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靖康耻 二 靖康耻

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又叫完颜旻)建国,国号金,完颜阿骨打成为金国的开国皇帝,即为金太祖。

金太祖建国后屡败辽军的消息传到宋朝后,宋徽宗和蔡京、童贯密谋,打算联金灭辽,以此来收取燕云十六州。政和七年(1117年),宋朝廷初次使金未成后,宋徽宗命童贯继续负责同金联系通好之事。童贯则令王师中另选派能干的官吏出使金国,王师中便向童贯推荐了马政。

马政,洮州(今甘肃临潭)人,寓家牟平(今属山东)。重和元年(1118年)二月,宋朝廷以马政为武义大夫,命其以买马通好的名义使金。经过充分准备,本年闰九月,马政一行下海出发,但一到对岸,即被金兵俘获,并夺取了他们随带的物品,经过再三说明,才让通行。马政一行行程三千余里,历经艰难,终于到达拉林河见到了金太祖。金太祖询问马政来金的原因,马政告以宋愿与金修好合力攻辽之事。金太祖及群臣由于不明底细,没有明确表态。经商议后,金太祖决定留下使者中登州小校王美、刘亮等人作人质,而派遣散覩与李庆善等为使臣持国书,并携带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礼物随同马政等赴宋回报,以探访宋朝之虚实底细。宋、金通好由此开始,之后,宋、金使者来往不绝,频繁联络。

注:这里特别要提到,马政的儿子马扩后来在宋徽宗宣和中多次以阖门宣赞舍人使辽、金,成为宋朝廷来往于辽国和金国的主要使者,因其传奇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而成为后世多部历史小说的主角,比如徐兴业先生所著的《金瓯缺》(获1991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王汝涛先生所著的《偏安恨》等。

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宋朝又派赵良嗣出使金国,名义上仍是买马通好,实际上是想约金攻辽。

赵良嗣,原名马植,又名李良嗣,祖籍辽燕(今河北北部),自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之后,马氏成为辽国的汉人大姓,世代都在辽国为官。北宋末年,赵良嗣在辽任光禄卿,因奸诈狡猾,为同僚所不齿。马植在辽国有些混不下去了,又见到隔壁的女真族日益强大,对辽国构成强大的威胁,而辽国却日益腐败,便想为自己谋取后路。因为他是汉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投靠宋朝廷。刚好宋徽宗派郑允中为正使、童贯为副使,出使辽国。马植觉得机不可失,在童贯经过卢沟时,连夜谒府求见,说要向童贯面陈灭辽之策。童贯暗自思忖,马植本是辽国人,反倒要向自己献灭辽之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他吩咐小吏把马植请进来。马植一见童贯,慷慨陈词,说:“大家本是天朝大国,皇上圣明,万民恭顺,马植心中向往已久,只是无缘表述。今天祚帝荒淫无道,辽已是奄奄一息,马植一心弃暗投明,希望您能明察心迹!”接着又说:“不仅大宋欲除燕保国,女真人对辽也是恨入骨髓,如此宋如派遣使臣从登州、莱州渡海去同金人结盟,与之相约,南北夹击共灭辽国,辽指日可图!”童贯听罢,喜出望外,认为马植是一个深谋远虑且识时务的“才俊之士”,立刻将其带回宋朝,郑重其事地举荐给宋徽宗。宋徽宗正有联金灭辽之意,立即奉赵良嗣为座上宾。

四月,赵良嗣终于到达金国,不料金太祖已经亲自率军出征,攻打辽国上京。赵良嗣一行急忙兼程追赶,至半路上见到金太祖,随金军一起到达上京城下,亲眼看到金军仅用二、三个时辰便攻下上京。赵良嗣捧觞为寿,口呼万岁,呈上宋徽宗亲笔信,请金一起夹攻辽国,帮助宋收复燕京(今北京)旧地。

经过协商交涉,金太祖表示愿夹攻辽国,而宋每年向金纳币五十万。双方约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宋取辽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金原定立即出兵攻辽,要赵良嗣迅即回去让宋也立刻出兵。但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金军连续征战,牛马发生流行病。金与赵良嗣改约明年(宣和三年)举兵,并派勃堇、曷鲁持国书使宋回报。

