了新中国在实践中尊重自然、认识规律、与时俱进的治水方略之变。
大禹改鲧的“壅堵”为“疏导”;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翻开中国治水史册,凡兴水为利者,大都遵循自然规律,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时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频发,我国是世界上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以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科学的治水方针为指导,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水利工作者对治水思路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蓄泄兼筹”、“统筹兼顾”、“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水方略指引下,治淮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浪费、污染、掠夺,使得诸多地区缺水、缺安全之水已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并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的恶化和生态链的断裂。到了20世纪末期,江河断流,湖库淤积;地下水超采,湿地退化;围湖造地,侵占河道;水污染频发;沙尘暴肆虐——人水相争导致的不和谐景象时有出现。
实践不停,思考不止。1999年以来,水利部门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思想解放大讨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纯依靠修建水利工程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的增量供给需求,必须树立“大”的水资源观,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谋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部总结吸取国内外治水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治水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对水、对自然认识的理性升华。
在加强堤防建设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河】、退耕还林、移民建镇工程在长江中下游付诸实施。这是一次水上“战略大撤退”,是防洪工程建设思路的重要调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向水进军、与水争地,自觉主动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
人水相争变成了人水和谐,人类在处理与水的关系上迈出了理智的一步,不仅利用水、约束水,也善待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2000年起,9次对长期断流的塔里木河、黑河实施全流域统一调水,使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濒临毁灭的绿洲生态重现勃勃生机;2001年起,连续从嫩江向扎龙湿地补水,使生态恶化的湿地逐渐恢复原有功能;2002年起实施引江济太,探索通过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进行水环境治理,激活太湖;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从黄河引水补给白洋淀,挽救了几近干涸的“华北明珠”。
治水兴国之要:60年来,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加大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作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支撑,“民生水利”正逐步实现百姓安康、人民幸福、社会稳定这个水利事业的发展目标。当年7月中旬,大山深处连续旱了6年的甘肃省靖远县若笠乡曹岘村,终于盼来了今年的头一场雨。这么旱的年份,70多岁的田德生老人感慨地说:他和村民再不像前几年一样担心吃水了,拧开厨房水缸上方亮晃晃的水龙头,清凌凌的水喷涌而出,田德生老人满脸褶皱里全是笑意。
正是“水”让若笠人过上了水灵灵的新生活,而依靠水利改变的,又岂止是一个若笠乡呢!
汩汩清流润民生,座座丰碑保民生。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为重点的“民生水利”事业突飞猛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工程接踵而至,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农田灌溉面积只有标准很低的2.4亿亩,以1952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珥陵灌区正式开工建设为标志,国家先后对393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亿公斤,增加节水能力105亿立方米,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8.77亿亩。大规模的灌区建设和改造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喝上安全水是广大农民生活状况改善的重要标志。60年来,我国累计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到2004年底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解决了1.65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3年,将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初步调查显示,项目区内受益农民的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发病率降低了47%。
经济效益可以计算,而由治理大江大河、兴建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则无法估量。60年江河治理,基本实现岁岁安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踏踏实实致富奔小康。“淮河治理好了,我们的日子安稳了。党和政府带着我们致富,还帮我们办了水灾保险。这种安定的生活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蓄洪区54岁的农民王富三很知足。
国家水利部
陈雷部长表示:“发展民生水利,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盛世治水,人水和谐。60年的水利发展,实现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跨越,为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大兴水利建设,治理江河湖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战,在一次次特大的水灾面前,经受磨难然而成效显著。
五、水利工程创奇迹人民生活有保障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发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年高出14.5米。尽管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因为我们在水利工程上下大力量,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后来又有多次重大和特大的水灾降临,使人们饱受磨难也饱受磨炼,坚强不屈的民族决不在灾难面前低头,他们在最困难的年代艰难地前行。改革开放后国力大增,人心大悦,抗击自然灾难的力量百倍地增长。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共有763座水库积极拦洪削峰,拦蓄洪水达340多亿立方,使约700万人免遭洪灾,避免了约33.3万多平方公里耕地、30个以上县市受淹,保住了京九、京广铁路、1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初步估算防洪经济效益500亿元,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8年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的特大洪水,位于嫩江支流的察尔森水库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黑龙江音河水库、吉林丰满白山水库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汛期察尔森水库出现了三次洪水过程,与此同时,水库下游归流河也发生了超历史的特大洪水,如果水库泄流与归流河来水遭遇,形成的洪峰流量将直接威胁下游城市安全。为了削峰、错峰,水库调动了全部防洪库容,共拦蓄水量25.5亿立方米。为下游地区及干流起到了明显的防洪作用。
另外,必须提一笔的是,在抗御1998年大洪水中,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柘溪、丹江口、察尔森、音河等水库,通过拦蓄洪水,错峰、削峰,大大减轻了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全国共有1335座大中型水库参与拦洪削峰,拦蓄洪水532亿立方米,减免农田受灾面积228万公顷,减免受灾人口2737万人,避免了200座城市进水。据统计,全国水库1998年防洪效益高达1500亿元。
1999年长江出现了1954年后仅次于1998年的第二大洪水,太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特大洪水。在抗御1999年大洪水中,长江流域的五强溪、凤滩、柘溪、隔河岩等水库在洪水来到之前,提前降低库水位,腾空库容拦蓄洪水,又一次较好地发挥了水库的防洪作用,确保了大坝及下游地区的安全。据统计,1999年全国共有922座大中型水库在汛期参与了拦洪削峰,累计拦蓄洪量280亿立方米,减免233万公顷农田受淹,2318万人受灾,避免212座城市进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53亿元。
在治理黄河六十年的纪念文章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创造了六十年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转机发生在1999年,国家开始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自此,黄河连续7年没断流。正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合理配置水资源,强制关闭一批过度引水的引黄闸,才保存了黄河生态的血脉,唤醒了一度沉睡的黄河!
