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帝王最贵在谋人 1、智交萧何得良相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刘邦总是对未来充满幻想。他天性爱好自由,不喜欢种地读书,不拘小节,一心想成为行侠仗义的侠客。当时正是侠客之风盛行的时候,刘邦很愿意赶这个时髦。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从来没有想过从事农桑,也没有想过自己做游侠吃什么喝什么。
寒来暑往,刘邦成了半大小伙子。看身边聚集的哥们儿越来越多,他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比历史上的平原君也差不到哪儿去。这群年轻人都和刘邦一样,不喜欢干力气活,就爱舞枪弄棒,称兄道弟,东游西逛。
一天,刘邦睡到日上三竿,隐隐约约听到大哥和大嫂在窗外说话,只听大嫂抱怨说:“他一天到晚没干过活,就知道吃闲饭,让我们养他一辈子呀……”“唉,你少说几句,等给他成个家就好了。”“要不就分家过吧,他一个人连累全家过不上好日子……”
刘邦一听哥嫂嫌弃自己,心里十分郁闷,一翻身起来,穿上衣服就往外走。刘老爹看到了在后面喊着说:“又出去闲逛,家里的地都荒了……”这几句话说得刘邦更气,他头也不回大踏步走出去,边走边想:“我刘季是什么人,才不会做那种土里刨食的事呢。”他迎面碰到一个小青年,问道:“刘哥去哪里呀?”“去河边钓鱼,换酒喝!”这话还真有号召力,小青年马上跟着他走。刘邦走了一路,东招呼西招呼,不一会儿,就凑了一大群人,浩浩荡荡。
路上的行人看到他们都躲着走,有叹气的,有摇头的,有指指点点的。正好碰到一位大娘领着孙子在街上走,大娘看到刘邦等人,慌忙拉着孙子往旁边躲,然后对自己的孙子说:“好孩子,咱可要好好读书,千万不能像刘三一样做个地痞,连媳妇都娶不上……”这话不巧正好被刘邦听到。刘邦心想:“我原来觉得会成为行侠仗义的侠士,没想到乡亲们人人厌烦我,连家里人也想把我分家分出去,这也太失败了。”一时间,兴味索然,也不去钓鱼了,拐进小巷,找了一个墙角旮旯蹲下来。
众位兄弟看到刘邦垂头丧气,七口八舌地问。刘邦说:“你们为什么都跟着我叫我大哥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跟着大哥做大事呀!”刘邦叹口气说:“我本来打算和兄弟们聚在一起,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没想到现在人家见了咱们都个个皱眉,恨不得躲得远远的,这将来还能成什么大事呀?”一个小兄弟说:“是呀,刘哥,我现在在街面上混,外人见了烦,到家也遭白眼,真不好受。”刘邦想了想说:“兄弟们,我觉得咱们可以做的正事挺多,街面上的恶霸、欺负百姓的小官……咱们就应该惩罚几个坏人,让乡亲们也对咱们另眼相看。”众兄弟拍手称快,刘邦心里高兴,就找到附近的小酒馆请大家喝酒。
这次终于找到行侠仗义的机会了。原来小酒馆有四五个人,大吃大喝一顿,硬是不给钱,正好撞在刘邦的枪口上。刘邦就下令自己的兄弟教训他们一番,刘邦一伙人数上占优势,加上刚刚决心除暴安良,士气高涨,抄起酒馆的板凳做武器,打得那一帮血流满面。酒馆老板拉也拉不开,本来酒钱没几个,一场架把店里器什砸得稀巴烂,老板对刘邦他们哭笑不得,但是感谢刘邦为自己抱不平,后来刘邦偶尔喝酒不带钱或钱不够也就算了。
没几天,那帮喝酒不给钱的小流氓有一个暴死了,就说是被刘邦等人伤了内脏,不治而亡,刘邦被县衙拘起来。县令当堂审理,说刘邦一是拉帮结伙、图谋不轨,二是聚众斗殴、打人致死,首犯应该处斩……一说处斩,刘邦彻底傻眼了,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打抱不平就出了这事,难道小命就这样完了?
