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黄淮卷 第06篇 北疆水神

刘兆林

神都是人封的。那些曾为许多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由于许多人的口口传颂,被立下口碑,久了,便被传神了。

活着就被誉为“边疆水神”的李国安总好唱这段歌:“茫茫荒原,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他说的终生寻找,就是指找水。

1946年出生的李国安,1963年从家乡四川当兵入伍,这个17岁原本极为普通并不神的小伙子,先是在内蒙古军区某部当骑兵,后因世界形势变化和准备打仗的需要,他又被调到看去很不威风的刚刚组建的北京军区野战给水工程团,也住在内蒙古边疆地区。1990年1月,给水团团长的担子忽然落在了这个40多岁身材并不高大,也不健壮,当过医生,当过农场场长,当过后勤处长的李国安肩上。他是任给水工程团团长后,刻苦学习专业理论,钻研水文地质知识,才成为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等专业行家的。

给水工程团的本职工作任务,是为战区勘测水源网点,以备部队平时应用和战时急需。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常年工作和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北部边疆地区。在李国安任给水工程团团长的多年间,为解决困扰边防部队和边疆人民的吃水问题,转战漫漫草原和茫茫大漠戈壁,经常带着沉重的设备跋涉。据粗略的统计,李国安他们这样跋涉了相当于红军长征走过的近二万五千里路程,并在各种复杂的地理和地质条件下,打出各种功能的水井580余眼。这些甜水井,在北疆军民眼里和心中,穿成长长一串暖心耀眼的珍珠。

珍珠是美丽耀眼的,可许多人不知道,带领部队打磨出一粒粒珍珠的李国安,患有腰椎管肿瘤,下腰部3块椎骨各被切除了三分之一,留下了一条无法愈合的骨槽。他是围着一条15厘米宽的钢围腰,终日拖着病体,对北部边疆地区8000多里边防线进行全面详细的水文地质普查的。他和战友们获取了2万多个水源地质数据,并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22万字的专题报告,还勘查出了109眼备用井位,新完成普查面积8.4万多平方公里,重复验证完成普查面积24万平方公里,调查水源点4000多个,采集各种实验样品7000多个,建起全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实验室,填补了内蒙古北部边疆无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

李国安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团长”荣誉称号,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尤其难得的是,他还被内蒙古边疆地区广大军民誉为“北疆水神”。人民的口碑是最为不朽的。被人民群众口封为水神,是了不起的神圣。这正是他自己“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精神境界的写照。如今,他早已不是给水团团长,而是有少将军衔的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了,但他还说要终生为内蒙边疆地区的军民谋水利,即谋水方面的利益。

所以我愿意用最纯洁的水润润嗓子,为找水而被人民封为神的李国安唱支颂歌。

一、与水结缘夜夜做水梦

李国安是那种“我是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型的干部,他没有自己的特殊爱好,组织让他干什么,他就一定想法干好什么。1973年,举世瞩目的珍宝岛之战,使全中国长时间沉浸在准备打仗的紧张气氛中。在毛主席发出的准备打仗的号召下,北方各大军区迅速组建起为准备打仗测水的野战给水工程团。已被现代战争显得越来越不重要的骑兵便理所当然被缩减,骑兵李国安被选调到刚组建不久但非常重要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年轻的战士,哪个不因被重视而高兴呢?而且他听到的是上级领导传达的周总理十分重视战区给水的指示:“一定要把内蒙古北部高原地下水搞清楚。”哪里不重视水呀?何况敬爱的周总理直接重视的是未来战区的水!

在这样一个新组建的使命为给水的团队,不管什么人的什么工作,都与水有关,都是为水而战。从此,李国安一颗火热的心,和并不只属于他自己的命运,就与水密不可分了。住在大漠、戈壁,他觉得是住在水中。无论是在戈壁的风沙中,还是在草原的风雨里行军,他都感到是在水里游泳。尤其通过亲身考察,他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水的渴求。更让他感到神圣的是,1990年,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这副沉甸甸的担子落在他李国安肩上了,从此,他每天睡觉更像是躺在水里,一听到哪里有需要解决水的问题,他更不可能睡好觉了。