在黄河入海口,从南岸湿地归来的利津河务局干部盖鹏程说,连续5次调水调沙,此前干涸的河道形成漫滩,两岸芦苇重新长了起来,在深秋季节再现美丽的“芦花飞雪”。河道鱼虾也多了起来,三角洲面积稳定下来,数百种珍贵的鸟儿正飞回安居。
“一度绝迹的黄河刀鱼又零星出现。”盖鹏程说,“尽管还难得一见,但黄河刀鱼的再现,正是黄河生态开始改善的一个信号。”
从有记载的资料上可以看到,历史上黄河决口近1600次、改道26次。古都开封曾7次被淹没,地下形成了“城叠城”的世界奇观。开封屡次被洪水淹没,最严重的一次死亡人数达35万之多!开封浓缩了古今黄河变迁的历史,一唱三叹的黄河文明在这里写下最鲜明的一笔。正因为如此,从远古时期,开封人对“黄河决口”四个字,有着基因传导式的恐怖。那么,如今悬在开封人心头的“决口”之剑是如何被消除的?开封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孟昭岭说,为确保“任何情况下不决口”,黄河流经开封段的近88公里的黄河堤防,先后清除了历史形成的大小隐患3.4万余处,同时黄河大堤被加宽到100米,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坚固堤防,加之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控,使黄河开封段抵御洪水的能力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六十年安澜无恙的黄河,已经不再是“雷霆一怒、赤地千里”的“害河”。她变成了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有限的乳汁喂养着沿黄人民,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福河”。
作为我国唯一穿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河,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黄河的水电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新中国成立以前,黄河干流上没有一座大坝,而今已建成18座水利枢纽,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
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柳园口的农民王明说:“黄河就是俺的娘亲。过去大堤上到处是庙,可老百姓年年敬神年年被淹。如今汛期天天有人报水情,心里头稳着呢!村民有钱不再敬河神,而是盖新房、通公交车。”
当然,前面说过的原因,也有对黄河的担忧,特别是近些年来黄河出现河道断流、河床萎缩、污染加重的生态危机,承载能力已达极限。在我们庆祝和欢呼治理黄河的成功之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水利工程还是任重道远。作为一条泱泱大河,黄河干流曾经是咆哮万里、奔流激射的雄浑景象。为了养育中华民族,黄河已承载了很多很多,她尽了最大的力。如果说过去治黄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水、防决口,那么今天,“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成为科学治黄、依法治黄、和谐治黄的新目标。
再举两个小城镇的水利工程业绩,更会让我们看到治水给人们带来的安定和安乐。
1.辽宁熊岳河改造工程见闻:
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喷泉随着旋律在夜色下跳动,五彩斑斓的霓虹光倒映在水中,映亮了河面,河面碧绿荡漾,波光粼粼,河的两岸,绿柳拂堤,白鹭飞翔,沙鸥唱晚,一派迷人的景致。这就是熊岳河改造后的喜人景象。如今,熊岳河犹如镶嵌在熊岳开发区大地上的一条迷人的玉带,成为当地开发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熊岳河是鲅鱼圈与盖州的界河,全长42公里,流经开发区境内长13公里,也是熊岳镇和九垅地的界河。过去,河的北侧是上个世纪70年代修筑的堤坝,河的南侧栽有树林,河的两岸原生态保存相对比较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熊岳河沙大量开采,造成河床降低,两岸堤坝高悬;印染厂等多个企业多个排污口流入河内,工业污水增多;两岸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大量流入河中,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清水存不住,路过的行人都要捂着鼻子从此通过,每到汛期来临,熊岳河的隐患就会危及两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熊岳河成了一条忧患河。
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熊岳河的治理和改造工作高度重视,下定决心治理改造这条开发区境内最大的河流。2008年4月,熊岳河治理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标志着熊岳河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在对熊岳河进行综合整治时,熊岳镇政府明确:既要注重水利工程的修建,更要注重地下水的涵养。这一决定得到了省水利专家的高度赞扬,因为这样有利于熊岳河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抬高地下水位。熊岳河的综合整治工程分两个阶段,一是水利工程本身,平整河面,修拦水坝;二是景观工程。水利工程投资2.5亿元人民币,景观工程投资2.3亿元人民币,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为了确保工程的标准和档次,熊岳镇政府聘请省水利专家来开发区实地考察熊岳河,为熊岳河水利工程进行高标准设计。熊岳河水利工程设计原有堤坝防洪标准是15至20年一遇,此次按50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堤坝。工程技术人员在河道内修建了四道橡胶拦水坝,保证熊岳河段从大铁桥开始到入海口在丰水期形成连续水面,并呈阶梯状由东至西流淌,将有效拦截地表水,涵养地下水资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市区领导多次深入熊岳河施工现场为施工单位现场解决难题,熊岳镇政府主要领导更是经常现场办公。在工程动迁中,面对有跨河工程的跨河光缆、通信、水文监测、输油管道、铁路、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单位,他们千方百计与这些工程单位进行协调,确保顺利动迁,也为工程按期开工抢出了工期。
从2008年4月,水利主体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熊岳镇政府也派出主管镇长全天候现场监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全面实施。2009年5月1日,熊岳河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基础竣工。工程进入第二阶段景观工程,经过施工单位的全力推进,6月1日,熊岳河实现了供电系统的畅通,河两岸的绿化也基本完成,熊岳河治理工程的竣工,提高了熊岳河抗洪标准,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证,并有效拦截地表水,涵养了地下水资源,解决了海水倒灌现象,尤其是起到了涵养地下热水【温泉水】资源的作用,熊岳河景观工程的建设更美化了河两岸的环境,改善了生态资源,促进了河两岸土地的升值。与此同时,熊岳镇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入熊岳河的污水问题,在河的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把原本流到河里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到污水厂,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污水的再利用。如今的熊岳河,河面上有成群的海鸥飞翔,河两岸更是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照人。笔者在治理前后两次去过熊岳河,不尽惊叹水利工程改天换地的能力。
2.山东文登市母猪河改造成果:
山东文登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母猪河,十八个奶,走一步,甩三甩。”一是指母猪河流域较长,支流很多;二是说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作为文登市境内的第一大河,母猪河哺育了文登人民,但也曾给沿河两岸带来了灾难。在母猪河畔生活着的人们,特别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既经历了母猪河“发威”时的无情,但更感受到治水带来喜人变化。随着母猪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的完工,这些河畔人家将彻底告别水患之苦,享受到水利带来的更多实惠。
治理后的母猪河,两岸长着绿油油的庄稼,农民在田地里安定而愉快地忙碌着,你抬头就可以看到一座新整修的拦水大坝,很气派地横在水库的前面,坝的另一侧就是母猪河下游入海口。很多农民都说,他们还是第一次在这块地里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以前每到汛期,包括他们泽头镇南桥村在内的许多沿河村落“十年九灾”,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的那场洪水,至今还让人们记忆犹新。一篇记者的采访中写到,70多岁的农民孙贻安说,那个时候南桥村整个都是水,用来渡河的船和筏子都进村了,帮助把人弄到高的地方。庄稼被冲得一干二净,田地里什么都没有了。到处都是摇摇欲坠的险房,塌炕倒墙壁是经常的事。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全市上下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修建在西母猪河中游的米山水库在这一年10月动工。与此同时,母猪河下游的南桥、北桥和姚山头三个村也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南桥村西修筑拦水坝,也就是这座大坝的前身。有了米山水库和村西的拦水坝,河水泛滥的次数明显减少,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时候老百姓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粮食,每当河水进村,孙贻安和村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装好粮食,随时准备转移。1998年,南桥村委组织村民对这座拦水大坝进行了整修加固,使它的防洪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固后的大坝让河水“安稳”了几年。可没想到,从2003年到2007年,文登市连降暴雨,由于入海口狭窄堵塞、泄洪不畅,加上海水倒灌,母猪河下游连续5年发生水灾。当时孙贻安与人一起承包着养虾池,有一次在去养殖场的路上还差点被洪水冲走。
连年洪灾给沿河两岸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不少人对秋种失去了信心,一些土地被撂荒。看到这种情况,侍弄了大半辈子庄稼的孙贻安既心痛又无奈。孙贻安说,那时候他带着侥幸的心理想,或许哪年不发洪水。一连过了5年,种了都冲走了,一个玉米也没有,连草也没有。到2004年,陆陆续续地撂荒,反正要发水,割完麦子就不种东西了,撂地的一年比一年多。
