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历史的足音 年年风雨为谁哀
傍依着秦直道的石门关东峰,茕茕孑立着一座在风雨中破败飘摇的小庙宇,传说中的秦太子公子扶苏就被赐刎在了这里。
中秋时节,承睫着石门山清冷的秋风。我徒步来到了这个肃穆寂寥的去处……
山坡上的花草树木皆已枯黄,稀疏的虬枝在秋风中不停的摇拽,奇仄的小径上已经覆盖着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带着从那些感人肺腑的民间传说中获得的依稀映像,带着从相关曲籍中获得的隐约记忆,我沉浸在了浓浓的悲情中。我努力他在这堆残败瓦砾中感知着几千年前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据《史记-紊始皇市纪》载:“扶苏为素始皇长子,紊始皇欲焚儒书,坑杀诸儒,扶苏浦泪,激怒始皇,被贬边关,北监蒙恬军。”从这段历史轶页中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公子扶苏当年随着大将蒙恬。是这条直道的开拓者,肯定在石门雄关留下了湔漓的汗水和足迹。然而,历史的车辙却常常和人们所希翼的叙事轨迹相左,公子扶苏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公子扶苏性宽厚,心南善,爱百姓,这与秦始皇残谑的市性格格不入,以致于被北贬蒙恬军监军。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其第五次浩荡出巡中病死沙丘。他死前在遗诏中立长子扶苏为继任皇帝。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为了一己私欲,却私改诏书,假传圣旨赐公子扶苏自刎于龙门。《一统志》载:“扶苏,没于此,故立庙祀之”。因公子扶苏美善的声誉,后人便自发地在此设庙祭祀公子扶苏,并把扶苏作为美善的化身,尊称为“石门爷”。这里,年年香火缭绕,岁岁奉祀络绎。以求扶苏的在天之灵能佑护百姓。造福人间。除祭祀外。人们还会在遇到大旱的年节,神鸦社鼓。成群结队地来此跪拜祈雨。据说,“石门爷”很灵,每当这个时候,真的会普降一场人们久盼的甘霖。使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秋风一阵阵从石门山东峰寡居的破庙前刮过,面前的瓦砾遍布,残垣累累,夯土堆堆,残破的石击主斜侧而凌乱地倒在荒草之中。凋蔽的景象才将我们的思绪从悠远的历史中拉回到现实。石门关险峻巍峨,史载其“山式雄胜,最为西北要害。”历代先贤也曾游历过这雄关漫道。唐代的郑谷和明代的刘种、秦渠就曾游历此地。明代的刘翀《石门即事》一词中吟道:“峻峥石壁千山遥,豁达双门一径开。更有藤罗淹日月,岂无龙虎出蒿蒹。空中楼阁供奇玩,眼底风云起俊才。间说扶苏遗庙在,年年风雨为谁哀。”虽然是残败的瓦砾,但问或入鼻的香火的袅香。散落的火纸残片和束束无名小花,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扶苏的冤魂和至善的美德,却早已深深的葙垠在了这一方百姓心中。历经几千年风雨。扶苏的形象已经熔铸成了一尊无形的美善的化身。
从石门山口向桥山山脉嘹望,在山门东侧的一处下凹地带,可看见一座形同小山的土冢,这座土冢肃穆池安卧在群山的包围之中,这里即是人们传说中的扶苏的陵寝。据民间传说,有盗墓者曾在此地挖出一通石碑,上书“亘古一人”。虽为民间传闻,但说明虽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公子扶苏已在这一方百姓心中留下了重重的心理印记。土冢的四周栽植了一圈苍市公翠柏,这些青市公翠帕随着清冽的秋风飘摇在杂乱的荒草之中,寄托着人们的祈盼和哀思。
年年风雨为谁哀?公子扶苏的善良和美德将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