位于阿拉善大漠里边的某边防团,吃水要到100公里外去拉。不懂军事的人也许会不解,部队又不像种地或放牧的老百姓,驻地没水换个地方不就得了吗?殊不知,部队驻防在哪,是按战略需要选址的,战略要地不驻扎部队不行,何况边防线更是哪一段都少不得部队呢!驻上了部队,没有水只有想法弄出水来。

当年,这个边防团有个哨所,自己在驻地用镐和锹挖成了一口井,可那井一天只能渗出半桶水,而且还是又苦又涩的。苦惯了的哨所战士们说:“人民群众要是知道我们喝的是苦水,一定会难过,得保住这个秘密。”为了保密,他们竟然给这口渗出苦水的井,起名“甜水井”。哨所那地方也因此在作战地图上有了名:“甜水井”!甜水井的假名并没将战士们吃苦水的秘密保多久,后来还是被日理万机又心细如丝的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周总理很是动情,指示有关领导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个部队吃苦水问题。但那时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的和经济的以及技术的条件都很有限,所以周总理的指示也不一定能落实。20多年了,井打了一眼又一眼,那个团官兵吃苦水的问题却仍没有彻底解决。

李国安当给水团团长不久,就极力向团党委建议,团党委很快作出决定,一定要为这个团打出几口深的甜水井来。李国安团长迅速派出技术过硬的钻井四连,开进了阿拉善大沙漠。

忽然有一天,连续作战的四连使用的为钻机供电的发电机坏了,许多部件需要更换。求援电话打到2000多公里外的团部。可所需的那些零部件,给水团仓库和驻地商店都没有。正深夜未眠的李国安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把正熟睡的机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召集起来,进行了简短动员后,当夜便派出3个采购组,乘火车,乘飞机到天津、无锡、上海等地购买零件。钻机在最短的时限内又转了起来。不久,深深的甜水井终于打成功了。李国安高兴得夜里做的都是甜水井的梦。

二、当给水团长就得成为水专家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要说,不是水专家就不会真正知道水有多贵。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发出关于水的警告:珍惜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有识之士都开始担心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以及其他环境受到污染时,也开始担心水了。中国古代曾有讽刺杞国无事忧天倾的成语,现在,许多外国科学家预言说,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不珍惜节约每一滴水,将来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还有人预测,21世纪人类将面临水资源的危机,水,可能将是下次战争的导火索。当了给水工程团团长的李国安不仅不会认为这是杞人忧天,而且深深忧虑: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虽然河川水流量居世界第6位,但是淡水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第88位,而且水资源分布又极不平衡,水危机已在不少地区呈现出明显迹象。严峻的现实,经常使团长李国安陷入沉思:没有向未知领域的不断求索,不在艰苦复杂条件下锻炼和提高部队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他经常在办公桌旁坐到深夜,不停地思索,不停地书写,一篇《对野战给水部队当前任务和未来走向的一些构想》的论文诞生了。李国安为了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为团队的建设目标正确定位,他又反复研究分析了团队的发展和现状、海湾战争等为参照依据,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反复论证,一幅给水工程团发展蓝图诞生了。

全团奋斗目标:当兵种之尖,创技术全优。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力争尽快取得明显成效:工程质量创建团以来最可靠纪录;给水装备达到最为先进;官兵的奉献精神达到了最为过硬,每年产值递增30%。

实施规划:分三步走,使部队野战给水能力达到在720小时以内,完成以北京为中心1050公里为半径的北京战区全部地域的松散地层快速成井任务。

接着,李国安又把部队所有的工作分成6项目标,对全团11个专业、14个工种、47个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都进入流程管理轨道,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水标,全团上下自觉为战区富水作贡献的局面。

为了成为专家内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李国安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拜师求教,刻苦钻研专业理论,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勤于总结经验,后来李国安真的成了水文地质专家,再复杂的地层,再难打的井,李国安都能琢磨出办法来。军内外同行赞誉他说,只要李国安在,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李国安成了北疆军民心目中的水专家。

呼和浩特市水泥厂是一个年产25万吨水泥的大企业,1992年初,决定扩大规模,实现产量翻番,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工业用水越来越紧。厂里决定打一眼深水井,缓解用水紧张的矛盾。由于这里地下全是“大漂砾”地层,地方的几个打井队先后招标进厂,最后都扫兴而归,井没打成不说,连钻杆都卡在“大漂砾”里报废了。后来,水泥厂向李国安当团长的给水工程团求援。

在团党委会上,李国安说:“绵延几百里的大青山山脉,这种地层随处可见,如果不打破大漂砾,不仅使部队和人民群众吃水用水受影响,而且也不可能完成未来设防部队的野战给水任务。”他带领团队开进了水泥厂,水泥厂的干部以惊喜和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队伍。

开工不长时间,坚硬的漂砾地层阻便向他们示威了。钻机已显得无能为力。厂里领导和群众以及施工的官兵都傻眼了,李国安带领的水神团也没咒念了吧?