2007年底,孙贻安终于看到了他盼望多年的一幕:文登市按照“清障疏河、筑堤束水”的治理思路,总投资上亿元,清淤清障,新建和加固河堤,对母猪河下游进行综合治理,打造完整的防洪体系。孙贻安告诉记者,市里史无前例的这个大动作,终于让他的心里变得踏实了。同时,治理工程还有效改善了母猪河水质,两岸几十万亩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去年秋收时,孙贻安不再是两手空空,今年他更是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母猪河在静静地流淌,河两岸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感慨地说,今后即使面对再大的洪水他们也能泰然自若,可以放心地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论长江、黄河及所有滔滔流淌的水系,正是由于水利工程才使它们变得安宁并避免洪水和海水倒灌的灾难。例如三峡大坝的建立,美国华尔街的媒体就宣称会发生种种“危险”,其中危险之一就是指会引起海水倒灌。因为“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而事情恰恰相反,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的高含沙河流,河流的流速因泥沙混杂而减慢,也就减慢河口淤积造地的速度,这与海水是否会倒灌根本就毫无关系。江河出口地区的海水的倒灌,最关键的问题是由于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过低造成的。然而,当水坝建成后,最有效的功能就是起到调节河水的峰枯流量、减少洪水期流量,加大枯水期流量的作用。所以,很多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会造成海水倒灌的河流,在建设大型水坝之后都会得到根本的改观。由于大型水坝提供了人为控制河流的流量手段,几乎任何河口海水倒灌问题随时可以避免。长期以来,大型水坝可以防止海水倒灌的事实,已经在我国的很多河口地区得到了验证。
笔者所在的大连市,各级政府对四大海水倒灌区进行分期治理。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调查海水浅层和深层倒灌,然后首先治理海水浅层入侵的倒灌区,然后再治理深层倒灌区。治理方法如下:①限采地下水。②利用地势高低和沟多的自然地貌,在河沟上修建防漏坝。③在下游海水入侵区修建集雨方塘,增强对地表水的拦截能力。④在海水倒灌区实施“截潜”治理,启动泉水、河水、海水全面“截潜”工程。⑤严禁超过海平面的深井开采。
以上这些方法是我们水利工程建设长久积累的经验,已经是很成熟的“防灌”技术。沿海各市正是采取这些技术,成功地治理和预防了海水倒灌。当然,我们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也在不断深入探索,创造出更灵活有效的防海水倒灌方法。山东省龙口市地处海滨平原,岸边为沙质海滩。在渤莱沿岸遭受海水倒灌的大环境中,该市也未幸免于难,105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严重的海水入侵,大量机井水质变咸,农业用水不足,工业用水匮乏,耕地盐碱化加重,产值大幅度下降,人畜饮用水发生危机,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步伐。为治理海侵,龙口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反复探索试验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反复论证及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充分利用发电厂煤灰在海滩挖沙筑坝、防止海水入侵的两全之策。从1989年开始,先在龙口北海滩挖出10米深沟,也就是在低于海水之下的土层筑坝。10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治理海水倒灌,终于结出丰硕成果。
另外,一些海水倒灌后的农田盐渍化非常严重,农作物大受其害。水利工程就会大大地派上用场,在受灾地区建水库,蓄淡洗盐,开沟排盐,让白花花的盐碱地又再现青春的绿色。随着水利部门打造民生水利工程的逐步推进,“科学发展、兴水为民”的治水理念,通过打造生态水利、安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不仅让老百姓的生活有大改观,更让水利服务生产作业,促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要举的美好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不能不为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自豪,我们不能不为在水利工程上的杰出成就而骄傲。
善治国者之基:60年来,国家投入上万亿元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一项项水利重点工程为时代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促进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历史丰碑。
新中国成立以前,偌大的国土上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库和一些塘坝、小型水库,江河堤防只有4.2万公里,几乎所有的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随着水利技术的进步,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水库大都由单一的目标向多目标方向发展,专用防洪水库愈来愈少,而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等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库日益增多。1949年以后,我国全面进行江河治理,修建了许多承担防洪任务的综合利用水库,这些水库通过科学调度,完成了大量的防洪任务。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计。“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孕育了一大批经典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可以使长江荆江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年通航能力提高四五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大大缓解花园口以下的防洪压力,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原来约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同时,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发挥供水、灌溉和生态修复等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华大地可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这个淮河中游最大水利枢纽的建成,结束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实现了沿淮人民的百年夙愿和几代治淮人的“世纪梦想”,标志着淮河流域整体防洪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科学防控洪水和调度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和象征。如今,在曾经桀骜不驯的大江大河两岸,矗立起浓荫覆盖的“万里长城”。上百条巨龙似的新开运河正按照人们的需要吞波吐浪,把洪涝之灾变成了灌溉和舟楫之利。
正如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6万座,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全国639座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小型城市,有近299座通过防洪工程建设达到设防标准。1949年以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减淹耕地1.6亿公顷,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9万吨。
新华社记者姚润丰、葛如江、王春雨在一篇大型采访报道中激情地写下: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在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江河状况的同时,中国的治水思路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治服了多少凶恶的蛟龙啊,并让它听从我们的指挥,为我们运输,为我们灌溉,为我们发电。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摘抄这些数据,其实就是证明堤坝文化和文明,也是证明我们国家在近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治理水灾的伟大奇迹。
六、高峡出平湖海上升城郭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真可谓一日千里,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震惊世界。长江三峡大坝使高峡出平湖,海洋工程使浪涛之上升城郭。面临太平洋的3万多公里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苍苍茫茫的大洋水系边缘,数百个临海的城镇,数亿人口的生存;上千个大大小小的货港、客港、渔港,上万艘货轮、客轮、渔轮。这一切的一切,日日夜夜都在经受潮汐的推拉,每时每刻都在海浪的轰击之下。可为什么城市能欢乐热闹?为什么港口能风平浪静?这就是堤坝的作用。在滚滚的潮汐中,在汹涌的波涛里,屹立着上千座防波堤坝。这些防波堤坝像一道道长城,抵挡着一波又一波巨浪,像一排排战士,勇敢地守护着城市与港口的安宁。如果说陆地的堤坝拦洪截流,高峡出平湖;那海洋中的堤坝挡浪阻波,狂涛之中不但出平湖,甚至会在万顷浪涛中升腾出一座城市。
防波堤有着很长的历史,它甚至在古老的战争中起到作用,《大英百科全书》记载说:“亚历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3年与波斯的以苏士战争中,击败大流士三世即大利乌王,又继而向南进军直抵埃及。同时规劝腓尼基各城自动归降,以便阻止其为波斯航队提供兵力的行为。但是推罗城的居民却拒绝他的要求,于是亚历山大开始围攻推罗。由于没有舰队,他首先摧毁陆上的推罗城,然后用土造了一道两百尺长的防波堤,横跨新旧两城中间的海峡,又在防波堤的远端建造了守望台和其他一些军事设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希腊的历史家亚流安在其所著《亚历山大和印地卡二世历史》一书中论到征服推罗城这项伟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推罗原是一座城,后来却分为大陆性的城市和海岛上的要塞两部分。尼布甲尼撒王曾攻下陆地上的推罗城,却放过了岛上的要塞。照亚流安的说法,亚历山大想夺取所有的推罗城。这显然是项艰难的任务,因为岛上的推罗城是被坚固的城墙围绕着,一直延伸到海边。推罗人和亚历山大的敌人,即大流士时的波斯人完全控制了海路,但这位希腊将军却决定建造一条防波堤直通岛上。如此优越强大的海军,再加上即将筑成的堤坝路桥,希腊军队终于征服推罗城。