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个白面书生说话了,“老爷,这个案子事出有因,我看不宜急着判决。几个小青年一起喝酒,也称不上图谋不轨,再加上刘邦等人的做法也算见义勇为……”县令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再仔细调查一番。这个白面书生就是管理文书的小吏萧何。
萧何当时并不认识刘邦,但是见刘邦生得相貌不俗,而且见义勇为,对刘邦有好感。萧何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而且为人正直仁慈,看到刘邦枉死于心不忍,就替这年轻人说话。
后来此事经过一番调查,查出暴死的人本来就有病。和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卢绾出了一笔钱,萧何又从中斡旋,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
此后,刘邦慢慢打听到萧何的为人和其在沛县的口碑,对萧何那叫一个佩服。这时刘邦幡然悔悟:自己整天和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混在一起,还干点偷鸡摸狗的事情,自然惹得乡亲看不起。萧何这样的人世间少有,我一定要结交萧何这样的人。
从此以后,刘邦时时想着怎样才能和萧何成为朋友,想得头都大了。一日去看樊哙杀狗,聊天时说起这件事,樊哙出主意:“送礼怎么样?当官的都爱好钱财,送点礼不就行了。”刘邦笑着说:“你真是脑子进水了,我是想交他这个朋友,又不是想求他办事。萧何那样的人,一看就知道不爱钱财。”此事就沉甸甸地放在刘邦的心上。
这一天,樊哙突然急匆匆跑来,嘴里嚷着:“大哥,我这有个好东西给你。”刘邦和樊哙的交情很深,樊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找刘邦共享,这次又不知是什么。刘邦问:“又让我吃狗肉?”樊哙急匆匆地说:“我杀狗时得了一块狗宝,这种东西是千年不遇的药材呀!”刘邦懒懒地说:“我刘季身体还硬朗着呢,哪用得着那东西?”樊哙说:“那我们就卖了,据说值不少钱呢。”刘邦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结交萧何的办法。
这日,萧何正在誊写公文,县令过来说:“萧何呀,我有件事要麻烦你。”萧何赶紧说:“给大人做事是我的职责,怎么能说麻烦呢?大人言重了。”县令说:“这是一件私事,想了想只有你细心谨慎,办事稳妥,所以才找你去办。”原来县令父亲得了怪病,医生说,没有好的法子,只有找来一种叫“狗宝”的药材才能医治。“狗宝”可是药中之宝,可遇不可求,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县令找不到,就把这件事托付给萧何。
萧何知道这是一个苦差事。沛县虽然狗多,但是,不一定都有狗宝呀,也不能只只杀了找这种药材吧。只能慢慢寻访,看看谁家无意中得到这东西收藏着。但是县令交代了这事,不办是不行的。萧何回到家后,匆匆吃了口饭就直奔药材铺……
几天下来,萧何一无所获。恰好在街上碰到刘邦。刘邦问:“衙门公务不忙吗?你怎么有时间出来逛呀?”萧何就把自己这差事告诉给刘邦了。刘邦拍拍胸脯说:“你回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这事我来办,等我一找到,马上给你送去。”萧何知道刘邦在沛县认识的人很多,三教九流都有,说不准就能找到呢。萧何千恩万谢,回家了。
刘邦压根就不用找,狗宝早就准备好了。
这县令为什么恰恰要找狗宝呢?这是刘邦的一点小伎俩。他本来想送狗宝给萧何,正好偶遇沛县的一个郎中,知道他要去看县令父亲的怪病,就拜托郎中在县令面前提起狗宝,本来狗宝就对症,郎中欣然答应,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刘邦把狗宝交给萧何,萧何漂亮地完成任务,从此对刘邦另眼相看。而县太爷也对萧何更加器重,还提拔了萧何,让他主管沛县人事。萧何是心思缜密之人,善于观察别人,他发现刘邦虽油嘴滑舌,但是正直善良,不拘小节,但是明白事理,是可交的朋友。以后,随着交往慢慢深入,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萧何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刘邦。刘邦后来通过萧何认识了同样在县城供职的曹参,曹参、萧何后来推荐刘邦做了泗水亭长。虽然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官,但也是刘邦第一份正式的职业,为他起兵创造了契机。
刘邦起兵后,萧何一直是刘邦最重要的谋士。
刘邦破关进入咸阳时,萧何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急如星火地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后来,刘邦陷入与项羽的苦战之中。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因此多次转危为安。楚汉之争末期,项羽因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因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终于逼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可以说,楚汉之争中,萧何就是刘邦的撒手锏。项羽为什么会输,就要问一问他为什么没有萧何这样的左右手?
当楚汉之争真正成为历史,后人不免对那段时光的人和事进行一番评说。有人说项羽虽然失败也是英雄,也有人说刘邦靠无赖做了皇帝,但是没有人否认刘邦身边的谋士是他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无赖”怎么吸引了这么多人才?刘邦仰慕谁,看准谁,就会用一切办法把他笼络在自己身边,这也许就是性格使然。费点小心思,就得到了一代良相,刘邦真是赚大了。