撤,还是继续打,这关系到呼和浩特水泥厂雨季能否扩大生产规模,还有以后呢!解放军的给水部队怎么能在两个钻井队留下失败记录的地方撤退啊?

李国安心情沉重但很冷静地分析了一下情况,最后得出结论:不是一点办法没有了,从理论上推测,在这里成井只有采取孔内爆破。但孔内爆破只是从理论上讲可以,但全团乃至全军给水部队没谁这样干过。他经过认真考虑,下决心就从这方面寻找突破。

自己不行发挥大家的智慧,他亲自组织了攻关小组。攻关小组不行,再请外边的能人,又亲自出马请来北京军区的爆破专家。深井专用爆破炸药在160多米的深孔内一声声炸响了。

连续102次的孔内爆破,光炸药就用了1.2吨,终于打出了一眼日出水量超千吨的优质供水井。

这一创举,填补了我军在大漂砾地层运用孔内连续爆破成井的空白,因而李国安的大名在当地被传出了一点神秘色彩。

1990年以来,李国安带领全团打出的259眼井中,有58眼是在被视为无水地区和高砷、高氟、高寒地区打出来的。呼和浩特市郊区的一个民族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饮用着含氟量严重超标的苦水。他们多次请打井队来打井,都没有打出甜水来。李国安知道情况后,带领技术人员先后5次到现场勘察,通过对大量水文资料的准确分析,采用正确的成井工艺,终于打出了优质饮用水井,结束了当地群众喝苦水的历史。

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和实践,李国安不仅出色完成本团找水打井任务,还被工程兵指挥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南京河海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教授是讲学的,这说明,李国安不仅干得神,而且神得能论述好自己这样干的理论了。

三、医院成了水学院

一帆风顺干成的事业,大多不精彩感人。李国安的业绩是感人的,因为遇到过许多不幸,而且都被他超常地克服了,所以他的事业水平总是在提高。

正当李国安在给水事业上忘我拼搏的时候,不幸却来和他为伴。他突发重病,瘫倒了。当然,什么事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整天那么不要命地干,他的命能不找他别扭吗?内蒙古当地医院怀疑他患了恶性腰椎管肿瘤。这下可吓坏了李国安和部队的干部战士。

一个大雪过后气温也忽然降到-20℃的傍晚,救护车把李国安送到呼和浩特火车站的站台上。不少送行的人哭了。他们担心这个20多年在边疆风沙雨雪中跋涉,为边疆军民找水打井的“铁人团长”还能不能回来。担架上的李国安昏迷着,沙土色的脸上沁着汗珠。

人们把李国安抬上火车。这一天,是1993年12月12日。北疆的蒙汉同胞离不开他们的“水神”。他们和给水团的官兵同样盼着李国安回来为他们造福。

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全力抢救这位水团长。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程东源教授亲自主刀,李国安没有倒下去,但是腰部的3块椎骨却被切除了一大截,留下了一条长达10厘米无法愈合的骨槽。但他的下肢乃至周身瘫痪的危险却存在。

当兵30多年的李国安,从没这样躺在床上,让一群人和他共同浪费比水宝贵得多的时间啊!但他又没一点办法不在医院躺着。

躺在病床上的李国安,想的是他的事业,他的团队,和边疆军民的吃水难题。他只有把躺在病床上的时间都利用到水上,才能躺得舒服些,否则每天都会像躺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在住院的3个月时间里,翻阅了30多部水利专著,写了厚厚一大本读书笔记。李国安说:“住一回院,就等于进了一次水学院学习班,以后解决水难题心里更有底气了。”