在内陆的江河上修建堤坝,一般来说只是一面临水,工程建设相对海洋建坝,比较从容。因为在海洋上建堤坝是四面环水,而且还有海流的冲击,海浪的涌动,海水的压力,潮汐的推拉等等客观不利因素,总之,困难而艰难。所以,倘若说在滔滔流动的江河上建堤坝是人类的奇迹,那么,在波涛滚滚的海洋中建堤坝,就是双倍的奇迹,是更为宏大的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在海洋工程方面高速进步,成绩显著。与世界各国相比,我们在海洋工程的投资力度,建设力度和科技力度都是名列前茅。我们天津、南京和大连等一些城市早已建立了海洋研究所,对海流、水温、波高力等海洋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海洋堤坝工程队伍,技术高超,实力雄厚,连中东一些富裕的海岸国家都要求我们去修筑海上防波堤。
老虎滩遭遇风暴之后的第二天,我怀着相当好奇和惊异的心情,去看那个被风浪摧毁的防波堤。我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数百吨重的坚固无比的钢筋混凝土堤坝,在狂风恶浪面前竟然会像切豆腐那样被齐刷刷地切开,小孩子胳膊粗的钢筋和螺钉也似柔软的麻花般被扭曲和断裂。我这才知道大自然的威力是何等的巨大。但我的惊异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我看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正站在像战争废墟一样的防波堤上,表情平静而冷静,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惧,一个老工程师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斜射出智慧的目光,认真端量着扭断的钢筋。我与他们交谈,才得知,这座防波堤是按照50年波高力设计建造的,但3号台风却是超百年波高力,也就是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我说,防波堤已经毁成这个样子,还能恢复原来的面貌吗?他们笑起来,岂止恢复原来的面貌,而是更上一层楼呀!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大货车列队向被风浪摧毁的防波堤开去。数月之后,更雄伟更坚固更壮观的防波堤在浪花簇拥中展现。
我对海上堤坝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采访过无数个海洋工程师之后,我对海洋这个大“水利工程”奇迹,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原来我们中国在海洋工程方面,不仅仅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出奇迹般的效益,而且还为中国沿海城市创建出一个水陆交融式的更美的世界。
海洋工程是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综合技术科学。包括有关的建筑工程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三类。①海岸工程。古来就很受重视。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②近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③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复杂,海洋工程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海洋生物的污染等作用外,还必须能承受台风、海浪、潮汐、海流和冰凌等的强烈作用,在浅海区还要经受得了岸滩演变和泥沙运移等的影响。所以我认定海洋堤坝相比陆地堤坝,是更上一层楼的水利建筑,是大水利工程。
一个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很同意我的海洋是大水利工程的结论。他向我描绘出一幅灿烂的海洋工程美景。他说,人类最终要在海洋施展最大的智慧。不仅仅是向海洋索取鱼虾,索取电力,索取矿藏,索取石油,还要在波涛之上建设蓝色家园,全方位打造“碧海银滩”。为此,海上堤坝建筑会越来越高级,越尖端,越多能。结合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会给你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五彩缤纷的新概念的地球家园。然而,在波涛涌动的海洋中建造防波堤谈何容易!首先要潜进深深的海底,在急湍的水流中,在冰冷的暗礁下进行基槽开挖、清淤,挖至设计标高后开始基槽抛砂,按照工序要求和砂垫层标高完成基槽抛砂后,最后才开始进行抛石筑堤。整个工程施工作业工序多,工序与施工节点环环相扣,除了现场施工管理要到位之外,关键的是整个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和施工过程的连续性,而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必须依靠先进的定位测量手段来保证。传统的定位测量手段主要是靠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现场设站观测定位,测量效率低、精度差,受气候影响大,夜间无法正常观测,离岸距离远更是常规手段难以实现的,经常导致施工无法连续作业。防波堤的基槽挖泥以及水下抛填、整平、护面块体和沉箱安装等施工,均要涉及工作船的定位。预先确定工作船的位置,然后以工作船为基准以控制挖泥范围、防波堤抛石部位或水下护面块体安放以及沉箱着床定位。在没有GPS测量系统的年代里,要达到建筑的标准,那真是比艰难还要艰难的事。
倘若说我们过去战争年代是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800万敌军,那么今天的建设时期,我们也是用这种“小米加步枪”式的工具设备,战胜排山倒海般力量的自然灾难。
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尽管经历过巨大的困难,但却在阔步前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前进的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令世界注目。无论在海洋治理和海洋建设方面,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和精度,建防波堤已经运用GPS系统的高科技手段,其定位系统精度分为:米级、分米级和厘米级。而且还采用双GPS对工作船进行定位,将GPS安装在船上前后稳定位置进行施工测量定位。这使我们的海洋工程建设质量达到世界一流。
我的采访总是在惊异惊喜和惊叹中进行,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为开采海上石油资源,自1998年来在渤海湾地区修筑了14座人工岛和20公里长的进海路工程。工程经历了渤海湾地区百年一遇的风暴潮考验和长期的严寒考验。我们建造的防波堤已经不单纯是抵挡自然灾害,而更有着奇妙的作用。有了高质量的防波堤,就会确保青岛的奥帆赛场的高质量,不仅赛场可以划定在距岸边较近的海面上,而且所有比赛都能在目击范围内进行。奥运会期间,防波堤将变为奥帆赛场的看台,供5000名观众观看比赛。另外,每个级别的前10名选手都将按照距看台近在咫尺的“胜利者返航线”回港,这条线路能够保证陆上的观众也能一睹帆船明星的风采。防波堤不仅能让观众在陆上就能欣赏帆船比赛,更绝妙的是在万顷波涛上设置颁奖台,在防波堤靠近海岸的一侧面上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海上平台,奥运冠亚季军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完全像踏着蓝色的波浪登台领奖,这在全世界的帆船比赛中,是史无前例的。
参观渤黄两海和南海最近建成的深水防波堤,简直就令我目瞪口呆。防波堤在足有七层高楼那么深的波涛下面开始打地基,然后将巨大的4000吨超级重的沉箱沉下水去。这4000吨的超级大家伙从陆地上建造出来,然后装到搬迁驳上,再拉到海面上下沉。这一序列的工序,真正是让你看一场巨大的魔术表演。4000吨,那是足足一座高楼的重量,当你看到它在搬迁驳上稳稳地前行,当你看到这巨大的重量下沉时,同样巨大的驳船借助海水的浮力从巨大的沉箱下面巧妙而迅速地抽身而出,不能不情不自禁地喝彩,这是科学力量,这是人间奇迹。
当然,根据实际海势和海浪冲击量的要求,不是一个4000吨重的沉箱,而是无数个。也就是说,这巨大的魔术日以继夜地在表演,这巨大的奇迹每时每刻在闪光。当滚滚的波涛上面筑起一座宏伟的防波堤时,还要在周围加上人工护面块体。所谓人工护面块体就是用混凝土铸成的四维或三维锥体,还有扭工字块,扭王字块,形状厚重却又怪怪的,完全像巨大的艺术雕塑。而且每块人工护面体块重达15吨多,一辆超级载重货车只能拉一块,一座防波堤上要有数百乃至数千甚至数万个人工护面体块,排成队的载重卡车马达轰鸣,在蓝黄相间的背景中缓缓移动,你会想到万里长城,你会想到高高的金字塔,但那些伟大的历史在今天看来,我们正在创造更加伟大的历史。如果你有机会到临近渤海湾的城市唐山观光,人们就会自豪地带你去曹妃甸大开眼界。从地图上看,曹妃甸距离陆岸数十公里,其间是一片汪洋大海,然而,当你汽车上的公里表数字显示,你已经行驶在大海的波涛之中时,你一定莫名其妙却又觉得妙不可言。因为蓝天还是蓝天,但蓝天下却没有一丝波浪的影子。你看到的继续是一片平坦的陆地世界,你的飞速旋转的车轮下面还是笔直的公路;你目光所及,是现代化的矿石码头,城郭般的巨大港口,宏伟的钢铁结构,奇特的彩色厂房,还有艺术美感的住宅楼群。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分明是一座城市,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区。地图上标的那个在海洋中孤立的小岛,名字令人颇为伤感的曹妃甸,据说是为纪念古代皇帝的一个姓曹的爱妃,她是在小岛上下海游泳不幸淹死。可如今的曹妃甸已经融进现代化城区,成为耀眼的明珠和黄金宝地。当你真正来到海边,其实已经是大海的中央了。所以,这里有世界上也罕见的二三十米的深水港,可以让30万吨级的巨轮自由“飘摇”,海路直航全世界。有了这种治理大洋之水的胆识和胆略,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是高瞻远瞩,要在曹妃甸这座新兴的海上城市描绘更宏大的蓝图:建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大港,仅目前可备用的62公里岸线上,就规划建设码头泊位260多个。其中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6个,10万至15万吨级泊位50个,5万至8万吨级泊位200个。这些码头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如果你能乘直升机从高空俯视,你就会全方位欣赏这个海上明珠——无数条壮观的疏港大路连接宽阔的港区,而这宽阔的疏港路又直通公路铁路高速路,伸展到毗邻京津冀城市群。火车、汽车在固体的棕色板块上飞速前进;油轮、货轮在液体的蓝色板块上乘风破浪。巨大的防波堤牢牢地护卫着这块汗水和智慧铸成的坚实土地,而这块坚实的土地与著名的唐山市紧紧依恋。这就更具一种典型意义:因为唐山是从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挺过来的英雄之城,在灾难中挺过来的人更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他们敢于移山填海,改天换地。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英雄的唐山人用智慧和汗水,就令曹妃甸前进了几个世纪。