宣和二年(1120年)秋,赵良嗣回朝,向宋朝廷报告了金国的意见,说金太祖认为燕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一带均是宋旧地,金从辽手中收复后,都将送还给宋。宋徽宗信以为真,九月,即命马政与王瓖为使臣,再次出使金国,并送金使勃堇、曷鲁等回金。

马政此次使金所持宋给金的国书中称,为了履行前(赵良嗣)与金所定共同攻辽的协议,已命童贯勒兵待发,只等马政使金归来,约定日期,即可举兵攻辽。国书还根据赵良嗣一面之词,要金答应前所承诺的将五代以后被辽占领的幽(今北京市)、蓟(今河北蓟县)等十六州及整个长城以南地区,在灭辽以后归宋,宋金双方今后以长城为界,而宋将原向辽所贡银绢转贡给金。

马政抵金后,留金月余,双方争议不决。主要是金不同意西京归宋,又认为平(今河北卢龙北)、滦(今河北滦县)、营州(今河北昌黎)不属燕京所管,亦不能归宋,马政不敢强争。

当时,金太祖已有取代辽国进而侵宋之意,他对大臣们说,如果将西京地区归还宋朝,金就只能退守长城以北,也就无法控制宋朝,更不能兵临宋境,向南扩展。但金在回报宋的国书中只是说,前次赵良嗣来,已有约在先,如宋与金一起攻辽,当将燕京东路州镇归宋。至于西京地区,要宋自己设法收取,如果宋难以攻取,可通知金。对宋提出西京归宋的要求未作明确回答。

赵良嗣前后往返七次,最后订立盟约:宋允许在灭辽后将输辽岁币转输给金,金承认将燕京一带旧地归宋;金攻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攻燕京(今北京)。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海上之盟”。

注: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肇于“海上之盟”。关于此节,“靖康之变”前,宋朝廷也已经领悟,所以宋钦宗一即位,就派人收斩“海上之盟”的使者赵良嗣和童贯等主谋。

宋朝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以后,宋朝廷并没有按照盟约积极备战攻辽,而只是想在金国攻打辽国时乘机取利。尤其当宋徽宗得知辽国已经知道宋金结盟一事后,担心遭到辽国报复,很是后悔,便下令扣押了金国使者。这件事后来为金国背盟毁约留下了借口。而金国则开始攻打辽国,锐不可当,很快攻下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渡罗城),辽国天祚帝被迫逃往西京(今山西大同)。就在辽国岌岌可危的时候,辽国贵族之间的内讧却愈演愈烈。辽国皇族耶律大石和汉人宰相李处温拥戴燕京留守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并遥废天祚帝为湘阴王。

宋徽宗见辽国灭亡在即,这才松了一口气,为了坐收渔翁之利,立即任命童贯、蔡攸作正副统帅,率十五万大军伐辽。结果,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宋军不堪一击,竟然被辽耶律大石大败,不得不退守雄州。

北辽此时却再一次发生内讧。耶律淳称帝三个月后,便得急病而死,其妻萧妃为皇太后,开始把持朝政。汉人宰相李处温见辽国大势已去,暗中派人联络宋朝和金国,打算投降,结果被萧妃发现处死。

宋徽宗见辽国内乱,又命童贯、蔡攸出兵渔利。幸运的是,辽涿州守将郭药师投降了宋朝,由此打开了宋军通向燕京之路。童贯命都统制刘延庆、降将郭药师领兵十万直取燕京。结果,宋军一度攻入燕京城,与辽军展开巷战,却因为后援不继,最终被辽兵杀得大败。