1994年4月2日,李国安在手术后刚刚能够下地走动的第3周,就开始反复恳求医院给他办理出院手续。他还不到出院的时候,但医院没办法留住他。为帮他支撑尚未痊愈的腰身,医生只好给他固围了一条15厘米宽的“钢腰带”。李国安归心似箭,出院后仅在北京军区自己的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让人送他去乘火车。

李国安被人搀扶着走下地铁车站,又挣扎着爬到地面,84级台阶,他竟用了近两个小时。谁料,刚刚蹒跚着挪到站台,列车却开走了。望着开走的列车,李国安仰头一声长叹,埋怨不争气的腿。

妻子了解李国安,躺在病床上,他是自己的丈夫;走回部队,她的丈夫就是北疆荒原的给水团长了。她默默地到站外,从票贩子手里花高价买了当日发往呼和浩特的下趟列车票,装着笑脸把丈夫搀上火车。

四、颠簸和拐杖陪伴下的二万五千里寻水路

回到离别4个月的团队,李国安恨不得把耽误在医院的时间都抢回来。他装着身体没事了似的,认真提出要亲自带队考察8000华里边防线的水文情况,遭到了团里其他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强烈反对。李国安急了,说:“这方面的业务工作由我分管,现在不马上开始,过了这个季节,就得再耽误一年!”

大家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每天,他让战士们架着,调查了解情况。熟悉的环境和面孔令他兴奋,但伤痛却时时令他咬牙冒汗。听汇报,他手抖得连笔都夹不住,坐不了一会,头上就是一层虚汗;上厕所,弯不下腰,只好在一张木椅上挖个大洞……其他几位团领导看不下去了,都说,我们好好的,要去,我们去!

正在呼和浩特讲学的解放军总医院程东源教授给他做过腰骨手术,听说他不听劝阻又开始了拼命,也赶到给水团来劝他:“你这样的病人,不在医院躺着就够危险了,还上边防考察,要不要命了?!”

李国安再次述说自己的分工已经耽误了,过了这个季节,就要再耽误一年的想法,说时眼泪都要出来了。谁受得了堂堂一个团长的眼泪啊!程教授只好默不作声了。

在戈壁大漠数不尽的沟壑间行走的艰难令人无法想象,一个伤口在身腰扣钢腰带的病人,整天走在那样的路上会是怎样的危险。但李国安毅然派出了六个考察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他亲自带领的。

他带领考察组出发了。草原上的搓板路、戈壁滩上的石子路,给伤病未愈的李国安带来的煎熬连他自己都小瞧了。为了减轻颠簸,李国安让司机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车座上,即使这样,腰部仍然一次次被磨破。途经内蒙古中部一片山区时,司机砍了一根枯杨树枝,让李国安拄着当拐杖。到了某边防连,连长见他这拐杖只剩下大半截了,便把连队的一根拖把杆拔下来给他当拐棍。这根拖把杆陪他勘察完了内蒙古西部1500公里边防线。途中李国安返回团里开会,后勤木工班战士见他的拐杖已经不像样了,又用硬些的白蜡木给他制作了一根真正的拐杖。李国安把这拐杖当救命稻草,成天拎着,又勘察完了东部的1750公里边防线。这一次,他整整跋涉了4个月,正好等于他治病离开部队的4个月。他随考察组行程24800里,差点儿就是红军长征的历程了。这艰难的万里长途中,他腰部一次次被颠破,烈日如火,颠坐在蒸笼样的吉普车里,汗水血水一次次把军衣湿透,军衣一次次粘在伤口上。

每当夜深人静,李国安总是咬着牙用毛笔蘸上药水,一滴滴往溃烂的伤口上抹。一路上,他用完了40盒药水,扔掉了十多条脓血渍脏的裤头……为他开车的司机小马心疼得直流泪。

有一回,汽车穿过阿拉善沙漠200多公里的“死亡之海”,小马心疼得再也开不下去了,伏在方向盘上哭出声来。李国安问小马怎么了,小马说,再这样下去,你会把命搭上的,我送你回去吧?