曹妃甸奇迹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浅水薄滩上能建造出如此“重量”级的深水港,这是海洋工程的杰作。真可谓“雄心壮志展宏图,踏平渤海万顷浪”。我敢说,只有到了曹妃甸工业城区,你才能真正理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雄心壮志、气势磅礴、改天换地、沧海桑田”等词句的内涵力量。
然而,无论我们建造多么坚固多么雄伟的防波堤,它只能是为我们阻挡风暴潮带来的惊涛骇浪,为我们营造一个平稳的海上湖泊,但却不能阻止大洋之水向陆地渗透,也就是前面说的海水倒灌。陆地的水利工程才能真正使我们减少抽取地下水,能保持地下水的压力,也就有效地预防海水倒灌。陆地的水利工程与海洋工程水乳交融,息息相关;江河之水与大洋之水和谐相处,矛盾相交。正因为如此,我们开始大展宏图,调动全国的水利大军,布局摆阵,雄心勃勃地开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七、雄心壮志展宏图踏海跨江超大禹
中国是个总体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所以,从古至今,“水患”肆虐中国的南方,“水荒”笼罩着中国北方,有关水的神话传说,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最为人们口碑式传颂的神话就是大禹治水,一代代盛传的大禹治水至今也在激励着我们。相传距今约4000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治理洪水是从大禹的父亲鲧开始的。鲧的治水之法是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像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9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判处死刑。他的儿子大禹新婚仅仅四天,就奉命继续治水。从此,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花了10年左右的工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没进去探望,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治水成功之后,大禹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去发展农业生产。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在今天看来,这些神话已经不太神了,因为更为神的现代神话正在发生着,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现代神话。
南水北调,这四个字已经震惊中国乃至世界,因为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的水利工程,其供水范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将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并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年调水总量为450亿立方米,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从《中国国家地理》提供的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工程的宏伟气势。然而,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气魄和胆略,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科技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上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也创造了相当可观的业绩,所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敢于写下“南水北调”四个大字。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江苏省修建了江都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河北与天津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山东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修建了引大入秦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成为了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实际上我们在1400年前开凿的大运河,已经是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而始建于2200年前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则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另外,国外的“调水工程”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39个国家建成了345项调水工程,其中大型和特大型调水工程共有28项。这些调水工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巴基斯坦、前苏联、埃及、南非等国。
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澳大利亚为解决内陆的干旱缺水,在1949年至1975年期间修建了第一个调水工程——雪山工程。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从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埃及国土面积中96%是沙漠,水无疑是它的“生命线”。1970年,坝高111米的尼罗河阿斯旺高坝建成后,埃及又开始建造和平渠与谢赫·扎那德水渠,分别将河水引向西奈半岛和埃及西部沙漠,使埃及可耕地面积增加25%。
俄罗斯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水流量仅次于巴西,但分布不平衡。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前苏联时代共建设了15项调水工程,年调水量达480多亿立方米。其中最长的大土库曼运河长1100公里,曾经被称为世界“运河之王”。
美国西部素有干旱“荒漠”之称。由于修建了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在加州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使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洛杉矶市跃升为美国第三大城市。
我们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各方精英人士为南水北调工程论证了50年,一代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和水利工作者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现在的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这个总体布局很好地适应中国大陆三个地势上的梯级:西线位于最高一级青藏高原,地形上能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但由于长江上游的水量有限,仅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个梯级西部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个阶梯东部,由于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工程:入海水道淮安枢纽。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和河道,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为天津。
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工程、淮河现有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基础上建设的,包括输水系统和蓄水工程。输水工程主要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工程、穿黄工程。有两个引水口,分别是淮河入长江的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的高港。从长江到天津输水河道总长1156公里。由于全程黄河地势最高,引水口处比黄河地面处低36至37米,所以从长江引水到黄河南岸需建设13级泵站,总扬程65米。穿过黄河将自流到天津。东线泵站特性是低扬程【2米至6米】,大流量【每台15至40立方米/秒】,长运行时间【5000小时/年】。长距离输水需要蓄水工程,沿东线黄河南岸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略加修整加固,总计调节库容可达48.9亿立方米,不需要新增蓄水工程。黄河北有5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立方米。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立方米,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立方米,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以及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5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远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中线工程:黄河渡槽。