童贯为了逃避一再兵败的责任,秘密派使者到金营,要求金军出兵攻打燕京。金太祖亲自出马,率军一举攻下燕京,而宋军却没有参战。辽萧妃和耶律大石逃出燕京,因无处容身,不得不重新投奔辽天祚帝。天祚帝杀死萧妃后,杀气腾腾地责问耶律大石为何要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大石慷慨陈词:“陛下(指天祚帝)以全国之力,不能拒击金兵,而弃国远遁,使百姓遭殃。所以,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没有过错,因为都是太祖子孙,这总比向金投降乞命要好。”天祚帝无言可对,只好赦免了耶律大石。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金人看清了宋朝的腐败和军事的羸弱,对宋朝态度日益强硬,并打算在土地问题上背弃前约。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为了归还燕京等地多次派赵良嗣与金国交涉。金太祖认为宋朝攻燕京无功,提出要宋朝另外增加一百万贯钱,称为“燕京伐租钱”,才能赎回燕京。除此之外,金国还向宋朝提出遣返叛逃入宋的李处能等辽国旧臣,借粮十万斛等不少附加条件。宋徽宗一概表示同意。

同年四月,金兵退出燕京,出城前将城内的金帛财物以及官吏百姓都席卷而去,童贯、蔡攸前来接收的时候,燕京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而宋宰相王黼等却恬不知耻地上表称贺,称收复燕京是“不世之功”。宋徽宗十分得意,宣布大赦天下,还命王安中在延寿寺中作“复燕云碑”以纪念这一功绩。王黼、童贯、蔡攸等人也被认为收复燕京有功,因此而加官晋爵。宋朝上下都沉浸在虚幻的胜利和喜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得到燕京这座空城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蒙受的耻辱,也不知道亡国在即。

这年秋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病死,在位九年,享年五十五岁。金太祖死后,其弟吴乞买(又叫完颜晟)继位,就是金太宗。金太宗继续领兵攻辽,辽兵节节败溃。宣和六年(1124年),辽天祚帝决定出兵收复失地。耶律大石极力劝谏,提出应当好好养兵,等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天祚帝训斥了耶律大石一通,一意决定出兵。耶律大石看到天祚帝如此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知道辽国将亡,便自领二百余骑向西北方逃走。这年冬,辽天祚帝自夹山出兵,南下武州,与金兵遭遇,辽军大败而逃,将士纷纷投降金军,天祚帝只带领少量残兵突出重围。次年春,天祚帝想逃往西夏,在应州(今山西山阳县东北)被金兵俘虏,后被囚禁一年多而死,在位二十四年,时年五十三岁。耶律大石率部从河套向西北逃去,并重建辽国,史称西辽。

辽国自公元916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建国,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止,正式灭亡,共历九帝,历时二百零九年(《辽史》延至西辽亡)。

随着金国对辽战争的节节胜利,金的军事力量已扩展到接近西夏边境,对西夏构成了严重威胁。西夏国王李乾顺趁势投靠金国。金国也采取笼络西夏的策略。金灭辽后,西夏国王李乾顺正式派使臣向金上誓表称藩。这样,金国在西部和西北部便无任何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南下侵略宋朝。

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金太宗两路发兵,大规模南侵。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由完颜宗翰(金太祖侄,本名粘没喝,又叫粘罕)率领,由云中(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今山西);东路军由完颜宗望(金太祖次子,又叫斡离不)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京(今北京)。

东路军接连攻占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西路军的完颜宗翰却没有立即开战,他一边派间谍暗中探听宋的虚实,一边派使者至太原,求见宋军主帅童贯,谎称要商议所谓的交割云中地一事,想以此来麻痹宋军。童贯果然上当,他到了太原后,先派马扩、辛兴宗到完颜宗翰军中,请求金归还山后(即云中八州)地。完颜宗翰便指责宋朝曾经接纳张珏,有违合约,并狂妄声称山前、山后各州都是金国的土地,不能归还。接着,完颜宗翰又派使者到太原,要求童贯将河东、河北之地均割让给金国,宋金以黄河为界。直到这个时候,童贯才看出金决意侵宋的企图,顿时惊慌失措,也不布置抗金的措施,自己慌忙逃回东京。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进逼太原,计划攻下太原后,与东路军在宋都城开封城下会合。