李国安安慰一番小马,但并没听他的。他们共同送走了风沙肆虐的春天,又送走了酷热难当的夏天,李国安带伤忍疼,还不时唱唱他最喜欢的那段歌:“茫茫荒原,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李国安和司机马世胜风风雨雨跋涉了4个月。10月24日早晨,当他们迎着旭日走向内蒙古最东部的伊木河哨所时,守卡官兵用升国旗迎接了这两位远征者。此刻,里程表上显示的数字就是那个和红军长征差不多的公里数。眺望国境线上的国旗,李国安泪水似泉,双眼已变成两口新打成的井。

考察途中,他拄断了3条拐棍,体重降了10公斤,连出发前刚接来的新吉普车,也被风沙抽打得皮开肉绽,仅钢质保险架就震断了5次,减震器颠坏了4个。但,让他欣慰的是,他完成了一项前无古人的事:掌握了8000华里边防地带的详细水源分布,写出了22万字的边疆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报告,确定了109眼井位,收集了12麻袋形形色色的玛瑙石,建起了我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博物室。这是填补国家空白的大事啊!

回到团部,卫生队医生为李国安检查身体,发现他体重下降了整整10公斤。

五、牧民喝苦水我心也不甜

1995年,呼和浩特市评选首届十佳市民,李国安被推荐为候选人。当时,有关部门担心:别的候选人都是本市著名的新闻人物,一个部队团长能当选?结果呢,李国安得票数名列第三。

广大市民心里清楚这样一笔账:在呼市的饮用水中,每4碗就有1碗是李国安和战友们打出来的。是他们一路喝苦水,才给他们寻来许多甘泉的。白音查干,蒙语“水草肥美的地方”。但如今,这里早已缺水少草了。每年高达3700毫米的蒸发量和仅仅36毫米的降水量,使得方圆百里唯一的一眼浅水井干枯,连牧民和边防派出所也被迫搬迁。从1990年起,李国安就多次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在这片荒滩上测探,梳遍了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盛夏,五十多度的高温把胶鞋底烤变了形;冬天,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冻得矿泉水都砸不开。遇到大风,不小心能被推出几丈远。可井架立起来了,劳累过度的李国安却又一次病倒了。

官兵们昼夜奋战,想尽快给病倒的团长报个喜。一直钻到300米才出水,却是苦水。浑身泥浆的官兵们为了让团长安心养病,他们决定先把这扫兴的消息瞒起来,准备撤回去再说。消息还是传到了医院。李国安急了,不顾医生阻拦,硬让人抬上吉普车,去找正在开会的当地军分区孟司令员。

伤口刚刚愈合,车一颠,痛得李国安抱住前座靠背也坐不稳,汗珠直淌。司机几次想掉头回转,他恳求说:“小马,你开回去我会垮得更快!”

李国安见到孟司令员,吓了人家一跳。李国安不说别的,喘着气说:“白音查干那个钻井连决不能撤,那么远的路,撤下容易再上就难了。”

孟司令员派人昼夜兼程直奔边防,向施工部队转达了李团长的命令。李国安却因过早运动超量,伤口恶化,大小便失禁,连续抢救了两天……

李国安一直牵挂着白音查干,没等病好,他就急忙赶到了那里。六七级的大风刮得天昏地暗,他坐不稳,站不直,只好斜躺在沙地上指挥,时间长了,灰头土脸的团长就像堆在地上的沙包。在他毫不放松的监督下,钻杆日夜下进,终于出水了,却又是咸咸涩涩的。

这一次,大家真的绝望了,有的都抱头哭起来。李国安说:“哭什么,从不出水到出苦水,从出苦水到出咸水,说明在一步步前进啊!”真是诗言志,他竟然作起诗来:“边关急,吃水难,战士戍边不回还。今朝铁矛重出战,不信脚下是楼兰!”还有那几句他爱哼唱的歌词他又说了一遍:“茫茫荒原,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他亲自指导连队再次选定井位,终于打出一眼甜水井……

有一天深夜,阵阵腰痛正扰得李国安睡不着,一阵敲门声把他叫下床。推门一看,是从百里外的托克托县团结村赶来的两位老大爷,眉毛胡子满是白霜。他们住的是个祖祖辈辈喝怕了苦水的村子,去年好不容易凑足钱请了一个打井队,结果送给他们的还是苦水。

两位老汉递上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口袋:“李团长,这是全村又凑的一点钱。太穷,拿不出更多了,帮帮我们吧!”说着把钱都倒在办公桌上。

那钱,面额有百元的、五十的,也有二角的、一角的,连五分、二分的硬币都装来了。李国安的眼忽悠一下又变成泉了,泪水盈眶。第二天一早,他叫上几位团领导,和两位老人直奔团结村。他们看到,村民长期饮用含大量砷和氟的水,不少人年纪轻轻就牙齿脱落,有的甲状腺肿大,颈上像挂个葫芦。

就为这样的水,村民还常常争得不可开交。在一户牧民家,李国安舀起一瓢马尿样的水,一口气喝下去。他当场拍板说:我们贴钱,也要让群众喝上甜水!