中线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基本自流输水;水源水质好,规划输水干线与现有河道全部立交,水质易于保护;输水渠线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可解决京、津、冀、豫4省市京广铁路沿线的城市供水问题,但工程投资较大。近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通过沿伏牛、太行山的干渠引水至北京,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将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和输水系统。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大坝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后者包括从汉江输水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如果丹江口水库扩建完成,正常蓄水位170米时,总库容到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水库年平均可调水量将为120亿至140亿立方米,枯水年【95%保证率】为62亿立方米。为避免对汉江中下游的工业、农业及航运用水的不利影响,需兴建汉江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四项工程,以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黄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总干渠开始于陶岔渠首,沿已建8公里渠道延伸,沿伏牛山南麓向东北,经南阳过白河跨方城垭口分水岭,经宝丰、禹州、新郑西部,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北部李村穿过黄河,在太行山东麓与京广线之间沿华北平原延伸,过唐县进入丘陵区,穿过北拒马河进入首都北京,穿永定河进入北京市区,终点团城湖,总长1273.72公里。天津主渠总长154公里,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北部分水口到天津西河闸。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38米,终点48.57米,能沿全线自流。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至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至7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近10年,集中研究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的引水方案,据初步研究结果,从这三条河最大的引水量约17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通天河80亿立方米,雅砻江、大渡河干流50亿立方米,雅砻江、大渡河支流40亿,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六省区。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相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至450米。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水泵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米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公里以上的长隧洞。该工程引水的水源点多,调水区的水质好,但因地处长江上游,水量相对有限。另外,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交通不便,且处于褶皱强烈、活动断裂较为发育的强地震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工程技术难点相对较多,工程投资大。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总体布局如下:
1.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自雅砻江支流达曲开始调水,建阿安引水枢纽引水7亿立方米,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泥曲;建仁达引水枢纽引水8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雅砻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到杜柯河;建杜柯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麻尔曲;建亚尔堂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阿柯河;建阿柯引水枢纽引水2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大渡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到黄河支流贾曲;在贾曲隧洞出口后,沿贾曲左岸开挖明渠,输水到黄河。
2.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开凿隧洞通过雅砻江干流和支流达曲的分水岭,输水穿过达曲,此后输水线路和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3.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自侧仿水库引水,过歇武沟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开凿隧洞,到邓柯附近穿越金沙江与雅砻江分水岭到雅砻江浪多,顺河道而下进入雅砻江阿达水库,然后从阿达水库引水到黄河贾曲,自阿达引水枢纽以后的输水线路和阿—贾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笔者认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壮观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工期15年,每年向北方调水450亿立方米,等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从工程的巨大规模和漫长的工期,完全可以说是超越历史上大禹治水的传说,而这却是科学力量造就的现代神话。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要比大禹当年治水艰难百倍,这不仅仅是个防洪问题、疏导问题,而是要大江大河听我们调遣,真正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八、科学的认识更深刻科学的力量更强大
盛世治水,泽及后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像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都是我们平常最常用的词,但坦率地说,我们对这些名词只是有个含糊的形象了解,其真正内容大概知者甚少。为此,在为这伟大的水利工程欢呼之时,怀疑也在丛生:南水北调会不会变成污水北调?工程指挥者如何协调众多省区的利益?工程完工后北方能否从此一劳永逸?从长江调水会不会引起长江口海水倒灌?……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为民造福万代,还是会带来后患?不能不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甚至有着针锋相对的辩论。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经进入相当理智和相当科学的高度。
从这些疑问和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水利工程之艰巨,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力量不断提高更新,还要与天气变化、环境保护、海水倒灌等诸多“自然行为”短兵相接;而且还要与艰难困苦、利益分配、责任风险甚至与贪污腐化联系在一起。从诸多的疑问和讨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对水利工程有着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才有更强大更高超的力量。为此,在南水北调这个巨大工程初展雄伟蓝图之时,国家水利工程的负责人张基尧在中央电视台上与主持人白岩松的对话,就令我们耳目一新,真正感到我们现在的水利建设是今非昔比,任何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都要经得起科学的光照和人们理智的推敲。
在对话中,张基尧详细地讲了工程进度:一期工程大概有800多项,一共69个亿,这个项目国家很快就会批复。另外,丹江口下游的调水和供水如何供应,毕竟调水增加了北方的供水,介绍了丹江口下游的水量,我们利用了汛期拦蓄一部分洪水,但是在中等水量的时间短,所以我们实施了下游的引江济汉,还有闸站改造等四项工程,投资将近70个亿,算下来也有那么个数量,保证下游的生态不受影响,下游饮水和供水不受影响。
白岩松直截了当地问道:东线取水,包括淮河入长江的口,那可是中国现在水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我去过淮河,在蚌埠曾经达到连五类水都不够的级别,守着淮河没水吃,现在老百姓就关心了,南水北调的东线会不会把污水直接弄到北方来?
张基尧回答说:这不仅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南水北调建设者所关心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来“三先三后”的原则,假如南水北调东线调来的水是被污染的水,是不能饮用的水,不但给人民群众没法交代,我们对国家也没法交代,当前南水北调东线关键是如何治理已经造成的污染。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说两句话,一句话,我们在治污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句话,当前东线治污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白岩松更坦率地接着问:我是否可以概括一下您的心情呢?有信心,但是不乐观。
张基尧回答说:就是有信心。但是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使人民群众确实认识到水污染治理不仅是对当今,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责任,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最近出现一些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结果污染了水源,人民群众就纷纷起来表示抗议,我觉得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动,加强社会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治污是至关重要的。
白岩松继续坦率地问:10年前,那次淮河零点行动的阵势,政府的决心,我当时从淮河源头一直走到山东,但是10年过去了,去年媒体也报道了,淮河对治污出现了很大的反复,相持阶段,随时会恶化,随时也会好转。您会不会觉得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最难完成的一个任务?