注:张珏,平州义丰(今河北滦县)人,原是辽国大将,投降金国后任平州留守,后背叛金国,携带平州版图投奔宋朝。宋宰相王黼认为这是不用一兵一卒,不化一钱一帛就能从辽、金手中得到平州地区的绝好机会,力劝宋徽宗收留张珏。代表宋朝同金订立盟约的赵良嗣极力反对,认为这违反宋金协议,肯定会遭到金的报复。宋徽宗不但不听,还将削赵良嗣降职处分。金人听到张珏投降宋朝后,立即派二千骑兵前去讨伐,张珏领兵迎战。金人见张珏人多势众,便在州门上书写了“今冬复来”四个大字,不战而退。宋朝廷便以张珏为节度使,世袭平州。金人随后派完颜宗望攻打平州。刚好这个时候,宋朝廷封张珏为泰宁军节度使,张珏率全城官吏出平州,到郊外迎接前来宣读封官诏书的官员,结果被金军得知消息,派一千骑兵偷袭,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平州。张珏不得不逃到燕山投奔郭药师。郭药师将其藏了起来。但金人缴获了宋朝廷给张珏的任命状,又从俘获的张珏之弟身上得到了宋徽宗写给张珏的亲笔信,勃然大怒,指责宋毁约背盟,向宋燕山(金将燕京还于宋后,宋设燕京为燕山府)宣抚司使王安中索要张珏。王安中不敢惹怒金人,不得已杀了一个容貌酷似张珏的人,将首级送给金人,却为金人识破,扬言要进攻燕山。宋徽宗惊慌不已,连忙命王安中将张珏缢杀,将其首级装于木匣内,连同张珏的两个儿子一起送给金。兔死狐悲,辽降宋将领郭药师及部属均悲愤流泪。郭药师愤怒地责问王安中:“金人要张珏的头,你就给;如要我郭药师的头,你也给吗?”王安中畏惧郭药师叛变,请求罢离燕山府。

而此时东路军完颜宗望进逼燕京。当时燕京由宋将郭药师驻守。郭药师原本是辽国降将,之前张珏事件对他震动很大,完全丧失了对宋朝信任感。而宋朝廷也意识到张珏事件对郭药师产生了消极影响,感觉亏待了郭药师等辽降将。为了抵消之前的负面影响,宋朝廷处处曲意迎合郭药师,对郭药师的要求均给予满足。郭药师趁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实力大增,专制一路军事,增募兵士,号称三十万。不过,郭药师部下的士兵依旧穿着原来辽国的军服,由此引起宋朝廷的猜忌,宋朝廷加封郭药师为太尉,想借机召他入朝。这点小小的伎俩自然很容易被郭药师识破,力辞不至。于是,宋朝廷又派童贯前来巡边,一旦发现郭药师有叛变的可能,可权宜处置。童贯到了燕京后,郭药师亲自出郊外迎接,行大礼,称呼童贯为父,极尽巴结之能事。为了彻底取得童贯的信任,郭药师还精心组织了一次炫耀武力的军事演习,童贯终于放了心,回去后向宋徽宗报告,说郭药师可以信任。之后,虽然不断有人告发郭药师与金互通书信,宋徽宗却始终置若罔闻。

完颜宗望引军至三河(今河北)时,宋宣抚使蔡靖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领兵四万五千出战。结果,宋军在白河(今潮白河上游)大败。完颜宗望进至燕山时,郭药师突然派兵逮捕了蔡靖等燕山府官员,打开城门向金军投降。这样,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宋燕山府所属全部州县。其后,金兵以郭药师为向导,长驱南下,势如破竹,直向东京进军。

宋徽宗本来以为收取燕京、向金国屈辱纳币后,便可以享受太平。听说金兵南下后,宋徽宗慌作一团,赶忙罢除了镇压方腊起义后又恢复起来的花石纲和内外制造局,又下诏罪己,承认自己任用非人,轻信妄议等,想以此来换回人心。同时号召各地官兵勤王,命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道领兵入援。

但援兵未到,金兵已经逼近东京。宋徽宗恐慌得想要南逃,被给事中吴敏力阻,并荐太常少卿李纲出来主持大局。吴敏力劝宋徽宗退位,说只有让太子当皇帝,才有威福号召军民抗金。这时,东路金兵已绕过中山府(今河北定县)南下,离开封只有十天路程。因此,吴敏要求徽宗在三天内禅位,以便让新皇帝能有时间组织军民抗金。宋徽宗惊慌懊恼,为了能逃命,只好同意退位。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然后假装得病,跌倒在床前,气塞昏迷。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宋徽宗假意苏醒后,索取纸笔,写下退位诏书,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居龙德宫。这也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一个太上皇。皇太子赵桓随即即位,就是宋钦宗,改明年年号为靖康。