钻机声震动了整个村子,全村老少天天像看戏看电影一样,围坐在钻机旁。钻杆钻到285米处,带出了一个据说是300万年前的河蚌化石。

“是龙蛋,龙王显灵了!”有老年人要张罗修庙。

年轻人不信:“要是有龙王,不早就喝上甜水了?”

不管谁显灵,冒出浑水来了。喝惯了苦水的乡亲们说:“甜就行,浑点也将就!”

李国安亲自指挥连续钻井六天六夜。第七天早晨,清水涌出来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老村子可翻个了。乡亲们杀猪宰羊,要用蒙汉两族最隆重的礼仪感谢部队。部队却深夜悄悄撤走了。村民还是追到村头,把战士们团团围住。直到乡里干部反复做工作,才让开路。

这件事使李国安很受感动。他在团党委会上说:“我们不能等群众找上门来,再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心里要真正装着他们,做什么事都应该用群众心中的秤来称一称。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从此,每个团领导身上多了个记事簿:哪片牧区缺水,哪个村庄水质还未彻底变好,哪个连队的引水设施还不配套,都清清楚楚。那前后5年间,给水团为边疆打井125眼。他们在冬季为金川开发区打成了第一口供水井,确保国家批准呼市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实现了招商引资目标;他们为二连浩特打出的日出水超千吨的深井,使这座城市从此平添生机。有个叫后窑子的“光棍村”当年就娶回了13个媳妇;西讨速号村每年增产小麦20万公斤,增收20多万元……草原农牧民为表达心意,先后为给水团立了7块碑、赠送了125面锦旗和十多块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乌云其木格说:“这些碑看起来是立给李国安他们团的,实际是立给国家和人民军队的!”

六、造福千里边防线的“952”水工程

1995年2月14日,国家水利部部长钮茂生赶往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视察。一下火车,钮部长对前来接站的自治区领导说:“我要先去看一个人。”钮部长要看的人就是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李国安。他见到李国安,紧紧握手说:“我已经第四次在电视里看到你在北疆打井找水的报道了,你是怎么在大漠戈壁、生命禁区找到那么多水源的?”

当钮部长听到李国安为了落实江主席“不能再让边疆军民吃苦水”的嘱托,带病长驱24800里,完成了4000公里边防全线水文地质勘察,选定了109处井位并采集了大量水晶、玛瑙奇石后,深为感动,说:“李国安你是钢筋铁骨,我代表国家水利部感谢你。在落实江主席的指示方面,你还有什么困难?”李国安告诉钮部长,要完成选定的109眼井位成井计划,还缺经费。

听了李国安的话,这位水利专家出身的钮部长思考一会提出,由水利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军区共同完成这一工程方案,水利部投资1000万元,由给水团在3年内为内蒙古边防各族军民打109眼甜水井。因为那是1995年2月的一天,兴高采烈的李国安和钮部长共同把那个将要实施的计划称作“952”工程。

1995年春天,边疆的雪刚刚融化,李国安率领给水工程团的官兵开进了集【集宁】二【二连浩特】线以西地域,拉开了“952”首期工程的序幕。

这是全部工程中施工条件最苦、自然条件最恶、生态环境最差、军民最需要水的地域。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交会处打井的五连全体官兵,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转场途中,运送设备的车队多次陷进沙窝,李国安和官兵们冒着地表50℃的高温,几次将车上的设备卸下又装上。多是靠揪挖手扒,将物资和器械一点点运送到井位上。5月中旬,一场特大沙漠风暴席卷了大地,施工的人们被迫趴在地上,沙暴过后爬起来,一个个鼻子耳朵里都是沙土。

“952”工程计划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在3年内完成。

1996年春天,李国安又率领官兵全面展开“952”二期工程大会战。当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952”工程胜利竣工。从此,109眼优质水井像串串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北疆的4000公里边防线上。

在海拉尔隆重举行的“952”工程竣工庆典大会上,疲惫不堪的李国安动情地说:“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江总书记报告了,3年前,总书记‘不能再让边疆军民吃苦水’的嘱托已经实现了!”