张基尧回答说:起码它是南水北调工程中非常难完成的任务之一,这里面主要还牵扯到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所以我们在进行污染治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经济落后地区要采取一些政策性的扶持,让他们既能够保护生态,又能够发展经济,因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是正确的。
白岩松几乎就是穷追猛打地问下去:贫穷是最大的污染源,南水北调委员会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很多贫穷立即变化了,您的任务能完成吗?会不会有点无能为力的感觉?各个沿途省份都是同样的级别,能做好协调工作吗?您的威慑力在哪儿?
张基尧的回答却是越来越坚定: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信心基于几个方面:一方面,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这个前提下,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所以南水北调办公室代表建设委员会跟山东、江苏都签了责任书,而且省里又把这个责任书逐级落实到市、县,把它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第二方面,人民群众对污染问题已经有了切肤之痛,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由于水污染导致了饮水的紧缺,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甚至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减少污染的排放,所以各种举报不断出现,这也使我们对污染的治理加大力度。第三方面,毕竟在南水北调东线我们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规划,这个规划是经过若干专家反复论证的,在东线的投资有140亿,用于260个项目的治理。第四方面,各种各样的手段必须综合利用。我们不能这边治理,那边出现新的污染。在利益的驱使下,它偷偷排放,偷偷生产,所以必须加大监察监督的力度。
当然,张基尧也坦承了他的担忧。他说: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感到责任重大,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油然而生……
面对全国广大观众,白岩松甚至提到了南水北调有无腐败问题,说明当今水利工程的又一个令人深思的艰巨性。
张基尧回答:老百姓面对南水北调工程经常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一下子涉及到将近5000亿,谁都想从中得到一杯羹,我参与到这工程当中,于是真和假,包括腐败和正义之间的斗争也会在这样的一个庞大资金的范围内进行。
但巨大的工程款确实使事情开始复杂起来,一些骗子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诈骗,而且还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使很多人受骗上当。当然,公安部门也立即行动,加强破案力度,给这类骗子沉重的打击。
最后,白岩松问道:我们都在谈南水北调,2002年年底就已经开工了,15年的工期,当完成这个工程,南水北调通水之后,对于北方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张基尧回答说:对北方来说,意味着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加了一个水源保障。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增加了一定的水量,这个水量可以满足现在水资源的不足,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另外通水以后限制超采地下水,增加生态环境的容量。另一方面,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南水北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南水北调通水以后把从西向东流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通起来了,这就形成了国家在东部地区的水网布局。现在有交通网、电网、公路网、信息网,就是没有水网,大的水网布局形成以后就可以形成南北调剂、东西相接,在南方水多的时候,尤其在汛期的时候可以大量向北方供水,解决北方地区的生态问题。
当白岩松问南水北调是否分解江河洪峰的销量时,张基尧肯定地回答:是,像今年丹江口水库汛期的时候就是向下放水40多亿吨,将来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后,这40多亿吨水就不一定这样放到下游去,入到海里,可以把它送到北方。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以后,是对北方地区节水治污,甚至于挖掘水资源潜力的一种促进。做南水北调规划的时候,是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到2010年缺水测算的大数是200亿,到2030年就到300亿了,光靠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补给是远远不足的,我们的根基还要落实在节水上,所以我们制定了节水规划。怎么样在南水北调实施过程中,同时加大节水的力度,还要把处理的污水回用,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所以要加大对北方地区污水处理的力度。我总这样说,南水北调是对节水治污的一种促进,节水治污的成果又保证了南水北调目标的实现。
然而,南水北调最大的担忧是上海市,因为长江水量的减少将导致入海口海水倒灌。
白岩松的问题问完了,现场的观众就提出了长江口会否海水倒灌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在本文里反复强调的大洋之水与江河之水的和谐与冲突,也就再一次强调水利工程与海洋侵袭陆地的严峻状态。
张基尧又一次坚定地回答:可以肯定地说,南水北调实施以后不会形成长江入海口的海水倒灌,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整个长江的径流量是96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三条线路调水的总和是448亿立方米,不足5%,当前实施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加在一起调水是184亿立方米,还不到3%,这么小的水量不足以影响整个径流的。第二个原因,现在三峡工程已经建成,海水倒灌一般是在水少的时候才会倒灌,汛期的时候绝对不会形成倒灌。由于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使得整个入海口的水量得到有效的调节,现在我们拦蓄了洪水,在枯水期的时候往下大量下放,这样可以使入海口附近的水,每增加一千个流量,一千个秒方,比起三峡工程建设以前,它有极大改善。第三个原因,南水北调东线有四大湖泊作为调剂,不是全天候抽水的,到了枯水季,水位下降的时候就不抽水了,到水位高的时候再抽,所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作为保障,长江口的海水倒灌一定不会造成。
在这次对话中,白岩松幽默地总结说:过去中国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将来等南水北调彻底建成之后,这个词恐怕得改一改了,因为天津人和北京人、济南人可能喝的也是长江的水,所以可能是多方的水土养一方人了。前不久我学到了一句话,过去一提到水利,总想到的是抗洪抢险,建工程,建大坝等等,后来水利部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水利”两个字的核心理解是让水对人类有利,所以希望南水北调工程尽早实现之后,对所有人有利。
然而,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南水北调毕竟属于中国最大的、带有战略性的调水工程,社会关注程度很高,调水对生态与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最让人担心。一旦出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失误,就会危及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将担负着非常之大的责任。举国外一例可以说明一个大的水利工程,会有多么严重的影响。曾经名扬世界的埃及阿斯旺大坝在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益,功劳卓著。但对环境的影响,却引起了多方面的非议。大坝建成后,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浮游生物入海量锐减,河口地区的沙丁鱼捕获量减少97%;大坝拦住了泥沙,下游大量农田失去了尼罗河中的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海水入侵,地中海沿岸侵蚀加重;环境变化,增加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从埃及和苏丹的努比亚地区迁出了10万人,世界粮食机构不得不运送大量粮食解救饥饿中的努比亚人。因此,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认为,它“从结果来说是失败的工程”。