赵桓生母为王皇后。王皇后秉性懦弱,宋徽宗更加钟爱郑贵妃(后来的郑皇后)和王贵妃。大观二年(1108年),王皇后病死,年仅二十五岁,留下九岁的赵桓孤苦无依。赵桓后来虽然当上皇太子,但却并不安稳。因为宋徽宗喜欢王贵妃所生的郓王赵楷。王贵妃另有一女,就是因分不清真假而留名青史的柔福帝姬。宋徽宗宠爱郓王赵楷,打破了“宗室不领职事”的惯例,破例地让郓王担任实职,提举皇城司,且不限早晚,自由出入大内,显示要废立的迹象。金军的南侵,在某种意义上倒是帮了赵桓的忙,促使宋徽宗匆忙的传位。其间,郓王赵楷听说后愤而闯宫,企图争夺皇位,结果在奉命把守殿门的步军都虞候何灌的仗剑厉声呵斥下,才没有得逞。

宋徽宗被迫退位后,立即将一个乱摊子甩给了儿子宋钦宗,自己率领蔡京、童贯、蔡攸、蔡絛等亲信逃出开封,前往南方。他生怕金人追来,嫌船太慢,改乘肩舆;又怕走得不快,再改乘搬运砖瓦的快船。一直逃到泗州(今江苏盱眙),才敢稍稍停留休息。童贯、高俅率又怂恿宋徽宗渡淮河往扬州(今江苏)。当宋徽宗过浮桥时,随驾卫士攀望号哭,童贯怕影响逃跑速度,竟命令亲军放箭,不少随驾卫士中箭落水而死。宋徽宗到了扬州后,还是觉得不安全,将皇后郑氏丢在扬州,自己一直逃到长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

此时,压抑在广大军民中的愤怒和不满迅速爆发,朝野上下群情激奋,纷纷上书揭露蔡京、童贯等人的罪恶。太学生陈东带头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等“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在朝野官员百姓的强烈要求下,刚刚即位的宋钦宗不得不顺从民意,先后将王黼、李彦、梁师成、童贯、朱勔、蔡攸、蔡絛贬官或流放后处斩,蔡京在流放途中病死于潭州。由于宋金战争爆发,宋钦宗又将罪责推诿给主办外交的赵良嗣,将他贬逐到柳州处死。

“六贼”中,以童贯与王黼之死最富有戏剧性。宋钦宗即位后,童贯先是被贬黜出京师。宋钦宗随即下诏数童贯十大罪,派监察御史张澂追斩童贯。根据历史记载,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张澂虽然奉诏追斩童贯,却畏惧童贯勇力,不敢轻易下手。他一路追到南雄州后,先派人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使。童贯信以为真,还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第二天上午,张澂到来,童贯欣然出迎,正在跪接圣旨之时,张澂宣诏,宣布童贯十大罪状。童贯虽然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被张澂的随从一刀砍下了头颅。

王黼之前因为支持郓王赵楷,为其策划谋夺太子位,与宋钦宗早有矛盾。当陈东上书后,宋钦宗下诏将王黼逮捕送开封府审理。开封知府聂昌与王黼有宿怨,立即派武士追杀了王黼,却谎报为强盗所杀。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金军渡过黄河,消息传到开封后,京师戒严。朝廷上下人心浮动,主战、主逃议论不一。宋钦宗不堪大任,懦弱无能,听从了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的怂恿,打算逃往陕西避敌。当时,抗战派大臣李纲已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坚决反对逃跑,对宋钦宗说:“道君皇帝(宋徽宗)把宗社交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宋钦宗默不作声。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开封守不住,只能暂时避一避。李纲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开封坚固?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轻易丢掉呢!今日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宋钦宗正在犹豫,突然听说皇后已经动身出京,急忙站起来说“朕不能留在这里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李纲流泪请求宋钦宗留下,宋钦宗总算勉强答应留在京师。