七、神气是怎样炼成的

自己没点精气神儿的人,是不可能被别人封神的。4岁丧父的李国安,靠母亲拉扯大。母亲退休后,最大的心愿是等儿子有套房子,和他住一起。可是,直到老人去世,仍未遂这个心愿。部队在北京曾分给李国安的三居室住房,他让给了战友,妻子和孩子挤在集体宿舍里;团里为他准备的套房,他又让给了别人。母亲患病后,他把老人接来身边住院,想多尽份孝心,但忙得难得有空陪床,只好雇保姆帮着照料。1993年4月24日,李国安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从工地上急急忙忙赶到医院,老人已经奄奄一息。见到儿子,母亲老泪横流,攥住儿子的手,有气无力地说:“公家的事要紧,妈不怨你,也不再……拖累你了……”

作为给水团团长的李国安无愧于党和人民。任团长5年,他率领给水团转战160万公里,打出的水,可解决128万城市人口或256万农村人口用水,可养500万头牛和羊。他们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找到了水,在矿化度很高的地区找到了饮用水,在北纬40度以北开创了我国冬季成井的先例,在大鹅卵石地层填补了采用孔内连续爆破成井的国家空白,成井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他主持撰写的边疆水文地质报告,被推荐参加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评选……这一切,均被专家称为水利史上的奇迹。但,熟悉李国安的人都清楚,没有巨大精神力量支撑,是不行的。这精神支撑,除了来自母亲,还有妻子。李国安当团长后,夫妻总是天各一方,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总共不到6个月。1993年腊月二十九,妻子郭晓莹带着儿子赶到部队,想和14年没在家过春节的丈夫一起过个团圆年。谁知,丈夫除夕夜上了呼市金川开发区打井工地,初一深夜才回到家。初二一早,娘儿俩欢天喜地随李国安出去逛逛,三逛两逛,又逛到工地上……有段时间,儿子源源随父亲在部队驻地读书。学校的家长会,李国安都请别人代替。源源转学到母亲身边后,成绩一直上不去。孩子大了,看着爸爸常常为团里的子女考学、当兵跑前跑后,有个节日晚上,18岁的儿子郑重找父亲谈话:“爸,你再不管我,以后我就不是你儿子了!”说完扭头就走。李国安鼻子酸得差点没哭出声来。李国安做过医生,清楚自己8年前就时断时续地腰痛,从没抽空查一查,直到昏倒在工地上。他每年掌握着数百万元的审批权,每次外出却是以馒头干和矿泉水充饥,最多时一次带了5公斤馒头干。司机小马清楚记得,路过乌拉特后旗,团长请每人吃的两碗羊杂碎和3根油条,是西部找水两个月中最好的一顿饭。身边的同志给李国安粗算了一笔账,他接济团里官兵的钱,约有11000多元。

水利部曾奖给李国安1万元,让他好好补补身体。他自己又添上1000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和军区幼儿园。钮茂生部长得知后,特意给他追加1万元,并明确规定,不能挪作他用。直到这时,他才还上了多年欠下的7000元债。35度边疆春秋,李国安向组织提出的唯一一次个人要求,就是在他住院那次,他恳求组织走走医院后门,准许他早日出院。他还好说这样一句话:“连西方的政客都鼓吹不要问国家给予了你什么,而要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咱共产党员干部,怎能向组织伸手?!”这样说来,李国安的神气的确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党的教育。李国安为党的事业寝食不安的奋斗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水利部号召全国160万水利职工学习这位“穿军装的水利战士”。他的功绩被写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他的事迹,被内蒙古京剧团改编成了京剧。京剧是更经久的口碑啊!