人们如此努力,并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水利工程奇迹,但却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认为是“失败的工程”,这是怎样的一种失望和伤感呀。我为此对我们南水北调工程的创建者充满敬意,因为他们的气魄和胆略,他们的责任和信心,在中国水利建设史册上,将会写下前所未有的一笔。
九、前程任重道远继续乘风破浪
从我目睹上个世纪70年代那场摧毁大连老虎滩渔港的风暴之后,整个世界和中国大陆上又遭遇过无数次更强烈的风暴袭击。江河之水,大洋之水借助狂暴的风力,变成肆虐生命和财产的恶龙。你可以看到人类抗击灾难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同时你也能看到大自然风暴的烈度也越来越增大,似乎冥冥之中有着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神灵,在考验人类生存的耐力和勇气。究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祥龙与恶龙的斗争还在无穷无尽地较量。
但正因为如此,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存才愈显伟大和壮丽。不断突发的悲剧却又不断地激发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奋斗力量,科学的利剑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就会所向披靡,愈战愈勇。
老虎滩依然是面对东南方向的“虎口”,来自东南方向的太平洋风暴,依然对它曾肆虐过的地方虎视眈眈。可是你今天再到老虎滩,就会大吃一惊甚至大吃二惊。当年演义生命惨烈的生死场,竟然魔术般地变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这个公园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有着4000余米的曲折海岸线。园内蓝天碧海、青山奇石、山水融融,构成了绮丽的海滨风光。这里有亚洲最大以展示珊瑚礁生物群为主的大型海洋生物馆——珊瑚馆;世界最大、中国唯一的展示极地海洋动物及极地体验的场馆——极地馆;全国最大的半自然状态的人工鸟笼——鸟语林;全国最大的花岗岩动物石雕——群虎雕塑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马驷骥根雕艺术馆等文明全国的旅游景点;有全国最长的大型跨海空中索道;大连南部海域最大的旅游观光船;特种电影播放场所——四维影院以及惊险刺激的侏罗纪激流探险、海盗船、蹦极、速降等游乐设施。
每年,国内外有多达200多万游客来老虎滩观光和游玩,他们灿烂的笑脸和优雅的姿态,一次又一次地印在这蓝天碧海的美色中。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全都瞪着惊奇和惊喜的双眼,他们肯定不会知道那场几乎摧毁了老虎滩的风暴,甚至你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曾经发生过的悲剧灾难,他们也很难相信。因为眼前的一切太靓丽了,太安宁了,太令人心旷神怡了。湖泊一样平稳的港湾犹如巨大的镜面,花园一样的瑶池仙境绝对飘摇着神仙。坦率地说,即使是亲历过那场灾难的我,几乎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曾狂暴汹涌,吞噬生命的海湾,那曾逼着渔船拼死抢滩的地方,怎么会建成大型海洋生物馆,怎么会有美丽多姿的珊瑚礁生物群,怎么会是红花绿叶的乐园?公园的管理人员看出我的疑虑,他们带我去公园的深处,从平滑如镜的海湾直到外围大浪涌动的深海。没想到我们的汽车竟然能开到防波堤上,那宽阔的堤面是观景台,是挡浪坝,是笔直的公路。当然,也是抗击风浪的“阵地前沿”。所以,在这里你一下子就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感受到强劲的海风,感受到波涛轰鸣。堤坝内外分明是两个世界——坝外,一道又一道不安分的波浪滚滚而来,轰轰地撞击着防波堤,似乎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气势;坝内却风平浪静,一片五彩缤纷的景色。公园管理人员指着坝内坝外的海,让我认真看。我这才发现坝内的水平面远远高于坝外,原来现代化的防波堤还有着更多样化的功能,不但能隔绝破坏性的浪涛轰击,还能调节海湾的水量。大潮高涨时,防波堤会自动让海水涌进来,大潮退下去,防波堤却又能守住海湾的水不往回倒流。公园的管理人员又告诉我,这些年也出现过相当可怕的风暴,但无论风浪怎样肆虐,防波堤内永远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色。
改革开放使海洋工程如虎添翼,防波堤建得不但越来越坚固,越来越高大,而且已经成为一大景观。真正像雄伟的长城,真正像钢铁的彩虹。我曾看到一个南方作家在散文中赞美他家乡的防波堤:霞浦三沙是闽东著名的渔港,有一条半里长的防波堤,长长伸向大海,把五澳的海面拦腰切断。堤内风平浪静,成了渔船停泊的避风港。堤外层层涌来的波浪,拍打着坚固的石堤,溅起高高的白色浪花。“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坐在海风吹拂的防波堤上,观赏着海上的明月,是故乡留给我最美的记忆。我在防波堤上观潮赏月可谓多矣,但此生最难忘的是一次中秋观大潮,那真是大自然的奇观。
有意思的是,由于老虎滩始终向人们展示温柔平静的面孔,年年月月,日久天长,人们竟然忘却了老虎滩这个可怕名称的真正来历。有一个作家竟“创作”出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老虎滩曾经有过老虎,后来有个勇敢的小伙子像武松一样,为民除害去打虎,并且赢得一个美丽姑娘的青睐……读这个民间故事时,我开始觉得是胡编乱作,但细想一下却又觉得这个故事挺合理,昔日老虎滩不就是有兴风作浪、凶猛吃人的老虎吗?我们勤劳智慧的水利工程人员不就是勇敢的武松吗?美丽的姑娘当然要爱这些降虎战魔的英雄。
昔日吃人的老虎口,能变成如此国家级风景区,这是海洋大水利工程的功绩,而这种大水利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欣欣向荣的变化,带来面向未来更加豪情满怀的乐观,更重要的是带来继续奋斗的勇气。
我们不能不充满信心地畅想,随着我们国家不断创造奇迹的水利工程建设,终会有一天,所有的江河都在我们人类的科学操控之中,所有的江河入海口都因为这种科学操控而碧波荡漾,平稳入海,你看不到枯水期,你看不到暴涨期,大洋之水与江河之水永远亲切拥抱和谐相处。所有的狂风巨浪在坚挺的堤坝面前,不得不俯首听命甘拜下风;所有的暴雨山洪都会老老实实地听人类指挥,乖乖地流进水库;长江与黄河真正会像两姊妹一样,盈亏相助,携手共流;海洋会奇迹般地涌出千万吨甘甜之水,滋养人类……
从中国最北面的海岸线鸭绿江口往南走,一直到祖国最南端的北仑河口,你会看到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在江河之水和大洋之水的滋润中,充满活力。数百万和数千万的人流和物流,也犹如滚滚大潮,与大自然的潮汐相融相合,如鱼得水。没有抗击自然灾难的能力,没有超强的堤坝,没有强大的港口,就不会有强大的经济,就不会有现代化的城市。从一个沿海城市到另一个沿海城市,你完全感到改革开放的号角一路吹响——所有的城市都向大海喷发着热烈拥抱的激情,所有的城市都向大海伸出坚实的臂膀。人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和惊人的设想,千军万马治理千万顷狂涛激浪。在烈日下,在暴雨中,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百折不挠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将数百万数千万乃至数亿万吨的沙土石块投向大海……汪洋之中升腾出一个又一个人间仙境。我们已经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经做出巨大的业绩,但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努力,还要奋斗,建设美好祖国,奔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的理想继续乘风破浪,大展宏图,向万里海疆延伸……
【邓刚: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