但是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又劝宋钦宗早日离京。宋钦宗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李纲一大早入朝的时候,发现皇帝的车马乘舆已经备好,当即意识到新皇帝要逃跑,便厉声对护驾的军士们说:“你们是愿意死守,还是愿意扈从出巡?”军士齐声说:“愿死守!”于是李纲入见宋钦宗说:“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开封城中,岂肯轻易舍去。万一中途散归,谁还能保卫陛下?而且敌军已经逼近,他们知道乘舆还没有走远,一定会以快马急追,那时如何抵御?”宋钦宗听了有些害怕,这才答应不去陕西,并下令召回已经出发的皇后。李纲为了稳定人心,晓谕军民说:“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兵士们都高呼万岁。宋钦宗又登上宣德门,吴敏、李纲向门楼前的百官将士们宣布皇帝决策固守。将士们备受鼓舞,决心保卫东京。宋钦宗罢免白时中,用李邦彦、张邦昌为相,又命李纲急速设备防守。李纲临危受命,当即组织军民全力备战。

李纲正在部署守城的时候,金军到达开封西北的牟驼冈。牟驼冈是宋军养马的地方,两万匹军马和大批草料轻而易举地落入金人手中。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七,完颜宗望大军到达东京城下,即刻开始攻城。李纲指挥军民应战。金兵用火船强攻,李纲指挥宋军先用挠钩钩住火船,然后从城楼上投掷大石块,将火船砸沉。金兵又用云梯攻城,李纲命令士兵用火烧毁云梯,用箭射杀金兵,终于击退了金人的进攻。

完颜宗望甚有心计,见开封不能一时攻下,便要求宋朝派亲王、宰相去军中议和。李纲主动请缨前去议和,宋钦宗还想倚靠李纲,因此没有答应,另派李棁、郑望之二人。完颜宗望见到宋使后,狮子大开口地提出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两、牛马等各万头、缎百万两;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能议和。李棁、郑望之回奏后,宰相李邦彦、张邦昌主张全部接受。李纲坚决不同意,想拖延时间,等各地勤王军赶到后,再谈议和一事,但宰相李邦彦、张邦昌坚决不同意。宋钦宗本人胆小怕死,又无主见,惶然不知所措。这时候,康王赵构站了出来,主动请求使金,说:“敌人一定要求亲王作人质,臣为宗社计,岂能辞避!”于是,宋钦宗便派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出使金营。李棁告诉康王说:“金军担心南朝失信,要求亲王送他们渡过黄河才能回来。”康王正色答道、“国家处在危难之时,就是以身殉国也是应该的!”

这位康王是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异母弟,他目前的表现,可谓相当慷慨激昂。谁也无法想象,当他不久后登上皇位为宋高宗后,厚颜无耻地向金人乞降却比其父兄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王出发前往金营的时候,局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宋将种师道、姚平仲等人相继率勤王军到达东京,各地援兵已有十余万,而金兵不过六万。宋军在兵力总数和声势上均压倒金军,金军只好北撤,退守牟驼岗。

姚平仲听说康王赵构在金营中当人质,便提议派精锐夜袭金营,生擒完颜宗望,迎回康王。李纲支持姚平仲的建议,宋钦宗毫无主见,当场也表示同意。但姚平仲前去袭击时,消息已经泄露,金军早有准备。姚平仲劫营不成,大败而逃。金军趁机再次攻打东京,幸好李纲早有防备,指挥将士击退了金兵。

完颜宗望责问宋朝劫营一事,宋钦宗、李邦彦为了推卸推诿责任,用罢免李纲来向金军谢罪。李纲被罢的消息传开后,群情激奋。当天,太学生陈东率领数百名太学生伏阙上书,要求李纲、种师道复职,罢免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等求和媚敌之臣。城中军民几万人起来声援,围住了皇宫。刚好李邦彦退朝,军民痛斥他的罪行,愤而向他投掷砖瓦,李邦彦策马逃跑,才没有被打死。开封尹王时雍亲自带兵前来镇压,军民也要打死他,吓得他也狼狈逃走。军民还打死了作恶多端的宦官数十人。宋钦宗派人宣布,等到金人退兵后就恢复李纲的职务。太学生与军民们要求立即恢复,并大声鼓噪呼喊,不停地敲打登闻鼓。宋钦宗见众怒难犯,不得不宣布再用李纲,又让种师道乘车出见,民众这才退走。