八、终生为人民谋水利

“要为老百姓谋一辈子水利!”这是已不再当给水团团长,但当上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国安在全国政协会上说的。他说的利,是利益的利,是关于水方面的利益。

“内蒙古边境特困地区群众吃上干净的水了!”刚到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驻地,李国安委员就抑制不住兴奋地与其他委员分享这一喜讯。上年政协会上,李国安的一份《解决内蒙古边境特困地区吃水难的规划报告》,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复,580多万元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内蒙古边境地区困难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正在得到改善。“虽然我不当给水团团长了,但我要给老百姓谋一辈子水利。”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模范团长”,他身上那种感人的水神精神,是没法熄灭了!自2003年3月成为全国政协十届委员以来,李国安先后参团或单独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察调研,提出了20份提案,其中立案17份。李国安曾因患腰椎管肿瘤,下腰部3块椎骨各被切除了1/3,留下了一条无法愈合的骨槽。为了提交出高质量的提案,他仍像当年为边疆群众找水一样,围着那条15厘米宽的钢围腰,拖着病体在各地实地考察。《建议国家成立生态建设总指挥部》、《建议成立国家地下水保护中心》、《建议在“十一五”期间考虑增加一条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线路》……这位昔日给水团团长提交的一份份与水有关的提案,每次都在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

除了关心水以外,他还关注和水有连带关系的生态保护问题。就他的一份《关于建立国家生态建设总指挥部的提案》,有网友在网上和他对话,问他:“你是当兵的,还是管生态的?现在军人也开始管环保,你能介绍一下你工作的职责范围吗?”那意思是说你一个当兵的管得太宽了吧!

李国安回答说:“我首先是一个兵不假,但就如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得有内科基础,光会做手术不行。我们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而且有一些工作性质与地方有特殊联系的同志,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觉得是好事。我们部队是吃皇粮的,不干额外的活也有工资,但我感到我有责任有义务干那些应该干的事,洪灾不也是生态灾难吗,从来没有听说解放军去抗洪是不应该的。生态建设更是这样,有急难险重的情况,特别是西部边疆这块很苦的特殊地方,更需要我们部队参与环境保护!”

接着他又应网友要求谈谈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他一下又谈到水:“没有水的保障干什么也不行,但是你也不能滥开采水,首先要查清地下的水资源,要把地下的水看成一个水银行,最好只用它的利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有多少水,不要用光了。另外,要多种树进行水土保持。种什么树又都得有水的保障。”

网友:“我看,一棵杨树就是一台抽水机,在沙漠上种树就是一台抽水机在抽水,你说这是不是在进一步破坏生态?”

李国安:“养小孩还要花很多的钱呢,但他长大后,你就很难想象他有多大的创造力。我们种树也是一样,一棵树长成以后,30米树冠的树,树根底下就会留住很多水,如果没有水,整个地区由于长期太阳强烈暴晒造成的干燥。像我们中西部地区,没有水的地方,挖下去几十米都是很干燥的,所以你要种树就要先给它水它才能存活。当然你不一定要种杨树,你要根据特点,而且不一定是马上种树,还可以考虑先种草,考虑先种灌木。所以,单独的抓住一棵树就是一个抽水机,那是片面。人也要吃饭呢,一切生命都有它的需要,不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特别是合理地解决水的问题。人们常常说,这个世纪要为水打仗,我认为我们要争夺雨云,只要大海不干,自然界就会有水,让凝聚的雨云在我们这儿多下雨,靠什么来争夺雨云?就是要靠生态建设,改变气候,这种改变,必然最后要造福于全人类。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很多好的树砍掉了,有的地方忙着打仗,发动战争,老研究巨型炸弹,怎么杀人,怎么折腾,怎么破坏大自然的生态,而我们却在搞生态建设,连我们的军队都在参加生态建设,这就是我们的好。所以我就是要积极参加,用最合理的方法,最科学的方法,让雨云在我们生活的地域多下雨。

“今年北京的雨水很多,人们就很高兴了,但是我想也不能因为有几场雨水就放松对恶化的警惕,要长期坚持科学的生态观。”

网友:“您认为生态建设还应注意什么?”

李国安:“宣传教育工作在生态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常常想,过去我们都不理会,你吐一口痰,你没充分利用冲厕所的水和刷碗用的水等等,都是浪费,说严重点,也是犯罪呢!”

李国安就是这样一个言必称水,想终生为人民谋水利的军人。我祝愿他的精神之水永不枯竭!

【刘兆林: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