宋钦宗随即下诏答应议和条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另送萧王赵枢去作人质,换回康王赵构和张邦昌。完颜宗望见宋军援兵陆续赶到,东京的防务大大加强,心中有所畏惧,又因为已经得到不少利益,便乘势退兵。金军退走以后,宋钦宗派李纲去接太上皇宋徽宗回京。靖康元年(1126)四月,宋徽宗回到京师。

金军撤退之后,宋朝廷又恢复了抱残守缺、苟且偷安的策略,李纲也被贬出开封。宋钦宗不做任何军事上的备战准备,竟然异想天开地写信给金国大将耶律余覩,想说服耶律余覩在金国发动政变,以此来扰乱金国政局。耶律余覩原是辽国大将,被迫降金。最幼稚可笑的是,宋钦宗将这封机密信件交给了金国使者萧仲恭,许以重金,请萧仲恭转交耶律余覩。萧仲恭表面答应,回到金国,立即将信件交给了金太宗。金国再次被激怒了。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发动大兵进攻宋朝。金军以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完颜宗望为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进兵。九月初,完颜宗翰率领的金军攻破太原。然后与完颜宗望合兵,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南安阳)。

宋钦宗惊慌失措,只好重新寄希望于割地求和,他派康王赵构和王云为使臣,前往金营求和。赵构一行走到磁州时,磁州知州宗泽正率领军民备战,军民抗敌情绪高涨,杀死王云,劝留了康王赵构,赵构由此幸运地逃过大难,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了。

十一月下旬,金军到达东京,开封万分危急。宋钦宗任命率领勤王兵入京的南通都总管张叔庭为签书院事,率军民奋力守城。又下诏封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召集河北兵迅速入卫东京。同时,宋钦宗和宰相何栗等人又都作好了求和的准备。这时候,一个无赖神汉郭京适时出现了,由此上演了极为荒唐可笑的一幕。

郭京声言他会“六甲法”的法术,可以召来天兵天将,轻而易举地生擒敌军元帅,消灭敌军。六甲法就是挑选男子7779人,经过施法术后,就可以刀枪不入。宋钦宗竟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宋钦宗又决定郭京的“天兵天将”与敌人决一死战。郭京发功的日子到了,他命令撤走城上所有的守军,以免有人偷看,导致法术失灵。施展法术后,郭京命人大开城门,派他“刀枪不入”的神兵出击。结果,这些神兵并没有刀枪不入,而是尽数被金军歼灭。幸好把守城门的宋兵将城门及时关闭,否则金军完全可以乘势冲入。郭京见首战失利,说:“看来还是得由我亲自出马。”然后率领残余的神兵缒城而下,出城后却一溜烟向南逃走,头也不回。就在此时,金军乘大雪攻城,攀城而上,发现城上竟然没有守军,开封外城由此陷落。

京师外城破后,宋朝廷上下乱作一团。宋钦宗赶忙派宰相何栗到金营求和,完颜宗翰、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就有北,两者不可缺。只要答应割地,就可以议和,不过,太上皇必须亲自前来商议。”意思是说要宋徽宗亲自来议和。何栗回报后,宋钦宗说:“太上皇惊扰而病,一定要去,就由我亲自去吧。”

宋钦宗与何栗到达金营后,送上降表,并屈辱地下跪。因为没有得到金太宗的诏命,完颜宗翰只是好言宽慰了几句,就让宋钦宗退下去了。宋钦宗在金营两天,没有议出什么结果,十二月初又回到东京城内。宋钦宗回到东京时,大臣和百姓夹道迎接。宋钦宗一想到一国之君亲自到敌营求和,威风扫地,忍不住当众号啕大哭。

这时,东京已经完全没有防守。金军虽然没有入城,但派人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声称如不及时送交,将纵兵入城。宋钦宗按金军旨意,一面下令大括民间金银,一面分遣朝臣到河北河东各地,命令开城降金。

当时开封城中已经被搜刮殆尽。宋钦宗为了讨好金人,下令权贵、富室、商民出资犒军。所谓的出资犒军,其实就是公然抢夺,稍有反抗者,便锁拿官府。开封城中鸡飞狗跳,一片狼藉。即使如此,金银仍然凑不够数,梅执礼等负责搜刮金银的大臣也因此被杀。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派人四处搜捕年轻女子,不够数目就用自己的妃嫔抵数。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杀而死。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钦宗第二次去金营谈判,离朝之时,约定五天之内回来,谁知到了金营,就被扣留下来。金军说是等金银交足后再放回。宋钦宗只好下诏增派大员二十四人,进行彻底搜括,前后两次,达一月之久,共得金二十七万八千两,银七百一十四万两,帛一百零四万匹。

金军除了索取金银绢帛之外,又抢去皇帝玉玺、仪仗、天下州府图、乐器、祭器,以及各种珍宝玩物,掳走百工、技艺、宫女、内侍、僧道、医卜、娼优和皇子、皇孙、后妃、帝姬(公主)、亲王等贵族,连太上皇宋徽宗也被押送金营。据说,宋徽宗听到金银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带着被俘扣留在金营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皇孙、后妃、帝姬、宫女及大臣三千余人以及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归金国。其中完颜宗望一路带着宋徽宗及太后、各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与康王赵构母韦妃、赵构夫人邢氏由滑州(今河南)渡黄河北去,完颜宗翰一路带着宋钦宗、钦宗后、太子、妃嫔及何栗、孙傅、张叔夜、陈过庭、司马朴、秦桧等大臣,由郑州(今河南)渡黄河北去。俘虏的宋朝君臣中,只有张叔夜、何栗半路绝食而死。其他人则屈辱地活着。

北宋至此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皇室成员中,逃脱大难的除了当时不在开封的康王赵构,就只有居住在民间的宋哲宗废后孟氏。

徽、钦二宗被掳到金国后,先被迫换了白色的丧服,去拜谒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意为金主向祖先献俘。尔后,两个受尽屈辱的皇帝一个被封为昏德公,一个被封为重昏侯,关押在韩州(今辽宁昌图),后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宋徽宗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结果被宋钦宗发现,抱了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

在被囚禁期间,宋徽宗写了许多悔恨哀怨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雁飞。

不过,他的悔恨只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由于他本人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为囚的下场。当然,他念念不忘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土,他曾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回宋朝,临行前交给他一件背心,背心上写着:“你(指宋高宗赵构)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哭着叮嘱曹勋,切记要转告宋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一边说着,一边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又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宋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日夜盼望宋高宗能接他们回去,其实宋高宗表面高喊要迎回徽、钦二帝,但内心却生怕父兄回来后威胁自己的皇位,巴不得他们早些客死他乡。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无望而悲惨地死去,时年五十三岁,有遗言想归葬中原,未得金主允许。宋徽宗尸体被发现时,已经完全僵硬。金人将尸体架到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坑里的水就能做灯油。宋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却被人拉住。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和议谈成,赵构生母韦氏由五国城归宋。她离开时,宋钦宗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若能归宋,自己当一太乙宫主足矣。可见宋钦宗也很清楚弟弟宋高宗不思恢复中原的根本原因。然而,宋高宗终生都在与金人议和,根本无心迎回兄长。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钦宗的悲惨命运也走到了尽头,金人将其纵马踩死,时年五十七岁,在帝位仅仅两年。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钦宗死讯才传到中原。宋高宗表面上悲伤不已,内心却暗自高兴,因为他皇位中最大的威胁被清除了。

而宋徽宗的情人李师师早在国破前出家为女道士,之后辗转流落在湖广一带。只是此时时过境迁,历经离乱之苦的绝代名妓已经容颜憔悴,不复有昔日的丽色。因为生活艰难,无以谋生,李师师不得不重操旧业,以卖唱度日。南渡的士大夫们仰慕其昔日盛名,时常邀她出席宴会。据说在宴席上,李师师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